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欧阳修

  • 欧阳修的文学与情感世界

    作者:陈湘琳

    《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欧阳修的文学与情感世界》收入了朱刚《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李贵《中唐至北宋的典范选择与诗歌因革》、金甫噪《苏轼“和陶诗”考论——兼及韩国“和陶诗”》、陈湘琳《欧阳修的文学与情感世界》、成玮《制度、思想与文学的互动——北宋前期诗坛研究》、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晚宋文学生态的一种考察》六种著作。朱刚、李贵、成玮的著作,是时段研究与专题研究的结合。他们的聚焦点都在唐宋之际,特别是朱刚和李贵的两部书,有着“唐宋变革论”的明显印记。朱刚从博士学位论文《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开始,就密切关注唐宋“古文运动”,陆续撰作了十余篇相关论文,在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同道的好评。《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书即是他多年来钻研“古文运动”的集中展示,他标举“士大夫文学”,敏锐地抓住了唐宋“古文运动”与之前、之后文学“运动”的不同,强调科举制度产生的士大夫精英构成的唐宋社会与文学的特殊性。论著对传统“古文运动”有所反思,拓宽了“古文运动”的研究视野。所着重阐明的“古文运动”与新儒学、贤良进卷、苏辙与“古文运动”的关系等命题,均有独到的见解。
  • 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

    作者:劉子健

    中國文化從南宋到清末,陷入長期保守,從而導致墨守成規,故步自封,這是一個何等重要的關鍵。北宋中期在學術上,儒教思想上和政治演變上都有承先啟後的影響,而歐陽修最能代表北宋中期活躍和開創的精神,本書的目的不僅是對於歐陽修作一個有系統的分析,還希望進一步的來了解當時思想上的蓬勃生長和政治上的錯綜演變。
  • 新五代史

    作者:(宋) 欧阳修 撰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习称《新五代史》。 全书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共53年的历史。与《旧五代 史》五代各朝分别成编的体例相比,《新五代史》打破朝代界限,将各朝本纪、列传总合在一起,依时间先后编排,并将列传加以分类。内容上,《新五代史》补充 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行文方面,欧阳修追求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倡导重一统、明血亲、砺士节、黜势利,文笔简隽,寓意深邃,自宋代以来即立于 官学,盛行于世。 点校本《新五代史》整理工作*初由陈垣、柴德赓承担,1971年后转由华东师范大学完成,于1974年出版。原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酌了当时通行的明清诸本,并吸取了前人一些研究成果,纠订了部分错谬。 本次修订,除了仍以百衲本为底本之外,抽换了所有的通校本,在充分版本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初期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南宋刊宋元 递修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刊宋修本、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元宗文书院刊明修本等四个宋元本为通校本,重做校勘,增加校勘记1100多条,改动标点1000余处。
  • 六一诗话 冷斋夜话

    作者:[宋] 欧阳修,释惠洪

    所收二十八则中,既有遗闻轶事,也记有自己对某些诗人群体或某类诗作的感受与评骘,笔致轻盈平易,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与后人根据其手迹整理成的《笔说》、《试笔》有别。其中有些品评一语破的,耐人玩索。书中还记录了其诗友梅尧臣没有写入作品中的真知灼见,至今传诵人口,弥足珍视。
  • 欧阳修传

    作者:王水照/崔铭

    纷争,似乎是他人生乐章的主旋律:自我心灵的冲突,朝政斗争的纠葛,至爱亲朋的分合……六十六年的生命旅程中,他竭尽了忠诚,也饱尝过自责;他享受了尊荣,也蒙受过羞辱;他赢得了朋友,也失去过友谊;他刚直的性情使他备受舆论的推崇,也使他结下了无数的仇怨。这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他不朽的作品中。千年后的我们,透过文字依然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呼吸和心跳,和他一同悲喜,一同歌哭,目睹他怎样以坚定的信念和达观的情怀,逐一破解所有的生活难题。
  • 归田录

    作者:(北宋)欧阳修,林青 校注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盖八年於兹矣。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於不测之渊,而蛟鳄鼋鼍之怪,方骈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赖天子仁圣,恻然哀怜,脱於垂涎之口而活之,以赐其馀生之命,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盖方其壮也,犹无所为,今既老且病矣,是终负人主之恩,而徒久费大农之钱,为太仓之鼠也。为子计者,谓宜乞身於朝,退避荣宠,〔一〕而优游田亩,尽基天年,犹足窃知止之贤名。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此而不思,尚何归田之录乎!“余起而谢曰;“凡子之责我者皆是也,吾其归哉,子姑待。“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欧阳修序。
  • 欧阳修与宋代士大夫

    作者:朱刚,刘宁编

    《欧阳修与宋代士大夫:思想史研究(第4辑)》对国内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欧阳修与宋代士大夫:思想史研究(第4辑)》主要介绍了北宋欧阳修(1007-1072)的生平事迹,并对他和同类士大夫进行整体研究,研究内容涉及他们的思想、文化及当时的国家体制等,此外还收入了政见、史识、文艺等各领域的论文。内容包括欧阳修与宋代士大夫、研究论文、思想评论、读书·评论、学术札记等。
  • 新唐书(全二十册)

    作者: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套装共20册)》的编撰,约开始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一〇四四年),到嘉佑五年(公元一〇六〇年)完成,前后历时约十七年,参加编撰的有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人。《新唐书(套装共20册)》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共二百二十五卷。完成后,由欧阳修、宋祁分别署名。
  • 新五代史(全三册)

    作者:欧阳修

    《新五代史(1-3册)(套装全3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内容简介: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3册)》有本纪十二卷、 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共七十四卷。记载了自后梁开乎元年(公元九零七年)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九六零年)共五十三年的 历史。 欧阳修字永叔,江西庐陵(今吉安)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一零零七年),死于神宗熙宁五年(公元一零七二年)。他在宋仁宗庆历三年 (公元一零四三年)任谏官时,参加了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活动,后被贬为地方官,一直到至和元年(公元一零一四年),才被调回宋廷中央,任翰林学士, 主编新唐书。新五代史编撰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裁,从他写给尹师鲁、梅圣俞等人的信来看,在景佑三年(公元一零三六年)前已着手编写,到皇佑五年(公元一零 五三年)基本上完稿,先后经过十八年左右的时间。
  • 新见欧阳修九十六篇书简笺注

    作者:(日)东英寿 标点 洪本健 笺注

    新见九十六篇欧阳修书简,由东英寿发现于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欧阳文忠公全集》中,为现今所知欧集其他版本所未有,对欧阳修研究及欧集版本研究来说有重要意义。东英寿对这些书简进行了初步标点、整理,洪本健为其做了笺注。洪本健的笺注着重于书简系年、书简所涉及人物事件的考证及特定词语和名物制度的解释。《新见九十六篇欧阳修书简笺注》较为全面且深入地整理了这些新发现的欧阳修书简,其先期成果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欧阳修集

    作者:刘扬忠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词、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 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他在文学创作上不但几乎是全能的,而且几 乎是全优的,其诗、词、古文、辞赋、四六等创作在宋代都领风气之先, 艺术水平均臻于一流。他不但是作家,还是文学理论家,其散文中有许多 篇章就是文论;其《六一诗话》是古代诗歌理论批评史上最早以“诗话” 命名的开创性的著作。在学术领域,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 方面都卓 有成就。经学方面,他研究《诗经》、《周易》、《春,秋》,能不拘守 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他的史学造诣更j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 新唐书》250卷之外,又自著《新五代史》74卷,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 在引为借鉴。他广泛收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 考古学的资料专集——《集古录》。他的著述,除了上述三种学术专著之 外,其诗文结集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有明正德吉州刊本,明嘉靖十 九年刊本,清康熙吉水曾氏刊本;《欧阳文忠公集》,有《四部丛刊》影 元刊本。
  • 归田录

    作者:(宋)欧阳修 等撰

    本书收录《南唐近事》、《江邻幾杂志》、《归田录》、《画墁录》、《泊宅编》、《孔氏谈苑》等六种宋代笔记。 《南唐近事》,宋朝欧阳修撰,徐时仪校点。书中所记为南唐李氏三主四十年间杂事,半为史实故迹实录,半为小说异闻。由于南唐史籍多毁于兵燹,故此书所记旧闻琐事亦颇为史家所重,可据以补正史之阙。本书以《宝颜堂秘笈》所录55则为底本,又据《说郛》补入《宝颜堂秘笈》本未收录的6则,加以标点,校以《唐宋丛书》本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江邻幾杂志》,宋朝江休复撰,孔一校点。书中所载多为唐、五代至宋嘉祐间杂事。内容涉及典章礼仪、选举职官、文坛掌故、市井轶闻等。本书以《稗海》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归田录》,宋朝欧阳修撰,韩谷校点。书中记载了朝廷轶事、职官制度和人物事迹,多为欧阳修耳闻目睹,随手记叙,有重要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大致可资考据”。本书以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所编《欧阳文忠公集》本为底本,参校《说郛》本等。 《画墁录》,宋朝张舜民撰,丁如明校点。书中多记朝野杂事,间亦阑入私人意气,有诬妄失实之处。然文字简洁传神,颇可照见当时世态风情;也记载了一些宋代的典章制度,有一定史料价值。本书以《稗海》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泊宅编》,宋朝方勺撰,田松青校点。书中所记多为宋仁宗至宋徽宗政和年间的朝野杂事。有些内容,如方腊起义始末,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财政状况等,提供了真实的历史资料,十分珍贵。本书以《金华丛书》本为底本,校以《读画斋丛书》本。 《孔氏谈苑》,宋朝孔平仲撰,王根林校点。此书是一部以记载北宋集前朝政事典章、人物轶闻为主的史料笔记,同时间涉社会风俗和动植物知识,为宋代笔记小说中较有名的一种。本书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宝颜堂秘笈》本、《艺海珠尘》本。
  • 歐陽修詩文集校箋(全三冊)

    作者:[宋]欧阳修,洪本健 校笺

    欧阳修为宋一代文学宗师,是北宋有影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王安石曾赞美欧阳修的诗文云:“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韻,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宏辩,快如轻本骏马奔驰。”本书整理者以被历来学者认可的四部丛刊周正大刻本为底本,除参校各有价值版本外,最为可贵的是,作者获得日本国宝级文献影印本,以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所珍藏的南宋本《欧集》为主要参校本,纠正了不少疏纰漏误。
  • 欧阳修词集

    作者:(宋)欧阳修

    《欧阳修词集》主要内容简介: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而“大重儒者”,北宋开始文教大昌。王国维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宋代之金石学》)而欧阳修就是北宋开一代风气的人物,是主导古文运动的北宋文坛盟主,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文艺批评,乃至经史、书法、金石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 欧阳修全集(全6册)

    作者:欧阳修

    《歐陽脩全集(全6册)》内容简介:欧阳修(2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不仅亲身参与了许多重大政治活动,而且广泛涉足于史学、经学、文学理论批评、金石学、目录学等领域,在诸门学科中都颇有建树,表现出了多方面的学识和才华。尤其是他对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卓越贡献,更奠定了他划时代、开风气、雄踞一代文坛的领袖地位。 本集选用了清嘉庆二十四年欧阳修衡编校本作为底,不仅仅是考虑到个本子收文多、流传广、影响大,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校刻精审,改正了别本的许多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