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地图

  • 谁在地球的另一边

    作者:梁二平

    《谁在地球的另一边:从古代海图看世界》是一本关于世界观与世界史的另类解读的书,通过百余幅经典古代海图,描述了人类海上交往活动的历史进程,以及由大航海所带来的大发现、大变革:地球不是方的、赤道非洲是可以绕过的、西半球有一个新大陆、南半球还有一个未知大陆;同时,也可以看到由香料、黄金、黑奴贸易……引发的大海战、大侵略、大移民:世界通过各种各样的海洋活动被一步步认识,并在血雨腥风中,形成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今日格局——这一切都被古代的制图家以地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谁在地球的另一边:从古代海图看世界》搜集了上百幅经典古代地图,确切地说是上百幅与海有关的、广义上的古海图。这些图以现存最早涉及海洋的古地图为起点,止于19世纪末。这些记录历史,甚至创造了历史的经典古代海图,构成了一部色彩迷人的另类世界史。可以说,它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也肯定是一本让人长见识的书。
  • 看地图学历史

    作者:西蒙·亚当斯,凯文·麦迪森等 绘

    这本有趣的图集穿插了大量的精美手绘地图,搜罗了各个文明和族群的丰富信息,展示了中世纪时期历史的开阔画卷。因而,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认知中世纪时期世界的优秀指南。深入认识吴哥窟、长安、耶路撒冷、马丘比丘、特诺奇蒂特兰、科尔多瓦和君士坦丁堡等许多伟大的城市。寻找前往非洲清真寺、中国边疆要塞、欧洲偏远的修道院、格陵兰岛殖民地、南美城堡和太平洋群岛礼仪会堂的最佳路线。了解人们在帝国扩张、海洋航行、商贸活动、社会治理和战争冲突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迹。热切地关注城堡和村落、伊斯兰文化和阿兹特克人等备受欢迎的话题。利用图示定位中世纪的重要遗址和日常生活的感人细节……
  • 地图上的德国史

    作者:孟钟捷,霍仁龙

    《地图上的德国史》一书以六十多幅原创绘制地图加简短说明文字的形 式,文图对应地讲述了德国从古至今的历史。 ——古代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攻防战 ——神圣罗马帝国的兴衰 ——哈布斯堡家族的扩张 ——马丁•路德的生平轨迹 ——普鲁士的崛起历程 ——俾斯麦的精妙外交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的蛛丝马迹 …… 德国历史上种种风云际会,将在地图和文字的交融中,得到最直观、最 简明的呈现,便于随时快速查阅,简明扼要理解。 丛书简介 : 地图具有直观简明表现时间和空间的特点,能弥补文字之不足,增强学术作品的洞察力和影响力,在国外历史学界一向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国外学术出版领域,历史地图集类著作是相当成熟的一个种类,如我国读者较为熟知的《泰晤士历史地图集》和《钱伯斯历史地图集》,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其他地图加文字的通俗历史地图集著作也相当常见,国内亦有所引进。 但反观地图和历史地图集在我国本土的应用发展状况,不能不说存在着相当大的缺憾,“图说”作品虽多,“地图说”作品却很少,尤其是在世界史研究领域,可算是极为罕见,这样的空白状况,与世界史一级学科的地位不甚符合,不利于国内研究界与国际研究界的接轨。 本套“地图说史”丛书正抓住了这样一个空白点,力图将丰富的地图与简明的说明文字结合起来,尝试以文图对应的方式来叙述某段历史的来龙去脉,颇具创新意义。
  • 俄国历史地图解说

    作者:爱伦·F·丘

  • 北京历史地图集

    作者:侯仁之

    北京出版社出版,侯仁之主编,书中收录从夏商---民国以来的北京地图
  • 亚洲人文图志

    作者:[法]让·瑟利耶

    《亚洲人文图志》所介绍的人文地理知识涵盖了从印度到中国、日本。乃至东南亚整个地区。其主旨在于,对庞大的各民族历史作出简要而全面的梳理。对各民族的现状作一个清晰的介绍。同时,作者对于当前东南亚各国也给出了最新的准确信息。包括人口、语言、宗教、国旗。等等。文中插入的一些注释,介绍了一些重要人物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和事件。书中还配有九十多幅精美的地图。这些对于读者理解历史事实都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 史记地图集

    作者:许盘清,张小峰,郑云波,卢昌玺

    2009年6月由北京地震出版社出版,全书地图为397张,文字说明为15万字,这是我国第一本专书地图。该书由许盘清绘制地图,张小峰、郑云波、卢昌玺等撰写说明文字,曾志雄统一修订。全书以地图为经,以《史记》内容为纬,把《史记》传纪体的五种体裁打散,抽取《史记》中与每张地图有关的文字,改写为简洁易读的说明,配置在每张地图的旁边,方便读者对图阅读。 张小峰、郑云波、卢昌玺等撰写的《史记地图集》是一本《史记》的专书地图,是研读《史记》的工具书。《史记地图集》以有形的图像诠释无形的事件,以眼前可见的地图显示古代已消失的时空,让读者更能贴近司马迁的叙事。全书地图分为以下几类: 1.每一时期发生的事件地图; 2.战争地图,包括每次战争前各方的形势,各方交战经过,战后的局面; 3.重要人物行迹地图: 4.各侯国都城迁徙、分封以及疆域变迁地图: 5.少量的自然灾害地图: 6.先秦少数民族的迁徙。
  • 北京古建筑地图(下册)

    作者:王南 等编

    《北京古建筑地图(下)》的内容以1949年之前建成、现在保存完好且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为主,也记录了近年拆除或重建的一些较为重要的历史建筑。《北京古建筑地图(下)》分为上、中、下三册。下册继续中册内容,主要介绍门头沟、昌平、顺义、通州、大兴、房山、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各区县的历史建筑,共精选了142处较为重要且完整的古建筑,图文并茂地介绍其特点及艺术成就,另选择了450处尚存或刚刚毁去的古建筑,列表注明其地址和保存状况。为便于各行各业的人士使用,《北京古建筑地图(下)》对文中涉及的一些建筑学或中国历史的背景知识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在附录中还对以下专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北京古代地图简说”、“京城哲匠录”、“北京的庙会”及“北京二环路以外旅行资讯”。
  • 老上海地图

    作者:张伟

    《老上海地图》主要介绍的是清代至民国间的旧地图,书中收录了65幅各种类型的老上海地图,其中既有单幅,也有图集;有综合地图,也有交通、邮务、航运码头等专题地图;有英、美、法租界图,也有上海中心区及老城厢地图;有手绘彩色图,也有黑白石印图;有官方出版,也有民间绘制。地图的发行年代上至清代同治年间,下到新中国建国初期。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对地图略加分类说明,并配以相应的老照片,希望藉此能够反映近代上海一百年间城市发展的概貌。 这本《老上海地图》正是一部浓缩的上海近代史。解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映城市新面貌的上海地图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推出新的版本。以收藏上海地方文献为己任的上海图书馆正以欣喜的心情关注着上海的变化,并尽最大可能收集各类版本的新地图。
  • 北京古建筑地图(中册)

    作者:王南 等编

    《北京古建筑地图(中)》内容简介:《北京古建筑地图》的内容以1949年之前建成、现在保存完好且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为主,也记录了近年拆除或重建的一些较为重要的历史建筑。《北京古建筑地图(中)》分为上中下三册。中册内容主要介绍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城区在二环路以外的部分以及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各区的历史建筑,共精选了118处较为重要而完整的古建筑,图文并茂地介绍其特点和艺术成就,另选择了39处尚存或刚刚毁去的古建筑,列表注明其地址和保存状况。为便于各行各业的人士使用,《北京古建筑地图(中)》还对文中涉及的一些建筑学或中国历史的背景知识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 中国战争史地图集

    作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这是一部以中国战争史为纲,按历史发展顺序和条块结合的原则编排,以典型战例地图集成的形式,概述我国历代战争史知识的大型专业工具书。这部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代战争的史实。上起先秦,下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凡400幅典型战例地图,50多万文字说明,按照历史时期战争、战争、战役、战斗四个层次,力求通过战例图的标绘,反映中国历代战争作战经过,战术运用,典型战争的谋略、战略运用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中国战争史地图集》涵盖内容广泛,图文并重。上起原始社会末期武装冲突,下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作战地图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为展示形式,按照古代时期、近代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的三个历史时期的战争,标示了5,000多年中国历代战争的发展进程和典型战例。收图440余幅,其中,古代时期(史前时期至清朝前期)170余幅;近代时期(1840至1949年)220余幅;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50至1953年)10余幅;各时期战争形势图20余幅。另有数百幅图表、文物图片、历史照片和美术作品等以及近50万说明文字。
  • 中国古地图精选

    作者:刘镇伟,王若,姜桐华

  • 中国历史地图——手绘中国·人文版

    作者:洋洋兔

    《中国历史地图 手绘中国 人文版 》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人文知识类手绘图画书。全书主要介绍了从原始部落时期到清朝的人文历史知识。每个朝代(原始部落时期除外)包含两个跨页,分成三个板块的内容。一个跨页包括两个板块:一是疆域图,包括中原王朝和周边的政权;二是人文知识的手绘图,主要表现当时的人文、科技、发明、军事、服饰等。第二个跨页是采用绘本的形式讲述该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既简洁明了又富有风趣的讲明这个王朝从兴到衰的过程。另外还附有7个跨页的知识内容,系统的介绍一些富有的趣味的古代文明科技、宏大建筑和知名人物等相关知识。一卷中国历代王朝的涂鸦,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

    作者:风长眼量

    中国历史长,战争多,长期处于冷兵器时代,地缘对中国国家的形成影响极大。要突出地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选择历史时期非常重要。《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讲述了封建王朝秦是如何作为部落,从西陲弹丸之地,在西戎的包围圈中挣扎着立国,接着统一关中,南下巴蜀,最终灭六国,统天下。《地图里的兴亡》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制作地形图来重写春秋战国史,用美式思维将地理与历史放到同等高度。左图右史,带给读者更多独特的思考视角和阅读体验。
  • 地图的文化史

    作者:海野一隆

    本书是一部关于地图发展历史,尤其是亚洲地图发展历史的著作。书中主要以亚洲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地图学史以及亚欧地图学的接触交流为着重点,探隐发微,介绍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新资料和新成果,为国内学界所不多见。 作者海野一隆是地图学史专家,本书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精华,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地图学知识的上佳选择;书末附有相关资料及索引,更方便专家学者做深入的专门研究。 作者从所收集的数千幅在地图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地图、成为孤本的古老地图,早已散佚的地图的摹本中,选出一百八十余幅精品,在本书里呈献给诸位读者和研究家门。 这些弥足珍贵的图版,配以作者独到深入的阐释说明,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绘制地图的演变发展史,更可令读者了解地图制作的东方传统。
  • 地圖的歷史

    作者:賽門.加菲爾(Simon Garfiel

    從地圖看歷史──第一本全方位、最完整的地圖文明史 從亞歷山大圖書館到Google Maps,從石刻地圖到GPS定位系統, 地圖是如何反映歷史、影響文化,見證變遷和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古希臘人如何得知世界有多大? 托勒密後的黑暗中世紀,如何藉由印刷工藝「文藝復興」? 瓦爾德澤米勒地圖的十二板塊,說明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場騙局? 在平面上呈現弧形表面,麥卡托如何成為現代製圖之父? 當Google Maps掌握了定義和呈現世界的權力,我們的未來要往那裡去? 想像一個沒有地圖的世界,人們如何旅行?現在手機裡有地圖,電腦上有Google Maps, Facebook的出現更繪出一幅新的社群圖譜──數位革命對地圖的改變遠超過各時期所有地圖學的總合。讓我們回到一萬四千年前,穴居人首次在石頭上刻下地圖開始,是否地圖的產生──甚至啟動了人類大腦的擴張與發展? 關於地圖的事實代表一本世界演變史:西元前的扁平世界,中世紀的宗教奇想,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十六世紀晚期的三角測量、十八世紀的經度確立、二十世紀的飛航與空中觀測。到了今日,拜全球定位系統、衛星導航之賜──世界的中心不再是耶路撒冷或是帝國首都,我們開始Me-Mapping──從自己的位置規劃路線。走到哪裡,「你」就是地圖,就是世界旋轉的樞紐。地圖確實描述每個時代對世界的看法,掌握你我之所以為人的線索,並反映出發現與好奇,衝突與毀滅──也標記出權力的更迭。 地圖即故事,地圖即生命。地圖的力量能迷惑、能振奮、能煽動,能無聲傳遞迷人的故事,講述我們曾經經歷以及即將前往之處。作者以其獨特的眼界,解說地圖如何表達、又如何巧妙在時間長流中重塑了歷史。地圖在這本書中,不僅是用來觀察周遭世界的跳板,還反映出更具定位的自己。 (如果蘋果公司讀過這本書,應該就不會在地圖軟體上跌了這麼大一跤。)
  • 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

    作者:张修桂

    本书主要研究历史地理学的两大分支学科,即历史地貌和古地图。首先在引论中阐明历史地貌学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和古地图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意义。第一篇论述长江中下游河床与湖沼演变的历史过程,提出江汉洞庭地区历史上的“跷跷板”演变模式,为中下游河湖演变趋势和必须确保荆江大堤等问题,提供理论根据和背景资料。第二篇研究上海地区成陆的全过程,重新论证成陆过程中几条岸线的确切年代和位置,直接为大型工厂、深水码头选址以及兴建上海长江大桥等建设服务。第三篇讨论黄淮海平原河湖地貌演变过程和方法,着重分析海河形成全过程和湖沼湮没原因,并对先秦九河进行重新认定,为海河综合整治、黄准海平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历史借鉴。第四篇古地图研究,着重对出土的放马滩地图和马王堆地图进行深入研究,确认我国先秦、汉初的测绘技术和制图水平,已属世界先进,丰富了中国地图学史内容和制图理论。本书集作者一生的研究精华,既有学术价值和存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 十二幅地圖看世界史

    作者:Jerry Brotton 傑瑞‧波頓

    閱讀不同時期的地圖,了解當時的世界觀 12張地圖,12種面向;12段歷史,12次進程 由古到今,收錄超過100張珍貴地圖 圖文並茂,囊括人類歷史發展的全貌 空間是有歷史的,本書並非製圖史,也非地圖的歷史,而是一本世界史。它告訴我們,如何用地圖來觀看歷史;如何以不同角度的圖像,拼湊出人類歷史的全貌。 想像人類的歷史是一個多面體。本書試圖從不同文化的歷史中精選出十二幅世界地圖,來代表觀看歷史的十二種面向,從科學、政治、宗教和帝國,到民族主義、貿易和全球化,每一幅地圖都包含了某種觀念或議題,除了驅使地圖本身的創造,也捕捉到當時的人對世界的理解,告訴我們如何透過閱讀地圖,更了解產生它的這個世界。 這十二幅地圖都是在特別的關鍵時刻創造而成,它們各自用不同的方位和觀點來操縱它企圖呈現的現實,並留下難忘的註記。本書探討這些地圖是如何締造對世界的全新詮釋,並分析了人類歷史上那些最偉大的地圖是如何影響特定的文化和政治環境,分別呈現出對全世界實體空間的不同想像。 世界不斷改變,地圖亦然。也許總有一天,Google Earth的首頁,看起來會像巴比倫泥板一樣古雅而陌生。這裡描述的每一幅地圖都自成一個場景,不但再現了歷史,也定義了你我。任何人如果想瞭解我們的世界為什麼是現在看到的這種樣貌,不妨從一個更遠的觀點出發,回溯到希臘人最初試圖把未知世界製成地圖的那一刻。 主導文明的12次進程, 12幅地圖如何寫成一部世界史? 1. 古希臘宇宙起源說和幾何學的集大成→150年,從托勒密《地理學》看「科學」 2. 中世紀天主教、穆斯林和猶太人混合世界觀的產物→1154年,從伊德里西地理學概要看「交流」 3. 以神學而非地理學界定的世界圖像→1300年,從赫里福德世界地圖看「信仰」 4. 中國脈絡下為帝國賦予統治正當性的宣示→1402年,從朝鮮疆理圖看「帝國」 5. 美洲大陸的出生證明→1507年,從馬丁.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地圖看「發現」 6. 仲裁帝國政治並塑造歐洲五百年的全球殖民政策→1529年,從迪歐哥.列比路世界地圖看「全球主義」 7. 以科學製圖超越宗教改革衝突的理想主義渴望→1569年,從麥卡托《地圖集》看「寬容」 8. 昭示地圖成為商品並為商業服務的新世界哲學誕生→1662年,從一六六二年約翰.布勞《大地圖集》看「金錢」 9. 由國家地圖號召現代民族國家意識與認同的興起→1793年,從卡西尼家族法國地圖看「國家」 10. 地圖加入意識型態來控制國際政治的新世界秩序→1904年,從哈爾福德.麥金德〈歷史的地理軸心〉看「地緣政治」 11. 矯正歐洲中心主義偏見的理想→1973年,從彼得斯投影法看「平等」 12. 一個新資訊時代的開端→2012年,從Google Earth看「資訊」 本書特色: ★繼暢銷書《看得到的世界史》之後,英國企鵝出版社重點推出的人文歷史巨著 ★以12張地圖,探討文明的12種面向;用12個場景,透析歷史的12次進程 ★全書厚度超過500頁,收錄超過100張歷史上珍貴地圖,其中半數以上為全彩地圖 名人推薦: 【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樑楷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主任】徐進鈺 【師大歷史系系主任】 陳秀鳳 【知名作家、節目主持人】謝哲青 深度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師大歷史系系主任 陳秀鳳說: 世界地圖是人們觀察與想像世界的「再現」,一張世界地圖不僅是描繪地理形狀,更是將人類世界觀具象化,從而成為理解當時時代科技知識、文化樣貌與思維脈動之符碼。Jerry Brotton 著作的《十二幅地圖看世界史》,作者從一幅幅世界地圖,帶領讀者視野穿越文化與地理邊界,進入科學、交流、信仰、帝國、發現、全球主義、寬容、金錢、國家、地緣政治等文明與文化議題,在當今看重全球史與文化交流史的氛圍中,使讀者重新檢視各時代社會人群如何經由自身文化底蘊來認識世界與詮釋世界。本書雅俗共賞,實為不可多得、值得推薦一讀的世界史著作。 中興大學歷史系周樑楷教授說: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傅柯反過來說:『權力生產知識』。這兩個概念連結起來,相互辯證,便形成更高一層的理論。這本書以歷史之眼聚焦在十二幅世界地圖,配合豐富的史實和寬闊的視野,精彩地映證了這個理論。作者在結論中說:『每幅地圖不但說明了世界,也屬於這個世界』。」 媒體推薦: 這本令人沉迷、充滿美麗插圖的書展示出地圖從古老的年代開始,就攜帶著巨量的象徵性,是一本內容豐富又引人入勝的歷史創作。──每日電訊報 對「知識就是力量」和「無知就是無用」這兩種觀念,提出一種優雅、有力、另一形式的辯證。─衛報 豐富又充滿冒險性。──星期日泰晤士報 一種有召喚意義的成就,精彩又引人思索的一本書。──文學評論雜誌 作者對社會、政治、宗教背景擁有尖銳的敏感度,藉此也揭露地圖為何產生?為誰產生?以及為了達到何種個人目的?──今日歷史 令人獲益良多的一本書。──《地圖的歷史》作者賽門.加菲爾 一本精彩又全面的製圖史,作者藉由追查地圖得知人類的文明形式,是極好的想法。──衛報 引人入勝的閱讀經驗。──英國金融時報 作者令人神往的博學傳達了這些地圖知識性的背景,沒有什麼比地圖更具破壞性的了。──英國旁觀者雜誌 這是一本精彩的歷史著作,對歷史和地圖有興趣的讀者將會非常喜愛。──泰晤士報文學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