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2007

  • 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

    作者:尼采

    本书系“尼采注疏集”之一种。 尼采在《瓦格纳事件》中将瓦格纳视为一个“事件”,意在针对世纪之交主要在法国、但也在欧洲其他地方出现的颓废派运动。瓦格纳仅被作为该运动的范例。作为摆脱瓦格纳的郑重宣告,尼采深刻地认识了瓦格纳的艺术并非颓废的使作俑者,相反是其实施者,他坚定地将其对颓废派的认识推向极致,也比较了其他的诸位后现代主义者。 同时,该书也是尼采对自己本身的克服。 《尼采反瓦格纳》是《瓦格纳事件》的某种附件。一方面,它表现了与瓦格纳的敌对立场,另一方面,对于敌手的尊敬之情亦如此明显。例如在标题“我有异议的地方”和“我敬佩的地方”下的文字。有关拜罗伊特,尼采的批判尤为强烈——作为浮夸的戏剧演出的概括,它麻醉大众,欺骗个体。尼采的认识是在最最痛苦的努力之上,亦即分裂自身乃至抛弃自身所获得的一种对真理的认识。 ————————————————————————— 目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瓦格纳事件:一个音乐家的问题 KSA版编辑说明 Puetz版编辑说明 前言 瓦格纳事件:1888年5月都林来信 附言一 附言二 附言三 尼采反瓦格纳: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 KSA版编辑说明 Puetz版编辑说明 前言 我敬佩的地方 我有异议的地方 间奏曲 瓦格纳作为危险 一种没有前途的音乐 我们是对跖人 瓦格纳属于何处 瓦格纳作为贞洁的信徒 我是如何摆脱瓦格纳的 心理学家发言 后记 关于最富有者的贫穷 译后记 ————————————————————————— 译后记 按原计划,《瓦格纳事件》、《尼采反对瓦格纳》同《偶像的黄昏》并为一卷出版。现情况有变,前两部作品在此单独成书。就它们均与瓦格纳有关,变动顺理成章。 背弃瓦格纳,在尼采生平中,是个重大“事件”。尼采曾在不同的论著中,试图对这一“不可理喻”之事,进行说明或辩解。而比较集中涉及此题的,即为《瓦格纳事件》和《尼采反对瓦格纳》。但是,通观尼采以上著述,可见这些理由常常顾左右而言他,并不怎么令人信服。其实,尼采对于此事的真正原因,始终讳莫如深。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以前鲜为人知的材料不断呈现,尼采所举审美或价值判断方面的缘由,往往蜕变为与瓦格纳的个人恩怨。曾有德人,仅就此事,旁征博引,写出几百页的专著。不过这是另话。 多年前造访拜罗伊特,看完瓦格纳故居后,入一雅静餐馆。墙上有一幅字,赫然入目,至今让人难忘: Irgendwann einmal sitzen wir alle in Bayreuth zusammen und begreifen gar nicht mehr, wie man es anderswo aushalten konnte. 试译为:不知何时,我们大家聚坐拜罗伊特,就再也无法明白,以前怎能忍受别处。事后,还在一旁书店里,觅得印有这句话的明信片。据考,此言出自尼采1873年2月底给女友马尔维达·封·迈森堡的一封信。那时,尼采与瓦格纳的关系尚处“蜜月”期。可见,尽管尼采以后对瓦格纳百般“攻讦”,拜罗伊特人对他似未生气,至今还引他为荣。这是尼采的魅力所在。 本著作的法文F版注释由黄迅余博士译出,法文G版注释由姜宇辉博士译出,谨对他们的劳作,表示感谢。 卫茂平 2007年6月28日补记于上海
  • 2007语录

    作者:《新周刊》主编

    《2007语录》主要内容:我不得不相信,就在旧的一年就要消逝的时候,那一段被“2007年”这四个数字标注的时段以及这个时段里所发生的事情,终将湮灭在未来漫长的罗生门似的考据和争辩之中。或许,还会照例剩下点边角碎料,残留在这本语录里,带着口语所特有的所谓生动、所谓有趣,供人民把玩、摸索。西元2007年2月17日,也就是农历丁亥年除夕的“春晚”,当宋丹丹一口爆出“你太有才了”的时候,很多人就知道,新年的第一句流行语诞生了。之后,这一年无数的正义与邪恶、庄严与猥亵、纷扰与挣扎,都在这句“你太有才了”的口语中,被涂抹上戏谑、搞笑和夸张的色彩——看上去,怎么一切都那么像是_场玩笑? 没错,语录记录的是历史,但这种历史离趣味是那么的近,离真相却那么远。 当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人的耳际飘过股民“死了也不卖”的歌声时,谁真的了解中国经济在2007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必须跑过CPI。”或许我们可以从中触摸到2007年的中国民生脉络,可是,如果没有这样有趣的话,我们还能透过什么记住就要过去的2007呢? “周老虎”的真相或许会在越来越厚实的遮掩中彻底烂掉,但几位当事人铿锵有力的赌咒,极有可能像西元前209年陈胜王的豪言一样,穿越数千年化为烟尘,笼罩着2007年扑朔迷离的历史。 2007年出了个“史上最牛钉子户”,他在公众面前说了很多粗言恶语或者豪言壮语,但不幸的是大家并没有汜住,可能记住的却是•传媒人对该事件的评语:“巴别塔+罗生门+汤姆叔叔的小屋+秋菊打官司+爱情麻辣烫十三峡好人+霍元甲+英雄儿女。”如果把这个评语用在2007年的总结上。也未始不可,唯“不可”的是人们可能找不到准确的方式,来注释那些注释着这个事件的斑驳词条。语录以一种反宏大叙事的诡异形式,成为记录历史的一种另类方式,它本身也就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 话题2007

    作者:杨早,萨支山

    《话题2007》讲述了当我决定为每一年写一篇综述,而不是简单排列大事记时,就已经将自己放在了一架滚烫火热的炭炉之上。那些事件散漫地搁放在路边,水上,网络里,饭桌旁,犬牙交错,各行其是,试图将之整合是多么危险的事!试着找一条线索,几条线索,貌似能够吸附住那些做布朗运动的精神原子,展示文化潮汐的律动,然而也许你已经在擦伤每桩事件的脉络,剥夺每种倾向的完整,牺牲每场争论的复杂。因此,年度综述的有效性在于并仅在于:它是一种盲打误撞的叙述与判断,它能让你隐隐感知那些并未浮出海面、却存在人们内心的意识与情绪。一纸尚未兑现的支票,一笺留待确诊的处方单,它可能在无数废话之外增添一重废话,也可能在灵光一闪中发现某种真知。以上表明我作为写作者,谦卑而狐疑的姿态。具体到这一年,我依然要斗胆用几个非事件亦非人名的关键词,为2007写一份总结报告。
  • 读品2007

    作者:【读品】

    序言 汪丁丁:知识的私有化及其超越 高全喜:读品与破品 阅读-生活 田方萌:易丹尼的读书生活 严飞:香港还有个读书人 西闪:夜火催人醒 王飞:人文主义的荒田 维舟:没有红旗,绿旗也行 王嘉军:见面不如闻名 李业业:有多少书可以重来? 罗卫东:我的心灵史 思想-科学 周鸣之:动物权利与理性暴政 罗豫:人类欠下进化的债 知白守黑:一言难尽的中医 杨不风:施特劳斯的邪恶轴心 章可:德国史学的轴心与突破 周年洋:从“多数人的暴政”中解放出来 韦森:经济学是否科学 聂日明:从计划到市场:尚未完成的改革之路 李华芳:庞兹骗局及其中国意义 独孤力命:狐狸的尖刺——伯林与俄国思想家 梁捷:霍布斯的一生 文学-文化 云也退:谁惧怕埃利亚斯•卡内蒂? 周鸣之:萨拉•凯恩的爱与死之歌 张斌璐:悼念鲍德里亚 刘旭俊:玻璃工厂的世俗神话 徐瑾:文化的失落与重建 PULUO:关于罗兰•巴特《恋人絮语》的絮语 李日税:死人回忆录 高一峰:写字三惑 朱航满:路遥的温暖与伤感 历史-现实 黄湘:塔奇曼的理解力 成刚:关帝与游民 云生:细节的意义 潘玮琳:旅行未完 张媛媛:三个茶壶和一个杯子的故事 范昀:雅各比的陷阱 960:今天我们该如何来“说三分” 刘伟:阎连科的乡土批判 维舟:《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翻译商兑 回顾-展望 李华芳:思想的盛宴:2007年上半年经济类书籍回顾(上) 李华芳:临床经济学的诞生:2007年下半年经济类书籍回顾 罗豫:对书当歌,大师几何——2007年欧美文学阅读盘点 范昀:启蒙无需唱高调——2007年启蒙书系管窥 严飞:香港十年•集体记忆•张爱玲 田方萌:西望东眺,前瞻后探—— 2007英文书著阅读回顾 梁捷:新书经眼录 后记 李华芳:少数派阅读报告
  • 破事兒

    作者:彭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