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孙犁

  • 曲终集

    作者:孙犁

    本书为作者近年的作品结集,也是“曲终’集。 包括小说、散文、杂文、随笔、题跋和短简。朴素简 洁的文字,来自思想深处的思考。落笔虽淡,动情 却真,表现了一位文学老人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 悟。
  • 铁木前传

    作者:孙犁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纪念版)》是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生活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主要通过铁、木两家两代人的前后变化,反映了农村中,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反映了在农村贫民阶层中发生的阶级分化的现象。《铁木前传(纪念版)》初版于1957年,1959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插图本。此次以纪念版形式重新推出的《铁木前传》,由孙犁之女孙晓玲亲自编选。书中除收录《铁木前传》外,还保留了已故著名画家张德育专门为《铁木前传》创作的4幅水粉画,封底配以孙犁手书《铁木前传》书衣文录。此外,附录部分还收录了韩映山、阎纲、冉淮舟、铁凝、孙晓玲等人的回忆文章,生动再现了与这部作品有关的点点滴滴。
  • 晚华集

    作者:孙犁

  • 尺泽集

    作者:孙犁

  • 白洋淀纪事

    作者:孙犁

    白洋淀纪事,ISBN:9787500657415,作者:孙犁著
  • 白洋淀纪事

    作者:孙犁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100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本书分为两辑,选录了芦花荡、荷花淀、光荣、嘱咐、采蒲台、采蒲台的苇等40余篇。
  • 铁木前传

    作者:孙犁

    《铁木前传》写成于1956年,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描述了两位老人(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和两个青年(九儿和六儿)在解放前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交好与交恶,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小说以人际关系的前后变化为线索,在正面肯定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注重人物内心生活的挖掘,对北方农村的人情美、人性美,充满由衷的赞美之情。 孙犁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铁木前传》写得极为诗化,人物形象朴实鲜明,笔调明丽流畅,是当年众多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作品中极具艺术特色的一部。
  • 如云集

    作者:孙犁

    《如云集》是孙犁先生“文革”后出版的第九本文集。于1992年3月出版。本次再版将以1992年版本为基础,按照现代编辑规范,予以重新编辑出版,并将其纳入“耕堂文录十种”丛书中。 就思想内容而言:《如云集》所收作品主要为作者于1988年—1990年所作,既有芸斋小说、回忆性散文,又有杂文、耕堂读书记,还有芸斋书简等等,内涵丰富。就艺术成就而言:这些作品深沉老到,凝重有力,语言纯粹,境界超然,有着犀利的思想锋芒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饱含着历经沧桑和繁华后的那份淡泊与澄明,能给读者以理性的启迪,具有独特性。《如云集》最突出的特色是《和郭志刚的一次谈话》一文,是作者的又一次比较长的议论文艺、生活的文章,不亚于《文学和生活的路》,可见作者晚年的创作精力是多么的旺盛。
  • 陋巷集

    作者:孙犁

    《陋巷集》是孙犁先生“文革”后出版的第七个集子,于1987年4月出版。本次再版将以1987年版本为基础,按照现代编辑规范,予以重新编辑出版,并将其纳入“耕堂文录十种”丛书中。 就思想内容而言:《陋巷集》共收入小品、随笔、函简、读书记等四十余篇。既有回忆性散文,如“故事”系列——《昆虫的故事》、《鞋的故事》等,“怀念追忆”系列——《悼念田间》、《关于丁玲》等,又有“芸斋琐谈”等智慧小品,作者以充满智慧与豁达的笔调谈人生、谈文学,还有“小说杂谈”“耕堂读书记”等。就艺术成就而言:这些作品深沉老到,凝重有力,语言纯粹,境界超然,有着犀利的思想锋芒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饱含着历经沧桑和繁华后的那份淡泊与澄明,能给读者以理性的启迪,具有独特性。
  • 澹定集

    作者:孙犁

    “文革”结束后,孙犁的第十本集子,原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出版。对书名。《后记》中说:“友人有谓不祥者,我也曾想改一下,终以实事求是为好,故未动。”这一年的五月,作者偶感风寒,引起老年病,迄今卧床疗养已四年多,未再执笔为文。本集二十余万字,较之前九本,是两本的容量。小说三篇,“自传的成分多”;散文十篇,或记人或叙事或抒怀,对老战友陈肇、康濯的去世,深情悼念,“闻君之讣,老泪纵横”;杂文近二十篇
  • 无为集

    作者:孙犁

  • 孙犁书话

    作者:孙犁

  • 芸斋小说

    作者:孙犁

    《芸斋小说》是孙犁晚年创作的重要收获,标志着作者文体的创新,赋予了作者一以贯之的-真善美-文学理念更深厚的内涵。《芸斋小说》在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初版本的基础上增补修订,参照多种选本精编精校,可谓当代文学的新善本。孙犁于抗日战争时期融入社会主流,成为作家,这一经历往往使人将他符号化为革命作家。需要强调的是,孙犁首先把自己当做一个作家,他的文字都是以作家的标准写出来的,这也是他的作品长久受到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文学批评、归类的方法可能会过时,好的作家和作品不会过时。
  • 书衣文录

    作者:孙犁 著,刘宗武 编选

    自来藏书家或爱书人常有把自己的书重新包装以利保护的习惯,也有在书上写写画画的传统,孙犁也不例外。但他把书皮上的文字发展成为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自由随意、精短隽永的文体,是别开生面的独创。 文革后期,孙犁虽然从“牛棚”、“干校”解放出来了,但仍然不能正常地发表文章,便利用废纸来包装发还的旧书,同时在“书衣”上写点文字。后来这些文字整理发表,成为新时期一种独特的文体,被评论家称为“是孙犁在荆天棘地中为自己开辟的一条可致幽远、休养生息的小径,也是为自己打造的一页叶顶风破浪的扁舟,还是他在浊世中独创的饱蕴文化意味的工作平台”。 1998年,由刘宗武编汇的《书衣文录》在山东画报社出版,并加了少量注释,受到广大读者与孙犁研究学者的欢迎和喜爱。
  • 孙犁小说名篇

    作者:孙犁

    孙犁小说全集,ISBN:9787538711257,作者:郭俊峰,王金亭主编;郭俊峰,王金亭主编
  • 孙犁散文

    作者:孙犁

    孙犁生平除了爱书,没有别的爱好。晚年作品,也是读书随笔类散文居多,且写得颇有风骨,自成一格。而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觉得,我老了,应该说些切实的话,通俗易懂的话。在选题时要言之有物;在行文时,要直话直说,或者简短截说。”他晚年的散文多篇幅简短,却意蕴弥深。“及至老年,我相信,过去的事迹,由此而产生的回忆,自责或自负,欢乐与悲哀,是最真实的,最可靠的,最不自欺也不会欺人的。”我想,他在为文上甚至刻意要像欧阳修一样,“自然、朴实,加上艺术上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使得他的文章,如此见重于当时,推抑于后世。”
  • 芦花荡荷花淀

    作者:孙犁

    孙犁的小说,结构和行文上富有散文美,环境的优美,人性的美好,使其小说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孙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透视和捕捉生活的美质,把平凡和伟大、真实与典型、写实与抒情、单纯与丰富、朴素与绚丽完美地融为一体,写出了真善美的极致。《芦花荡 荷花淀》中的短篇,像一株株素雅而又美丽的荷花,等待着你的欣赏……
  • 野味读书

    作者:孙犁,黄德海编选

    《大师率性丛书1:野味读书》的第一辑为“书里书外”。收在这辑的文章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孙犁自述的读书经过,这是“书里”;一部分是可能影响孙犁精神成长的文化生活,这是“书外”。如果我们把文化生活的内容也算作一种“读书”。则“书外”的部分也算是孙犁读书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辑中,我们能大略看到对孙犁壮年期的写作起支配作用的精神资源。“书前书后”部分是孙犁的读书笔记。孙犁爱书,常在书上施以封皮,而因书衣多在书前书后,我们就为本辑取了这个名字。“书前书后”里的文章乍看之下有些杂乱,但除去不多的孙犁对文学作品及其作者——这些在古代大都列入集部——的评论,这部分文字大都是对史部作品的评论。我们常见街巷间的老太太对人说起自己喜欢的东西,长长短短,事无巨细。而对爱书人来说,大概能向人说起的,只有自己那些书的长长短短吧。正因为这个,我们把第三辑命名为“书长书短”。
  • 耕堂读书记、耕堂读书记续编

    作者:孙犁

    《读<东坡先生年谱>》、《读<后汉书>小引》、《读<后汉书卷二十八·桓谭传>(一个音乐家的悲剧)》、《读<后汉书卷二十八·冯衍传>(一个文过其实的人)》、《读<后汉书卷四十·班固传>(一个为政治服务的文人)》、《读<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一篇好传记)》、《读<后汉书卷三十六·贾逵传>(关于经术)》、《读<后汉书卷四十三·朱穆传>(关于交友)》、《题<汉娄寿碑>》、《题<篮斋古印集>》……《耕堂读书记》是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孙犁先生的读书笔记集。 孙犁先生晚年,关于中国古籍,写下大量书话一类文字。曾以《耕堂读书记》之名结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刊行,止印三千册。因其才、学、识兼备,向为士林所重。 今以初版流传不广,又绝版多年,特重印此书,仍沿用旧名。为省却读者翻检之劳,复将作者其他集子里性质相近的文字,大体按写作时间先后,辑成《耕堂读书记续编》,与原书合为一帙。编辑过程中,对原印本明显的错误,作了订正。可疑之处,或请教师友,或查阅北图、故宫等处藏书,已尽可能地予以解决。还有些引文方面的疑问,因未能找见原书核对,保持原貌。 两卷书前,各有几叶,附印照片、墨迹及书信等,可略见孙犁先生“嗜书一生”之一斑。 本书编者为谭宗远、罗少强。承黄苗子先生为本书题签,朱新建先生为本书作画,罗雪村先生慨允使用其速写及藏书票作品,孙犁友人沈金梅、刘宗武、卫建民几位先生热心帮助解决疑难或提供图片,在此一并致谢。
  • 书衣文录

    作者:孙犁

    自来藏书家或爱书人常有把自己的书重新包装以利保护的习惯,也有在书上写写画画的传统,孙犁也不例外。但他把书皮上的文字发展成为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自由随意、精短隽永的文体,是别开生面的独创。 文革后期,孙犁虽然从“牛棚”、“干校”解放出来了,但仍然不能正常地发表文章,便利用废纸来包装发还的旧书,同时在“书衣”上写点文字。后来这些文字整理发表,成为新时期一种独特的文体,被评论家称为“是孙犁在荆天棘地中为自己开辟的一条可致幽远、休养生息的小径,也是为自己打造的一页叶顶风破浪的扁舟,还是他在浊世中独创的饱蕴文化意味的工作平台”。 1998年,由刘宗武编汇的《书衣文录》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并加了少量注释,受到广大读者与孙犁研究学者的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