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瓷器

  • 中国瓷器分类图典

    作者:伯仲 编

    《中国瓷器分类图典》以瓷器三千年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以词条的形式,精选了600多件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科学、规范地分类讲解了瓷器的年代\胎质、造型、釉色纹饰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层次分明,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令《中国瓷器分类图典》更具资料性、实有性及艺术鉴赏性。书中除以历史年代为序编排外,还加入器物造型的辅助查阅方式,更便于读者快捷检索。《中国瓷器分类图典》可作为瓷器研究者、收藏爱好者和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检索、查阅的理想工具书。
  • 寻瓷去

    作者:肖小困 文 文俊 摄影

    在景德镇,体味人与器物的美好关系。 瓷器曾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平民百姓家一只补了又补的粗朴瓷碗到夺目的皇室珍品,它是生活、仪轨中必不可少的器物,与人的关系十分亲近。现代工业的兴盛与廉价用品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瓷器之美,但仍有一些设计师及手工艺人在发现、坚守,使它在现代生活中散发光泽。 跟着作者走进昔日的“瓷都”景德镇,调查景德镇瓷业当下状况,采访在景德镇工作的中外设计师与当地手工艺人,并自己动手按步骤制作一件瓷器,体会“造物者”在日常器物中倾注的美好心意,贴近瓷器之美。 ▎编辑推荐 ★探访景德镇15位设计师 8处新老工坊5位手工艺人! ★在昔日辉煌的“瓷都”,现代设计如何给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 ◆结识“造物者”,见证一件瓷器的诞生,体会瓷器之美,重拾人与器物的美好关系。 景德镇必去的陶瓷市场、新老瓷厂、陶瓷艺术区、艺术家工作室、古董瓷 挖掘 地……你不可错过的景德镇深度游指南。 ▎媒体评论与名人推荐 在人们的想象中,器物是短命的。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一时之需要,或是引起暂时的注意而制作的。品质粗劣,包装媚俗,无法长期使用……当回顾器物出自何人之手,或是追究其制作过程时,就会有更多更新的奥秘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柳宗悦(日本民艺评论家) 最喜欢的景德镇——这里有很多小的工艺作坊,手工艺人有很多前人所拥有的优秀技艺,而且这些师傅比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了解如何运用自己的双手制造美丽的物件。 ——Jesse Mclin & Julie Progin(纽约的陶瓷设计师,“Latitude N22”品牌联合创始人,常驻景德镇) 如果你只是路过这座城市,你可能会觉得景德镇很丑、很脏,但如果你真正深入到这座城市,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生活和创意。这里有很多人抱着极大的热情在设计和制作陶瓷,我想这里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但你需要时间去寻找这里的精髓。在这里,似乎一切都有可能,只不过你需要时间去接受并了解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咖米(法国陶瓷设计师,常驻景德镇) 在这里,有人工作的地方都让我喜欢。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很多让人惊喜的东西,去散个步,就能学到很多有关陶瓷的东西,所有这些都启发了我。回瑞典的时候,我总会想念这里。 ——Agnes(瑞典陶瓷设计师,常驻景德镇)
  • 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

    作者:耿宝昌 编

    元末明初青花瓷,是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的热点。其中有的不乏为各色好事者推波助澜的炒作,以至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文物博物馆工作者正常的学术研究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心存侥幸的收藏者一旦触及,更是很难解脱,真可以说是灼手伤神。   有鉴于此,故宫博物院愿以丰富的真实的科学的物证,为研究者和不同目的的爱好者作出清醒的提示。本着这一目的,推出“明初洪武、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特展”。同时以展品为基础编辑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   故宫博物院原藏明清两代宫廷御用青花瓷数量之巨,无与伦比。仅明初洪武、永乐、宣德三朝青花瓷器就有八百余件。本次展览从中遴选部分精品展示于众,使人们在尽情观赏与多方面的研究之后,能对驰名中外的中国陶瓷珍艺一青花瓷——的真谛有所领略。   本次展览为突出明初洪武、永乐、宣德三朝,除各朝真品佳器外,也有后世摹拟而作的仿品。仿品以清代仿制为主。据故宫藏内务府的档案记载,偏爱陶瓷的乾隆皇帝曾经多次命御窑厂按照“宣青”烧造瓷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精心刻意而为,力求逼真,但由于原料、工艺的限制,仍然难免显露本朝的工艺特征。   《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以时代先后为序,并逐件一一详述,从造型、纹饰、款识、胎釉、色彩人手,细究个中的时代风格与特征,揭示其独到之处,指点其个性之要津。书中所选藏品,以展览为基础,适当加以补充,着意将真品仿品并举,反复比较,探其奥秘,以期达到识真辨伪的目的。
  • 瓷器器形识别图鉴

    作者:读图时代

    《瓷器器形识别图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数百张精美的实物图片,全面展示了瓶、尊、炉、觚、壶、盘、碗、杯、罐、盆、盒、枕、缸、砚等瓷器的形制特点,图文并茂,便于爱好古瓷器收藏的读者翻阅、鉴赏。中国瓷器初创于商代,真正创制于东汉,唐代时达到高度成熟,到宋代蓬勃发展、名窑涌现,在明清时工艺流程超越前代。每一件古瓷器上都显示着特定时代制瓷工艺的风格特点,浓缩着已然逝去年代的种种信息。特别是瓷器的器形,是瓷器式样传承演变的直接反映,对时代风格的反映更加清晰明了。古陶瓷鉴定家都十分重视对瓷器器形的研究工作,都把器形鉴定列为古陶瓷鉴定的第一要素。从器形特点入手,认识瓷器式样,感受时代风格,是认识、熟悉瓷器行之有效的方法。
  •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

    作者:耿宝昌;故宫博物院

  • 中国外销瓷

    作者:甘雪莉

    《中国外销瓷》详述外销瓷的特色,从而透视瓷器贸易的来龙去脉。这些独特的瓷器,既以中国纹饰为本,又融合全球各地消费市场的口品味,显示贸易往还也是艺术风格和技术传播的通道。中国瓷器于汲取伊斯兰造型和图案艺术之余,反过来也成为模仿的对象,其影响不仅在近东,而且远及荷兰、德国、英国,甚至墨西哥。 作者借助大量从博物馆和其它珍藏精心挑选的图片,细说一幕幕关于贸易、探索、航海、沉船和艺术交流的精彩故事。提起中国外销瓷,不期然令人想到远洋帆船上满载的青白瓷瓶、碟、罐,它们厕杂于茶叶、丝绸、漆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之间,穿越重洋,散落于在亚、美、欧各洲。
  • 国色

    作者:卞亦文

    《国色:风雨堂瓷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耽迷于古玩,往往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喜欢老旧的东西,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旁人怎样我不知道,我自己曾无数次对人解释、辩白:我们喜欢的是养眼的古代艺术品,是古人的生存智慧和艺术。是曾经有过的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是无奈湮没却又似曾相识的欢欣、愉悦的生活气息。 是清新的旧颜,是妩媚的沧桑,是绚丽的流逝,是宁静悠远的壮怀激烈,是历史、文化最精准的注脚和最华丽的训诂。 而主要不在于那份老旧,更不是那些老气横秋的粗粝旧货。
  • 中国陶瓷纹饰

    作者:周淑兰

    《中国陶瓷纹饰》讲述了:中国陶瓷,不但历史久远、分布广泛、数量巨大、品类繁多,而且还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地更新着自身的面貌。从原始陶器的加饰,到釉的发明、化妆土的运用、剔刻方法的出现、彩绘装饰的普及等,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光彩熠熠的精美之作。我和胡美生先生从事陶瓷装饰的教学多年。为了站在巨人的肩上、汲取前人的智慧能量,我们的教学就从对中国古代陶瓷优秀作品的观赏、分析和临摹开始。而此书正是当时教学用图的荟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收集、整理、绘制了许多教学用图,特选择其中最具说服力且最精美者呈现于兹。
  • 日照香炉

    作者:钱汉东

    《日照香炉:中华古瓷香炉文化记忆》是作者继《人间瓷话》《寻访中华名窑》之后的又一部研究古瓷的学术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用散文形式撰写的以中华香炉文化为主题的著作。书中收录的135尊香炉和器物全部出自作者的藏品,从良渚文化黑陶鼎到明清瓷炉,跨度四千年,回答了中国陶瓷器香炉的起源,它的型体的演绎变化和生产各式香炉的窑址等现状,以及香炉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从学术层面上来说,《日照香炉:中华古瓷香炉文化记忆》填补了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空白。作者结合了他长年累月田野考古的所见、所闻、所感,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具体器型窑口的介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书中涉及窑口有越窑、邢窑、唐三彩窑、汝窑、钧窑、定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30余座窑场生产的各代香炉,是收藏鉴赏研究古瓷香炉文化重要的资料。
  • 片面之瓷

    作者:白明

    《片面之瓷: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是作者继《打眼》之后的又一部把玩艺术的著作。三年前,白明曾经把他的瓷片博物馆借给我拍《鲁豫有约》。不知是酷还是害羞,那次他只是远远谈然地忙自己的事,我们连个招呼都没有打,于是,对他的印象不深。那博物馆我倒是挺喜欢。不久前,白明自己做了我的嘉宾。节目中的他好像还是当年的样子,平头、布鞋、中式小褂,一副成功低调的标准派头,和他聊天,不累!
  • 明清瓷器鉴定

    作者:耿宝昌

  • 恰如灯下故人

    作者:霍华

    《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主要内容: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瓷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古陶瓷的世界是多么美妙,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它,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一段。在这里,没有丝毫的占有欲,有的只是对历史趣闻的回顾,对精美古瓷的欣赏,对古人创造力的赞叹。谛听中国瓷器妙音,恰如面对灯下故人。
  • 中国陶瓷

    作者:冯先铭

    中国青铜器(修订本),ISBN:9787532530014,作者:冯先铭
  • 故宫陶瓷图典

    作者:故宫博物院 编,吕成龙 主编

    《故宫陶瓷图典》一书,作为全面介绍故宫的重要图录——《故宫经典》系列图书之一,系统而全面地收录了自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代表性陶瓷器。 本书以年代为序,图像精美清晰,详尽而富有知识性的器物描述,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使得《故宫陶瓷图典》成为陶瓷图典类图书中的翘楚。 书中收录的各个时期的陶瓷器件件都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典型器物,它汇集了从早期陶器到精美的瓷器、紫砂器等经典代表器物,可以品鉴诸如青花、珐琅等各种精致的工艺。本书由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作序,资深陶瓷研究专家吕成龙先生精心选器、编纂图像说明。收录的陶瓷器多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标准器,体现了中华陶瓷文明的精华。本书图像精美,印制精良,对于文博爱好者、传统文化爱好者等,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与权威性。
  • 欧洲瓷器史

    作者:[英]简.迪维斯

    译者前言 导言 第一章 欧洲和瓷器 第二章 试图解答瓷器之谜 第三章 麦森的成就 第四章 秘方的泄露 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瓷器 第六章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瓷器 第七章 工艺 第八章 标志 第九章 伪造和赝品 第十章 简明瓷器百科全书 第十一章 十八世纪欧洲瓷厂及其主要模塑家 原著所附参考书目
  • 瓷之纹(上、下)

    作者:马未都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大胆地在陶瓷上绘有纹饰了 这是一种充满期冀和自信的内心表达 尽管这种表达在历史的长河中受到其他因素制约 但它从未停下过前进的脚步 陶瓷装饰中 纹饰可以直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 它可深可浅 可含蓄可直白 可信马由缰 亦可墨守成规 我们的祖先极喜具象表达 宋代以降 世俗化倾向的纹饰逐渐形成风尚 至明清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 陶瓷作为物证,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纹饰这一章节所包含的内容丰富翔实 实际上也是解读当时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的最好资料 今天读来 可以辅助我们了解历史
  • 大觀

    作者:

    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大觀特展,精選院藏北宋汝瑤集結成冊,以饗讀者。
  • 两宋瓷器(上)

    作者:李辉柄 编

    宋代是中国瓷业发展的繁荣时期,瓷窑星罗棋布,遍于南北各地。从生产性质而言,有官窑与民窑之分;以地域而言,又有北方与南方之别。传世的官窑瓷器,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最丰。本卷刊出的宋代官窑瓷器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是一般图录无法比拟的。为便于读者阅读,《两宋瓷器》共分两卷,首以南北地域划分,次以官、民窑顺序排列。上卷收北方陶瓷,如汝、钧、定、耀州、磁州等窑系的制品,并及金、辽及西夏瓷器等;下卷收南方的哥、官、越窑、龙泉窑以及景德镇、建窑等窑系的制品。 宋代民窑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宋代瓷坛的官窑为阳春白雪,那么,民窑即可称众彩纷呈。官窑与民窑的发展,构成了宋代瓷文化的全貌,达到了中国瓷艺美学的高峰。
  • 童书业瓷器史论集

    作者:童书业著,童教英整理

    本书为童书业先生中国瓷器史研究论著的结集,全书分为论著、论文、札记随笔和资料四部分,着重研究了中国瓷器史上一些重要、难点问题,并考订了中国瓷器史的有关资料。 此书与《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一同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艺术史的必备参考书。
  • 青花的世纪

    作者:上海博物馆 编

    《博物新知丛书•青花的世纪: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配合2012年11月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展”,介绍元代青花瓷器、蒙元的历史与考古、近年来重要的蒙元艺术展览等,邀请博物馆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域知名学者撰写文章,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元青花的艺术成 就及蒙元的历史风貌、社会生活,增进其对元青花的历史背景及蒙元时期文化的深入理解。 本书特点: 1. 全方位介绍元青花的艺术特点、制作工艺; 2. 邀请个领域专家介绍了元代的历史、文化风尚和对外贸易,将元青花置于广阔的时代空间; 3. 配有大量插图,每一件展出的著名元青花藏品都有清晰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