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湾

  • 我的小革命

    作者:何榮幸等

    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相互激盪的年代,台灣社會各個角落,不少人以具體行動顛覆傳統觀念、挑戰主流思惟,希望形成新的社會價值,打造自己的小小革命。書中主角懷抱單純熱情,從自己出發,不只提供理念想法,而是付諸行動身體力行,不僅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影響周遭的人。這些理想的實踐者,在生活中尋找出路,所傳達的社會趨勢與進步價值,讓我們看見向上提升的力量,展現台灣的生命之美。
  • 1924年以前台灣社會主義運動的萌芽

    作者:邱士杰

    在風雷激盪一九二○年代,社會主義運動伴隨著一代運動者的誕生而萌芽於東亞海域中的台灣。他們是背叛皇國家庭的「灣生」日本少女,是扭札於左右之間的島內社會運動家、是輾轉於東京與北京的安那其主義者、是從彰化前往莫斯科的黨人、是與「異端」共產黨接觸的馬克思主義青年、是前往東京參與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未來指導者,同時也是秘密集結於上海的台灣、日本、朝鮮與大陸各省過激派。他們活動、集結、潰散,並且再起,同時也發展出台灣社會主義運動最早的論述。這是一富集中在一九二四年之前揮灑開來的畫卷,同時也是本研究所將追尋、鉤沉,與細數的史像。
  • 回歸現實

    作者:蕭阿勤

    戰後台灣重大的政治、文化變遷,始於1970年代。眾多年輕知識分子由於七○年代初台灣外交挫敗而覺醒,揚棄流亡漂泊的心態,形成回歸現實世代,激發政治與文化的轉變。其中挖掘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的文化界人士、鄉土文學作家與提倡者、發揚日據時期台灣人政治社會運動史的黨外等三群成員,重新認識台灣的過去,以理解現在而規劃未來。回歸現實世代要求政治革新,重視現實與鄉土,挖掘台灣過去的歷史,這些普遍籲求是八○年代之後政治與文化本土化、台灣化的長遠濫觴,而上述其中三群成員是更具體的泉源。 本書結合世代研究與敘事認同理論,分析七○年代台灣的政治、文化變遷,試圖掌握歷史與傳記、結構與能動、自我與社會之關聯,因此探討回歸現實世代與上述三群重要成員的浮現形成,分析焦點在於他們的(1)世代認同、(2)國族歷史敘事與認同,以及(3)挑戰既有政治體制、重構文化趨向的社會行動三者之密切關係。
  • 君子爱人以色

    作者:李敖

    《君子爱人以色启发你的小故事》作者是台湾著名作者李敖先生,是海内外文坛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学贯中西,写作勤奋。作品独树一帜,颇富特色。说古论今,嬉笑怒骂,豪放兼婉约,风趣而幽默,常为读者所注目。李敖先生是我国台湾文坛最受争议的风云人物,说他是顽童是战士,是善霸,是文化基度山,是社会罗宾汉。他在台居住五十年,一天都不曾离开过台湾。他一种反国民党政府,一路反台独,一路还神气活现地笑傲五十年。今年五月。李敖出版《李敖祸台五十年庆祝十书》以自庆。 在编辑过程中,考虑到海峡两岸观念形态的差异和读者阅读习惯,在不损其作品原意的前提下,对原著中部分篇章、段落及字句作了删节。为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和阅读顺畅,对作晶中出现的台湾当局的一些组织名称、职务名称未加以改动,仅做些技术处理。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是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并不代表出版者的立场。
  • 台灣身體論:王墨林評論集 1979-2009(第一卷)

    作者:王墨林

    本書撰寫內容橫跨劇場、舞蹈、政治經濟學、醫療體系等。此外,本書也從多元的文類切入作反向思考,並旁徵博引東西方哲學,諸如法國的結構主義以及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用以檢視東西方經典的文藝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意象。其背後的核心價值實為深層的人道關懷,並且跟台灣戰後的藝文發展環境,有著密不 可分的對照關係。不同於台灣坊間常見的編年戲劇史或藝術家傳記,本書的書寫策略與風格跳脫制式思考模式與邏輯,並在歷史、地域、類型、理論之間作出層層的 辯證與剖析。同時,也開拓了藝文評論的新視野,以及邊緣藝術的思考疆界,為台灣戲人文類出版品中罕見的實驗性著作。 第一章身體的劇場化民劇場國家化的社區營造殘酷劇場黑死病與鍊金術身體從暴力中成形樣板戲從京劇到革命現代京劇之路 第二章身體的系統化疾病疾病的比較文化學 女性 男城 女體慾望 第三章身體的規馴化國家少年的身體履歷從新竹少年監獄到《索多瑪120天》的身體祭儀體罰為了洗誰的性靈?身體資本與文化資本共同體資本主義第四章身體的排除化後殖民認同政治在亞洲尋找身體 暴力身體神話的排除構造第五章身體的流儀化顯身道德市民社會消費社會的身體論第六章身體的典籍化系譜器官我的身體就是我的工具肉性。
  • 台湾的社区营造

    作者:曾旭正

    内容简介 自从1994年文建会提出「社区总体营造」的政策,「社区营造」就在台湾展开一场最基层、最普及、最温和,但影响却难以估计的社会运动。 姑且不論其在各地的成功率,但它的確一點一滴在喚醒人們對土地、對家鄉的感情,拉近了鄰里間的關係,也交還給人民對生活環境與空間的主控權,是一個真正由下而上、浩大綿久的家園再造工程。 姑且不论其在各地的成功率,但它的确一点一滴在唤醒人们对土地、对家乡的感情,拉近了邻里间的关系,也交还给人民对生活环境与空间的主控权,是一个真正由下而上、浩大绵久的家园再造工程。 本书作者长年参与台湾社造工作与研究。 其先就社區營造的概念及台灣數百年來社區型態的演變,加以說明;再以營造空間、福祉經營、創發產業、深耕文史等四個社造類型,分別介紹台灣都市新舊聚落、小鎮、農村、鄉村生態、鄉村特色產業、原住民部落等成功的案例,也讓讀者得以分享這些社區一路來的經驗、心情與智慧。 其先就社区营造的概念及台湾数百年来社区型态的演变,加以说明;再以营造空间、福祉经营、创发产业、深耕文史等四个社造类型,分别介绍台湾都市新旧聚落、小镇、农村、乡村生态、乡村特色产业、原住民部落等成功的案例,也让读者得以分享这些社区一路来的经验、心情与智慧。
  • 我們需要什麽樣的「中國」理念

    作者:趙剛,汪暉,劉紀蕙,瞿宛文,鄭鴻生,甯應

    曾經有過一個「同一性」的中華文明嗎? 如果有,那是什麼? 這個文明有未來嗎? 難道她真的「偉大」到可以解決危機重重的世界嗎? 本書收錄太陽花論戰的篇目和討論「中國理念」問題的相關討論文章 台灣的問題從來不是台灣的問題而已,而台獨的問題歸根究柢是中國的問題。中國在當代世界裡,除了經濟崛起、政治崛起之外,更要面對思想與文化的崛起。如果在將來,中國作為一個理念,涵蘊了一套有召喚力的價值與實踐,形成了一個能提供給人類新的安身立命……這是有希望的,因為西方的發展模式、霸權模式、欲望模式已經圖窮匕現了……台獨未嘗不是在一個世界不知要向哪裡繼續走下去的焦慮下的一種退縮性的、封閉性的、孤立性的、自了漢的立場,而這個立場的激進化又不得不說是因為美國的衰落與中國的興起這兩個因素的共構。「中國」是什麼,也許竟是當今世界的一個最重要問題。──趙剛 歷代疆界發生過大大小小的變動,被南北不同族群以戰爭侵入,或是以戰爭擴張,每一個朝代更有高度發展的嚴刑峻法,凌遲、腰斬、車裂、剝皮,動輒上千人的誅九族,也都曾經因為土地集中以及苛稅暴政,而發生了數百次的人民起義。這是同一個中國或是同一個帝國嗎?──劉紀蕙
  • 台灣的社區營造

    作者:曾旭正

    自從1994年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社區營造」就在台灣展開一場最基層、最普及、最溫和,但影響卻難以估計的社會運動。姑且不論其在各地的成功率,但它的確一點一滴在喚醒人們對土地、對家鄉的感情,拉近了鄰里間的關係,也交還給人民對生活環境與空間的主控權,是一個真正由下而上、浩大綿久的家園再造工程。 本書作者長年參與台灣社造工作與研究。其先就社區營造的概念及台灣數百年來社區型態的演變,加以說明;再以營造空間、福祉經營、創發產業、深耕文史等四個社造類型,分別介紹台灣都市新舊聚落、小鎮、農村、鄉村生態、鄉村特色產業、原住民部落等成功的案例,也讓讀者得以分享這些社區一路來的經驗、心情與智慧。 本書特色 1.台灣的社區類型五花八門,本書將其分門別類,讀者可以輕易學會認識台灣社區的概念。 2.社造的過程常有溫馨而具地方智慧的故事,這是本提供經驗分享及能量交換的書。
  • 林圯埔

    作者:庄英章

    本书包括生态环境与历史背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等三大部分。主要研究汉人在林圯埔的开拓过程,尤其是强调汉人在林圯埔的拓垦过程中,如何适应内在的生态环境与外在的文化环境。
  • 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

    作者:何榮幸

    「學運世代」不需要定調,而是一種異質多元的精神內涵。學運後第一個十年,他們各自承受成長歷程中的焦慮,也努力尋求生命的出口,如今,他們正從不同角落用力發聲,形成一片「眾聲喧嘩」…… 這是一本關於台灣學運世代的「生命史」,不是學運理論或學運史;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這群「人」畢業後生命歷程的書,不是回顧 80 年代到野百合學運歷史脈絡與定位的書。 更精確的說,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過去十年嘈雜喧嘩、活力奔放、成長轉變、多元異質、苦悶焦慮、生命情懷的書。 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象徵,三月學運當年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豎立的「野百合」雕塑,至今仍是台灣社會對於學運世代的認知圖騰。但若觀照學運世代身處的台灣 80 年代巨變結構,羅大佑的黑色異議歌聲,或許更飄盪貫穿了學運世代的成長背景。 在某種程度上,羅大佑的吶喊批判與誠實情歌,象徵著學運世代年輕人在那個年代被社會辨識的重要特質:反抗威權體制與萬年國會,要求民主改革與校園自治,充滿素樸的正義感與理想性格。 然而,回到「人」的本質來觀察,沒有人能夠永遠維持原狀、不做變化。連羅大佑都在九○年代拒絕再被定位於「抗議歌手」,學運世代在過去十年生命歷程中出現各種轉變甚至「變形」,毋寧也是極其自然的人性成長過程。 從「人」的角度切入,或許更能了解學運世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社會運動的年代

    作者:何明修,林秀幸 主編

    台灣社會自解嚴後,民主化的腳步加速社會運動的普及,在主流媒體看不到的地方,社會運動的力量已無聲無息浮現在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群體採用這種語言,這種深植於人心中,相當多元化的意見表達方式,一旦在社會運動的年代忽略了這股集體力量所帶來的種種挑戰,就無法清楚理解台灣社會變遷的過程。 《社會運動的年代》是一本傳承學界二十年來研究成果,並開展新局的重要著作。本書邀集十三位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法律學者,就四大社會運動研究議題:組織與策略、法律與人權、日常生活,以及學界研究成果,就其關注的領域分工寫作,共同探索台灣晚近二十年來的社會運動歷程,引領讀者更全面性地理解台灣的運動社會。
  • 黑金

    作者:陈国霖

    为何有人说李登辉是台湾黑金教父?黑道,角头,流氓,帮派怎么在台 湾兴衰壮大?台湾黑道如伺输出海外?如伺幸制政局?一清、治平……台湾为 何越扫越黑?本书已在台湾出版发行,是台湾第一本完整访问帮派、黑道背 景人物的政治揭密,包括罗福助、吴桐潭、天道盟、竹联帮、四海帮等台湾 赫赫有名的组织犯罪首领都曾接受过作者的专访,本书详细披露台湾各帮派 的兴起源头、发展过程乃至最后介入政治、商业的现状。
  • 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

    作者:张德胜

    本书原名《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于1989年由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出版,乃笔者开授“中国社会思想史”多年来教学相长的结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思想的孕育和发展大势,与八年后由同一公司出版的《思人风云》是姐妹篇。前者处理传统时代的思想概况;后者跟踪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变化脉络。 儒家思想是传统中国人的价值来源,支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达二千年,但自西潮掩至,加上现代化巨浪的连番冲击,儒家思想在洋务运动期间(1861—1894)还是一枝独秀,到了新文化运动之际(1915一1921),只在短短半个世纪之间,就已成为众矢之的了。其后国共内争,奉马克思主义为圭臬的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儒家思想就更命途多蹇了。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势日盛,中国共产党已意识到须要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在此背景之下,以建立和谐社会为职志的儒家思想,肯定要背负新时期的历史任务。
  • 跨國灰姑娘

    作者:藍佩嘉

    ◎聯合推薦 作家/吳音寧 台大社會系主任/林鶴玲 作家/胡淑雯 作家/柯裕棻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夏曉鵑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張茂桂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謝國雄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顧玉玲 你所見到的這本書,是台灣近年來最好看的報導文學,也是一本討論外籍幫傭在台情況的學術鉅作。它獲得多項首次頒給台灣人的重要國際學術榮耀,更受到國內中研院與國科會的肯定。之所以說它是本學術論文,是因為它的下筆嚴謹;說它不單純是一本學術論文,因為它真的如同小說一樣好看。翻開它,藏匿在台灣日常生活背後的故事,就會如同電影般在你眼前展開。 這本書說的是女性外籍幫傭來到台灣的故事。自1992年起,一批批的家務移工憑著勇氣,飄洋過海來到全然陌生的島嶼,僅僅計算登記有案的家務移工,就已經超過16萬人。她們以短期契約的過客身分,在台灣社會的邊緣角落裡默默工作,維持著台灣社會的「現代生活」,但是,一般雇主只把她們當成「用玩即丟」的勞動力,無法享有公民權,甚至基本人權。 在這些隻身來台的家務移工眼中,我們熟悉的場景與畫面,都轉變成另外一種面貌:對於剛到台灣Vanessa來說,中正機場是一個通往未知的起點,高速公路邊的叢叢樹林,隱藏了無法想像的恐懼。對於Tiwi來說,Qoo果汁是她照顧的台灣小孩最愛的飲料,也是她用來寄往國外、向女兒表達母愛的補償工具。每一個家庭屋簷下,都有一則從未被說出的故事,連接著台灣新富雇主和來自東南亞的家務移工。 從馬尼拉到台灣,走過台北火車站、中山北路,一直到家中的廚房與臥室,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藍佩嘉訪談了58位菲律賓、35位印尼女性幫傭,讓我們深刻地瞭解她們的命運與想法,是第一本完整介紹外傭生活的報導著作。作者也採訪了51位僱有外籍幫傭的男、女主人,讓我們得以省思,自身家中的的親子與夫妻關係,其實如此脆弱。 本書最初於2006年在評選嚴格聞名的杜克大學出版社(Duke University Press)以英文出版,獲得美國社會學會性∕別研究年度傑出書籍獎、國際亞洲學者會議社會科學最佳書籍等獎項。經過三年之後,藍佩嘉以反璞歸真的母語,重新改寫《跨國灰姑娘》,以淺白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的真實故事,呈現給台灣的讀者。如作者自言,這本書希望不只是以理論語言說服他們,更希望以呈現不同人群的生命故事,讓讀者感動。
  • 台北地攤達人

    作者:侯瑾瑜/著

    Life is enjoyment of ease and comfort, Life is loyal to youself, Life is Love, Life is freedom........... 凝聚短暫的時光交錯 在光怪陸離的台北街頭 細聽創作的樂音 發現最璀璨的生命火花…… 當一切都趨向數位化的同時,欲邁向國際的台北之都, 地攤,依然是令人難以忘懷的最愛; 不同以往的雜貨兜售,更多了創作的成份, 「素人藝術家」於是油然產生。 這群藝術工作者,憑藉著豐富的創意和精采的背景, 使得原本僅是街頭打拼生活的吉普賽生涯變得多采多姿; 在販售作品的背後,充滿的是源源不絕的強韌生命與活力, 更造就了如馬賽克拼貼般,斑斕絢爛的台北街景。 他們是地攤,是藝術,是風尚,是一種生活文化, 更是不可抹滅的台灣創作精神。 本書特色 1.介紹另類生活經驗的地攤文化。 2.從地攤起家創業的創作人的生活經驗與甘苦談。 3.一些從無名發展到知名的品牌的由來。 4.介紹街頭年輕族群的流行文化與新一代的生活經驗。
  • 阮义忠

    作者:阮义忠

    阮义忠是位百分之百的人文主义者,顽固地坚持着报道摄影。他还有一项在摄影家身上很难见到的特质,那就是能以批评的态度来整理、编辑自己的作品。本书为阮义忠的摄影作品集。
  • 日本政界的台湾帮

    作者:本泽二郎

    本书对战后台湾如何在日本政界、财界物色和扶植"亲台派",试图左右日本的对华政策有比较深入的揭露,对当前台湾在日本的院外游说活动以及日本政界主要亲台团体"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的现状有较详尽的分析。
  • 日常VS荒島的一天

    作者:作者群,黃俊隆編輯

    如果可以 你想帶本什麼書 什麼CD 到怎樣一個理想國度 度國怎樣的一天 ◎史上最精彩的主題合輯書,自轉星球出版社費時逾一年創業作! ◎30位各界傳播創意人的生活創意,60天現實與狂想交錯的精彩生活。 ◎現代人生活的自省與狂想之書,一探30位傳播創意人私密及狂想人生。 ◎藉由窺視書裡他人的生活,我們是否得以看見:生活寂寞或美好?也許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中! 本書採理想生活與現實生活兩相對照的方式,找來了三十位傳播創意人士,用文字書寫及用圖像傳達他們現實生活中的一天閱歷及最渴望的理想的一天生活場景、狀態。三十個不同創意工作領域的作者,寫出了六十天理想與現實交錯的精彩生活。同時,這本書更邀請到了第一屆出版金蝶獎得主,國內資深唱片設計大師蕭青陽為本書的整體視覺設計操刀。不同於一般書籍美編的用排版軟體套用程式,他費工的一頁頁逐頁用繪圖軟體手工完稿的方式做完整本書全部的224頁,所花費的精力及時間,足夠其它人拿來做幾十本書,且永遠無法追上這本書在設計上的精彩度及細膩度。
  • 製造風景

    作者:王信智,鍾霓

    Dream Case不是台灣一般認知的「Mook」,而是「MagBook」,以雜誌的概念、形式、內容來從事書的編輯,因此呈現方式可以更自由、更有趣、更多元。 Dream Case就是Blog。Dream Case嘗試突破既有的讀者互動關係,讓讀者閱讀Dream Case就像是閱讀Blog,作者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陌生人,而是「你想成為及想認識」的朋友,你會持續和這個朋友(Dream Case)保持聯絡,因為你想知道「他」最近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看了什麼好書,聽了什麼好音樂,或是發現了什麼你所不知道的新資訊……。 Dream Case 01+:製造風景生活其實可以過得更有趣。用不同的視角來看世界,那些你以為熟悉無味的人事物都會變得一幅幅趣意盎然的風景:感受空氣中濃郁的獨特氣味、用探險的心情走進熱鬧市集旁的無名小巷、敏銳地撿起眼前稍蹤即逝的美好事物……嘗試在生活中製造風景。
  • 聽見2000分之100

    作者:袁志聰

    這是關於2000和100的故事。2000和100是世紀末最熱門的兩個數字,充滿期待與想像。這是由十位港台兩地熱門的音樂人聯合推薦、最具劃時代革命性意義、或是在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100張CD。 些音樂都曾在你我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書內容有他們敘述各年代的西洋以及華語音樂的音樂總論及大紀事,包括歌手、音樂背景的介紹以及各時期重要的音樂刊物、音樂與服飾潮流的關係……等。本書將是從世紀末到新世紀最具有世代氣味的一本音樂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