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湾

  • 第三種中國想像

    作者:吳介民

    本書是作者將近二十年來,深入中國草根社會觀察所提出的,具有台灣觀點的中國論。
  •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

    作者:《新周刊》主编

    1、人文地理 2、台湾文化
  • 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

    作者:周易正 總編輯

    ◇二十一世紀最前衛的生命科學研究報告 ◇為曾經存在卻不被承認的「牠們」正名 ◇不只聽我們怎麼說,還教你怎麼找妖怪 你小時候,或者你家長輩曾經被「魔神仔」牽走過嗎? 高山上唯一一條路前方,走得異常快的「黃色斗篷山友」,可不可以跟著走? 曾聽過有人在鄉下被一隻呲牙裂嘴的「大黑狗」追趕? 「妖怪」一直貫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媽媽嚇小孩」到「嚇死大家」的故事,從小到大、從台灣有歷史到今天,妖怪從未缺席。但奇怪的是,妖怪卻一直保持著隱晦的神祕面孔。關於妖怪的文字記錄一直不被重視,通常僅存在口耳相傳中。而妖怪的形象在散佚龐雜的資料當中,也從未取得共識。 面對這些無法被定位,但卻無所不在的「妖怪」,我們進行了一連串的妖怪研究,在相關報導、研究、採集中大海撈針,找尋妖怪的蛛絲馬跡。希望藉由這些初步研究,一方面讓妖怪的形象「具體」地出現在眾人面前,讓散落在每個人心中的記憶碎片找到共同的基礎。另一方面,希望讓這些妖怪「露臉」之後,能夠打開臺灣人想像世界的大門,引入更多妖怪(咦?) 本套書利用圖鑑(第一冊)、觀察記錄指南(第二冊)、專訪及重要文獻摘選(第三冊)等不同形式,經由視覺、知識、行動、思考,打開探討臺灣妖怪多樣性的一條三叉路,以回應佔據了許多臺灣人集體經驗中悄悄卻堅實的那一個位置。 這是一套知識豐富、幽默有趣、圖文並茂的妖怪百科,如果你曾經想過「妖怪」是什麼,那麼現在正是了解臺灣妖怪、學習與牠們和平共處的最佳時機! 《壹、臺灣妖怪圖鑑》 妖怪曾經廣泛出沒在臺灣不同地區,卻不敵勢力逐漸強大的人類,許多弱勢物種不是已經絕跡,就是正面臨滅絕的危機。不過因為環境和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遷,竟也發現/演化出新的都市物種! 本書精選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十六隻形態、個性和能力各異的陸生類、水生類、植物類妖怪,從基本資料、能力分析、習性描述、出沒目擊記錄,搭配圖鑑插畫,讓你快速掌握妖怪棲息在哪、吃什麼、習性以及特殊行為!牠們也可能是你哪天上山下海遊玩時,最有機會打到照面的物種! 《貳、妖怪觀察記錄指南》 光看圖鑑還無法滿足你對妖怪的好奇心? 本書貼心整理出一套妖怪觀察法,帶著圖鑑和這本觀察記錄指南,動身出發去尋找妖怪吧! 有哪些必須遵守的原則?行前該如何準備?衣著和裝備該如何選購?工具和誘餌該如何準備?等待及觀察有什麼步驟?熟讀以上指南、按部就班,讓你開心觀察、安心回家。除了用眼睛觀察,也請務必使用專門筆記法,寫下你的觀察記錄,這些筆記將是未來妖怪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參、妖怪見聞錄》 八位不同領域專家的跨界論壇,現身說法!他們是花費數年研究妖怪的學者、長期蹲點在妖怪最常出沒的區域、或是以妖怪為靈感的創作者。透過專訪,聽他們從各種角度,解讀什麼是「妖怪」? 關於妖怪的研究,和妖怪一樣充滿著各種可能性和多樣性,本書截選日本、中國、臺灣歷年重要文獻及論述,看妖怪在文字化和圖像化的過程中,以何種形象和方式存在於我們的世界。 好評推薦 「這本書很有趣!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台灣也有本土妖怪。」茂呂美耶/作家 「在遠古世界中,神靈、妖怪、鬼魅均為先民生活主要環節;但科學興盛之後,對心靈的重視與自然的敬畏卻退居次要,也帶來許多後遺症。本書有系統的蒐錄台灣妖怪,對民族心靈的探索尋求、文化傳說的補遺重塑,都是令人欣慰的重要一步。」葉怡君/作者
  • Lonely Planet “IN”系列:台湾

    作者: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

    有人说,台湾好山好水好无聊。宝岛虽小,却汇聚奇诡的高山峡谷和湛蓝优美的海岸,地理环境千变万化,好山好水是真的;无聊吗?浓浓的妈祖信仰,散布街角的咖啡文化,无处不在的诚品书店和文创商店,还有《海角七号》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的电影场景,如果这些也算得无聊,那就好好享受这份甜美的无聊吧。在台湾,你可以在玉山体验登山之乐,或是在垦丁感受冲浪的快感,又或是在台湾东部溯溪探险,亦可在绿岛尝试潜水,在金门惬意赏鸟——游走台湾最重要的便是谨记要养精蓄锐,以便以最佳的状态拥抱好山好水。
  • Go!我们去台湾-赴台旅客必备

    作者:江仲云

    《GO!我们去台湾》内容简介:鹿港天后宫位于鹿港镇玉顺里中山路,与鹿港龙山寺、鹿港文祠并列鹿港三大古迹,建筑和庙内凋刻精致华丽、古色古香,后殿外的一般寺庙的龙柱龙脚只有四爪,以突显玉皇大帝崇高的地位。鹿港天后宫在每年的农历3月23日妈祖圣诞,总是吸引大批香客涌人参拜,庙前的香客大楼,是提供进香团或游客住宿的所在鹿港天后宫后方有一座鹿港妈祖文物馆免费对民众开放,馆内以收集和展览文物为主,结合宗教与风俗,让民众也能体验鹿港的文化精神。
  • 无耳空空学习日记

    作者:蔡志忠

    《无耳空空学习日记》主要内容:一亿年前,蜘蛛一生下来便会吐丝织网……一亿年后,蜘蛛还是只会吐丝织网。人的小孩刚生下时,什么都不会……但通过不同的学习,农夫的小孩便可能成为电脑博士、太空人或爱因斯坦、牛顿。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学习使我们出类拔萃、与众不同!过去如此,现在更是绝对如此。
  • 偉忠姐姐的眷村菜

    作者:王偉忠,王蓉蓉

    作者序 一本感情的菜譜 如果說這是本食譜,我實在不敢當,這是一本感情菜譜,充其量我不過是在做我媽媽的二手菜。從小我就常常在媽媽下廚時站在旁邊看,然後捏菜吃。我們家的人幾乎都好吃。當年奶奶也?我媽媽作了不少家鄉菜,再加上她巧手一變,我們家雖然沒有大魚大肉,但是卻常吃到可口小菜。 我們家從我爸爸開始就很好客。小時候經常看到爸爸吆喝朋友來家裡聚會,當然就靠我媽媽的粗茶淡飯,剩菜殘羹,換得一屋子的談笑歡愉! 等我上了高中,更是三不五時帶同學回家玩,一進門就聽我媽先說:「喲!好幾個人那吃什麼?」但是,一會兒功夫就讓我們吃得好滿足。 書中的菜,每一道都有我的兒時回憶,如今,居住的地方變了,同桌吃飯的人少了,有時候我端盤菜上桌,看看我媽,一轉頭又好像看到當年我們一家七口(奶奶、爸、媽、姊弟四人),在那簡陋的眷村,小小的屋子裡,同桌吃飯的情景。 如果說:回憶是有些心酸的,我寧願說:那是我曾經擁有過的!
  • 慢食之後

    作者:謝忠道

    二○○五年謝忠道出版了《慢食》一書,引起各地讀者廣大迴響。「慢食」是品嘗美食的全新主張,指的是認真進食、全心全意的感受每一道料理和食材背後的故事與心血。 然而,我們全心全意吃喝進胃裡的,究竟是什麼,對世界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一個臺灣小女孩從三歲開始就在吃的健康食品,在法國被列為藥品; .薯片包裝上打著大大的「橄欖油」字樣,實際成分卻只占了 4%; .菠菜含豐富鐵質,只是一個誤植的小數點引起的世紀誤會; .濫捕海洋魚類將導致我們 40 年後不再有魚可吃; .一個人類平均僅使用 20 分鐘的塑膠袋,需要大自然 400 年的時間才能分解。 .白玉米、土芒果……等臺灣土產都在逐漸消失,一個世代對食物的共同記憶跟著隕落。 面對這些迷思與問題,我們的態度是什麼,責任在哪裡? 生活裡的工業產品越來越多,我們離大自然的食物鏈也越來越遠……。 慢食之後,謝忠道這次從一個非美食的角度關注生活,思索教育,尋找屬於臺灣人的國際公民飲食觀。
  • 大陆行脚

    作者:蔡志忠

    九十年代,蔡志忠到大陆“探亲”,探望他远在大陆的“子女”——蔡志忠漫画作品。于是有了这本《大陆行脚》。广州见闻、上海见闻、南京见闻、北京见闻、各地见闻,记录了当时当地的风情、妙语,再佐以蔡式幽默。想知道广州人、上海人、南京人、北京人在蔡先生眼中、笔底是什么样的吗?那就来看看这本《大陆行脚》吧。看完这台湾人的大陆行脚,就会感到,两岸不统一,简直天理不容。
  • 文化台湾

    作者:林国平 编

    这是一本介绍台湾文化的大全书。全书内容涉及台湾移民、家族、儒学、文化名人、宗教、信仰、民风、民俗、歌谣、戏曲、传统民居、寺庙建筑等,分七编叙述。语言通俗,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很强,适合广大读者,尤其是对台湾文化感兴趣者阅读。 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小时候经常听老师说起。老师说,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站在厦门鼓浪屿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台湾岛(实际上是金门岛),登上鼓山绝顶,清晨能听到基隆的公鸡打鸣。老师对台湾美丽风光近乎童话般的描绘,使我心驰神往,引发无限遐思。长大后去台湾看看的愿望,成了我儿时的梦想。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因学术交流,我多次访问台湾。由于两岸尚未实现“三通”,去台湾要经过香港。手续着实烦琐,比出国还难。但一登上宝岛台湾,因办理手续的一切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因为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我似乎回到我的第二故乡闽南。 这是一本介绍台湾文化的大全书。全书内容涉及台湾移民、家族、儒学、文化名人、宗教、信仰、民风、民俗、歌谣、戏曲、传统民居、寺庙建筑等,分七编叙述。语言通俗,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很强,适合广大读者,尤其是对台湾文化感兴趣者阅读。
  • 心的視界

    作者:柯錫杰

    有一位攝影家,高行健讚喻他「用照相機取代畫筆,又超越了相機的機械性能和照片的物質性,賦予影像以某種繪畫的可能。」他是第一個在紐約開設個人工作室的華人攝影師、第一個深入撒哈拉沙漠拍照的台灣攝影師,也是第一個把攝影作品推向藝術、得以在Hammer Gallery等重量級藝廊展出的攝影師。他開創了新的攝影風格和構圖視野,在七○年代,他的大名已享譽國際。他是台灣現代攝影第一人──柯錫杰。 本書是柯錫杰執相機五十年首度公開他的攝影美學之精華集結。在他眼中,什麼是美?什麼是藝術?如何拍出好照片?為何《Play Boy》和《國家地理雜誌》找他他都不拍?書中都有精彩論述。 他是一個極其純真浪漫的人,面對美景時,他經常感動落淚,高興時又不顧周遭眼光,脫了衣服便手舞足蹈。在向舞蹈家妻子求婚時,他在紐約清冷的黃昏中拍了一張照片寄給當時還在台灣的她,他說,「舞台有了,燈光有了,就是缺少一個舞者。」一頭白髮,一顆少年的心,帶著一身憨膽,柯錫杰走遍世界,擁有與眾不同的精彩人生,也透過他的心和眼,給我們一張又一張動人的精彩照片。 攝影家說,「現在,只要拿起相機,開始走路,他什麼都能拍。」這當中必定有著超越技巧的深刻內涵。也許正如評論所說:「那不是技巧,是靈魂。」
  • 相声世界走透透

    作者:冯翊纲

      说相声,语言动作张嘴唱;编相声,即兴求知多旅行。相声雅,长袍扇子素净朴;相声妙,自然幽默会心笔。   当前的相声是一门精致的表演艺术,未来,或许与其他类型如戏剧、舞蹈等共同繁荣,或许困曲高和寡而失去存活空间,进而消失……但至少现在有我,及我的同道,我们用不停的创作、展演与这本书,证明相声活进了21世纪!
  • 旅行与读书

    作者:詹宏志

    《旅行与读书》是一本没有图片的旅行游记,不提供可以按图索骥的旅行指南,却带有丰富的想象与画面感。永不止步的前行者詹宏志,总是在阅读,始终在路上。他的旅行多由读书而起,十个推理小说般的精彩故事,犹如一场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被一本托斯卡纳食谱指南引路的摊牌考验;因尽信书而惊险万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无力招架念诵着鲁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丛中充满生命体验的萨伐旅;在灾难过后的巴厘岛矛盾复杂的旅人心境……十场梦幻旅,别样新人生。
  • 書店本事

    作者:郭怡青採訪撰稿

    「開書店的人都有點瘋瘋的,那是一種gentle madness,溫文儒雅的瘋狂。」──楊照 本書呈現書店獨特的風景,不一定是書,有時是老闆,有時讀者更精采,有時貓很搶鏡頭…… 這些人,讓我們看見城市巷弄裡最美好的靈魂 43家在台灣各角落發光發熱的特色書店, 43篇有書有溫度有肝膽的人與書店故事, 43幅美麗的插圖,更有40支隨拍隨看《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 「讀家」推薦 楊照/作家 蘇麗媚/夢田文創執行長 侯季然/《書店裡的影像詩》導演 汪麗琴/好樣集團負責人 686/有河book店主 石芳瑜/永?座店主 陳隆昊/唐山書店店主 銀色快手/荒野夢二店主 詹宏志/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朱國珍/作家 沈方正/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 朱平/肯夢創辦人 游智維/風尚旅行社總經理 鄭俊德/華人閱讀社群主編 鄭國威/泛科學網總編輯 顏漏有/AAMA台北搖籃計劃共同創辦人 讓世界看見台灣各角落的美麗書店風景 ◆好樣集團負責人|汪麗琴 二○一二年的二月二日,對好樣本事來說是個不一樣的日子,從路透社發布的新聞中,獲知好樣本事被紐約娛樂新聞網flavorwire.com 遴選為全球最美麗的二十家書店之一,身為一家極致迷你的獨立書店負責人,在驚喜之餘,也為過去一路以來致力於傳達美學和生活概念,終於有了極大的迴響,心裡像是吃了顆定心丸似地,由衷地希望美麗的種子自此撒下,能讓世界看到我們有許多的美好,在生活的各個角落中發光發熱……
  • 跟阿嬤學做菜

    作者:好吃編輯部

    20位手藝了得的台灣阿嬤、 143道一定要學起來的好味道, 以及更多阿嬤隨口傳授的廚房小知識…… 阿嬤說,這樣做才好吃! 煮魚湯時將虱目魚肉壓碎更鮮美、紅燒滷肉起鍋前加點黑醋更醒味、獅子頭加點荸薺口感更有嚼勁、竹筍雞湯加木瓜能讓肉質更軟嫩、用炒過的蝦頭煮麻油腰子是上癮絕招…… 這不只是一本食譜書! 而是一本傳遞情感、記錄家常味,跟著阿嬤細細尋問的飲食筆記。 要把好吃的廚房祕密全都記下來! 真正的名廚就在我家! 為什麼阿嬤煎的魚就是比較漂亮;紅燒肉永遠是家裡的最好吃;而過年時費工做出的紅豆年糕,美味訣竅就在阿嬤講究、絕不妥協的傳統做法裡…。說起阿嬤的拿手菜,每個人應該都有一串很長的名單,這些料理不一定食材多昂貴、作法多繁複,經驗就是最棒的佐料! 本書將走進20位台灣阿嬤的廚房,從南台灣到北台灣,本省、外省、客家阿嬤…,個個手上都藏著厲害的料理功夫,隨口就能說出意想不到的食物小知識,為了趕緊把這些從小吃到大的好菜以及獨家秘方學起來,我們要以挖寶的精神聽阿嬤們說菜,究竟好吃的秘密是什麼,這些引人入勝的深厚滋味,將是我們走到哪都會想念的家常味。 .聽阿嬤說食物的故事!這是20位台灣阿嬤的廚房記錄,從南到北,本省、外省到客家阿嬤…..,完整勾勒出各種風味的台灣家常菜光景。 .最精采的家常菜食譜!143道一定要學起來的好味道。從經典的台灣手路菜、富含人文風土的在地菜、百吃不厭的日常家庭菜,到年節必備的年糕、肉粽、粿、月餅、油飯…等,都有完整的作法記錄,讓這些美好的風味能傳承下去。 .最受用的廚房經驗談!這不只是一本食譜書,更是一本傳遞情感、記錄家常味、收集飲食智慧的廚房筆記書,要發掘各種阿嬤的做菜撇步及厲害的廚房小知識。 ★本書特色: 1.教你如何從菜鳥變老手,克服難關大豐收,為自己種出健康的一畝田。 2.10位假日農夫現身說法,分享豐富經驗,讓你少走冤枉路。 3.全台市民農園資訊,告訴你哪裡可以實現夢想。
  • 台灣念真情1:之尋找台灣角落

    作者:吳念真

    侯硐多雨, 每次回去,它總是在下雨, 雨天灰暗的色調,潮溼而陰沈的氛團, 正是每次回去的心情。 這個我念小學的地,方離開故鄉約一小時的腳程,以前是煤礦的主要產區,現在因開採成本過高,擋不住進口煤的物美價廉,礦坑封閉,人去樓空。侯硐好像另一個九份,十幾年前的九份,繁華落盡,只留下寂寞與空虛。 台灣念真情 和大家博感情  念真
  • 中国台湾

    作者:[美]克里斯·贝迪

    《文化震撼之旅:中国台湾》是“文化震撼之旅”丛书中的一本,本丛书是一套精彩纷呈、不可或缺且人人必备的深度旅游文化读本,专为想要真正了解异域文化的旅游者所作。丛书的每一位作者都亲身经历过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他们有足够的资格向那些希望完全融入各种相关文化的人提供热情而详尽的建议。
  •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

    作者:張昊

    一個天真的北京女學生來台遊學四個月 她發現台灣最大的優勢:溫暖、自由、尺度大! 24歲的漂亮研究生,張昊 是河南大學直接保送北京中國傳媒大學研究所的資優生 她以交流生身份來台,其實是被同學交付了收復台灣的使命? 但才來台第一天,張昊就被宿舍服務台女生的聲音給打倒了…… 「台灣太美好了吧,美得像夢一樣!」 以「交流生」身分來台就讀世新大學研究所之前,張昊對台灣最重要的印象是:表妹班上有兩個台灣學生,光是自我介紹的聲音就讓全班男女一片酥倒。她的同學則交付她最重要的使命:「收復台灣的任務就看妳了!黨和人民相信妳們!再不收復,志玲姊姊就老啦~」 她在陰雨的冬季來到台北市郊的世新大學,更分配到一間狹小無窗的宿舍,原本心情悲催,但聽到宿舍服務台女生的聲音,「那聲音就像溫熱的蜜糖,一股腦灌下去,通體都融化掉了。」就此展開燦爛的四個月台灣交換生之旅! 共產黨員張昊,在生活中全方面體驗台灣特色: .上課:台灣的同學對大陸地理不是很瞭解,這也沒什麼對吧。不過我下課去圖書館,看到一本畢業論文和地理政治有關,你猜怎麼著?名字是「大陸是台灣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我那個驚喲,差點一口氣沒上來。 .宗教:台灣寺廟為什麼沒有收門票的地方?可是像咱們那裡有歷史的寺廟,少林寺、相國寺、白馬寺之類,都要收門票的呀!還有,共產黨員不知道怎麼在廟裡拜拜~ .機車:眼看前面有兩輛並行公車,載我的同學卻筆直地從夾縫中穿過。嗖——我的天啊!妳不是騎得太快,是飛得太低吧!珍惜生命,遠離機車! .無障礙設施:走在台北,我到處都能很頻繁地遇到殘障人士,說真的,剛開始我以為是台灣殘障人士數量多,莫非曾有過大的天災人禍?後來發現,是因為這裡出行太便利了。到處都有無障礙設施、廁所也有專用的,就連校園裡每一幢樓,包括地下室,輪椅都可以自由進出。 .墾丁春浪音樂節:尺度,這才叫尺度大呀!熱狗和張震嶽出場時將音樂節推向高潮,一首〈狗男女〉讓觀眾跟著他們振臂齊呼「狗男女、狗男女」,接下來一首粗口歌更是上演了數萬人齊聲吶喊「操你媽個X」的壯觀奇景。 .美麗的離島小琉球、綠島、蘭嶼:生活在內陸的孩子見海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然更看不到綠島的牆上寫著「光復大陸國土」,山上鑿出一塊平整的牆面,有幾個白色的大字「滅共復國」。 .真情收錄:寫給上海男朋友大牛的書信。Dear大牛:從地圖上看,臺北到上海,比北京到上海距離更短,按理說我離你更近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四個月後,她回到北京才驀然驚覺,自己原本並不是性格外向喜歡交友的人,她也不明白為什麼,在台灣竟然交到這麼多好的朋友。一直以來,她都以為自己是勇敢向前衝的白羊座,匆忙的揮手告別,奔向未來,中學、大學、研究生同學告別,並不曾悲傷。但這次,她知道有些想念被刻在了記憶裡,不再想向前衝,只想回頭去重溫那段不長不短的相遇。 台北是個溫情城市,在那裡的時候不覺得,離開了才發現確實如此。 這一場太美好的夢,我想永遠永遠記住。
  • 美学的经济

    作者:詹伟雄

    白色iPod为何热卖?郭台铭与尼采有什么关系?如何理解美学和风格的经济价值?什么是全球城市?设计为何是21世纪国家的国力指标? 台湾的经济、企业、工作者,正面对众多的关键选择──如何由制造业经济,进化到知识经济或创意经济?如何由专精代工,过渡到附加价值更高的品牌或设计? 如何由纪律的个人,变身成美感的个人;由勤奋生产者,转化成自由消费者? 《美学的经济》这本小书,不是财经论文,而是财经散文,它无法提供标准答案,但它有60个不同思考的方法、新鲜的观察角度、跨国采访经验的冲击,帮助你面对变迁的台湾与自己的人生之时,能激荡出更多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