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湾

  • 味道台北

    作者:歐陽應霽,戴踏踏,陈迪新

    台北吃什麼? 香港飯人歐陽應霽點火x台北地膽韓良憶煽風 歐陽應霽與六十位台北好友嚴選一百二十個吃喝地標,與嘴饞為食的你一同從早到晚從粗到細從輕到重從新到舊由始至終,吃出台北歷史文化真材實料最最滋味!! 台北,美食之都,匯集大江南北各式美食。老饕們曾有過這麼一種說法,要吃最精緻美味的各地中國菜,不在中國在台北。也正因特殊的政治背景,造就台北多元性的美食文化。這次,資深老饕歐陽應霽與他的台北在地好友韓良憶,將帶領著我們走遍街頭巷弄,品味道地台北美味。 台北,該怎麼吃呢? 從<早餐台北>的燒餅油條∕東門米粉湯∕萬華周記鹹粥∕大稻埕慈聖宮排骨湯到好樣Brunch...歐陽彷彿匯聚了眾家美食友人的功力與記憶,台北成了另一款的分類記憶:從早到晚,可以是這麼一路吃下來:<早餐台北><戀戀菜巿場><不只牛肉麵><餡露乾坤><coffee or tea><麵包新世界><甜美台北><吃出民國範兒><好呷台菜><東洋風不息><異國在地><夜巿夜宵><伴手禮><走出台北>等十四章美食樂曲。 「這碗魯肉飯,就教人想移民台北」歐陽團隊裡的上海姑娘如是說。 原來,台北可以吃出天堂。 旅行,有各式動機有種種目的,各式主題各種玩法;但如何吃喝?總是避不開的課題。如果用吃喝,來理解一個城巿,那又會是何種感受?香港作者歐陽應霽,在漫畫創作∕設計書寫外,最為關心的其實是這麼件飲食小事。 在每個城巿如何吃喝,是他在2007年出版了兩本《香港味道》後最關心的問題。「夫飲食,小術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決定從他自己最關心的問題開始,進行一個個城巿的city food guide的吃喝玩樂飲食書寫。所謂:從私人味道體驗出發,帶領讀者進入每個城巿的味道質感。 本系列名為〈吃到底〉味道城市系列,以《味道台北》為首發,預計出版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美食導覽。
  • 清香流動: 品茶的遊戲

    作者:解致璋

    茶,是十分古老的飲料。對許多人來說,喝茶也是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事,然而對某些人而言,喝茶則不光是為了解渴,而是追求一種解渴以外的東西,那不僅涉及眼耳鼻舌身五官細致的感受,甚至可以反映時代的生活文化與美學態度。 中國唐代的陸羽寫下世界上第一本茶書,將喝茶提升到「品茶」的境界;之後日本人將綠茶發展出一套嚴謹完整的茶道文化儀式,美學家岡倉天心喻之為「審美的宗教」;而英國人則以紅茶開啟了下午茶的世界性風潮。今天,我們更是有幸,能在台灣享受品飲烏龍茶獨特的樂趣,並且親身體驗多元繽紛的烏龍茶道美學正逐步開展成熟。 烏龍茶是台灣生活文化的代表。我們的茶葉製工獨特,品種花色繁多、品嚐起來香氣和韻味變化萬千,既有綠茶鮮爽的滋味,又有紅茶甜醇的特色。泡茶的方式,因此更需看茶泡茶,靈活的來對應。烏龍茶多樣的風貌,使得台灣茶人更能展現豐沛的創造力,這正也是台灣生命力的潛力和特質 本書即是茶人解致璋二十年實踐探索台灣烏龍茶品飲美學的心得筆記,由攝影家廖東坤等人掌鏡,平面設計家霍榮齡美術規劃,歷時三年製作完成。作者深富中國藝術素養,不管是談空間茶席、說茶器茶儀、論品茶生活、爬梳飲茶的流變………,書法、繪畫、園林、禪學等藝術與哲學觀點穿梭交融,靈光處處令人驚喜共鳴,而其文字亦簡約純致,耐人咀嚼。書中百幀茶席影像,涵概了季節的變化、晨昏的光影、晴雨的不同紀錄,搭配詩詞禪語,更是意象豐富,細膩動人,令人悠然神往。 這不是一本飲茶的工具書,書中沒有絕對性的數字與步驟,但對於品茶這個結合了多重領域的生活藝術,卻有精彩的演繹與分享,為台灣的烏龍茶道展現出獨到的美感視野。作者邀請大家,在生活中展開茶的五感之旅,藉由空間的塑造、茶席的佈置、茶具的選擇與搭配、泡茶的過程及品茶的體會,培養觀照自我,從容自在的定靜氣度,感受分享的愉悅。 一杯茶是靜心的源頭、是生命的滋味、是光陰的流轉、是創造的遊戲。一席茶是洞見的入口,是台灣與世界的心靈對話,當我們開始這樣的旅程,視野也將更加的遼闊與自在………。
  • 文具手帖Season 01: 旅行去!

    作者:大宇人,小西,Rosy,Nidya,克里

    創作、設計、分享、解析! 文具迷的無敵專屬發燒書! 文具品是如此令人愛戀又熱血沸騰神奇的小物,擁有它彷彿也擁有繽紛的美好生活。而旅行是創作最好的助燃媒材,豐富想像,滋養創意。 文具手帖Season 01,以廣受歡迎的主題「旅行」作為企劃主軸,並邀集八位文具手創達人,以他們專精的文具創作品項,搭配複合媒材,設計創作出近九十件文具雜貨,作品風格豐富多元是我們對讀者最大的承諾。 且有別於收錄單一文具類別書種,本書將多種人氣文具,包含紙膠帶、顏料、筆類、印章、紙類……等應用通通收進書裡,深度及廣度絕對是全台首見。 更有趣的是達人們不只分享創意及手作,更將他們的珍藏或好用文具分享給讀者,讓我們得以一窺平常難得一見的作家敗物所得。 而在手創之外,特別邀集多位知名文具部落客,撰寫紙膠帶、印台、印章、便利貼等不同領域的文具類別深入報導,此單元話題十足且危險萬分,腦波偏弱的文具迷請小心服用。 在看完本書後,希望讓讀者有: 感謝有文具,讓人更能享受生活的趣味及美好! 【特別企劃】 ● 知名文具部落客黑女、柑仔、檸檬、Denya、大宇人,針對紙膠帶、印台、印章、便利貼、彩繪手帳拼貼等議題,有非常專業的話題報導,是勸敗十足的升火文。 ● 作者私有文具好物大公開,了解文具品之所以被珍藏的美好理由。 Mook概念 ● 每本書作品均以主題形式規劃呈現不同樣貎,也維持文具應用上的鮮度。 ● 文具雜貨創作設計應用外,每期另有各類文具相關專題報導,內容更深入且多元。 ● 沒有時效性,每件作品,每個主題,永遠具有存在的價值。
  • 精品咖啡学(下)

    作者:韩怀宗

    《精品咖啡学(下):杯测、风味轮、金杯准则,咖啡老饕的入门天书》共有五章,以如何喝一杯咖啡开场,阐述香气、滋味与口感的差异,如何运用鼻前嗅觉、鼻后嗅觉、味觉以及口腔的触觉,鉴赏咖啡的千香万味与滑顺口感。第二章论述咖啡的魔鬼风味,以及如何辨认缺陷豆。第三章杯测概论,由作者和考取SCAA“精品咖啡鉴定师”证照的黄纬纶,联手合写,探讨如何以标准化流程为抽象的咖啡风味打分数。第四与第五章深入探讨咖啡味谱图,并提出作者对咖啡风味轮的新解与诠释。第六章至第七章则详述“金杯准则”的历史与内容,探讨咖啡风味的量化问题,并举例如何换算浓度与萃出率。最佳浓度区间与最佳萃出率区间,交叉而成“金杯方矩”为百味平衡的咖啡蜜点。
  • 楊德昌--台灣對世界影史的貢獻

    作者:黃建業/ 等

    八部電影,一部一大躍進,一部一座里程碑。楊德昌導演,如此閃亮傲人的非凡成績,如此銳利如鷹的大匠巨魄,卻又如此令人扼腕的短暫生命!壯志未酬,志士之大痛矣! 謹以此書向楊導演致敬,向華人影壇致哀,向世界影史致憾。
  • 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

    作者:徐明松

    王大閎一直是建築系學生最崇拜的本地建築師,他的建築作品多完成於1950到70年代,本書介紹他的生平及重要的作品,這些令人讚嘆卻被遺忘的寶貝。 提起王大閎,馬上讓人聯想到國父紀念館,這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可是對許多6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來說,知道的僅止於他是蓋國父紀念館的建築師,其他作品和生平點滴甚少有印象,彷彿是武俠小說家筆下的世外高人。這和他沉默低調的個性有關,以往我們只識作品不識其人,今天我們不妨揭開神祕面紗,從人去貼近作品。也許從人與人文的角度進入,我們才有機會深入建築的核心。 王大閎生於1918年,童年在中國文人庭院建築林立的蘇州成長,吸納了東方美學的種子。少年以後留學歐陸,先後在劍橋和哈佛就讀。在哈佛研究所時期的王大閎,是少數「直接」接受包浩斯現代主義啟蒙的人,師承包浩斯創辦人時任哈佛建築系主任的葛羅培斯,同班同學有貝聿銘和菲立普強生等人,王大閎畢業的時候是全班第一名。 1953年35歲的王大閎成立大洪建築師事務所,開始了他在台灣土地上「中國建築現代化」的實驗探索,他的中國建築現代化不是抄中國建築元素到作品裡,而是融合入傳統建築的精神,更可說是全新的創作。在第一個設計案「建國南路自宅」他以一個簡單的長方形平面,打造出內部空間自由流暢的住宅,這個作品嘗試結合中國的建築語彙和密斯的風格語法,帶給當時國內建築界極大的衝擊,並給掙扎著想創新中國建築的年輕一輩指出出路。之後他陸續完成許多建築案,除了住宅案之外,公共建築案的表現亦極為精采,如國父紀念館、外交部、台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等,以及得到競圖首獎卻因政治因素而徒然化為紙上傳奇的故宮博物院計畫案。80年代後王大閎從建築圈淡出,加上他低調的個性,這個名字和他的作品逐漸被遺忘。 王大閎的構思與創作,是一個不斷化繁為簡的過程,所以他的作品總能予人形式簡單,走入其間卻感受層次豐富,比例勻稱。在造形、尺度、線條、細部工法,乃至人文內涵,在在都讓後輩建築師由衷讚嘆,試想要有何等才氣及紮實的專業訓練才能創造出這樣的作品?無怪乎他被葛羅培斯視為最愛的學生。 本書特色 1. 本書的出版乃見證台灣五、六○年代建築文化的重要發展,同時也看到活躍於建築界的青壯建築師及建築系老師們於五、六○年代仰慕學習的本地建築師「典範」。透過本書尋訪王大閎的作品,更在於找回屬於這塊土地的舊有美好價值,祈盼更多人重新認識這位當代建築大師。 2.作者經多方溝通,耗時兩年始促成王大閎展覽和本書的誕生,其苦心搜羅史料以外,並走訪王大閎好友和他一幢幢的建築,文字深入淺出,每個作品的誕生和建造經過都像故事般有趣且耐人尋味,就像鑽入時光隧道回到五六0年代。 3.收錄建築與非建築業界人士的評論和訪談摘錄,超過百幅珍貴照片。探討王大閎23個作品(含譯寫的一本小說),包含那些未被執行的計畫案如故宮競圖計畫、台大禮堂和登月紀念碑等等,還有已遭到拆除或是改建的建築,在這個王大閎的作品持續消失中的時代,本書更具有珍藏價值。 王大閎 -是第一任外交總長王寵惠的獨子 -是德國現代建築大師,亦是包浩斯校長葛羅培斯在哈佛大學的得意門生 -是貝聿銘在哈佛研究所的同班同學(王大閎畢業是班上第一名) -是第一位完整接受西方現代性建築教育的建築師(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 -是五、六○年代台灣建築學子的學習對象(譬如1953日本駐華大使官邸、1954建國南路自宅、1955松江路羅宅、1961台灣大學學生活動中心、1962台灣大學地質館、1963淡水高爾夫俱樂部、1964虹廬) -是第一位使用預力懸壁梁的建築師(1963淡水高爾夫俱樂部) -是第一位使用帷幕牆的建築師(1966亞洲水泥大樓) -是第一位使用鋼管構造的建築師(1972國父紀念館) -是第一位橫跨文學領域的建築師(1977將王爾德”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翻譯改寫成《杜連魁》,九歌)
  • 建筑美学的春天

    作者:黄南渊

    《建筑美学的春天(一个城市设计家50年的实践与追求)》作者黄南渊是台湾少数历练了完整公务体系,亲身参与各项都市规划与法规建置的资深建筑人。这本书就是他与台湾的建筑并肩一甲子的完整心路历程。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城市设计家的抱负与视野,一个建筑园丁的执着与耕耘,更可窥见台湾建筑的成长之路与都市形塑变迁的轨迹。
  • 滚石30

    作者:段书佩 主编

    《滚石30:1981~专辑全记录》收录了滚石唱片自1981至今共计1200多张专辑封面图片,百张珍贵从未曝光过的艺人宣传照片、新闻资料、幕后拍摄制作花絮照片;珍贵绝版1976年及之后所出版的滚石杂志封面和内页;李宗盛、陈升歌词及传真手稿;滚石1986快乐天堂演唱会企划手稿;过往滚石员工所提供珍贵工作证、历史照片、滚石文具、滚石相关商品等历史宝盒;以及滚石大事记。
  • 日治时期在“满洲”的台湾人

    作者:許雪姬等

    日治時期在滿洲的台灣人,ISBN:9789576718441,作者:本社
  • 台湾之子

    作者:陈水扁

  • 蜉蝣建筑

    作者:登琨艳

    婚礼、葬礼、寿宴,文人雅聚……这些民俗的场景,因一个人对美感的极致追求,而得以最眩目的姿态示人。如果说登琨艳从这些礼仪与民俗的空间布置汲取了创作的灵感,那何尝又不能说,这些短暂而华美的蜉蝣建筑,借由这么一个人、这么一双手,从千年历史中片刻绽放。
  • 寻寻MeMe,赢得自己

    作者:吴若权

    “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每天努力念书、工作,却感觉前途茫茫、停顿在原地不动”“是不是还有其他真正想做的事”“或许现在的工作不适合我”…… 你是否也曾徘徊、迷惘在这样的想法里,而觉得困惑不已,不知何去何从? 其实,早点茫然,比较好!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自助旅行。自己,是唯一适任的最佳导游。寻觅自己,是一生都在学习的功课。求学、就业、恋爱、婚姻……都只是阶段性的状态,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价值系统,让自己在踏出每一步时,都能拥有自信与喜乐。 吴若权将自身经历过的困惑,探索自我,找到人生目标的经验,整理出寻ME自己到赢得自己的25个练习,每一项都是他人生经历的精华,鼓励大家从“心”出发、真心喜欢自己,就能拨开成长路上的迷雾,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 勇於真實

    作者:白崇亮

    在這世上要找到自己真正的角色,最大的挑戰在於─真實。 對自己真實,對朋友真實,和對生命本身真實。 人們內心的視界,將決定他在自己的一生中看見什麼, 也將決定他對自己的一生,懷抱什麼樣的期待與願景。 奧美集團董事長白崇亮,掌握台灣第一大公關、廣告集團,協助許多個人與企業,建立起與他人、與公眾,最真誠適當的「關係」。 白崇亮有這樣的成績,比一般人更不容易。身為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他曾經飽受心靈的隔絕之苦;在一個理工至上的環境,他曾經無視自己內心的渴望,只求符合別人期待。直到他終於領悟:只有勇於真實,向著陽光面對自己,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找到內心的力量,也找到自己的道路。 這是一段深刻的自我追尋,也是一個動人的生命故事。
  • 母亲的六十年(郑鸿生作品)

    作者:郑鸿生

    台湾女性的现代史、服装和审美的变迁、老照片中的台湾风情…… 本书能让你看到的还不止这些, 作者通过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 旨在反思乃至重构台湾沉重的现代历程, 并追索当下台湾现实处境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 母亲从一九三O年代到一九九O年代 这六十年的洋裁岁月, 正是台湾女性在现代化潮流下, 学习自己裁制洋装的整个兴衰过程, 也是在政治变动、经济发展与城乡变貌中, 如何在服饰打扮上自我实现的历史。 ——郑鸿生
  • 陈水扁的真面目

    作者:李敖

    李敖说:陈水扁是小人物,并非说其他的所谓总统候选人比他大,而是陈水扁是小人物中比较危险的、比较更烂的,他的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会给台湾招来祸害,此之谓危险;他的小人得志、A钱枉法,皆非其他烂苹果所能比拟,此之谓更烂。 本书是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李庆元剖析之作,作者用他们的所见所闻,通过陈水扁其人其事,剖析其真实面目!
  • 林家女孩依晨的青春部落格

    作者:林依晨

    林依晨第一本個人創作寫真書 大學&出道四年的心路歷程+依晨的私密心情+獨家表演筆記大公開+超搞笑、超無厘頭100種表情大挑戰+數百張珍貴私藏生活照&自拍照+楊丞琳、黃湘怡、胡歌等16位好友團精彩專文推薦。 林依晨第一本創作寫真書,親筆寫下四年心情記事 「出書,為的並非僅是想過過當作家的癮,或是搭上藝人出書的潮流,而是想將自己大學四年(同時也是出道四年)的心路歷程做一番總整理。我用這本書記錄下這些日子以來,我自己以及陪伴在我身邊的人們,大家共同走過的足跡~謹將本書獻給所有愛我和我愛的人,謝謝你們!」 ~依晨Ariel 她堅持顧好課業,四年奔走於學生、藝人間的忙碌生活,從來沒有怨言。 她一肩挑起家計,很認真地對媽咪說:有能力為家庭付出讓她覺得很驕傲! 她「花」的程度不輸導演,劇本不但密密麻麻用螢光筆把要說的台詞加註起來,每一個有關情緒的形容詞,還用原子筆框起來…… 本書是林依晨大學&出道四年的心路歷程,以及她對家庭、生活、友情及愛情的想法。這是她第一次與大家分享內心世界,也是她的第一本個人文字創作書!細膩真摯的文字,字字句句都是她親筆寫下的喔,讓喜愛她的人更貼近真實的林依晨! 「四年了……每天看著她奔走於學生、藝人間的忙碌生活,身為母親的我除了心疼也有萬般的不捨。尤其是依晨對學業的堅持和家計一肩挑,卻不曾有過怨言,還以很認真的表情對我說,有能力為家庭付出讓她覺得很驕傲!她總是懂事得令人心疼……因為有妳,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媽媽!!」 ───── 林媽媽 「依晨很踏實、滿足地在走人生的每一步。她告訴我說,每當她知道她拍的戲有很多人在看,內心就充滿感激,成就感也會伴隨而來,成為她更努力拍戲的動力。為了在戲劇方面更專精,依晨不僅修習韓文本系的學分,也到傳播學院選修電影製作等相關課程,以補不足之處。這就是林依晨!永遠堅持理想、永遠不辭辛勞、永遠向前邁進!」 ───── 政大韓語系導師郭秋雯 「比較像是水的一個小女孩」「不管天上星星何其多,魚群怎麼移動,海,終究是一片海,從北半球連接到南半球,孤單的一片海,不管是天候宇宙的變化,或是海底無窮的波動,我們看到的還是一片海,總是在不同的角落不同的時間有人不停地在稱讚:好美的海,而忘了她也是水做成的;如今水做成的小女孩長大了,希望她忘記孤獨而且還保有海洋的心,繼續浪漫一百年」 ───── 愛情合約導演許肇任 「在拍戲現場看到一本劇本攤在桌上,署名是依晨的……這本劇本應該是除了我導演本之外最花的一本劇本,上面密密麻麻用螢光筆把她要說的台詞加註起來,不只如此,每一個有關情緒的形容詞,她還用原子筆框起來…………我知道她都很認真地紀錄了下來……啊!這就是原因,她對每一個角色都如此用功,所以才能詮釋得那麼好。」 ───── 瞿友寧導演 「我們一起經歷了很多,也深深讓我見識到一個演員能夠成功,背後所付出的辛苦與代價,她的超齡與成熟,有時不免會令人心疼……這本書是她告別學生藝人身分的代表作,裡頭記載著她的夢想與現實的拉扯,同時兼顧兩個身分的極限,細膩熟稔的文字,絕對值得品嘗再三,也讓喜愛依晨的人透過文字更貼近真實的她」───── 同學&助理 黃馨慧 「每一個知道她是我系上同學的人,都會問到同樣的問題:『她會不會常蹺課啊?』我總覺得大家問這個問題很怪,她都有來啊~後來我才了解,原來不是每個藝人都跟她一樣堅持自己的學業啊~不論她多麼疲累,她還是會來,老師對於這點也十分讚許,同學甚至還開玩笑地對問『依晨會不會常蹺課』的人說:『你啊!搞不好蹺的課還比她多哩!』」 ───── 依晨的麻吉
  • 無悔:陳明忠回憶錄

    作者:李娜整理編輯,呂正惠校訂

    台灣最後一個政治死刑犯──陳明忠先生的回憶錄 1929年1月2日出生於高雄岡山的陳明忠是知名社會運動家、社會主義理論家。陳明忠在戒嚴時期兩度被捕入獄,是台灣最後一位政治死刑犯,總共坐了21年的黑牢。二二八事件時是台中農學院學生兼謝雪紅領導的二七部隊(到埔里後改編為「台灣民主聯軍」)突襲隊長。一生經歷日本殖民統治、二二八事變、五O年代白色恐怖、黨外民主運動。他用一生的實踐、反省和思辯,探索著民族和平統一的未來和人類全面解放的道路。 關於陳明忠的人生軌跡,一直沒有比較完整的口述記錄,這次經過多次訪談,再由李娜編輯整理、呂正惠校訂之後的《無悔──陳明忠回憶錄》,才得以窺見猶如展現一段台灣歷史般的陳明忠波瀾壯闊的人生。透過陳明忠的回憶錄,我們或許可以重新思考這一段歷史,一段屬於你我,卻又讓你我既模糊又親切的台灣史。
  • 絕響

    作者: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姜捷

    恩師 左宏元 好友 林青霞、張菲 前華視總經理 張家驤 鄧麗君三哥 鄧長富 鄭重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是我看過寫得最好的一本鄧麗君傳記!藉由這本書,能更深入了解鄧麗君的成長以及她的內心世界!──左宏元 她突然的離去,我悵然若失,總覺得我們的友誼不該就這樣結束了。這些年她經常在我夢裡出現,夢裡的她和現實的她一樣──謎一樣的女人。奇妙的是,在夢裡,世人都以為她去了天國,唯獨我知道她還在人間。──林青霞 任何人跟鄧麗君聊天、相處,都會很快對她燃起仰慕、崇拜和敬愛之心,這是她令人難忘的特質,甚至很多人在她離開人間以後,仍然成為她的歌迷。她的奮鬥過程也給我們藝界兒女樹立了一個典範,我們永遠想念她!──張菲 她的驟逝,讓這美妙歌聲從此成為絕唱!──張家驤 看著那些眾說紛紜、捕風捉影的事,我就想,未來一定要出一本家妹的傳記,忠實敘述她的一生,給喜愛她的歌迷和關心她的朋友們一個交代,也讓從不辯解的妹妹有個說明。──鄧長富 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 紀念鄧麗君60歲冥誕,唯一鄧家人口述傳記問世! 踏遍8國、耗時10餘年、訪問超過200人, 完整記錄巨星臺上的輝煌、臺下的生命足跡! 國寶級巨星、永遠的軍中情人、十億個掌聲── 是世人對她的尊崇。 屢次創造白金唱片佳績、演唱會萬人空巷、後輩爭相效仿── 這一切燦爛都來自於臺下的努力。 鮮少曝光的私生活、不為人知的童年回憶── 形繪出一代歌后的真實面目。 1995年5月8日,她的驟逝,留給世人無限唏噓的驚嘆號。 2013年1月29日,在鄧麗君冥誕60週年之際, 「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正式出版官方版傳記, 為她璀璨的一生留下深刻註記。 本書訪問200餘位鄧麗君生命中的至親好友、同事、歌迷, 並走訪臺灣、中國大陸、日本、泰國、星、馬、美國、法國尋找她的生命足跡, 耗費十餘年,終於一點一滴,完整譜出鄧麗君傳奇的一生。
  •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

    作者:江宜樺

    適用對象: 適合一般大眾閱讀及學校相關科系教科書或參考書。 本書特色: 本書從政治哲學的角度分析國家認同問題。作者首先界定國家認同為不同於統獨爭議之哲學性問題,然後依「自由主義VS.民族主義」的架構,詳細檢討西方當代學說對國家認同問題之處理,以及當代台灣統獨論述之理論類型。最後作者提出「以自由主義為基底的務實性思考」,試圖超越目前統獨極端對的僵局。本書寫作嚴謹、論點突出,值得關心台灣國家認同問題的人一讀。 章節目錄: 第一章 政治哲學與國家認同問題 一、從統獨爭議到國家認同之反省 二、國家認同的基本定義 三、國家認同的相關問題 四、兩大理論類型及折衷之道 第二章 民族主義的國族認同理論 一、民族、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 二、民族主義的基本主張與類型 三、以民族為構成原則的國家認同 四、自由民族主義是否可能 五、民族主義的貢獻與限制 第三章 社群主義與歷史文化共同體 一、社群主義與國家認同問題 二、著根於特定脈絡的「自我」 三、共同歷史文化傳承下的社群 四、程序共和國vs﹒民族國家 五、社群主義國家認同觀的檢討 第四章 自由主義的憲政民主認同 一、近代自由主義思想體系的形成 二、以憲政制度為基礎的國家認同 三、多元社會、交疊共識與政治社群的集體生命 四、從自由國家的國民到世界公民 五、自由主義國家認同觀的評價 第五章 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的理論類型 一、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的三種基本類型 二、中華民族主義vs.台灣民族主義 三、自由主義的憲政民主認同 四、邊緣團體的顛覆策略與跨國聯盟 第六章 務實性國家認同思考如何可能 一、以自由主義為基底的國家認同 二、政治共同體與「我群」意識的形成 三、危機時刻的民族主義式動員 四、社會正義與集體權利 五、台灣民眾的統獨抉擇 本书pdf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1579698
  • 变局创意学

    作者:李欣频

    地球在变、人生在变、事业在变、爱情在变…….世界上总是存在未知的变数,未来的你才不同于今天的你! 两岸人气创意作家李欣频,结合自身旅游经历、书籍阅读、职业规划、电影赏析等方面的人生体会,教你在当下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中如何树立创意生活观。10个关键词:全球视野→宇宙视野、重估风险→风险共存、适应极端→乐在极端、接受变动→享受变动、随时放下→归零重来、练习无常→穿越生死、高速起灭→静观元一、环球之旅→师古文明、多元技能→练超异能、把握当下→自定未来,让你面对剧变也毫不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