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湾
-
水問
《水问》为简媜第一本书,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 -
狂風沙(上下)
也許是屬於亙古的自然的悲哀罷,祇有經歷過劫難的人們才配領略罷?或者,至少是尚在呼吸著的目擊的人們才能懂得吧? 每一把沙中,都有著歷史外的歷史,都有著騰捲如雲的問天的悲歌,它經歷千年萬載的歷史,從遠古的荒涼到今日的荒涼。說它淒愴也罷,哀愁也罷,它總是被確定了,再也無法挽回,無法更改的了。 虛——無,虛——無……亙古的悲哀永續著,從過往直貫當今,更通向未來。 -
失乐园 IV:魔法失灵了
白小天:黑白分明的世界根本不存在 白小天在下午时刻出生, 她的妈妈痛了三天三夜累得昏过去, 她的爸爸吓得脸色苍白神智不清, 接生婆突然心脏病发作 不省人事…… 她整整哭了一天一夜, 才喝到第一滴奶水…… 白小天的人生是黑白的, 因为她的眼睛看不到彩色而她的心是灰暗的。 医生检查过后说: “问题不在她的眼睛,在于她的脑袋。” 医生很肯定地说她的心是粉红色的, 但她自己看不到。 …… -
土耳其手绘旅行
这本书是作者土耳其两个月自助旅行的手绘图本。其足迹遍及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教堂、安卡拉的古老碉堡、马尔马拉海的王子群岛、温泉胜地Termal、卡帕多奇亚、安那托力亚文明博物馆、Urfa集市、棉堡等。作者甚至还去了Edirne古都享受土耳其浴,亲身体验回旋舞。 文字轻松随意,图片精致有趣。 一支笔,一颗充满灵性的心,游学土耳其的佩瑜把旅行过程中的心情遭遇忠实地记录在她这本旅行日记中。由于是手绘日记,每一字句包括页码都是佩瑜亲手写上的,没有打字的痕迹,更让人感受到这是本很有"诚意"的旅游书,绝对不是贴贴风景照交差了事。 作者将自己在土耳其的全部旅行经历及心情遭遇忠实地记录在这本手绘旅行日记中。文字轻松活泼,图画别致有趣。 -
余光中六十年詩選
詩 的光中 那稚氣的少年絕未想到, 起跳的這顆詩心會一直跳到八十歲, 六十年後仍會坐在窗口寫詩, 而窗外不再是山,是茫茫的海峽。 六十年過去了,詩孩變成了詩翁。 余光中〈鍊石補天六十年〉 ◎特別收錄余光中最初與最新兩首詩的手稿--第一首詩〈沙浮投海〉、2008年的新作〈藕神祠〉。 余光中發表第一首詩時,甫過二十歲,那年是一九四八。他兼冶美學思考、人道關懷與技巧表現的詩藝追求,迄今恰滿六十年。一甲子風雨,從黑髮到霜髮,從向陽到向晚,詩筆未嘗須臾停頓。熔鑄文字於股掌之間,鍛造生命於日精月華,他對詩神的緊跟不捨,也許沒有一位前輩、同輩、後輩足堪比擬。 不僅是詩,詩之外的散文、翻譯、評論各領域,余先生無一不擅,形成他創作內涵與歷史的四個宇宙維度,且上承中國文學傳統,旁探西洋藝術文化,更引領創作風氣與觀念,對現代文學影響既深且遠,遍及兩岸三地。 2008年,適逢余光中教授八十壽辰,政治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學位並舉辦研討會,表彰其卓越的成就與貢獻。於此際出版跨度余先生創作歲月最長最完整的一部詩作精選集,且由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教授選編,余先生親自審校,尤有特殊意義與典範指標──持續不輟的書寫自身,即是詩意的高境。 這本《余光中六十年詩選》由陳芳明教授自余光中先生六十年逐詩生涯千餘首作品中精挑出近百,並收錄尚未出版的新作數首,可概分為三個時期:「台北時期」、「香港時期」、「高雄時期」。以空間座標作為理解余先生個人詩史分期的詩藝追求實有其指標性象徵:他心靈的開闊、念舊、流轉、隨遇而安卻又不輕易從俗的諸般特性,也與他肉身經歷的時代社會脈動起落有致地相互呼應。 余先生自己在一九七二年寫過一篇文章〈大詩人的條件〉,引述英國詩人奧登的見解,計有五條:第一、必須多產,第二、題材廣闊,第三、具創造性,第四、技巧獨特,第五、風格多變。寫這篇文章時他才跨過中年,似乎對自己提出期許。今年八十歲的余光中,已經到達可以嚴謹地自我檢證的階段。如繆思有靈,會不會其實早已備下五個滿足過關條件的榮冠? -
吃的艺术
本书是作者积多年厨艺,以散文笔法写就的食谱。举凡山珍海错、青菜萝卜,皆可成文;可观可赏之鲜花,亦可人菜。文中多处忆及幼时在故乡的种种生活情趣。 中国百姓向来是民以食为天,苏东坡有《东坡食谱》袁枚有《随园食单》,足可见吃不仅仅是学问,也是艺术。本书是刘枋女士积多年的厨艺,以散文笔法写就的食谱。举凡山珍海错、青菜萝卜,皆可成文;可观可赏之鲜花,亦可入菜。文中还多忆及幼时在大陆生活的情趣,也谈及诸如陈之藩的夫人陈王节如女士做的炸酱面最好吃之类的趣事。 -
酱缸震荡
《酱缸震荡》凝聚了《丑陋的中国人》出版十年后柏杨先生对中国人民族性的再思考,既充满了批判,也充满了希望。《丑陋的中国人》日译本出版后,在日本社会同样激起巨大反响,日本华裔作家黄文雄就《丑陋的中国人》涉及的一些问题,与柏杨展开近一步对话,遂有了《酱缸震荡:再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书后另附有柏杨从未出版的《未竟的访谈》,内容拓展到中西文化比较等,可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柏杨的思想。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特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年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酱缸文化对中国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中国人都酱得一模一样,当然不是每个人面孔都皱纹满面,而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尽量消除个性。假如你要表现自己的个性的话,会感觉不妥,而且一般人也会批评,甚至要铲除你这种“独特”个性。中国酱缸文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中国人普遍的、而且很根深柢固地怀着“嫉妒心”,对每个人都嫉妒,但为什么嫉妒都不知道,只是看不顺眼、见不得人好,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没有开阔的胸襟,也就是人格的不完整。中国文化因为缺少终极关怀和终极理想的基因,人们全部精力都贯注到现世的荣华富贵,又因为人口密集、竞争激烈,打压手段最简单而又立即见效,所以,不能衍生出尊重别人的人权精神,也产生不了平等观念。孟轲先生所谓的“民贵君轻”、“社稷次之”,故意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并不是人权精神,人权精神是尊重和平等,平民忽然“贵”过了君王,也是一种病态。 -
丑陋的中国人
中国的历史总是被匆忙地翻过去,但问题并没有解决,丰厚的遗产总是包裹着问题被永久寄存,而对未来的奢望必然注定了挫败的宿命。80年代不应该如此被简单地忘却,柏杨也依然有其重新阅读意义和价值。最近,苏州古吴轩出版社颇有眼力,出版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我们正可“合法性地”平心静气地来阅读一下这本震撼华人世界的奇书。 -
給冥王星
在崩解、錯移、斷裂、懷疑、困惑與失語當中,我們像冥王星一樣安靜等待,溫柔也好,暴烈也好,承載了轉變。 本書收錄了張惠菁2006年所寫的散文。這年,她離開工作了三年多的單位,處理了父親過世後留下的房子,搬了家,去了一趟埃及,到了上海,然後她寫了六年的專欄停掉了。2006年是她的變動之年。她說:「2006年發生在我生活裡的許多事,遷移,旅行,和某些人的別離與相遇,看起來像是偶然地發生,卻彷彿又有命定的色彩。」 這本散文集維持了張惠菁一向的細緻、冷靜與敏銳。她是一名專注的觀察者,看著別人與自己行走在時間裡,出入於不同的空間。在她的文字世界裡,她並不面對著誰說話,甚至不覺得眼前有聽眾——想進入張惠菁的世界,你最好和她一樣,當一名旁觀者,清醒但有情。 經常,在位置的崩解與錯移、關係的斷裂、自我懷疑、困惑,與失語當中,也同時萌生著新生的力量。當時我們或許還不清楚,正置身怎樣的契機當中,還沒認出渾沌中逐漸成形(但也隨時可夭折、可再次洗牌的),一嶄新的自我。 日後回顧,或許我們會發現,這本《給冥王星》標示了張惠菁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與新階段的開始。這本書,獻給生命裡必然會出現的變動,以及所有經歷著意想不到的變化的人。 -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六十二篇散文及兩篇訪談錄,即是朱天文六十四種生活及文學養分。 文學養分,包括《紅樓夢》、《搜神記》、《東周列國誌》、《花間集》等書,以及父親朱西甯、胡蘭成、三毛、聖提、侯孝賢、「深情在睫,孤意在眉」的妹妹朱天心等人。 生活養分,則包括穿衣服、談戀愛、為出版社工作、設計髮型、出門旅遊、做家事等,這些每一樁都是頭等大事,她在〈女人與衣服〉中即寫,「時代若有變動,一定是音樂先變,女人先變,衣服先變,舉瑪丹娜為證。」 -
我們之間
蘇偉貞十年來的小說頗有以男女情為探討主題者,此書則為作者自己從其中選錄十二篇代表作之合集,包括最早的〈陪他一段〉和最近的〈斷線〉,深刻靈敏,如年輪成長,又如心底烙印。蘇偉貞自覺「情感的滄桑,如一張一張或薄或厚的書頁,」然而她又發現,「幾乎每篇小說都沒有寫完,是情感本身沒有結局?還是我們的人生原本便是一種循環?」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