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湾

  • 迷路的诗

    作者:杨照

    《迷路的诗》以忏情开始,回忆作者在高中时代的浪漫与叛逆。三十多年前,当杨照面对初萌的青涩恋情,少年时代的苦闷与彷徨、迷惘与骚动,诗成了最重要的出口;对文学与知识的热情也透过诗歌传递。 相隔十五年,此次新版重新问世,杨照除了新添短序一篇外,更把当年没说尽的话,新增成《诗和少年时光》长文收入书中。并将校园生活的情怀以照片记录在书里。老师同学更翻箱倒柜,挖出杨照当年编的《建中青年》校刊,历历往事也再次鲜活地搬演了起來。 著名作家张大春也因与作者杨照交往数十年,特别撰文分享他对这位曾经迷路的诗人的特殊认识。
  • 回首我們的時代

    作者:尉天驄

    「尉天驄刻寫近代台灣文壇23位作家的文情軼事」 「在那苦悶而孤獨的年代,有人燃起一把火,光便開始傳遞開來,於是他們在光與火與磨難中,淬煉出文學的靈性與詩句,那麼悲痛揪心,卻又那麼激昂溫暖,照亮了一個不屈的時代。」 23位作家:臺靜農、高陽、子于、俞大綱、楊逵、程兆熊、何欣、王夢鷗、姚一葦、無名氏、唐文標、王禎和、黃春明、陳映真、葉笛、紀弦、梅新、大荒、商禽、楚戈、逯耀東、奚淞、聶華苓。
  • 水城台北

    作者:舒國治

    舒國治寫作生涯最重視的一本散文集 老台北,到處是小河小橋? 想要知道街巷曲折、阡陌構成的舊日台北? 跟著舒國治,一起探尋最珍貴的台北田園記憶! 台北,眾人皆知,是一個盆地。而這盆子,不是個乾盆子,是一個還盛了點水的盆子。這幾十年來台北的成長工作,其實是把這盆子裡還剩的一泓淺水給倒倒乾淨…… 六十年代的台北,曾是水渠密布、水田處處的台北。舒國治謂,四十年來台北最大的改變可得一句話:由水城變成陸城。從此「水城台北」只能留存在記憶中了。 本書集結了舒國治十多年來在《中國時報》、《聯合文學》、《號外》等報章上的二十餘篇散文,呈露作者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所親見的、自水塘小河稻田逐漸變成高樓林立的、生於長於之台北。而「舒式台北」也一如他的「舒式京都」,均堪稱絕無僅有的城市文學登峰造極之作!
  • 李敖大全集(台湾原版)

    作者:李敖

    內文本套李敖全集內容,舉凡思想、自傳、小說、書信、評論、歷史、雜文、隨筆、詩歌、人物,皆收錄其中。每套第一冊皆附有華人之光,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人李敖先生親筆簽名,別具意義,更具收藏價值。
  • 目送

    作者:龍應台

    龍應台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從純真喜悅的《孩子你慢慢來》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親愛的安德烈》,龍應台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 《目送》的六十八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 乡愁四韵

    作者:余光中,胡有清 编

    《乡愁四韵》内容简介: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蹋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乡愁四韵》所选的余光中的诗都以乡愁为主题,是创举。
  • 林依晨的紐約貝果日記

    作者:林依晨

    推荐序 1. Wing Tat Yeong──纽约电影学院(NYFA)招生部主任 2. Dorothy Papadakos──百老汇知名作词作曲家 3. Christine──Ariel’s Aunt Foreword.(前言) Chap1 The Start of Adventure! Chap2 Set Foot on New York! Chap3 Never Give Up! Chap4 Time Flies. 后记   After my NY Adventure… App1(附录一)Something to Remember by… App2(附录二)Study Aboard! 内容简介 top 看了十一场歌舞剧、跟派瑞丝希尔顿的表弟成了同窗、上百老汇名製作人的课、到波士顿过万圣节……。林依晨去了一趟纽约,笑容变美了、心胸变宽广了、视野开阔了、心灵也沉垫下来了。这次的纽约之行,让她有了更包容的心,看待事情的眼光都再也不一样了。大苹果除了梦想,还有什麽?除了光鲜亮丽的时尚之都,还像什麽?台上台下、戏裡戏外,光影迷离之间,挫折沮丧和满足感同时应运而生。本书呈现纽约游学的多样面貌,林依晨用幽默的笔调写下在纽约游学期间的每一个细微体会,发人深省的体会、生动活泼的日记加上详实的游学资讯,可说是一本分享林依晨心情纪录的最佳指南!
  • 林清玄说禅之三

    作者:林清玄

    《林清玄说禅之3:好雪片片》主要内容:一个人如果有禅心.或者有清净空明的意愿,他就可以活得自在一些,自由一些,快活一些,幸福一些。对于为生活奔驰的现代人,生命需要“暂停”,每天只要三五分钟的“暂停”、“歇”,“空明”,就会使心胸旷达,正如一株草每天有三五滴露水就可以开出青翠的颜色。在风雨中挺立了。《好雪片片》正是为了渴望”暂停”的人而写的。恬淡自然,蕴涵佛理,这是林清玄作品的特色,他的文字如清澈的山泉,和煦的清风,散发着淡淡的自然气息。字里行间那富有禅意的世界,让人感觉到感恩与善良,也让人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清香。
  • 臺灣

    作者:王德威

    ◆閱讀臺灣文學的最佳入門導引,中文系、歷史系、台文系所師生必讀! ◆2005《誠品好讀》年度之最「重量出版」! ◆嘉惠學子回饋價460元(原精裝定價600元)! 臺灣的地貌在六千六百萬年前隱約浮現,漢族大規模移入的歷史只有四百年──然而這四百年卻帶來空前的文明變化。殖民、移民、遺民的勢力你來我往,以各種名目表述想當然耳的歷史。國族的、地域的、族群的、文化的、意識形態的力量擠壓衝撞,狂野之處,豈竟是像地表之下,那千百年來不得稍息的板塊運動? 這本選集介紹十七世紀中葉以來到當代的文學作品,並由此重新呈現臺灣歷史的凝聚與解散,應然與偶然。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不僅止於政治擾攘、世代興替而已。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包涵了日常生活的點滴,情緒與欲望的軌跡,眾聲喧嘩──文言白話、鄉音國語──的網絡;也包涵了教養形成或敗壞的見證,生態墾殖與摧毀的敘述,圖騰和禁忌的重複搬演,以及個人與政教機器間永無休止的對話。 藉著文學「看」歷史,本書強調兩者之間的主從辯證關係。「從文學看歷史」並不意味文學只是歷史的視窗或鏡像,也意味文學是欲望、形塑、詮釋,乃至解構歷史的動力。「從文學看歷史」不是虛構的文字遊戲,而是以虛擊實,不斷尋求與自我、與他者對話的嘗試。 本書按照時序或主題,分為三十三章。文類包括古典與現代詩歌、散文、小說。從晚明的鄭成功到當代的駱以軍;從十九世紀末的丘逢甲到二十世紀末的朱天心;從在上海、北平大放異彩的臺裔子弟劉吶鷗、江文也,到曾落籍臺灣的日本作家西川滿、坂口零子,到海外的白先勇、郭松棻;從原住民夏曼.藍波安到e世代許正平,分別以專題呈現。作家筆下的臺灣經驗是如此繁複多樣,也應該激盪出更多想像臺灣歷史的方法。
  • 文人相重 台北一月和

    作者:吴鲁芹

    写在书前 楔子 维吉尼亚·吴尔芙与凌叔华 亨利·詹姆斯与R.L.斯蒂文荪 杰姆斯·瑟帛与E.B.怀特 亨利·詹姆斯与H.G.威尔斯 福德与庞德 麦克斯威尔·柏金斯与汤玛斯·伍尔夫 附:玛丽·麦卡赛与丽莲·海尔曼 后记 台北一月和 前记 访散文家吴鲁芹先生--代序 “老汉”归台日记抄 “报恩除是转轮时”——归台日记抄外一章
  • 生涯一蠹鱼

    作者:傅月庵

    本书精选傅月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阅读与写作”有关文章。全书内容按张潮《幽梦影》所言,依春夏秋冬分篇。“春”之篇,追述包括《带子狼》、《堂吉诃德》、《独白下的传统》、《围城》、《宫本武藏》、《长夜漫漫路迢迢》等经典作品,通俗小说、漫画书、剧本背后种种曲折故事与深刻的阅读心情;“夏”之篇为书缘回顾,包括书店、旧书店、师友追忆等,以阅读身世,为时代显影,点缀若梦浮生;“秋”之篇专谈作家,从老舍之死、周梦蝶之诚、司马辽太郎之博,一直谈到葛林之感情轨迹、卡波提之玩世不恭、村上春树之文学面向等,游走评论与札记之间,听作家之言而观作家之行;“冬”之篇,泛论笔名、作家、八卦、读诗、抄书、网路书店、作家与死亡、作家与城市、旅行与阅读等等,所见广,所论远,撩人遐想,发人深思。 目录: 春[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堂吉诃德 鲁拜集 湖滨散记 大亨小传 拉特兰农庄上的老鼠 长夜漫漫路迢迢 爱情万岁 呐喊 吴宓与陈寅属 围城 文学杂志 传统下的独白 带子狼 小拳王 宫本武藏 河的星尘往事 夏[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我馆风雨飘摇之中 书人一日·阅读一天 四月的马修·史卡德 纽约的秋天 我的老师和他的书 天末彤云黯四垂 秋[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 老舍印象 向守礼仙致敬 书本有情--周梦蝶的人与字 写作就是我的生活 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我就是我的书 这些人不需要奖赏! 关于村上春树 欲回天地入扁舟的白发欧吉桑 走在推理与历史的道路上 入魂时代身世的宫尾文学 冬[读经宜冬,其神专也] 关于作家这种动物 焦虑的笔名,笔名的焦虑 求求你,不要再写了啦! 临终的眼!死亡的脸 抄书 作家的地图!文学的城市 四月读诗天,人间好光景 五月的浪如云 关于网络书店的一些胡思乱想 快雨时晴札记 后记
  • 国学课

    作者:邱燮友,田博元

    根据当代人的知识背景,本书精要地介绍了中国学术中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各方面内容,以简御繁,便于读者由此奠定国学常识基础。书中还附有国学基本书目、自测题库等,使有兴趣的读者可展开更为深入的研读,并能自我评估学习的成效。此书由数位台湾学者执笔撰写,行文雅洁,内容颇具特色。
  • 绝对小孩

    作者:朱德庸

    这本书以老顽童朱德庸特有的辛辣幽默,描绘出独树一格、令人喷饭的「娃娃看天下」,讽刺成人世界,反思教养问题,以及孩童世界的天真、顽皮与任性。 朱德庸用一贯幽默诙谐的画风和文字描绘出了小孩眼中的世界,以及小孩世界和大人世界的拉拉扯扯,展现了六个古灵精怪、各具特性、出人意表的“绝对小孩”的“绝对生活”。看看绝对小孩之间、他们和大人之间、他们与麻烦之间,有着怎样绝对的精彩故事,怎样绝对的经典对白。通过这群“绝对小孩”的单纯和不加掩饰的视角,折射出了作者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大人的世界不再好玩!不再纯粹!
  • 雨季不再来

    作者:三毛

    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写下了《雨季不再来》,这些在她17岁到22岁之间所发表的文稿,真实呈现出三毛少女时代的成长成感受。 看过《撒哈拉的故事》,再回顾三毛在《雨季不再来》中透露的纯势情怀和异质美感,可以清楚地印证她传奇般性格的痕迹。 【目录】 当三毛还是在二毛的时候(自序) 惑 秋恋 月河 极乐鸟 雨季不再来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 安东尼·我的安东尼 赴欧旅途见闻录 我从台湾起飞 翻船人看黄鹤楼 平沙漠漠夜带刀 去年的冬天 附录: 三毛——异乡的赌徒 访三毛、写三毛 飞——三毛作品的今昔
  • 不如去流浪

    作者:羅智成,賴香吟 等

    正因為沒能去流浪的人,總對流浪一事有種浪漫的嚮往,在出發的那天到來之前,難免好奇所謂的流浪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我們看到,流浪,可以是心的放逐,是無罣礙的姿態,是載滿情緒的閱讀,是飄在空中的音符。所有流浪的可能,在編者的蒐集下,盛裝成一只信封,匯集了世界五大城市的流浪漢身影,佐以作家們的謳歌流浪。隨書附有一張將流浪化為旋律的CD,進階營造晃盪的氛圍;明信片則讓遊走在世界各角落的讀者,某天或能夠寫下一些想念,寄向來的地方。 本書共分成《homesick》及《homeless》兩部份,並分開裝訂成獨立的兩本書。本書對於參與此次創作之華文地區十五位新一代作家來說是項極大的挑戰,特別是為世界五大城市流浪漢量身書寫故事的五位小說家。開始動筆前,編輯先指定他們書寫的城市,接著提供他們該城市已拍攝好之流浪漢照片,然後才藉由閱讀這些影像,開始書寫他們關於一個特定城市流浪漢的小說創作。 1.Homeless:世界5大城市流浪漢影像╳獻給流浪漢5首詩歌╳5篇故事 (1)流浪漢.詩歌:羅智成/陳昇/張曼娟/三毛/張雨生。 (2)流浪漢.小說:賴香吟/東京;李佳穎/洛杉磯;阮慶岳/巴黎;張耀升/倫敦;駱以軍/台北。 2.Homesick:10位新生代作家╳10座城市的孤獨之旅 (1)偽流浪.散文:黃俊隆/巴黎;廖偉棠/巴黎;林怡翠/索威托;黃麗如/伊斯坦堡;楊美紅/不來梅;孫梓評/翡冷翠;鯨向海/京都;楊佳嫻/香港;林婉瑜/台北;李維菁/台北。
  • 野火集

    作者:龙应台

  • 文學@台灣: 11位新銳台灣文學研究者帶你認識台灣文學

    作者:吳明益

    認識台灣文學的第一本書 最受年輕讀者喜愛的文學導師,以最年輕輕鬆的口吻,友善趣味的方式,引領你走進台灣文學的殿堂。 《文學@台灣》是以想認識台灣文學者為對象而編撰,根據台灣文學之各類專題以及不同需求,在簡短的篇幅內,以二十個章節來書寫台灣的不同族群、不同時代、不同文類的文學創作。 從台灣文學的起源與發展開始,有系統且饒富趣味的的介紹台灣文學史。從早期原住民、荷西、鄭轄、清領、日治、民國以來,有關台灣文學作家、作品、史料等資訊,不論其所在地域、作家國籍、創作主題類別、使用語言等,凡是在台灣文學發展史上具影響力者,這些新銳台灣文學研究者都一一向你娓娓道來。 尤其在台灣文學進入學院後,專業與分殊化的今天,邀請賴芳伶、林淇瀁、黃美娥、封德屏、董恕明、陳建忠、范宜如、吳明益、郝譽翔、閻鴻亞、須文蔚等學者專家,共同撰寫,反映出多重史觀,由不同角度入手,讓你在愉快且輕鬆的閱讀下,不僅掌握台灣文學初貌,更認識台灣文學的多樣性。
  • 臺灣:從文學看歷史

    作者:王德威

    21世紀臺灣文學與歷史的新視野 臺灣的地貌在六千六百萬年前隱約浮現,漢族大規模移入的歷史只有四百年──然而這四百年卻帶來空前的文明變化。殖民、移民、遺民的勢力你來我往,以各種名目表述想當然耳的歷史。國族的、地域的、族群的、文化的、意識形態的力量擠壓衝撞,狂野之處,豈竟是像地表之下,那千百年來不得稍息的板塊運動? 這本選集介紹十七世紀中葉以來到當代的文學作品,並由此重新呈現臺灣歷史的凝聚與解散,應然與偶然。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不僅止於政治擾攘、世代興替而已。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包涵了日常生活的點滴,情緒與欲望的軌跡,眾聲喧嘩──文言白話、鄉音國語──的網絡;也包涵了教養形成或敗壞的見證,生態墾殖與摧毀的敘述,圖騰和禁忌的重複搬演,以及個人與政教機器間永無休止的對話。 藉著文學「看」歷史,本書強調兩者之間的主從辯證關係。「從文學看歷史」並不意味文學只是歷史的視窗或鏡像,也意味文學是欲望、形塑、詮釋,乃至解構歷史的動力。「從文學看歷史」不是虛構的文字遊戲,而是以虛擊實,不斷尋求與自我、與他者對話的嘗試。 本書按照時序或主題,分為三十三章。文類包括古典與現代詩歌、散文、小說。從晚明的鄭成功到當代的駱以軍;從十九世紀末的丘逢甲到二十世紀末的朱天心;從在上海、北平大放異彩的臺裔子弟劉吶鷗、江文也,到曾落籍臺灣的日本作家西川滿、坂口零子,到海外的白先勇、郭松棻;從原住民夏曼‧藍波安到e世代許正平,分別以專題呈現。作家筆下的臺灣經驗是如此繁複多樣,也應該激盪出更多想像臺灣歷史的方法。
  • 大地的事

    作者:陈冠学

    本书的核心叙事,当然是“田园”和“秋天”。但出版者将它更名为“大地的事”,也颇为准确。关于田园,中国历代的文人都曾反复吟唱过,从陶渊明以降,田园叙事就成了失意文人最主要的写作路子。然而,在这些文人笔下,“田园”只不过是一个精神的假想,他们抒情的重心,主要是为了寄托官场、仕途的落寞和不得意,那份怡然自得中,多多少少都还有一些做作和不甘心。在这种心境下,田园再美,大地再丰饶,他们也未必真有兴致去观察和享受——更多的时候,他们可能都在竖起耳朵谛听来自京城的马蹄声,是否能为他传报复职或升迁的佳音。但长年住在台湾屏东乡下的陈冠学和他们不同,他回到故土、走向田园的心境,有着一种别人所没有的平静和自在,同时也带着一种面对人世的通达和智慧,所以,他的文字自然、纯净。 本书是具有闲心和从容的,所以,里面的文字,深得散文的神韵;它的出现,恢复了散文作为一种潇洒自然、散漫真实的文体的独特风采。
  • 万水千山走遍

    作者: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