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女性
-
女性主义城市
女性生活在男人的城市里
公共场所不是为她们而设计的
女性的恐惧绝非无缘无故
这个城市需要听到她们的声音
女性与城市的关系,远比你意识到的复杂。
建筑师视而不见的女性:多伦多市的“风效应指南”假设了一个“标准的人”,这个人的身高、体重和表面积都与一个成年男性一一对应。你永远不会想到,性别偏见会影响摩天大楼的高度和位置。
困在心理地图里的女性:“你为什么一个人在晚上走?”“你为什么要抄那条近道?”关于强奸的迷思塑造了女性的心理地图,限制了她们的行走。
从历史中消失的女性:“如果我们穿越隧道回到过去,我们总会在大街上发现一个女性漫游者正从波德莱尔身边走过。”
通过城市历史、流行文化和私人经历,女性主义地理学家莱斯利·克恩揭露了隐藏在人们眼前的东西:我们的城市、家庭和社区中先天内置的不平等。
克恩提供了“女权主义城市”的一种愿景。她讲述了恐惧、母性、友谊、激进主义以及独处的快乐和危险,全新绘制了女性主义城市的地图,以建设未来更公正、更可持续、更有利于女性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女性不会被抹去。
-
我,你,我们
☆如果我和你之间没有不可减少的差异,就不可能有我们。平等的策略,如果存在,就应以承认差异为目标。
☆法国当代著名女性思想家露西•伊利格瑞经典作品《我,你,我们:迈向一种差异文化》中译本首次出版。
☆要更女性,不要更男性。男性话语和女性话语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何确定不同性别的不同权利?如何创造我们的美?你多大年纪了?因此,我们何时“成为”女性?
《我,你,我们:迈向一种差异文化》为伊利格瑞代表作之一,收录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演讲文章、采访及所写短文,着重讨论女性主体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这一主体将有别于男性主体,并独立于男性主体而存在。
伊利格瑞从对于西方男权传统的批判中,寻找女性话语的可能,努力倡扬真实的女性自我。作者提出了如何在语言、外表、母性(自然和精神)、年龄和健康方面“成为”女性,关注分析和纠正男女之间所谓的不平等,并理解和重视彼此之间的差异。
-
巴比松大饭店
致敬自由、勇敢的女性力量
一切尽可以想象,可以实现
《纽约时报》《卫报》《纽约客》等欧美数十家媒体霸榜推荐,《福布斯》最佳必读非虚构
HBO同名美剧火热制作中,《权力的游戏》“龙妈”艾米莉亚·克拉克将担任执行制片
——
欢迎来到巴比松大饭店。
20世纪20年代,大批 从家庭中解放出来的年轻女性涌入纽约,以女性住客为主的公寓式酒店风靡一时。其中,真正让全美国浮想联翩的,只有巴比松大饭店。这里满是充满抱负的年轻演员、模特、艺术家和作家,她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渴望在纽约声名鹊起。
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在巴比松度过了十年时光,“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莫莉·布朗在这里唱起最后的咏叹调,作家琼·狄迪恩的写作在这里起步,演员格蕾丝·凯利也在这里起舞。《巴比松大饭店》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女性群像,也记录了一段辉煌的女性发展史。历史学家布伦带我们回到20世纪的纽约,见证一段鲜为人知的迷人历史。
——
【编辑推荐】
一段辉煌的女性发展史,20世纪非凡女性群像:“一战”后,大批追求解放与自我创造的年轻女性涌入纽约,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琼·狄迪恩,演员格蕾丝·凯利、蒂皮·赫德伦,泰坦尼克号幸存者莫莉·布朗等人先后入住巴比松,她们满怀热情,勇敢追逐梦想。
融合文化、传记、历史、女性主义的年度非虚构:一百年前的纽约城,时代大潮中无数女性命运交织。以真实、好看的个体故事,侧面展现20世纪两次女性主义浪潮。
谈论女性主义绕不过去的地标性建筑,一个时代的造梦之地:巴比松大饭店历经近百年历史,其命运与纽约文化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繁荣到衰落的命运令人唏嘘。
获奖作者+知名译者王牌组合,阅读体验酣畅淋漓: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布伦多年研究力作,“一书成名”,还原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国内知名译者何雨珈倾情翻译,译文准确流畅,鲜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
我本不想告诉你
一个女孩的成长要面对多少艰难,当原生家庭带来的只有伤害,要如何抉择,才能救赎她们自己。
莉娜有许多秘密:霸凌、歧视、贫困、单亲,和只会带来伤害的父亲……
她只将这些秘密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友谊成了她救命的稻草,但两个孩子要如何背负如此沉重的秘密。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全新力作。一个沉痛却充满力量的故事。这一次,不再做沉默的受害者!
-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李银河40年女性主义研究精华,作品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是中国女性主义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李银河在这本《女性主义》中,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流派、女性主义论争和女性主义之后的思潮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如果想要了解女性主义却不知道从何着手,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建构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
-
斑马
♞傅真2022年全新力作——暌违七年,首部长篇小说
♞在河流与陆地之间,在北京与曼谷之间,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找寻丛林之中隐约可见的斑马,奔赴一场跨越三千二百公里的治愈之旅
♞生活的真相,就是学会珍惜每个不完美的当下
“在他们的眼前,白日退去余晖,曼谷被暮色浸染,不久前还暴露无遗的一切像冰块一样渐渐融化。”
《斑马》是畅销书作家傅真的首部长篇小说作品。
32岁的苏昂在经历三次先天复发性流产后,与丈夫平川在生育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对生育的渴望和对自我的探寻,促使苏昂独自上路,来到泰国寻求PGS技术的帮助。旅途中的相遇与重逢,为她打开了一个充满奇观与未知的斑斓世界……
【推荐语】
在记事本、电脑、夜车、小旅馆和咖啡店中辗转漂泊,诚实地记录着他们一路的见闻故事,探索着精神与内心价值,也见证着普通人身上顽强的生存本领。
——人民网
看他们的故事,看到的绝不仅仅是爱情故事,而是两个相爱的人,还拥有独立、清醒、又清澈的灵魂:同样温存善良、同样活得辽阔宽广。
——新浪网
爱情是人生中有无数的偶然,他们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堆积出你的人生,每个人在面对这些偶然性时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最终决定了我们不同的命运。
——十点读书
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最令人畏惧的道路是通往自己内心的道路。但它也是最值得走一回的道路。
——樊登读书
木心说,“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这样的语言让人恍然从昏暗中看到光明,在迷雾中闻到花香。
——著名企业家、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推荐书单
曾经拥有那份并不喜欢的工作是种幸运,抛下它周游列国也是一种幸运,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是一种幸运,漫长旅途上有爱人相伴更是幸运。
——“90”后双料学霸、国民学长 李拓远 推荐书单
-
春天来临的方式
★ 这个春天,遇见旧神和新英雄,见证丰富而多元的中国想象力
★ 作者、编辑、译者、设计师,全女性创作者阵容
★ 史无前例的国际合作,上海文艺 X 微像文化 X Tor 强强联手
★ 英文版The Way Spring Arrives and Other Stories海外同步推出
《春天来临的方式》是当代中国幻想小说国际合作项目,微像文化、上海文艺、Tor 强强联手,英文版The Way Spring Arrives and Other Stories海外同步推出,作者、编辑、译者、设计师为全女性创作者阵容,于晨、王侃瑜、Lindsey Hall、Ruoxi Chen、张译文、金雪妮联合编选策划,收录15位科幻奇幻代表作家的17篇中短篇小说,是近年来中国幻想文学“走出去”的一次精彩亮相。
本书收录的泛幻想小说风格多样:一类颇具东方古风元素,如《宇宙尽头的餐馆·太极芋泥》重构传统文人张岱的时间旅行,《春天来临的方式》重述华夏民族的上古神话故事,《得玉》得志怪小说神韵,《五德渡劫记》出自动物修真系列,《应龙》可视作故事新编;一类将想象力投向更广阔的时空,如《衡平公式》是一部宇宙尺度上关于物种进化、文明兴衰的恢宏史诗,《宝贝宝贝我爱你》基于开发全息亲子游戏“养宝宝”,探讨亲子之爱的本质,《山和名字的秘密》对传统民俗仪式娓娓道来,而大山的算法隐藏在族谱中代代传唱;一类更具文本实验性质,如《背尸体的女人》讲述荒诞寓言,《黑鸟》有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最后以石静远的论文《性别构建与中国科幻的未来》作为代后记,分析当代科幻小说在性别问题之余,触发我们对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状况等更广泛问题的思考。
-
形影不离
《第二性》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小说手稿首度面世。
一部曾被萨特“判死刑”的小说,以波伏瓦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友谊。
波伏瓦养女作序导读,附波伏瓦珍贵照片、手稿、信件。
——————
九岁那年,希尔维初次遇见与她同岁的女孩安德 蕾 。她从未见过如此酷的女孩。与乖顺的“好学生”希尔维不同,安德蕾聪慧却叛逆,对一切若即若离。她经历过可怕的烧伤,身上带着火的印记。为了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她不惜用斧头砍伤自己。
她们变得形影不离。这感情炽烈、深入灵魂。从一起违抗学校秩序开始,循规蹈矩的希尔维一步步走向自由;生而不羁的安德蕾,却在家庭和礼法的约束下, 步步挣扎,逐渐成为困兽。
——————
在波伏瓦的一生中,有两次失去对她影响至深,一次是丧失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是挚友扎扎的去世。扎扎去世后至少30年里,波伏瓦都觉得她的自由是用扎扎的生命换来的。——《波伏瓦传》
我们一起与摆在我们面前的、令人厌恶的命运抗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相信她的死就是我为自己的自由付出的代价。——波伏瓦 《端方淑女》
——————
《形影不离》收录于磨铁经典第一辑“发光的女性”。本辑所选5部作品(《小妇人》《简爱》《一间自己的房间》《形影不离》)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呈现出一条关于女性自我发现、丰富和创造的历史脉络。
-
成为母亲的选择
“如果能带着现在所拥有的认知和经验重返过去,你还会让自己成为母亲吗?”
历时五年、横跨三代母亲的权威调查 重新言说一份被视为“禁忌”的情感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 在德国、以色列等多国引起热烈讨论
“我们女性需要把世界掌握在我们手中,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女性需要主宰自己的身体和人生;也需要主宰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想象力。”
——————
编辑推荐
1.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被翻译为近十种语言,在以色列、德国等地引发热议。
2.“我爱孩子,但后悔当妈妈。”首度聚焦“后悔生育”的话题,采访二十三位后悔生育的母亲,倾听她们的真实心声,展现女性生育前后的情感历程。
3.后悔并非不存在,只是不被允许言说。探究“禁忌”情感背后的社会成因,为更多的女性创造出选择的余地。
4.将“母亲”身份拉入到公共领域的探讨之中,剖析“母亲”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正视“母亲”面对的社会压力。
_________
“你绝对会后悔没有生孩子!”2008年,当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开始进行一项名为“后悔当妈妈”的社会调查时,这句警告始终回荡在她的脑海里。
母性是天生的吗?成为母亲是女性的天职吗?在其后的五年,这些问题始终伴随着多纳特和她的调查,并最终发展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一书。
在本书中,多纳特采访了二十三位以色列女性,无论其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为人母。通过长期的跟踪采访,多纳特追溯了这些女性成为母亲的历程,分析她们在孩子诞生前后的情感世界,调查她们如何认知和化解生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母亲的选择》用女性自己的声音,展现了立体、复杂的母亲形象。
-
火星俱乐部
✤ 文学版《女子监狱》×《无耻之徒》 ,光鲜的美国梦,支离破碎的人生
✤ 骨气、野心,被赋予杀手本能的绝望女性,正密谋一场向生而死的逃离
✤ 《时代》周刊年度小说榜首
✤ 《纽约时报》年度图书
✤ 入围布克奖终选名单、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短名单、卡内基奖章长名单
✤ 一本有砂砾质感的小说,文笔精妙,令人动容。作者的叙述毫无矫饰,拳拳到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火星俱乐部》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故事情节起伏,令人惊惧,同时又充满同情和幽默。——斯蒂芬•金
2003年,曾活跃于“火星俱乐部”的舞娘罗米•霍尔被判处两次无期徒刑外加六年有期徒刑,被遣送至斯坦维尔女子监狱服刑。监狱外面是已经与她隔绝的世界,监狱里面则是她无法逃离的下半生:囚犯们一面讲着真真假假的人生故事,一面争先恐后地争夺生存必需品。《火星俱乐部》掀开了光鲜与亮丽的外壳之下美国被忽略的一角:在“监狱产业化”的背景下,那些被忽视的人和被掩盖的伤疤。
-
N号房追踪记
窥视威胁女性,以伤害女性获利,
这些罪恶并不遥远,甚至就在你我身边。
我们可以沉默,但也可以绝不罢休。
★震惊全球的网络性犯罪,韩国N号房事件直击实录。
★26万人的罪恶围观。在韩国,每200个人里,就有1个观看者。
★引发韩国全民共愤,总统文在寅下令彻查。
★身为女性,只是为了有尊严地活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韩国知名书店教保文库“开启2021年之书”
同名特稿荣获第52届“韩国记者奖大奖”
作者追踪团火花荣膺2020年“韩国女性家族部长官表彰”
N号房事件不仅推动韩国相关法律的改变,而且令数码性犯罪问题在世界得到关注。
“凡是来到Telegram的人没有是为了看正常东西的吧?”
“可以在这里公布前女友的KakaoTalk账号吗?”
“各位,那个女的(受害者)死了。”
“她是谁?反正不是我的错,嘻嘻。”
2020年3月,韩国N号房事件震惊世界,数码性犯罪问题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在N号房里,女性,包括未成年人,被威胁拍摄下非法性视频。画面不堪入目,手段极其残忍。加害者毫无悔意,随意传播,甚至以此获利。
在数码性犯罪的噩梦中,谁来保护儿童,创造安全的世界?谁又能预料女性与性犯罪的距离到底有多近?在一个女性不安全的社会,其他人又将走向何方?
N号房的加害者当中,没有人不知道自己犯下的错误。只不过他们相信自己是安全的。向打破他们这份坚信的“追踪团火花”致以深深的谢意。
——[韩]权金玄英(女性学者)
平凡的两人做出了伟大的事业。怀着共同目的努力的人很多,这两个人尤其令人感动的原因是,她们凭借“不多的经验和技术”做出了别人无法下决心去做的艰险的事情。而且,真正艰险的一点是,当时的世界还没有认识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而她们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她们明知道这一点,还是下决心去做了。
——[韩]李京美(电影导演)
这不是她们的问题,而是我和我们的问题。我再次认识到,通过我们的力量是可以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的。通过这本书倾听“我们”的声音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也是一种凝聚吧。
——[韩]柳浩正(正义党国会议员)
-
初为人母
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荣誉院士,关于“生育”的探讨。
66位女性的声音实录,触及当代女性关注的核心议题。
一堂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的普及课:关于生育,你应该思考更多。
——-——
◎ 编辑推荐
※ 英国社会学家,安·奥克利 关于“人类生育”的探讨。_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荣誉院士,悉数生育中历经的困难与欣喜,探寻生育背后的文化根基。
※ 一堂关于“生育”的普及课,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_问题诱导,直击生育痛点:从生育动机,到怀孕感受,再到分娩一刻的痛苦与狂喜;从个人生育到家庭政治,再到社会体系…
※ 面向普通读者:1 位社会学家 X 66位女性,畅聊分娩经历。_用女性自己的声音,真实记录生育历程。本书语言口语化,在轻松的对谈中向大众展现生育的全过程,以及意义、历史……
※ 聚焦当代女性关注的核心议题,令你洞察生育冲动之后,为人忽视的真相。
————
◎ 内容简介
“将决定是否生育的权力交还女性,将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生育的权力交到女性手中。”
生育,不仅是自然事件,更被我们的文化所定义
*
初为人母,对女性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作为女性和母亲意味着什么?
英国社会学家安·奥克利以犀利的眼光与一个个追问,探讨生育议题。她将被男权政治与专业人士所定义的“生育”的阐释权,交还女性。1970年代,她采访了66位女性,以她们的口述为主,记录初为人母的真实感受。奥克利根据这些女性的真实故事,探讨:怀孕的心路历程、真实的分娩经历、产后抑郁、养育日常、家庭中的劳动分工、经验教训等。
在她与这些女性的对话中,开启了一堂关于生育的普及课,追溯了生育的历史,近距离观察生育现场,畅谈亲子关系、工作、性、家庭政治等话题。
-
李夕夜,不再沉默
亲爱的女孩,请别再沉默!
韩国文坛ZUI高荣誉“万海文学奖”获奖作品。
韩国读者一致好评:“让我又想起去年初看作家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时的感受了。”
“女性主义小说”全新力作,引发万千女性震撼共鸣!
——————————
“应该是我做错了什么,都是我的错,没办法, 谁叫我是女孩子。
我希望有这些想法的女性能够阅读这本书。”——崔真英
——————————
编辑推荐
★“侵犯我的是他,为什么人们指责的却是我?”
从11岁起,李夕夜每天都会写两份日记,一份是交给老师检查的日记,另一份是写给自己看和珍藏的日记,在这份日记里,夕夜讲述了自己遭受性侵后心境的挣扎,以及事发前、事发后生活中和家人、和他人、和自己相处时的变化。
★“从前我因为是个小女孩而被无视,现在成了年轻女人却依然受到怀疑,未来还会因为衰老而遭到冷落。”
他强奸的不是我,而是一个女人。一个容易接近的女人,一个很听自己话的女人,一个可以用力量压制的女人,一个事发之后都在掌控之中的女人,一个不会告诉其他人、也不会惹出问题的女人,更是一个可以再次强奸的女人……
★韩民族文学奖、申东烨文化奖、白信爱文华奖得主,80后新锐小说家崔真英 ZUI高代表作。
《熔炉》作者孔枝泳、“永远的青年作家”朴范信、小说家黄玄进力荐。
“人们可能不清楚,历经过暴力和不幸的人的恐惧总是伴随着疑心。”(黄玄进)
★《82年生的金智英》插画师作画,知名设计师倾情设计,精致封面品质双封。
——————————
内容简介
心痛又无能为力的故事,正在你我周遭发生……
从11岁起,少女李夕夜每天都会写两份日记,一份是交给老师检查的日记,另一份是写给自己看和珍藏的日记……夕夜觉得这一切好像都是自己的错。或许这么想反而简单。
本书以日记体的方式呈现,描述少女的李夕夜遭受性侵后心境上的转折,以及事发前、事发后主人公生活上和家人、和他人、和自己相处时的变化。“从前我因为是个小女孩而被无视,现在成了年轻女人却依然受到怀疑,未来还会因为衰老而遭到冷落。”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事才发生这种事,如果自己没有做错事还是发生这种事,注定要经历这种事的人生是什么意思?
-
两位严肃女士
【编辑推荐】
★先锋浪女、酷儿偶像 简·鲍尔斯 唯一长篇小说——“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简·鲍尔斯在先锋的生活与先锋的艺术上身体力行,与丈夫保罗·鲍尔斯的蜜月之旅成为这本小说的丰富养料。年仅二十六岁即写出文学生涯巅峰之作,令人惊艳!时至今日,《两位严肃女士》已成为不可错过的美国文学经典之作。
★独特现代性,高度风格化,反平庸、反当代生活的经典之作——“原来庸常之中潜藏着真正的可怕”
一次晕头转向尽情失控地阅读体验,献给所有古怪文学爱好者——
所有异想天开的人,好奇的人,脆弱的人,妄想的人,不满与不安的人。
★“真正让我们感兴趣的,是搞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两位严肃的女士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的生活,渴望从安全区域里连根拔起。她们试图敲开一扇又一扇门,她们创造又毁灭了自己的欲望;她们也许注定失败,但她们会继续战斗(和跳舞)。
★怪异的人物形象+快速发展的情节+生动幽默的对话+神秘、深刻的文学性=简·鲍尔斯式风格
简·鲍尔斯几乎自创了一套不可模仿的小说写作艺术,人物形象与小说情节都令人耳目一新。她对人物心理和环境着墨不多,语言简练流畅,小说多由极具人物个性的对话组成,自成风格。
★杜鲁门·卡波特、田纳西·威廉斯、约翰·阿什贝利、阿莉·史密斯——挚爱之书
简·鲍尔斯是具有原创风格的文体家之一……我对她唯一的不满在于,创作的数量太少。
——杜鲁门·卡波特
我最爱的书。我再也想不出一本比这更可能成为经典的现代小说了。
——田纳西·威廉斯
★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出版,粉丝翘首以盼近八十年
本书英文版于1943年首版上市,近八十年后,简体中文版首度翻译出版。
★新锐设计师汐和担纲装帧设计,动态光栅趣味无穷
120*200细长小开本,优美便携;特别定制光栅工艺,呈现独特动态效果,装帧艺术与人物个性完美结合,趣味盎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简介】
“我的内心深处其实跟你一样,也是个疯子。”
两个不安于现状的女人严肃地挑选着她们的人生冒险。两位出身中产阶级的女士各自走向各自的“堕落”:
克里斯蒂娜·戈林是一位纽约实业家的女儿,生活优渥的她却卖掉奢华的家宅,去一个偏僻小岛上租住一间肮脏破败的屋子,与一群古怪的陌生人重新来过。科波菲尔德太太随丈夫去巴拿马旅游,途中她迷上了一个名为帕西菲卡的异国女子,遂与丈夫分道扬镳。
她们无法无天又难以定义,以古怪行径反叛庸常生活,宁可跳入泥潭奋力搏斗着。她们抗拒那种塑胶花式的美丽人生,渴望自由与真实,并一次又一次地冲向自己的心之所向,用尽所有的力量,所有的坦诚和虎狼般的欲望。渴望到身体化为碎片,留下一堆美丽的混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媒体推荐】
简·鲍尔斯是具有原创风格的文体家之一……我对她唯一的不满在于,创作的数量太少。
——杜鲁门·卡波特
我最爱的书。我再也想不出一本比这更可能成为经典的现代小说了。
——田纳西·威廉斯
在任何语言中都要算最好的现代小说家之一……没有其他作家能持续产出如此高质量的惊喜,而这种惊喜正是伟大艺术不可或缺的元素。
——约翰·阿什贝利
还没读过简·鲍尔斯的读者几乎令人嫉妒,他们还有机会体验所有的喜悦、来自经典原创性的震撼,以及如此优秀的写作所蕴含的启示。
——阿莉·史密斯
作为先锋文学明星简·鲍尔斯唯一的小说,《两位严肃女士》是一部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神秘、深刻、无法无天且充满谐趣。
——克莱尔·默苏德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艾伦·西利托
-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第一本探讨女性霸凌问题的专著,走进“战火纷飞”的女生世界。
★倾听遭遇隐性霸凌女孩的真实心声,勾心斗角并非女孩的天性,畸形的社交文化才是问题所在。
★一本数字时代的女孩反霸凌实用手册:谣言攻击、网络暴力、隐私泄露……数字化的新型霸凌同样不容小觑。
★汇总十余年来作者的实践经验,为学校、家长、老师提供反霸凌的全面策略。
◎内容简介
为什么昨天还很亲密的朋友,今天就突然不理自己了?为什么有人会躲在背后说坏话,抱团排挤人,甚至霸凌别人?比起男生间的“用拳头解决问题”,女生间的攻击似乎更为隐秘和复杂。然而从家长到老师,大多数人都将其视为女孩的天性,而非亟待解决的严肃问题。
在本书中,蕾切尔采访了曾是霸凌对象和霸凌者的女孩们,直面给无数女性带来困扰乃至创伤的畸形社交文化。相比男孩,女孩往往承载了更多社会要求:受人喜欢比表达真实想法更重要,成为“完美女孩”比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更重要。对冲突和愤怒的回避令女孩们惯于采取“另类攻击”的方式处理争端,也令她们频频陷入人际战争的泥淖之中。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希望能够重构社会对于女性霸凌问题的认知,并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实际的解决策略。让每一个女孩都能学会尊重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本书作者和受访者共同的期待。
◎名人推荐
心理学家玛丽·皮弗在1994年畅销书《拯救奥费利娅》(Reviving Ophelia)中了分析神经性厌食和自杀受害者,时隔多年,本书再次点燃人们对年轻女性的关注。 ——《华盛顿邮报》
终于,西蒙斯让我们看到,人们正逐渐意识到女孩的隐性攻击行为有自己的名字:霸凌。在西蒙斯等人的启发下,一场扭转局势的社会大讨论展开了。有人说,这场关于女孩和霸凌行为的讨论是史无前例的……这种瞬间点燃的大讨论,让人回忆起二十年前女性刚开始公开讨论家庭暴力的时候。 ——《洛杉矶时报》
一部大家都期待已久的好书,它将唤醒我们所有关心女孩成长的人。一些女孩每天都在友情问题中苦苦挣扎,西蒙斯让我们听到了她们的声音。她揭露了一个成人看不见的隐性攻击世界。 ——苏珊·韦尔曼,“奥费利娅计划”主席
女孩和妈妈们的必读书目。 ——《波士顿环球报》
大胆之作,粉碎谬论。 ——《西雅图周刊》
撕开成年女性社会笑脸相迎的表面,暴露女孩的黑暗秘密:恶意心理战每天都在我们的初高中校园里游荡。 ——《旧金山纪事报》
将女孩的刻薄文化描绘得惟妙惟肖。 ——《旧金山湾卫报》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为女孩、父母、教师乃至学校管理层都提供了实用的建议。说这本书姗姗来迟,相信每位女性都会表示赞同。 ——《得梅因商报》
本书鼓励女孩在愤怒或嫉妒时主动沟通,而非诉诸谣言。 ——《芝加哥论坛报》
打破沉默,大胆探讨女孩之间微妙的小摩擦和攻击。 ——《波特兰俄勒冈人报》
发人深省……对任何一位渴望获得友谊的青少年或父母来说都具有疏导作用。 ——《底特律自由新闻报》
复杂的攻击行为贯穿女孩们的日常生活和友谊,本书为理解处理此类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描述语言。 ——全美高中体育教练协会
这本书对任何一位努力帮助少女渡过难关的成年人来说都很宝贵。 ——《书单》
为成年人预防女孩隐性攻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建议。 ——《图书馆日志》
-
内向者的优势
谁说安静的内向者没有当营销专家的本钱?谁说话不多的内向者成为职场导师没有说服力?
坚信Success is an inside job(成功是一种内在的工作)的作者张瀞仁,就以超级内向者的身份现身说法,描述了她长期以来与外向文化之间的搏斗史,破除一般人对内向者的既定印象与框架。
她告诉读者:内向者拥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深度的思考能力,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身专业领域,给予主管、同伴、客户强大的信赖感。只要精选战场、用对能量,跨出舒适圈,就能在多种领域取得成功,从事营销专家、国际业务等需要社交的工作也完全没问题。
在本书中,她从职业规划、人际攻防、社交逆袭、自我提升四个方面,帮助内向者认识自身优势,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在外向文化主导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方式成功的进击路径。
-
被弃养的女孩
★“名奖作品•互文”系列,全新装帧,优质译文
★意大利文坛黑马,好评不断,圈粉无数,仅在10个月内就售出近20万册,翻译版权售出多国
★一举斩获意大利久负盛名的坎皮耶罗文学奖、那不勒斯文学奖,入围维亚雷焦文学奖
★一段真挚细腻的青春款曲,直击每个渴望爱与被爱的坚强灵魂。触动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仿佛在呼唤我们的名字。
★一个关于抛弃与默默寻求真相的故事。用犀利而充满温度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深度剖析亲情、母爱、成长与责任。
——————————————————————
获奖情况:
获第55届意大利坎皮耶罗文学奖
获2017年意大利那不勒斯文学奖
入围意大利维亚雷焦文学奖
——————————————————————
内容简介:
十三岁时,拥有一个温馨家庭的她突然被告知自己是个养女,必须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她不得不告别好朋友和“家人”,开始一段别样的生活。她要和妹妹挤在一张旧床上,和几个哥哥争抢食物,照顾年幼的弟弟,还要忍受父亲的沉默寡言以及母亲的火爆脾气。从未谋面的大哥向她投来炙热的目光。她努力找寻自己被弃养的缘由,却总是收到大人们含糊的回答。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在疑惑与悲伤中渐渐迈向成熟……
一位被弃养的少女,两个天壤之别的家庭,曾经的殷实少女能否淡然面对底层世界的苦涩?生活的激流中,她将如何安放自己懵懂、敏感却异常执着的心?被辜负的亲情能否获得它期盼已久的温情回馈?
-
吹口哨的女人
◆ “女人吹哨,母鸡打鸣,亵渎上帝,祸害男人。”——英国谚语(本书灵感来源)
◆ 20世纪经典文学,“拜厄特女性成长四部曲”收官之作,中文版初次面世。
◆ 诺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王安忆、麦家、格非等齐声推荐本书作者拜厄特!
◆ 世界文学泰斗拜厄特,被《泰晤士报》评为“1945 年以来英国50位伟大作家”之一,荣获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英国皇家文学协会会员等多项终身荣誉,狂揽18项世界文学大奖,包括布克奖。
◆ 女人也可以吹口哨,可以自由追逐任何不合时宜的梦想。
◆ 辩论式探讨自由女性的异己人生,全景式展现1960年代的思想大爆炸。
◆ 上外高翻学院教授黄协安潜心翻译,拜厄特国内研究教授姚成贺亲撰导读,轻松进入拜厄特宏大瑰丽的智性世界!
◆ 我想用女性神话来代替男性神话。男性神话是濒死和复活。女性是新生与复兴。
——本书作者拜厄特
◆ 这个时代的女性虽然得到了比前辈更多的自由,却没有因此而获得一种身心的解放感和幸福感……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粉饰自我,在社会舞台上演绎异己的人生,忍受双重生活的压力,这些都成为 “自由女性”的隐衷。
——学者陈姝波(论《吹口哨的女人》对“自由女性”的重构)
女人吹哨,母鸡打鸣,亵渎上帝,祸害男人。——英国谚语
传说中,有一群从未离开过山谷的女人,她们渴望见识真正的速度、风雪和黑暗的危险,却因此被诅咒,永远地变成了半人半鸟的怪物。
现实中,走出婚姻的弗雷德丽卡,在节目主持这份新工作中,看到更广阔的智性世界,却犹豫要不要为了情人,放弃工作,重回小镇。
在激荡的1960年代,女人们开始思考,在事业、家庭的多重压力下,女性如何得到完全的自由与独立。
在神话和寓言之上,作者拜厄特建造了一座知识的圣殿:文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学……这个智性闪耀的世界,照出现实中那些被放弃的梦想、被诱惑的妥协、被打压的自我,写尽自由女性的隐衷和独立的真正意义。
-
身体由我
这是一部女性健康科普著作,图书出版后在德国医学界和科普界收获了一致盛赞,长踞《明镜》周刊畅销榜,领衔了各大健康百科及女性健康图书榜单。
这是一部温情的女性身体启蒙著作。许多女性对自己身体所持的态度是不确定的,甚至是否定的,特别是对生殖器官,提及时总带有羞耻感。其实,子宫、乳房、卵巢、生理期,它们存在于世界上半数人的体内,它们与生命密切相连,它们的健康直接决定了女性的生命质量,因此,它们是应当“被看见”、“被了解”的。如果足够了解,有很多痛苦,女性原本可以不必承受。
在认知身体的旅途中,女性将意识到,很多心理的变化和情绪的起伏,都是由体内的荷尔蒙所掌控的,对荷尔蒙系统的深入认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抵御衰老和守护健康的准则。而所有的知识储备升级,都将带领我们,找到更加广阔的那个自己。
本书作者是拥有超过30年科研及临床经验的畅销科普作家希拉•德利兹博士。她在德国屡次受邀参加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健康节目录制,被誉为“人们理想中的妇科医生”。她以带领女性冲破禁忌与成见为使命,希望帮助所有女性积极大方地探索自己无与伦比的身体。在这部书中,所有照本宣科都是被禁止的,这里的女性健康通识课,会如同“网飞”(Netflix)剧集一般引人入胜,情节扣人心弦。
-
木乃伊的口红
【编辑推荐】
☆大正浪漫•女性书写系列,装帧纤巧精美,内文使用优良纯质纸,阅读舒适,便于携带。
☆日本大正时代惊才绝艳的女作家,日本著名作家幸田露伴的入室弟子。作品国内初次引进。她创作的全胜时期,也如这个时代般,理性、浪漫、绚烂又短促。
☆以大胆唯美的笔触,颠覆东洋隐忍乖顺的妻子形象,细腻勾写女性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缭绕繁复的内心,摹绘厌恶因爱恋而放弃自我、同时具备天使与恶魔两副面孔的倔强女人。
☆日本版的《伤逝》。爱情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热情消褪后,文学青年们又该用什么来维系理想与爱意。
————————————————————————
【内容简介】
田村俊子是大正时代红极一时的女作家,也是日本近代最先靠稿费谋生的职业女性之一。
有人说她执拗古怪,也有人说她是真诚坚韧的理想主义者。她是日本现代化初期在新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一生追求自我与独立,力图摆脱女性传统的附庸地位,可受限于时代与环境,她在经济与精神上,又无法完全独立于男性。她笔下的爱情缱绻热烈,却也不时让人尝到亲密关系中的冷漠与伤害;她擅长以极尽唯美的笔调书写女性对生活的细腻感触,却也在空灵的叙事中无比冷峻地镂刻着易变的人心和世态的炎凉。
本书是田村俊子的小说选集,收录了《女作家》《炮烙之刑》《木乃伊的口红》《断念》四篇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在事业与家庭间挣扎着,不断理解确认“自我价值”的年轻女性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别样的大正风情。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