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義大利

  • 偷看他人做愛者的漫步:情色故事II

    作者:莫拉維亞

    本書為中短篇故事集。這是一部講述「色情童話」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莫拉維亞式的幻想更加強有力地體現出他那七十高齡在表現力上的爐火純青。「性是一把鑰匙,我總是幻想用它來打開門鎖,露出現實之門的一道小小的縫隙」,莫拉維亞曾這樣說過。在「情色故事Ⅱ」《偷看他人做愛者的漫遊》共收錄〈那件事〉等十篇中短篇,星羅棋布的包含各種小「困境」:遇見當年在女生寄宿學校時曾偷偷上她同窗床鋪享受一夜情的女孩,寫信告訴她同窗時期一起發現波特萊爾的詩〈下地獄的女人〉而成為戀人的女友,有關一匹漂亮小馬的鄉下「驚奇見聞」;從小不快樂的女孩,在「倒楣」的日子等著丈夫的腰帶打在她的屁股上,她跟母親挑釁等著被搧嘴巴,跟年邁的父親以刺激的言語等待他重重揮一拳,好拯救她的生命;年老沒事做的老人天天拿著望遠鏡欣賞鄰居和四季百態,發現一個女孩把一個籃子放在垃圾堆的最上頭,他幻想她要送他一個小孩;早上六點鐘當打開燈的一瞬間記憶力突然失靈的男子,在紅綠燈前不知道該如何確定「事情到底發生了還是沒發生」…… 1983年74歲的莫拉維亞出版他最後的短篇小說集《情色故事》,獻給小他47歲的西班牙女友卡門•伊埃拉(Carmen Llera)。這段日子以來,他幾乎天天出現在八卦新聞當中,其中多的是指涉「老頭子和小淫婦」的床上流言、突梯的嘲謔漫畫,而且他還出席凡賽斯和范倫鐵諾服裝秀,照片裡被小女孩團團圍繞。在訪談中莫拉維亞很誠實的說到:「就算我不喜歡小女孩的話,我也仰慕漂亮的女人。」在這本清澈、洞察人物內裡與現實相互齟齬而又充滿「白日夢」的「情色寓言」當中,他以他爐火純青的表現手法展現豐富的想像力,和促狹危險的幽默感。 就在《與莫拉維亞談莫拉維亞》當中,他說明了在寫作這些作品的「特殊時期」,因車禍造成股骨斷裂,臥床三個月,被迫發明了一種書寫方法:「在斜撐的桌板上,在畫有橫線的紙上寫作。」他說:「剛開始我真的很痛苦,寫作不僅讓我忘卻痛苦,而且讓我覺得可以對我那受到威脅的生命力展開反擊。……在許多篇短篇故事中都可以察覺我想要處理性這個議題,但不流於色情。不論當時或現在,我都認為只有當性變得無關緊要的時候,才是有趣的。所謂無關緊要的意思是說純粹從功能觀之,沒有社會逐漸加諸的道德規範」。 正如義大利的文評家雷納托•米諾雷所言:「有人說這是『性幻想小說』,我可以補充:這些是不折不扣的虛構『性』小說,所有經驗都發生在以偽裝或模擬機制運作的空間裡。莫拉維亞讓自己超越了純然具象和描述的領域,超越了純然赤裸裸的『經驗』:性行為如何作為真正可解碼的信息?它又能解釋什麼?莫拉維亞操弄的這些無所不在的虛構人物,在木偶戲台上消失又出現,這些戲偶耽溺在自己成癡、慣性、令人沮喪的『真實』目光中,目光中沒有堅定,有的只是消逝在黑夜的幾抹光,但黑夜也隨即回歸深沉,神祕莫測。那是透過性的觀象儀所看到的人性行為之夜,『性是一把鑰匙,我自以為可以用它解鎖,讓真實之門開啟小小縫隙』,莫拉維亞如是說。」
  • 帶著鮭魚去旅行

    作者:安伯托·艾可

    安伯托·艾可是當代最負盛譽的記號語言學大師,他的小說巨作《玫瑰的名字》、《傅科擺》和《昨日之島》固然膾炙人口,而他的雜文小品憑藉著過人的淵博知識,也每每能透現獨具慧眼的觀察與見解。在這本《帶著鮭魚去旅行》中,從來向地獄的咖啡壺到飛機餐點中惡名昭彰的豌豆;從政治正確的火車站『非』旅客到應該送上斷頭台的咖啡館糖罐發明人;從傳真機、電腦到大哥大,艾可顯然都有話要說。他以誇張的手法點明議論主題,儘管可能只是生活瑣事,透過他靈巧無比的揉合與捏塑,卻無不變得趣味盎然,令人捧腹,更讓人深思!
  • 玫瑰的名字

    作者:安伯托·艾可

    本書出版至今,銷售已超過一千六百萬冊,並被翻譯成三十五種語文。除了榮獲義大利和法國的文學獎外,並席捲歐美各地的暢銷排行榜之外,尚被改編成電影,是既叫好又叫座的當代小說經典鉅作。作者安伯托•艾可 Umberto Eco 一九三二年生於義大利的亞歷山卓亞。目前任教於波隆納大學,住在米蘭。艾可身兼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美學家等多種身分,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記號語言學權威。他的學術研究範圍廣泛,從聖多瑪斯•阿奎納到詹姆士•喬艾思乃至於超人,知識極為淵博。個人藏書超過三萬冊,已發表過十餘本重要的學術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讀者的角色--記號語言學的探討》一書。《玫瑰的名字》是他的第一本小說,自一九八○年出版後,迅速贏得各界一致的推崇與好評,榮獲義大利和法國的文學獎外,亦席捲歐美各地的暢銷排行榜,銷售迄今已超過一千六百萬冊,並被翻譯成三十五種語文。日本的譯者河島英昭更窮極七年的時間,歷經無數次的修稿翻譯此書,由此可見艾可作品的份量。儘管第一本小說《玫瑰的名字》獲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卻遲至八年後才再出版第二本小說--《傅科擺》,一如各方預料,又再度在世界各地引起極大的轟動,成為最熱門的閱讀話題。《昨日之島》是艾可的第三本小說,自一九九四年出版後,亦已暢銷逾二百萬冊。艾可另著有《如何帶著鮭魚去旅行》(How to Travel with a Salmon and Other Essays)、《誤讀》(Misreadings)等雜文集,皇冠亦已獲得授權出版中文版。
  • 在你說「喂」之前

    作者:[意] 伊塔羅·卡爾維諾

    伊塔羅·卡爾維諾很早就開始寫作短篇、寓言故事、詩及劇本。劇本是他第一選擇。但他獨具的自我批判力和客觀自省能力,促使他早早放棄了那個創作方向。1945年給好友艾烏哲尼歐·斯卡法利(Eugenio Scalfari)的一封信中,卡爾維諾簡短宣布:“我改走文學創作了。”斗大的字佔滿全頁,可見其重要性。 《在你說「喂」之前》所收錄的(包括未發表的),是他 1943年(當時未滿20歲)到1984年的部分作品。其中不乏原屬長篇小說的構思,後來卻發展成短篇的成果。 關於書開頭幾篇未曾發表,且十分簡短——卡爾維諾稱之為《極短篇》——的短篇,或野悒L創作初期,1943年筆記中的一段話,可以瞭解他的態度:“因為壓抑,所以有寓言。當一個人無法明白表達己念時,便寄情於童話。這些極短篇,是一個年輕人在法西斯治下的政治、社會經驗的映照。”他還說,等時機一到,也就是法西斯政權結束的戰後,寓言故事就不再必要,作家可以從事別種創作。不過由未收錄及本書為數不少的作品標題和日期來看,儘管年少信誓旦旦,卡爾維諾多年後仍未放棄他的寓言創作。
  • 質數的孤獨

    作者:保羅.裘唐諾

    「哪樣比較孤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還是心裡愛著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向愛靠近?」 ☆義大利出版史上,最驚人的處女作暢銷紀錄。兩年銷售逾120萬本,上榜近100週 ☆ 34國版權售出,暢銷全歐逾500萬本,在西班牙成為唯一超越《龍紋身的女孩》與《暮光之城》的小說 ☆ 義大利最高文學獎「史特雷加文學獎」得獎作 ☆ 於義大利掀起三十世代讀者的迷戀狂潮,書迷們甚至在城市各角落塗鴉書中佳句。 他們就像一對中間只隔一個數字的「孿生質數」,如此相似、如此接近,卻又永遠無法真正靠在一起...... 兩個質數,代表兩個不幸的小孩、兩個孤獨的青少年、兩個脆弱的大人。 艾莉契討厭滑雪,卻在父親的逼迫下不得不去上滑雪課,因此遭逢了生命中最大的意外。 馬提亞有一個智能不足的雙胞胎妹妹,父母卻總是硬將他們綁在一起。當終於有同學願意邀請他們去參加生日餐會的那天,馬提亞做出了讓他一生懊悔的抉擇。 兩個人生曾經面臨缺憾的青少年,在另外一場生日會上相遇了......他們如此相像,卻又如此不同;如此接近,卻又難以真實碰觸,像兩個「孿生質數」,緊密卻又非獨自存在不可。他們,究竟會面對怎樣的未來? 這是個關於童年經驗、孤單與愛的動人故事。看完之後你會想問:當你愛上另一個人時,是否還能保有自己的完整性?為何越是相愛的人,卻越是無法彼此靠近? 26歲便和安伯托.艾可同樣榮獲義大利最高文學獎的裘唐諾知道,生命,是由殘缺不全卻極為珍貴的片段所組成的。而這一切的不完美,讓我們不得不陷落在整個故事中無法自拔。 [名人推薦] 《聽說》電影導演 鄭芬芬、名主持人 蔡康永、旅歐作家 韓良憶、作家 彭樹君、作家 鍾文音、作家 郝譽翔 ◎驚豔推薦 書評 ☆ 人物是故事的靈魂,把兩個主人翁比喻為永遠無法靠近在一起的質數,就已經為故事奠定了一種神秘、哀傷的氣氛,可是這種氣氛卻又因為兩個質數的撞擊而帶來一絲希望與溫暖,於是閱讀的心情就在主角的孤獨與受創中糾結著,卻又在他們彼此的陪伴與撫慰中獲得釋放,使得你無法不關心他們、無法不為他們自虐、絕望的存在擔憂、也無法不為他們找到站起來的動力而喝采;就像宇宙中的數學,雖然深奧,卻美麗非凡。──《聽說》電影導演 鄭芬芬 ☆ 這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小說,一開始它的聲音是低沉的,最後的結局卻爆發開來;這是一部精緻、同時卻又非常可怕的傑作。──義大利IBS網路書店 ☆ 保羅.裘唐諾的寫作天分,在這本初試啼聲的作品中,已如同閃電般地向我們證明了。──義大利《閱讀的技巧》 ☆本書以精采非凡的故事,完全展現了青少年的敏感與易受傷害,它不用大哭大喊的方式,但卻讓讀者看到了其他人沒有看見的地方。作者知道要如何去說一個故事,他了解要把所有傷害的來源,用一則細小的事件精準地描述出來,充分顯露出他是一個了解生命完全是由殘缺不全卻極為珍貴的片段所組成的人。──義大利《共和報》 ☆ 天才之作......每個人都能在裘唐諾的書中,發現一小部分的自己。──義大利《日報》 ☆ 一本完成度非常高的書,其所有的成就都是名不虛傳……一部憂鬱但美麗非凡的小說。──英國《衛報》 ☆ 史特雷加文學獎(義大利的曼布克獎)最年輕的得主,用他清新、令人心碎的精準文字,探討了創傷與罪惡感能如何破壞一個人情緒的穩定度,以及如何令受害者沉浸在不安與失落中......一部令人驚訝的作品。──英國《每日郵報》 ☆ 感動人心......精采好看......低調而優雅。──《泰晤士報文學特刊》 ☆ 一則優雅的寓言......書中不斷出現的孤獨與渴望,透過俐落與靈活的文字而閃閃發光。──英國《展望雜誌》 ☆ 作者才26歲,卻能夠建構出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會觸動你的心靈好幾天,而且當你闔上這本書,將它放在床頭櫃上時,還會讓你為兩個主人翁無言的絕望感到低迴不已的故事。──讀者 克莉絲汀娜 ☆ 這本小說的銷售數量出奇地好,但是絕對不可以把它定義為「商業利益下的產物」,不管是從這本小說的風格結構、或是它的內容而言。小說的用語通俗白話,摒棄了委婉迂迴與堆砌詞藻的文體。內容很簡單、很實在,故事的描繪非常生動,充滿了靈魂。情節則呈現出一種明顯的藝術手法,非常成熟。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讓作品本身活了起來。我認為,這是少數幾本內文品質與銷售結果成就一致的佳作之一。──讀者 強納森.史奇沙羅 ☆ 我和所有支持「這是一本會讓人一口氣看完的小說」這種說法的人意見一致,我非常高興、也很訝異,這本小說竟然能同時吸引年輕讀者與像我們這樣的大人。書中的情節所提到的現實性,非常地中肯又嚴謹,讓兩個年代的讀者都一致地認同這本小說的價值。──讀者 唐娜羅莎 ☆ 我是個十四歲的女孩,我必須說這是一本深深觸動我心的小說。大家似乎都對書中意外的結局感到很失望,我也希望能有個快樂的結局;不過我覺得作者是要讓我們留下一點期待,而且根據我的看法,這本小說還沒有結束……至少我是這麼希望的!這真的是一本非常棒的小說!──讀者 安東妮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