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共创建史的进一步研究均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日本学者石川祯浩所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搜集了中、日、俄等国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成产时期的马列主义传播渠道,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形成以及中共成立的时间和出席中央“一大”的代表等等问题,都是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作者还力图表明,中共成立史的研究,应联系国际大环境,打破“自我封闭”的研究状况;应纠正以回忆录邓代原始资料的研究方法。 -
中国的内战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胡素珊(Suzanne Pepper)的代表作,是西方学者较早对“国民党如何失去大陆政权”这一历史命题进行全面系统、客观中立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关于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作者并不满足于以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而是在中国内战的各个层面上对两党进行比较:与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措施,对工业的管理,财政措施等等。作者的论述基于对政策文件的认真剖析和对政策实际实施及其影响的综合考察,从而细微客观地揭示出共产党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获得民心和政权的。 这是任何想要了解国共关系史,特别是想要了解当年执政的国民党何以会短短几年间就败给了“革命”的共产党的读者,非读不可的重要著作之一。作者的视野相当开阔,尤其是对1940年代后半期国共两党在社会政治层面的较量,做了很深入的考察与研究,给人深刻的印象。 ——杨奎松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是梁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最著名的一种。梁先生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全书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部书让人耳目一新,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
近代中国史纲
本书从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与国外的交通谈起,简述闳放昂扬之盛世,如何被历史的大势推至“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进而用十九章,六十万言的篇幅,细述偌大一个中国如何在内外交迫的情势下,经历了百余年的震荡、动乱及嬗变。作者悉心描摹了其间中外力量之角力、中央和地方权力之消长,及权势人物和社会精英在政治、外交等领域的种种图存之努力,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完整图景。 本书选取的历史事件和叙述结构,看似与市面上通行的近现代史教科书出入不大,但作者没有意识形态偏见,旁征博引,极严谨而客观。作者一切以材料说话,不轻易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少数流露个人喜好之处,寥寥数语,又极传神。 -
中国的内战
这本出色的学术著作是对1945-1949年中国内战期间国共两党政 治冲突的权威记录。作者将此书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国民党之所以在大陆崩溃的种种弱点,第二部分论述导致共产党最终夺取政权的优势所在……这本书是对我们有关中国现代史知识的最重要的补充,是这一领域的必读著作。 ――美国《亚洲研究》 那些对内战时期的中国,对中国的政治组织,对剖析政治权力的 基础感兴趣的读者,不可不读此书。 ――美国《亚洲事务》 本书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胡素珊公允地、充满智地分析了国民 党失败和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她并不满足于以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而是在中国内战的各个层面上对两党进行比较:它们与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措施,对工业的管理,财政措施等等。她的论述基于对政策文件的认真剖析和对政策实际实施及其影响的综合考察,因此产生了这样一本对中国的内战首次作全面的令人信服的记叙的著作。 ――美国《选择》 胡素珊引人入胜地叙述了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如何在不到四年的 时内间完全输给共产党的过程。这主要不是一段军事斗争的历史,这是一段政治斗争的历史。国民党的腐败与无能最终使各阶层的民众起来反对它,在论述这一历史黑白点的政治斗争方面,可能不会再有比这本更好的著作了。 ――《美国政治科学评论》 -
重读近代史
多年来我重读近代史,便尝试似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角度,清理若干历史积疑的实相。这就是我明知将碰壁仍要期待袪疑的由来。我不敢说我重读近代史的短书小文能够恢复历史实相,但至少表明历史实相有待恢复。 -
从甲午到戊戌
研究戊戌变法,康有为的自传《我史》是一本必读的书。 康有为的《我史》生前并没有发表,上世纪50年代更名《康南海自编年谱》出版,作为第一手材料的引用率极高;但自上世纪70年代被指出多处说谎。结果造成了当今学术界自困的境地:知情者不敢用,不知情者还在随便乱用。本书即为作者对《我史》所作的深度整理与研究;最终目的,是厘定史实与谎言,让读者对这部最重要也最常用的文献,可以放心使用。 -
清日战争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日本命名“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欧美命名“First Sino-Japanese War”。 依据国际上对战争命名的惯例,明确作战当事国的主宾关系,本书题为“清日战争”。清日战争已过百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痛和耻辱。从那个时代开始, 外来侵略接踵而至,在中国近代史上,当西方文明和明治维新与古旧的清朝体制发生猛烈碰撞时,战争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新的历史纪元。 作者将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等处馆藏历史文献中收集了大量华语史学界难得一见的史料和大量弥足珍贵的图片,爬梳整理,按战争经过、战争背景、战争、战时、战地各种局部、战争影响、大事记、图记、表记等编纂出一部崭新巨著。书中对甲午战争历史的深层挖掘和剖析,力图站在中间立场分析战争的胜败得失,有助于读者更多地认识战争的背景,客观思考战争胜负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本书各部分均采用清日两国对比手法写作,全面对比双方的军、政、经、民等各方面因素,清晰直观,一目了然。较之以往单纯纪事或编年手法的突破,有利于对清日两国之间战斗力等军事能力现状的了解。 -
忍不住的“关怀”(增订版)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最大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最早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一群人,自认为最了解政治大势,最后却在政治场中最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受人轻视。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讨论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一位是报人王芸生,擅长政治评论,多年担任《大公报》主笔;一位是清华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对政治外行却一样曾积极想要为中国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经在不同领域有过出色表现,1949年以后却先后遭遇滑铁卢,人生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杨奎松教授不满足于像过去一样笼统地发出质问:为什么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当年竟会停止思想,集体转向?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记录以及各种报刊、档案文献披露出来,他发现,事情并非那样简单。 -
现代中国的历程
本书辑录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美国、德国以及港台地区发表而未收入大陆《黄仁宇全集》的论文、随笔、书评等14篇文字。黄仁宇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纵横中外、从容讲解的风格,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给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迪。 【本书特色】 1,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畅销经典《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先生文字最新结集,全部文字均为第一次与大陆读者见面。 2, 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纵横中外,畅谈古今,全书浸透着黄仁宇独特的大历史观精神,给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迪。 -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以美国胡佛研究院最新解密的蒋介石日记为基础。所收各文,均据蒋氏日记手稿本及大量档案、文献写成。全书将为读者揭示蒋氏早年的思想、性格及其发展,和其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也为读者揭示近代中国的许多政治内幕。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研究蒋氏生平、思想、活动诸多方面,力图还原在多年政治斗争中已经「迷失」的蒋氏本来面貌;因或毁容或美容,均非原貌。全书依据蒋氏日记手稿本及大量档案、文献写成,将为读者揭示蒋氏早年的思想、性格,蒋氏个人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北伐与抗战的贡献;也重现近代中国许多政治内幕,如辛亥革命後刺陶(成章)案、1923年的苏联之行,中山舰事件之谜、软禁胡汉民事件、对日秘密谈判、史迪威事件的中美角力、国共重庆谈判蒋氏一度意图拘禁毛泽东的复杂心态等。书中对蒋氏的个人「绯闻」也做了澄清。 -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内容简介:一九四九年两岸分治,此后蒋介石的历史评价始终摆脱不掉“丢掉中国的人”。其专制性格,加上白色恐怖的印象,也似乎掩盖了他的复杂功过。然而蒋介石是唯一在中国大陆与台湾都曾掌权的政治领袖,终其一生不断参与具世界影响力的政治事件,且其时间长度近代少有人能及。蒋介石的一生牵动着现代中国的挣扎以及世界局势的复杂变换。 哈佛学者、前美国驻华外交官陶涵的这本《蒋介石与现代中国》,通过近几年公开的蒋介石日记以及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档案,在历史还原到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以第三方视角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政治家。他一方面敌视中共,却敬佩他们的纪律与效率;他多次受史迪威侮辱、冒犯,但训斥后便不再记恨;他年少时曾经风流,却对宋美龄情有独钟;他思念儿子却谨守家国分际,不愿用条件与斯大林换回蒋经国。他要求属下忠诚至上,却也会行径残暴,运用一些拙劣的外交手腕。《蒋介石与现代中国》是紧扣时代、贴近人物的蒋介石传记。不论你怎么看待蒋介石一生动荡岁月的功过,这本书里他的故事大有可观。 海报: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