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晚清史

  • 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

    作者:贾小叶

    《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以中东部若干督抚为中心的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一。作者以晚清时期中部、东部的督抚为中心,观照督抚整体,由督抚与近代中西文化的关系切入,透过督抚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动与晚清社会发展间的互动,系统考察了督抚在晚清大变局中的历史角色。
  • 近代史的墮落‧晚清北洋卷:劉仲敬點評近現代人物

    作者:劉仲敬

    如果你將歷史視為巨大而複雜的生態場域, 才會明白不是慈禧、孫文等人改寫了歷史, 而是他們如何無法改變——歷史的季候、環境和節點。——劉仲敬 ◎曾國藩——他是大清儒臣和忠臣的楷模,但也是大清的掘墓人。他的民兵制度奠定了民國軍紳政權的基石;他資助出版王船山的遺書,給革命黨人播下了反清運動的種子。 ◎左宗棠——海防派和塞防派的爭論,實際上是東北亞和內亞的戰略方向之爭。左宗棠的勝利延長了大清在內亞的壽命,卻把脫亞入歐的機會讓給了日本。 ◎慈禧——她畢生沒有走出自己的家學世界,在她自己心中,她是《紅樓夢》裡從王熙鳳、探春起家的賈母,在男人不負責任的危機時刻挺身而出,如果她對小皇帝作威作福,那則是賈母作為老人家的特權。 ◎康有為——他的《大同書》將公羊三世說、佛教和西方社會主義結合在一起,在思想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跟梁啟超的博雜豐富相比,他的特點是一貫的單薄。 ◎孫文——作為思想家,他像梁啟超一樣膚淺,但沒有梁啟超廣博;作為政治家,他是嚴於責人、寬於待己的馬基維利者;作為憲法制定者,他的水準相當於優秀的專欄作家。他始終是熾烈的愛國者,但他所愛的國自有特殊涵義。 ◎梁啟超——他通過發明歷史,成功地改變未來。他發明瞭四大文明古國、新中國,他飛速追逐西方和日本的最新名詞,猶如女人追逐巴黎時裝,因此他的思想是一大堆碎片的集合,彼此沒有明顯的邏輯聯繫。 上述分析和評點,絲毫沒有我們常見的近代史書寫的窠臼或束縛,讓人耳目一些,拍案叫絕。而一直以來,近代史都是黨國政治的禁臠,近代史裡面的人物評論,也都充滿了各種意識形態的避諱和讚美。孫文被國民黨視為國父,而共產黨視之為偉大革命的先行者。對於汪精衛,華人史學評論也一直陷在「正統」的解釋框架內,無論承認他的政權真偽與否,反而都強化了「正統」論。 雖然近幾年來的歷史研究,已經逐步跳出了黨國意識形態的小框架,但到目前為止依舊大致只有兩類。其一是各種非常細節的、實證主義的專題。其二是以政治鬥爭、軍事行動、國族認同為中心的宏大敘事。所以,要厘清近代史的線索、路徑和脈絡極其困難。比如,李鴻章、袁世凱和張作霖三者之間的演化脈絡是什麼?三人的社會背景又是如何演化的?幾乎從來沒有人去探討。近現代人物幾乎無一例外地被「革命」和「國族認同」的宏大話語所淹沒。 歷史學者劉仲敬的近現代歷史人物點評系列,不僅否定黨國史學體系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解釋,甚至認為國民黨的北伐、收回租界及共產黨的革命和運動,是造成中國近代及未來的巨大災難的原因;他更是否定目前主流的中國民族主義、中華民族(大一統思想、中國人認同)等論述。劉仲敬用演化論的解釋體系去看待近代史,去點評近代史人物。他認為,近代史的破碎性尤其適合演化論模型。 所謂演化論史學,是把歷史視為某種巨大而複雜的生態場域,組織和結構是演化場域的主體,而季候、環境和節點則是演化的關鍵。在劉仲敬的眼中,無論是林則徐、慈禧、李鴻章、還是蔣介石、毛澤東,都是這個生態場域裡被各種力量促動而演進的主體。換言之,歷史不是英雄的戰利品,反而,巨大而複雜的歷史力量推動了這些人物。史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找出其中的路徑、線索和節點。 以慈禧為例,目前的流行解釋無外乎就是二種:一種是,她是腐敗無能的中國領導人,導致中國淪入西方列強的侵略;另一種是,她推動憲政改革、廢除科舉,證明了她是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中國清朝的優秀領導者。然而在劉看來,這其實是個偽問題。因為從滿與漢的角度,「保中國不保大清」是她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劉從中國士大夫的上層儒學和八旗的通俗儒學的角度切入,分析慈禧何以做出決策;用《紅樓夢》裡的世界比喻慈禧,如果我們可以理解賈政和賈母的關係,就會發現,晚清的「慈禧光緒體制」只有在滿人世界裡才能得到解釋。 在劉仲敬看來,「袁世凱是曾國藩到張作霖的中轉站」。他的結論來自晚清到北洋,儒家影響力不斷流失、降低,從文主武從轉化為武力主導的社會演化進程。這三位都是武將,但曾國藩同時也是士大夫,而到了張作霖時代,已經無法出現曾國藩這樣的人物。 劉仲敬筆下的閻錫山,也證明了地域和季候的制約力量,回答了何以山西會成為模範省。「因為山西人有太多的小地主和小市民性格,士大夫文化卻非常薄弱。浙江、湖南都是因為明星太多、群眾演員太少,才會沒法擺平內部。」「他和大部分同鄉一樣缺乏野心和表現欲望,因此逃避了大部分危險。他的內政卑之無甚高論,大體是日本地方治理的翻版。宋教仁、梁啟超一流人物的大才弘論,他完全拿不出來。……模範省不是聰明才智的體現,而是笨人勤勤懇懇的成果。」像這樣的論述,書中比比皆是。 總之,在《近代史的墮落˙晚清北洋卷》裡,劉仲敬選擇了從晚清到北洋軍閥時代的三十七位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分析了他們為何成為他們,何種力量主導、推動他們的行為,而他們在歷史的節點上,做出何種選擇。而在《近代史的墮落˙國共卷》中,將陸續有四十多位人物登場。作者藉著評點人物的方式,以小見大,呈現了演化論視角中的近現代圖景。
  • 太后垂帘

    作者:王开玺

    本书以慈禧如何从一个嫔妃,通过祺祥政变,走上清廷最高权力宝座为线索,对祺祥政变发生的背景、经过、后果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进而对慈禧与奕?成功发动政变的原因及其统治进行了历史反思。在叙述中,作者注重从细节入手,突出矛盾变化,刻画人物性情,把正史与野史资料有机地融合起来,叙事清晰,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对慈禧的有关传说及其他相关历史问题依据史料做了澄清和辨析,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该书图文并茂,附有近百幅相关历史图片,可帮助读者形象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
  • 晚清史

    作者:戴鞍钢

    晚清百年,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在变革要求与外来力量相遇,中华帝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转型,艰难地踏上近代民族国家之路。 作者戴鞍钢教授长期从事晚清史的教学和研究,以史家之笔将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本书内容全面,结构清晰,使读者能很快对晚清史有一基本了解;同时吸纳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为历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细节。 本书每章末尾都附有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为读者深入学习提供了研究途径。 朱荫贵(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推荐语: 戴鞍钢教授,是晚清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他的这部《晚清史》,集中体现了他多年的思考结晶,在资料收集、视野所及、论述范围、史实考辨、论点论证、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对以往学界的研究有新的推进,堪称多年来致力于学术耕耘、创新的力作。 有感于时下一些学术著作受众面狭,而一些“戏说”之类的史书又颇为风行的状况,这部《晚清史》在写史样式上有新的尝试,注重表述方式的多样化和图文并茂,并精心设置了知识链接、资料选读、扩展书目等内容,既保证了全书正文要言不繁,又满足了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史学知识传播的好形式,相信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章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推荐语: 戴鞍钢教授的这部《晚清史》,针对以往受中国近代史研究框架的局限,晚清史研究在揭示清代前后期历史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反映社会生活丰富场景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缺憾,精心构思,以全新的格局,宏阔的视野,生动的笔触,全景式地论述了晚清历史的大变局,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我很喜欢,乐于推荐。
  • 甲午战争史

    作者:戚其章

    在《甲午战争史》中作者戚其章以数十年扎实研究为基础,以极为严谨的态度,广采中日及英文资料、档案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甲午战争史》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展示,其中揭示的诸多细节和重要结论都成为该领域广为接受的公论,是甲午战争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 五口通商变局

    作者:王尔敏

    一八四二年中国开放沿海的五口岸通商,为中国近代港埠都市发展的先声,成为近代港埠都市形成的创例,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作者历经三十余年,深思深研了五大开放口岸的渊源、演变以及商贸体制,描绘出一幅五大口岸的真实历史图景,澄清了以往影响国人的一些错误定说。本书的出版可为国内学术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 湘军崛起

    作者:谭伯牛

    《湘军崛起:近世湖南人的奋斗史(上、下)》:2008年作者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栏目中连续做了45集的“湘军传奇”电视讲座,本书就是在讲座的基础上精心裁剪、加工润色而成。晚清历史上,湘军作为一支军队,湘军集团作为一支政治势力,不仅对当时,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物及事迹,对很多读者来说也早已是耳熟能详。但在谭伯牛先生的讲述下,这些众所周知的人物和事迹,又具有了一种常读常新的味道。...
  • 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

    作者:孔祥吉

    《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是对清后期外务省档案与晚清史的研究,内容包括: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慈禧首次盛宴洋人纪实,戊戌维新前后的张之洞、康、梁与日本,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闹剧等。
  • 晚清最后十八年2

    作者:黄治军

    甲午惨败,洋务派李鸿章失势,变法派康有为上位,然而变法图强最终以宫廷政变收场,学习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是晚清最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别政治的决斗场,无论是慈禧太后、保皇党、满清权贵,还是亲西方势力、义和团,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轮番登场。最后八国联军借护卫使馆之名兵临北京城下,动荡混乱的大清朝局终于重新洗牌,有人出局有人上位。
  • 能静居日记(全四册)

    作者:(清)赵烈文

  • 天子脚下

    作者:雪珥

    《天子脚下:1860——1890晚清经改始末》内容简介:澳大利亚华人雪珥结合多年政界、商场经验,借鉴海外珍贵史料,以生动活泼的笔触,再现了活色生香1860年至1890年的晚清经济改革场景。
  • 中国十八省府

    作者:盖洛

    《中国十八省府》作者威廉·埃德加·盖洛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曾四次到中国长途旅行,对中国的长江、长城、十八省府和五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考察。盖洛敏锐地意识到20世纪初的中国处在社会大变局的前夜,故而在1911年前对中国内地的十八省府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考察。在考察过程中,盖洛注意考察和记录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新变化。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初清朝灭亡前夕真实的社会图景。盖洛还大量收集中国的地方史志资料,对各省府的历史掌故进行介绍,并和西方城市发展作对比。
  • 衰世与西法

    作者:杨国强

    本书是作者近年研究新题,涉及专题十四个。即:经世之学的延伸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起点,中国人的历史经验和历史经验之外的世界19世纪后期中国的绅士和绅权,捐纳、保举与晚清的吏治失范,“丁戊奇荒”:19世纪后期中国的天灾与赈济,中西交通和进入了中国历史的外国人条约制度:西方世界与晚清中国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中西交冲:晚清中国的传教与教案,晚清兵工业的起始与困境,甲午乙未之际:清流的重起和剧变西潮与回澜: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历史,近代中国的两个观念及其通贯百年的历史因果,历史中的儒学,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附: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与政治---《东方早报》访谈。
  • 苦命天子

    作者:茅海建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晚清史事

    作者:杨天石

    《晚清史事》内容简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端时期,风雷滚滚,烟云迷幻。或许正因如此,历史的真实面目常常被遮蔽在众多的野史和戏说之后。《晚清史事》提供了关于这一段历史的真实而深入的叙述。作者从对大量珍贵史料的钩沉与梳理入手,以生动的文字、抽丝剥茧般的层层推理,严密论证,拨开迷雾,抹去偏见,还原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的真实面貌,揭开戊戌维新时期翁同稣罢官、康有为密谋政变以及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等这一时期中发生的许多历史谜团,如“围园杀后”、“倒孙(中山)风潮”、章太炎“背叛”、汤化龙“伪装革命”等事件的真相,描述了活跃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爱国、维新、革命志士的面貌与事迹。
  • 帝国即将溃败

    作者:易强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内容简介:首次汇集西方媒体长达100多年的珍贵报道和图片,并以之与《清实录》、《钦定大清会典》等原始中文史料互相印证,为您讲述了一个东方王朝由盛而衰直至败亡的详细真相。作者立意新颖,全面再现了自乾隆末期开始,西方国家如何基于对东方巨龙的研究渗透,依托在清国经营的庞大情报网络,运用经济、军事及外交等手段不断蚕食清国防线的真实图景,深入剖析了专制独裁的清国政府如何因“闭关锁国”的天朝心理、“欺上瞒下”的官场文化而不断决策失误,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历史悲剧,读来令人不胜唏嘘。
  • 近代的尺度

    作者:茅海建

    本书是作者继《天朝的崩溃》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收录了写成于九十年代后期的十一篇论文。作者通过丰富的材料、精当的考证,对于两次鸦片战争的种种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
  • 帝国的凋零

    作者:金满楼

    晚清的最后十年,到底是王朝衰世的末日,还是被打断的大国崛起?这个似乎不能算问题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很成问题的问题。 庚子年后的这十年,也就是清朝覆灭前的最后十年,这段历史让人眼花缭乱,说它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缩影,实不为过。在这段短短的十年间,各派人物、各种观点,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你搞维新,明天他要守制;今天你说立宪,明天他要革命,这热热闹闹的一台大戏刚刚开场,还没有等到各方人物进入角色,便突然嘎然而止。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并不是因为清廷专制腐败到了极点,而恰恰是因为其推行了新政和立宪的改良措施。这看起来是个悖论却是近乎残酷的历史现实,便是晚清的最后十年,一个在改良、创新与革命中挣扎的混乱年代。
  • 被遗忘的战争

    作者:刘平

    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是一件被人们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本书利用大量档案、官书和方志等资料,对这场斗祸作了详细的记述和评论。全书共分三遍,计十章。 上编讲述了这场斗祸的远因和近因;中编勾勒了基本情形;下编主要讲述清政府对这场斗祸采取的基本政策。 该项研究不仅讲述了一件被人遗忘的历史事件,而且由于涉及到近现代客家分布的由来,所以对历史学、客家学的研究都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 帝国政改

    作者:雪珥

    《帝国政改》内容简介:晚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有人说是李鸿章,那是不准确的,李鸿章无非是前台的操盘手兼新闻发言人,知名度高而已。真正画圈、掌舵的则是恭亲王奕。主观上不想折腾,客观上无力折腾,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这是恭亲王发动体制内改革的基本特征,也是恭亲王能够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而且保持自我低调的原因所在。中国近代改革史那些公认的改革实践先驱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调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尤其在早期的改革中,他们瞻前顾后、逡巡不前,恭亲王就在背后推着他们。 奕拉开了中国近代一个半世纪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辟开强国之路,摸着石头过河,他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 “中国近代改革史”研究者、澳大利亚华人学者雪珥,以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锋,丰富的海外史料,为我们展现了恭亲王奕新被湮没的风采和晚清改革当家人的艰难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