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史学史
-
碎片化的历史学
弗朗索瓦·多斯描述了年鉴学派大刀阔斧夺取权力的过程,及其在战略方面显示的巨大才能。该学派从不拒绝传媒、商业利益和广告宣传,因为在当今社会没有它们的帮助便会一事无成。年鉴学派先是夺取了社会学家曾试图控制的领地,并在其上建立起自己的霸权帝国,然后又借助天时地利,加上其诱人的说服力,收编了所有人文科学。在向读者介绍“新史学”的来龙去脉和种种变化方面,弗朗索瓦?多斯是个难得的向导。 -
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
甲午惨败后,原本封闭的“天朝”已经被彻底打碎,每一个对国家、种族和故乡还有感情的人,都要面临着巨大的、难以回答的但是又必须尽快回答的问题——“我是谁”?“中国是什么”和“中国怎么办”?以学术史的眼光来看,为回答该问题而出现的三个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国史叙述模式、种族史叙述模式、现代地方史志叙述模式,对此后中国的历史叙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一书对中国现代历史叙述模式的形成过程做出了分析,对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理论体系做出了归纳和总结,有助于读者对中国史学发展方向的宏观认识。 历史事实是唯一的,但是对于历史事实的呈现和理解会随着历史叙述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在中国传统社会,只有一个主要的历史叙述模式,即基于儒家“三纲五常”伦理观念构建的,以帝王将相为书写主体的历史叙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虽然在具体的历史事实上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对于历史事实的理解却鲜有分歧。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叙述模式之权威性受到质疑,并很快被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取代。 姜萌博士的《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一书对中国现代历史叙述模式的形成做出了深入的研究,认为由于族群意识的影响,清末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对中国传统历史叙述模式的替代是从一个占据支配地位的传统历史叙述模式演变成三个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国史叙述模式、种族史叙述模式、现代地方史志叙述模式,这三个模式在理论上各成体系,在清末亦皆有所实践。该书对上述三种历史叙述模式对中国近代以来史学的深远影响做出了客观的叙述、分析和评价。 -
史家与史学
本书回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探寻吕思勉、许思园、范文澜、张荫麟、萧一山、柳诒徵等最有成就与影响的史学大家的学术追求与人格魅力,以同情地理解、分析特殊历史境遇中的思想遭遇与人生遭遇,并从整体上对20世纪中国史学做出自己的考量。新见迭出,多发人所未发。 -
從《史記》到《漢書》
漢承秦制,故西漢初年傳統史學幾近中絕,後至武帝又不改秦道,儒術淪為緣飾之工具。太史公作《史記》,上續古史之傳統,下繼孔子《春秋》「撥亂反正」之志。其特徵便是書寫當代史以論治,故被漢廷視為「微文譏刺,貶損當世」,形成對當代政治的挑戰。 隨著《史記》散播日廣,對漢廷統治的負面影響日益浮現,官方開始採取了種種防制措施,如成帝時刪削《史記》十篇即是。其後歷經兩漢之際共四個階段,至東漢初,朝廷先設前所未見之「私改作國史」一罪,嚴禁私人修史,將史權收歸官方。而後再命人撰述一部「頌漢功德」之史書,以求取代《史記》之影響,這就是班固的《漢書》。 班固為「尊顯漢室」,割離古今而作《漢書》。不僅扭轉《史記》本旨,更使《春秋》、《史記》以來當代史之傳統中絕,中國史學走上了述古不論今的道路,成為殘缺之史學。後史代代法之,遂使當代史不復重現。《史記》所傳「通古今之變」之大義,至此衰矣。 本論文的題目為「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研究目的在以《史記》到《漢書》的轉折過程為中心,藉此對兩漢之際史學和政治的互動情形,作一全面而詳細的分析,進而闡明其在中國史學發展上之歷史意義。並期望此一研究,可以對傳統史學形成與演變之大關鍵,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並為學者考較《史》、《漢》異同闢一新途。 本論文的第一章,首先針對研究範圍與關鍵名詞作一界定,接著進行相關研究文獻的回顧,最後則對本論文之研究目的、方法與全文結構作一介紹。 第二章先由《史記》對漢代造成的衝擊和挑戰開始談起。自春秋戰國以下,由於王權的衰弱與戰亂的影響,致使「史記放絕」,史學傳統面臨了衰亡的危機。至秦朝統一天下,又因統治者深惡「是古非今」,使這樣的趨勢達到了頂點。除了少數「文略不具」的簡單記載外,秦人幾乎刻意的滅絕了一切史籍。西漢開國,承秦之制,雖不如秦人打擊學術之甚,但對於史學亦未重視。致使西漢前期既無先秦修史之官,亦無先秦官修之史,傳統史學幾近中絕。 而另一方面,秦人以詐力得天下,又以刑法治天下。漢又承秦道而不改,至武帝更復始皇之所為,孔子之道淪為緣飾其暴政之工具。故自先聖先王至周公、孔子以來所傳承之禮樂大道,因而瀕臨絕滅之危機。太史公生於此時,有興亡繼絕之志,故以父子兩代之力著作《太史公》(即《史記》)一書,上欲重續中國史學斷裂之傳統,下欲繼承孔子《春秋》「撥亂反正」之志,以俟後世聖人君子。其書重要特徵之一,便是繼承書寫當代史的傳統,強調「通古今之變」以論治之思想。但這樣的傳統,無可避免的要對承秦制而不改的漢代統治者提出針貶,故被漢廷視為「微文譏刺,貶損當世」,形成史學對當代政治的新挑戰。 政治受到以《史記》開端的史學之挑戰,則統治者必然會以各種手段來回應。隨著《太史公》一書的散播日廣,對漢廷統治的負面影響日益浮現,漢代官方採取了種種的防制措施,其後歷經兩漢之際兩百一十二年,共四個階段的前後轉折過程,終於在東漢明帝時找出了最佳的解決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撰述一部完全站在朝廷立場說話,又足以取代《太史公》的史書,這就是班固的《漢書》。本論文的第三、 四兩 章,便是就此四個時期的演變過程詳細加以考述。 第一時期自《太史公》成書至其外孫楊惲宣布傳本,為抑禁與傳抄時期。蓋此時期《太史公》尚未引起朝廷的特別注意,然中秘之《太史公》藏本,因受朝廷對秘府藏書的嚴厲抑禁政策所限制,凡觸犯者幾近死罪,故其內容未見流傳在外。傳本則由史公傳於女婿和女兒,其部分篇章並在此時期流出,在民間逐漸引起少數人的喜好和傳抄。 第二時期自楊惲宣布《太史公》傳本至成帝賜班斿秘書之副,為公布與刪削時期。此一時期《太史公》傳本因楊惲的宣布,加速了向民間的傳播,同時引發了學者如褚少孫等對《太史公》的注意和愛好。而至成帝時,漢廷已開始注意《太史公》一書對統治的負面影響,因此刪削其中十篇。而此「十篇缺」之本,成帝又賜其副於外戚班氏,形成在藏、傳兩本外的第三個重要抄本。 第三時期自成帝賜班斿秘書之副至班彪作《太史公》之《後傳》,為補續與褒揚時期。蓋成帝時,朝廷為嘗試解決《太史公》帶來的問題,故一面刪削十篇,一面又命馮商撰續其書,希望能將此書之影響導向對官方有利的方向。而此時《太史公》之傳播已廣,續《太史公》者亦人才輩出,有名可考者自楊惲、褚少孫下,前後計十八人之多。而在西漢中期以後的「厭漢」思潮中,內容多為「譏刺漢室」的《太史公》更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西漢之亡即與此相關。此後的新莽則一改漢廷之態度,改採發揚史學和尊顯太史公之作法。 第四時期自班彪作《太史公》之《後傳》至《漢書》成書,為論罪與取代時期。此時期東漢朝廷鑒於西漢之亡,力圖以強烈之政治手段干預學術,尤以圖讖和史學二途最為明顯。首先以前所未見之「私改作國史」罪名,將史權收歸官方。其次,在明帝重重考核和指導後,命班固著作「頌漢功德」之《漢書》取代《太史公》,並推廣之以消除《太史公》之不良影響。最後,再命楊終對《太史公》原書進行大規模刪削。三管齊下,終於大功告成。 隨著《史記》的傳播與統治者的政策變化,兩漢之際史家也有著前後不同的反應。本論文的第五章,將就兩漢之際諸子對《史記》的評價、補續《史記》諸家、史學新著作的出現等三方面作一補充。 在瞭解從《史記》到《漢書》發展的轉折過程後,本論文的第六章將由此認識出發,重新探討《史記》和《漢書》的轉變及其歷史意義。蓋班固承明帝之意,為達「尊顯漢室」之目的,割離古今而作《漢書》。從此當代史之傳統中絕,中國史學走上了只述古而不論今的道路,成為殘缺不全之史學。《漢書》又採取「避重就輕」之筆法,將西漢種種亂象之根源,由《史記》所注重的治道與制度問題,扭轉為個人之道德問題。此外,觀察《漢書》之「天人」觀及「古今」觀,亦多隨當世之時宜,處處為尊顯漢室而服務。最後回顧班固一生,其早年不甘寂寞,力求功名而不得見用。至青年時,賴明、章二帝賞識其才,故一意逢迎帝王,為漢歌頌,然自以才高而位低,常懷怨望之心。晚年則阿附權兇竇憲,為虎作倀,尚自以為榮。其雖才華出眾,但所作所為,恐皆為貪利慕榮而發也。 本論文的第七章則是結論,將總結從《史記》到《漢書》之轉折過程及其歷史意義。蓋我中華之史學本為論治行道而作,其本旨與六藝無異,證諸《史記》一書可知。而在太史公原來的規劃中,完整的史學是包括「古」與「今」在內,兩者缺一不可。後世史學之繼其書者,亦當代代「下至于茲」,不斷撰作新的當代史,將古今結合為一體,方可對當世政治有所指導,以維繫理想於不墜。但自班固為迎合人主,篡亂《史記》之法後,後世史學多法《漢書》,遂再無面對當代以論治之勇氣與史識。《史記》所傳「通古今之變」大義,至此衰矣。 【本書目錄】: 第一章 序論…………………………………………………1 第一節 研究時間範圍與名詞界定……………………………2 第二節 研究文獻回顧…………………………………………14 第三節 研究目的、方法與全文結構………………………… 20 第二章 《史記》對漢代政治的挑戰………………………23 第一節 「弗廢史文」──史學的中衰與復興……………… 24 第二節 「撥亂反正」──以《史記》繼《春秋》………… 47 第三節 「貶損當世」──對漢代政治的挑戰……………… 62 第三章 從《史記》到《漢書》的轉折過程(上)…………89 第一節 抑禁與傳抄時期:藏之名山與傳之其人…………… 90 第二節 公布與刪削時期(一):楊惲與褚少孫……………110 第三節 公布與刪削時期(二):十篇缺與班氏家藏本……129 第四章 從《史記》到《漢書》的轉折過程(下)………151 第一節 撰續與褒揚時期(一):續《太史公》十八家考………151 第二節 撰續與褒揚時期(二):十八家背景分析與史通子…191 第三節 論罪與取代時期(一):「私改作國史」罪與「十篇有錄無書」……………202 第四節 論罪與取代時期(二): 官修《漢書》與刪削《太史公》書…………………224 第五章 兩漢之際的史學與《史記》………………………239 第一節 兩漢之際諸子對《史記》的評價……………………239 第二節 兩漢之際諸子對《史記》的撰續……………………265 第三節 史學新著作與《史記》………………………………280 第六章 從《史記》到《漢書》的轉變………………………287 第一節 從體例看《史記》到《漢書》的轉變…………………289 第二節 從論贊看《史記》到《漢書》的轉變…………………306 第三節 《史》、《漢》中的「天人」觀與「古今」觀………325 第四節 班固之為人與《漢書》…………………………………340 第七章 結論………………………………………………361 徵引書目……………………………………………………367 誌謝 …………………………………………………………381 【訊息來源】:http://www.press.ntu.edu.tw/ntu_nube/news/b_view.asp?book_id=544&foo=1 -
历史著作史(下卷全两册)
本书下卷共分七编。第六编讲近代史学的兴起;第七编讲德国的史家;第八、九编讲法国的史家;第十编讲古代东方史学;第十一编介绍教会史家;第十二编介绍了北欧、南欧、东欧及巴尔干的史学著作情况。 -
历史著作史(上卷全两册)
我馆历来重视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
中国史学史
本书各章内容,第一、第二章,分别讲古代史官、史家与史籍,是第一个时期;第三章至第五章讲马、班吏学,魏晋南北朝至唐初私家修吏及汉魏以后吏官制度,是第二个时期;第六章至第丸章,是分别讲唐宋以后官史。私史、刘知级与章学诚之史学,以及清代史家成就,是第三个时期(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初版时的第十章《最近史学之趋势》及《结论》,作者在出版修订版时删去,为恢复本书在40年代的面貌,了解作者当时对史学趋势的认识,令将其作为附录收入本书)。 -
中国历史研究法
我国传统史学有重视“考信”的传统。至清代朴学盛行,学者对于如休搜集材料、考订歧误、辨别真伪这套学问尤其致力,积累了许多经验和资料。《中国历史研究法》辟了专章论述史料的盾集和鉴别,就是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运用近代学术眼光加以总结和发展。因此他申明:论述搜集和考证史料,目的是达到“求真”,而“求真”乃是传统学术“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方法发展辐来。求得史实的准确是史学发展的前提,否则,“其思想将为枉用,其批评将为虚发”,这就是注重史料如何搜集与鉴别的意义所在。 -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增订本)是一部以闻名中外的“古史辨派”为研究重心的现代学术史著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史著作,而是着眼于陈述和分析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师生之间的关系。 -
现代史学的古典基础
古代并非只有一种历史,人类自由的心灵创造出许多种类型。谁想要知道如今称之为历史学的是关于什么,就必须理解这个类型的多样性和它们的起源。 在本书中,意大利史学家莫米利亚诺(Arnaldo Momigliano)告诉了我们,希腊史学、希伯来史学与波斯史学之渊源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希腊史学伟大的修昔底德传统和希罗多德传统的兴衰与希伯来史学在《马加比书》出现之后消失的原因,以及希罗多德传统、古文物学者到现代社会学的传承和这个统绪与源自于修昔底德传统的古典—现代史学的对立、融合;作者还指出,罗马人接纳了希腊史学,并创造了民族历史的书写形式,这种接纳从此决定了欧洲史学的未来:欧洲民族史学与史学的古典特性即来源于此;最后,作者叙述了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斯首创的基督教会史学,它受到希腊史学多方面的影响,却又有超验的意义,以使徒传承和教义正统为支柱,创造了关于神圣制度与普世教会的历史,其对历史进程赋予意义的天命观,在18、19世纪开始渗透进现代历史的书写,促成了历史哲学的出现,而随着现代的兴起,又因基督教与人间事务的深刻纠葛,使得教会历史存在的权利被广泛地质疑。 历史学将走向何方?作者问道,历史学与社会学还会继续分离吗?教会历史在现代世界的命运将会如何?现代历史哲学与现代史学最终是否能协调一致?一切疑问的解答与对未来的预言依然有待我们再一次回到一切历史的开端之处。 -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文章所涵盖的范围大概是晚清最后十年到1930年代左右,前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偏重的是“变”的部分,而尚未来得及仔细分析在新史学甚嚣尘上之时,旧史本身的风貌。 -
法国史学革命
本书是法国年鉴学派的批评史,考察了这一史学研究群体自《年鉴》杂志1929年创建之日起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毫无疑问,年鉴学派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史学革新运动。在所谓“新史学”的发展过程中,它是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年鉴群体将传统的历史学与地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种社会科学相结合,把治史领地扩展到了广阔的人类活动领域,开创了一系列的新方法,如问题导向的历史、比较史,历史心理学、地理史、长时段史、系列史、历史人类学等等。 彼得·伯克区分了年鉴学派的发展过程中的三代学人。第一代包括创建者吕西安·费弗尔与马克·布洛赫,他们与传统史学体系开战,创建了《年鉴》杂志,鼓励跨学科合作。第二代由布罗代尔主导,他已经被誉为同时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第三代包括杜比、勒高夫、勒华拉杜里等当代著名史学家。伯克的分析丝丝入扣,简明扼要,年鉴运动的关键经典与支脉源流均一览无遗。 -
历史的历史
《历史的历史: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书写》是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西方两千五百年文明里的史家和历史作品,都可以在本书里综览,读者可以看到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李维、塔西佗、比德、弗罗瓦萨尔、克拉伦登、吉本、麦考莱、米什莱、普雷斯科特、帕克曼等西方史学长河里的明星。 在这部气势恢宏的史学史巨著中,作者把史学放在文明和社会的框架里来叙述,以饶富文学趣味的精彩笔调详析史家及其作品,告诉我们史家如何选择、讲述、研究和评断历史,使希腊到今日的史家作品再次恢复生气,向读者诉说着不同种类“历史”诞生及衰落的“历史”,点出“历史”的核心问题:史家如何处理自身经验和时代问题。 对于想一窥史学堂奥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深具收藏价值的史学史导读。本书也希望改变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它驱除了历久不散的迷思。书中提及史家对自身时代与文明的看法,其观点不仅出人意表,也令人耳目一新。 -
中国史学名著
《中国史学名著(第2版)》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