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年鉴学派

  • 布罗代尔的史学解析

    作者:赖建诚

    本书所集的各篇评论,是作者对布罗代尔史学概念与著作的见解。第1章是总论,分析评论他的五个主要概念;之后的三章分论他的三部专著;第5章评论一本他写给高中学生阅读的文明史;第6、第7两章分析他的两本论文集;最后一章综述他的写作体裁。三篇附录分别评论他的两本较次要的书,以及两本关于他的传记(这是了解他的生平、写作经验、学术行政的重要解说)。 在架构设计上,本书是属于“显微镜”式的写法(可以称为剖析),只限于布罗代尔的著作之内,分析的是布罗代尔的论述逻辑与洞察,不涉及他和法国史学传统或与历史学界之间的互动关系,因为那是“广角镜”式的写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他的两本传记内,或从本书引用的书目中找到许多相关文献。 布罗代尔史学概念的一个特色,是把时间和空间这两种要素融合在一起,很少有历史学家能像他一样,用一组概念把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方面整合在一起,应用在史料上得出新的历史视角。在时间方面,他提出具有长中短三种层次的历史时段说,这种历史时间观有两项意义:(1)把不同速度、不同节奏的时段叠放在一起,摆脱了传统史学的线性时间观;(2)三种不同时段之间,不是孤立隔绝的,而是存在着有机的关联。在空间方面他提出“经济世界”的概念,打破了过去以政治和文化为藩篱的界定方式,而以一个经济交换体系为分析的单位。更重要的,是他在这四个概念之上,再提出一个具有统摄整合功能的概念:总体史。布罗代尔根据这一组具有五种概念的分析工具,对历史现象做出立体式的三维剖析(时间、空间、总体性)。 布罗代尔对史学概念的运用,在手法上和一般的标准程序很不相同。他不是对某项概念先给出明确的定义,说明它的性质与所需具备的要素,然后用不同的历史素材来检验。相反地,他是先有一个大略模糊的念头,当他把这些想法应用到不同的题材时,从中再得出新的可能性。所以他的史学概念是活的,是在变化的,随时可以产生变异体,因此在本质上不需要,也无法提出严谨的定义。布罗代尔认为这种不下定义的概念,反而更有助于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因为他的目的是在做历史构图,而不是做切入性的剖析。
  • 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

    作者:[法] 罗杰·夏蒂埃

    本书总结了自1939年以来历史学家对法国大革命起源的看法,重点从启蒙思想与革命的关系、公众舆论的影响、革命书册的出版与传播、宗教变革、王权衰落等方面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并对既有的结论一一进行质疑与分析,提出了究竟是文化引发了大革命,还是大革命催生了与之有关的文化这一命题,为革命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
  • 私人生活史V

    作者:(法)菲利普·阿利埃斯,(法)乔治·杜比

    20世纪,大众时代急剧到来,经济与社会日益丰富化,政治上不断民主化,社会呈现多元共生的形态,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也因此出现更加复杂的交锚互动的局面。无论是国家大规模介入原属于市民社会自律的社会劳动领域,还是堕胎或同性恋等社会伦理问题、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等政治问题。犹太人或新移民的种族问题等,都使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互为渗透,关联一体,19世纪中产阶级观念中壁垒森严的公私之分演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圣路易(全两卷)

    作者:[法]雅克·勒高夫

    本书是法国“新史学派”代表人物雅克•勒高夫在西方中世纪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采用传记形式,运用大量文献资料,融历史伟人的整体史与生活史于一体、叙事与分析相结合,为读者描绘了被罗马基督教会封为“圣徒”的13世纪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传奇一生。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叙事,顺便谈及路易在其一生的主要阶段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对路易同时代人的记忆的产生做了评述,对于作者本人“确实有过一位圣徒路易吗?”的疑问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第三部分中作者试图进入圣路易的内心世界,对当时的主要看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文献,力求写出一个尽可能接近真是的圣路易,以期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看到和听到圣路易本人,就像作者自己看到他和听到他一样。
  • 资本主义论丛

    作者:[法]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资本主义论丛》内容简介: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大名今天在我国学术界已不再陌生。他的两部力作——《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法兰西的特性》——已分别由北京三联书店和商务印书馆于1992年1994年陆续出版。值得指出的是,布罗代尔著述的一大特征是切磋和论战,其对象不仅是本国的和外国的史学同行,而且有社会科学众多门类的专家。
  • 法兰西的特性3

    作者:[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

    《法兰西的特性:人与物(下)》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布罗代尔编著的,内容简介:乡村是经济基础、法国的“农民经济”延续了多少个世纪、直到今天、农民经济在11世纪终告确立、整体特征、自然力、季节的节奏、锹、锄、镐、犁、一项出人意外的计划等。
  • 私人生活史III

    作者:[法]阿利埃斯,[法]杜比

    《私人生活史3》由世界著名历史学家菲利浦?阿利埃斯与乔治?杜比主编,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的最终成果,共有包括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72位著名史学家参与,被称为二十世纪下叶史学界一项"革命性的成果",革新了历史的观念,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内容。译书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且文字富有激情,颇具震撼力,加上富有史学价值的三千余幅珍贵插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其影响已远远超越史学界,被广大历史研究爱好者所推崇。该书出版后,已译成20余种语言,在国际上广为传播。近代早期,随着以王室财政转化为公共财政为发端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野,以及印刷书写文化的普及,一个个人化的隐私世界得以形成,而所谓的宗教自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私人自律领域。这个以礼仪、规范、隐私、品位等组构而成的私人世界,是近代西方“公与私分权而立”的公民社会赖以形成的基础。
  • 历史学家的技艺

    作者:(法)布洛克(Marc Bloch)

    马克•布洛克是20世纪极为重要的史学大师,作为大师一生治史经验的结晶,本书从历史审美的角度着眼,为历史研究的合法性进行辩护,提醒世人注重求真的同时,也要悉心保存历史的诗意;在对历史进行体悟的同时,要善于从历史遗迹找寻历史的脉络,注重培养历史学家的想象力,由古知今,由今知古,力求通古今之变,提升历史研究的境界。
  • 法兰西的特性2

    作者:[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

    在本书第二编《人与物》中,我之所以从人口学和经济学两方面来描绘我国历史的基本框架,这是因为人口和经济是历史深层运动中最明显的和最易于把握的征兆……人口究竟有多少?物产怎样使人的生存繁衍成为可能?或者,它们以怎样迫使人向前迈进,脱离开这条或那条路线,放弃这种或那种既得阵地?安德烈·皮亚蒂埃称人口为“人力资源”,吉·波瓦2则过一步认为,人口是首要的“指示数据”,是“最少随意性的标准”。有鉴于此,本编前两章所要探讨的乃是人口问题,即“从史前时期到公元1000年期间的法国人口数量及其长周期波动”和“公元1000年以来的法国人口数量及其长周期演变”;第三章和第四章将着重论述经济问题,标题分别是“直至20世纪的农民经济——基础结构”与“直至20世纪的农民经济——上层建筑”。
  • 历史与记忆

    作者:(法) 勒高夫

    记忆在社会界、文化界和学术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对历史编纂的基本形式产生过巨大影响。不过记忆转化为历史的过程却颇为不易。本书收入《过去/现在》、《古代/现代》、《记忆》、《历史》四篇专题论文,从历史记忆的角度反思历史学,深入探讨人类经过的“客观的”历史——或日人类创造的或日奴役人类的“客观的”历史——与历史学科之间的关系,对史学与记忆进行思考与解释,体现出为了探究真相所需要的深邃的和反思的精神,证明了历史是一门科学。它具备一切科学的特征和一切专业的特征。这对我们关注史学前沿最新动向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中国史学充分借鉴西方最新学术路径。
  • 莱茵河

    作者:[法] 吕西安·费弗尔

    本书是年鉴学派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的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通过梳理莱茵河的历史发展,揭示了傲骨茵河两岸民族和国家从古到今的内在因素,借此警示并预见隔河相望的法德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 钱袋与永生

    作者:雅克·勒高夫

    《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讲述了: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黄”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系统。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 奇怪的战败

    作者:[法]马克·布洛克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军不到一个月就溃败于德军闪击战下。五十四岁毅然从军的布洛克,以他亲身的经历和史家的角度,评断这场“奇怪的战败”。本书写于1940年7月,即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被德国打败之后。但于布洛克死后才出版,也是他的最后一本书,内容是对1940年法军步兵猝败于德国闪击战下的简略评论。由于他亲身经历战败的过程,甚至仍处在危险之境,但依旧清晰镇静的写下对法国军方的失误检讨,其评判严厉但正确,对于我们了解这场德法之间的决战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的反思更堪称经典,认为史家有权利也有义务把他的分析能力应用在他所置身的社会现象之中。
  • 法兰西的特性1

    作者:[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

  • 碎片化的历史学

    作者:弗朗索瓦·多斯

    弗朗索瓦·多斯描述了年鉴学派大刀阔斧夺取权力的过程,及其在战略方面显示的巨大才能。该学派从不拒绝传媒、商业利益和广告宣传,因为在当今社会没有它们的帮助便会一事无成。年鉴学派先是夺取了社会学家曾试图控制的领地,并在其上建立起自己的霸权帝国,然后又借助天时地利,加上其诱人的说服力,收编了所有人文科学。在向读者介绍“新史学”的来龙去脉和种种变化方面,弗朗索瓦?多斯是个难得的向导。
  • 私人生活史II:肖像中世纪

    作者:[法]菲利蒲·阿利埃斯,[法]乔治·杜比

    在《蒙塔犹》中,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通过大量的证据,描述一个小山村的女人们,出于得到闲言碎语的谈资,甚至更多是出于好奇心,她们把眼睛贴到门洞上,窥探别人家房子里发生的一切,以便能够与邻居们谈论她们所看到的。他总结说:“直到我们的时代。随着关注私生活的更资产阶级化的社会的来临,女人这种喜欢窥探的好奇心才日趋减退,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抑制。” 这是对本书所希望回答的问题的一个清晰的论断。“隐私”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英国,那个时候社会在建立“资产阶级”文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那么,谈论中世纪的私人生活,转向一个如此遥远的时代求诸“隐私”观念,这样做可以(不只是恰当不恰当的问题)吗?通过详尽人微的考量,我确信,这个问题肯定能够得到解答。对历史学家来说,用阶级斗争的概念分析封建时代不再合理,尽管它在历史学家们过去这么做时证明是非常有用的。实践不仅仅表明“阶级斗争”概念是多么地需要精炼完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澄清古代社会系统中权力关系的本质,尤其是那些与阶级冲突无关的关系。因此,我们毫不犹豫地使用了“ 私人生活”这一概念,尽管它可能带来时代误植的问题。但我们力图辨明中世纪社会中的人们所认为是“隐私”和不认为是“隐私”之间的分界线,并试图缕清与我们当今时代所说的“私人生活”相对应的社会关系领域。 无论如何,我们进行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尝试性,你即将读到的文本留有许多问题的印记。犹如考古学家开始探究14世纪“大瘟疫”之后被遗弃的村庄一样,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像他们一样。我们期望只发掘少许材料丰富的领域——其他地方则付之阙如。我们冒险之旅的结果依赖于历史遗存的密度和质量:不仅仅是文字资料,也包括那些人工制造的器物,以及能够告诉我们有关当时人们是如何生活的雕刻和绘画等。 我们的研究从公元1000年左右开始,那时的文件记载突然之间变得较为丰富。颇具戏剧性的另外一个转折点,发生于1300年和1350q:之间的时段里。此后。每件事物都呈现出一种新的色调。这种变化部分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尤其是1348~1350年突如其来的“黑死病”),它在数十年内深刻地改变了整个西方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个与之关联的现象就是欧洲发展的中心地带发生转移,主要是从法国北部转移到意大利,同时也转移到西班牙和德国北部。其他变化影响到我们资料的来源,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清我们称之为“私人生活”的真实面貌。14世纪上半期,那些以前遮蔽着这些真实面貌的巨大面纱突然被揭开了。 意义深远的发展,引导那个时代的人们以更大的明确性和更多的注意力去研究物质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随着在中世纪社会上层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鄙夷俗世态度”开始衰微,曾被他们认为是肤浅表象、虚假的和罪恶的东西,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憎恶谴责。因此,约1300年左右,艺术——通过线条和卷轴以及画家和雕刻家的技艺表现生活方方面面的艺术开始转向我们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尺度标准超越人们的视觉维度,艺术家开始运用他们能够支配的所有幻想技巧,精确地绘制出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由于绘画享有这种技巧最为丰富的宝库,因此它在各种艺术当中脱颖而出,第一幅描绘私密场景的油画开始出现。通过画家们的眼睛,我们可以透视1350年后房屋室内,透视隐秘的私人空间,就像早于此几十年的蒙塔犹那些好奇的女人所做的那样。历史学家第一次有了扮演 “窥阴癖”患者的路径,认真细致地观察这个封闭世界中发生的一切,譬如,观察范·德·韦登把报喜圣母和天使放在室内什么样的位置。 当然,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对历史学家大有用处的私人生活中的实物,在14世纪中期之后大为增多。考古活动业已复原了许多日常生活的遗迹,它们显露出中世纪最后两个世纪的图景。大多数考古发掘都是在遗弃的村庄上进行——“黑死病”后数目庞大的村庄被遗弃了。城堡、城市民居和村庄房屋依然保留完整,最古老的要追溯到14世纪,极少有例外,毫无疑问,这是瘟疫造成人口急剧减少后,因此造成居住总体标准的提升。 家具和家居饰的遗迹亦反映了这种情形。考察任何一座博物馆,譬如说在吕尼,1300年后的陈列品与此前的陈列品之间明显不成比例,果我们只看那些与私人生活有关的陈列品,比例失衡则更大。当现实主义的影响扩及到文学领域的时候,文学作品开始展现先前仅仅出现于小品文中的物事。 传奇文学完全退隐,迷失于幻想的雾霭中。在档案馆里,当你走到中世纪晚期的档案柜时,遗存下来的数量空前巨大的文献档案,比此前时期的材料透出更多信息且更有研究价值。如同新风格的绘画一样,这些文献档案使我们可以窥到家庭内部所发生的一切,看到家庭的幕后情形,让我们迂回曲折地潜入家庭内部,窥探其居住者。 在这些新材料中有大量的官方文件,因为到14世纪或15世纪,国家比过去更加强大更加有力,它已怀有对社会实行全面控制、最大限度地盘剥其臣民的雄心。为了这个目的,它需要了解人们的头脑在想什么,以便更好地从他们身上勒索财产,并压制他们叛乱的倾向。公共主管当局进行调查、要求人们坦白交代,以及用各种各样其他办法穿透私人生活的秘密。 作为审讯法官和未来教皇的雅克·富尼埃的“审听”记录手稿源于14世纪初,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所有关于当时农民私人生活的知识,正是从这本记录手稿里习得的。富尼埃的记录手稿不过是当时许许多多类似审听调查中的一个,只是这本记录手稿不知何故神奇地躲过了时间的损毁。 在这个时期里,由于不同公共权力机构之间对私人生活控制权的争夺日益增强,人们在顽强抵抗的过程中,试图在私人生活周围构筑一道“墙 ”。到14世纪,因为个人写作比以前更多,因为他们开始为私人生意雇用公证人,还因为我们首次能看到那些业已证明对历史学家非常有用的完整而丰富的文献档案:不动产清单、婚姻契约以及遗嘱,所以我们对那道墙后面所发生的事情有更多的了解。不久之后,档案馆开始收集有对历史学家更具启发意义的私人文字:书信、回忆录和家庭记录簿。 随着14世纪曙光的来临,我们看到了一个以前几乎完全被遮蔽于阴影中的巨大全息图景。为人们普遍喜欢的中世纪、常常作为历史小说背景的中世纪,我们追随着维克多,雨果和茹勒·密歇莱纵横想象的中世纪,既不是1000年左右的那个时期。也不是菲利普·奥古斯都时代,而是——从情感、爱的方式、用餐方式、礼仪规则、家庭生活以及信仰虔诚方面来说 ——圣女贞德和大胆查理的中世纪。这本书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4世纪上半期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呈现于前的是更多的问题意识,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提出主旨性的论断。 由于持续的物质进步及其对精神生活产生影响,公元1000年左右,遮蔽我们视线的雾霭开始云拨雾开。且继续蒸发殆尽迎来14世纪的曙光。三个世纪连续不断的经济增长是一个需要认真考量的事实,然而,我们这里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对私人生活本质的直接冲击。货币使用的日渐普遍对私有财产观念——也就是什么东西只属于一个人的而不属于其他人的思想— —有着重大影响。进步的另外一个影响是从群体杂处逐渐转向更加个人化的存在,这带来了更多的内心自省。在房子里不受干扰的独处中,形成了一种更加隐密的心灵保护地,亦即自我的内心隐私。随着环境的全面宽松和文艺复兴的持续行进,这个时期开始了比较大规模地了解远方的或业已埋没在历史陈迹中的文化:伊斯兰、拜占庭、古罗马,人们在其他文化外来的行为中发现,公共与私人的关系结构迥异于他们过去习惯的那套公共与私人的关系结构,因此,这种发现逐渐地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水平稳步持续的提高、不断扩展的庄园制生产模式导致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社会角色的日益分化,加剧了城市与乡村、富人与穷人、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与此同时,劳动力、思想和时髦风尚的流通速度日渐加快,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和在整个西方世界传播统一的行为标准。 在这样一部著作中,我们必须尽可能精确地弄清楚所有的研究材料的时间。然而,我们起步于如此初步的水平上,以至于不可能总是严格按照编年史的方式组织起我们付之阙如的知识。因此我们决定,以不同于编年史的方式组构这部著作,会更适合更有助益。因为我们并不想掩盖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有多么的琐碎,因此我们将本书分为不同的章节。前面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关注1000~1220年间的私人生活,主要集中于1150 ~1220年期间(其时,进步的步伐明显加快,代际之间的差距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直到近代方始改观。而且,材料首次开始揭示人们在教会之外的观念态度);另一部分是研究时代、地区和社会分层,我们对此拥有特别丰富的材料。即14、15世纪托斯坎那的地方名流。本书后面的主要章节充满着更加大胆的尝试。在这些章节中,我们研究了西欧社会在扩张时期(家庭空间的转变和个性的张扬)发生总体转变的两大方面,重点探讨个性在宗教和艺术上的表达。把这两大部分分隔开来的是研究想象的那一章,它以创作于12~15世纪的法国北部文学为基本材料。小说,尽管它必须以细腻的笔触加以诠释,但它能给私人生活的真实方式提供不可替代的信息来源。 本书是一个合作项目。在早期阶段,我们梦想能进行天衣无缝的合作,令著作浑然一体,让人难以分辨出每个个人创作了哪一部分。但很快证明,这不过是奢望而已。我们确实进行了相当有效的合作(尤其在集体研讨会上,我们一起聆听邀请来宾的工作报告,获益良多)。我们之间每个人相互取长补短,帮助修正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但最终,将每个部分或章节的主要研究任务分配到每个个人头上,才显得人工造作成分较少且更加公平公正。
  • 法国农村史

    作者:[法] 马克·布洛赫

    《法国农村史》今天在西方史学界已被公认为一部古典名著。著者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 年)是法国当代负有国际盛誉的历史学家,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1936 年)、巴黎大学(1937—1940年)、蒙彼利埃大学(1941—1942 年)等校教授,著有《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史》和《史学论文集》等书。他于1929 年与同事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历史学家卢契安·费夫尔(LucienFebvre,1878—1956 年)合作,创办并且主编《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这是法国第一份社会经济史杂志。在《年鉴》的“每一期上,布洛赫的书评、札记和论文都占据一大部分,并且往往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到了30 年代后期,《年鉴》成了全欧洲一份最生动、最富有启发性和最有创见的史学杂志,它不但反映和代表了,而且还引导和领导了法国及其邻国的历史研究,造成一代新的学风。 马克·布洛赫不但是一个卓越的历史学家,而且还是一个值得后世永远怀念的民主自由战士,一个英勇的爱国者。他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并多次荣立战功。最后于1944 年被捕,在德军集中营中遇害。这时他还不过58 岁。马克·布洛赫的过早去世,使得他能够留给后世的著作不是太多。《法国农村史》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史学造诣的代表作品。
  • 私人生活史IV:演员与舞台

    作者:菲利普·阿利埃斯,乔治·杜比主编

    《私人生活史4》是一部介绍古代私人生活史的优秀著作。《私人生活史4》主编乔治?杜比通过艰辛的研究与探索,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古代人私生活的有趣故事,勾勒出一幅幅鲜为人知的私人生活画卷。作者渊博的学识及对历史事件入木三分的剖析,对我们清楚了解那段社会历史大有裨益。从城堡的宏大建筑到农民普通的服饰,《私人生活史4》都一一提及。我极力向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推荐这部著作。关于《私人生活史4》: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社会急剧现代化的进程。工业化、民主化、交道阶级绘至沓来,现代性走上历史前台,形成一种新的私人生活模式: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爱恨情仇、生死欲求、交往模式均呈现出今日我们时代所熟知的图景。但与此同时,工业时代的来临,亦给私人生活埋下了致使的威胁。 关于本系书:从微观史角度,以历史年代为时间纵轴,全面书写个人的私密生活史——围墙中男人的权力与女人的权力,老人的权力与青年的权力,主人的权力与仆从的权力,从家庭争吵到王室血案——《私人生活史4》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小到诸如住宅、卧室和床榻,大到诸如家庭生活、家居环境、交友空间、宗教信仰以及生育、教育、死亡等,是现今一部权威的人类私人生活史。 私人生活概念:私人生活空间是一个免除干扰,自省、隐逸的领地。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扔掉他在公共空间冒险时必备的武器和防范工具,可以放松,可以随意,可以身着“宽松的便服”,脱去在外面确保安全的那层招摇的硬壳。这个地方很随意,不拘礼节。这也是个秘密场所。人们拥有的最为珍贵的东西,被置放在最贴身的私人生活领地,只属于自己,与他人毫无关系,禁止泄露、炫耀,因为这与荣耀所要求的在公众场合的所谓面子格格不入。
  • 资本主义的动力

    作者:[法]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布罗代尔是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第二台柱。1976年,他应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邀请,对资本主义再作反思,集成本书。在书中,他对资本主义怎样和为什么在西欧萌芽、发展,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关系,各地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对资本主义的作用等等重大问题 ,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 法国史

    作者:(法) 杜比

    本书由乔治•杜比领衔主编,莫里斯•阿居隆、米歇尔•优维尔等诸多当时法国第一流的史学名家参与撰写,堪称法国通史类著作中的经典之作。乔治•杜比是一位享誉法国,乃至国际史坛的著名历史学家。本书初版于20世纪70年代初,问世后好评如潮,广受欢迎,一版再版,尤其是在出了一卷本的平装本后,更是成了典型的既畅销又长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