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饕餮之欲
作者通过从“食”和“色”两方面入手,审视了当代中国人“欲望”的变迁,挑战了“食色,性也”的论断,揭示了“快乐”的政治和历史本质。作者探讨了从对饥饿的记忆到经济发展时代的美食,从传统中药的香气到对古典文献的挖掘,从对集体身份的颂赞到对个人经历的关注诸方面,认为这些在当代中国被体现的存在都必然创造并存留于对个人和国家生活的公众反映之中。本书运用人类学、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的方法,对当代中国生活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她的解读不仅包括科学研究和社会理论领域的关注对象——家庭,也涵盖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现实主义的限制
“现实主义”,最初是作为一项文化变革的工具被引入中国的,但它的美学前提与它所承诺的社会使命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现实主义的限制:现实主义的限制》这部专著从这一角度入手,首先以“知识考古学”的方式检讨了“现实主义”在中国被使用的情况分析了其特殊的接受历史;继而,作者又以鲁迅、茅盾、叶绍钧、张天翼等作家的作品为样本进行深入的文本阐释,关注小说叙述中种种有争议的、断裂的层面,从而揭示出作为一种“形式因素”的现实主义在小说中的渗透、变形,以及由此激发出的独特的美学可能性。书的最后探讨了在一种新的集体主义话语面前,现实主义的终结。 -
血路
这部荣获1995年度列文森图书奖的优秀史学著作,以1916-1928年间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描述浙江政治精英沈定一(玄庐)在三个不同场域(上海、杭州、衙前)的含义不同的活动,剖析他由此形成的复杂个人身份和社会网络,揭示了千百_万人民在其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抉择对历史形成的巨大作用。本书主人公在种种激荡中的传奇经历和遇刺遭际,还有助于探究国民革命失败及此后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 -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这是美国著名汉学家J.B.格里德士研究胡适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够的一部力作,也是一部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为背景,通过对胡适历史实践的分析进行研究的论著。 本书为美国著名汉学家J.B.格里德士研究胡适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够的一部力作。作者以五四运动前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为背景,俯瞰1917-937年20年间文艺复兴运动的总体态势;通过对当时中国知识阶层杰出代表人物胡适的理论及思想活动的分析,论证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现代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本书通过胡适的人格悲剧揭示出这样一个真谛:中国的启蒙和精英群体,如果不能从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传统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那么,他们的一切现代化的努力和奋斗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
血路
内容提要 萧邦奇教授是美国汉学 界以精英观点研究中国现代 史的代表人物,本书是他近 年研究1920年代中国革命的 力作。作者以1916-1928年间 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通 过描述浙江政治精英沈定一 (玄庐)在三个不同场域(上 海、杭州、衙前)的含义不 同的活动,并剖析他由此形 成的复杂个人身份和社会网 络,揭示了千百万人民在其 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抉择对历 史形成的巨大作用。 -
缠足
本书的前半部首先考察了缠足在现代的、全球化的世界里,逐渐失去文化光环的过程。在面临“天足”概念和“放足”运动冲击的过渡时代(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里,高彦颐指出,“缠足”解组为三种层次的时间性:具有文化荣耀或正当性的缠足、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缠足,以及个体体现的缠足。这种解组使得反缠足论述的进步史观与所谓的“缠足的终结”之间,出现了某种“时间差”。人们不会在一夕之间从旧式生活翻转到新式生活。即使缠足已然丧失其文化光环,不少小脚母亲还是固着于传统思维,继续为女儿缠脚,固执地相信小脚才是值得追求的真理。换言之,过渡时代呈现出来的特色,是一种“在时间、感情和时尚之间徘徊、游移和摆荡的动态”(第7页)。缠足的终结并不是一个“从缠到解’’的直线进程;相反的,缠足既是一种普遍而且复杂多样的现象,其消逝必然历经漫长而反复的过程,也必然纠缠在上述三种时间性的错乱步调之中。 -
开放的帝国
本书是一部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史之作,系统介绍了从上古至公元1600年的中国历史。作者依据近年来令人目眩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新成果,重构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框架,认为传统中国并非孤立、僵化的,而是开放和生机勃勃的。除展示跌宕起伏的政治兴衰画卷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外,作者还结合其研究领域,重视民族、民间信仰和妇女问题,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读者在其中可以看到来自各个阶层的人的身影,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从硕学鸿儒到市井妇孺等等。另外,古代中国社会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书作者着重使用考古资料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史料,改变传统关于中国历史以政治为主线。以王朝循环为结构的固定模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被传统叙述方式所忽略的社会生活、民间社会、世俗信仰以及与中外交通等方面作了细致的描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中国,叙述有确切文字--甲骨文以来至汉代的历史;第二部分:面向西方,叙述三国至唐代的历史;第三部分:面向北方,叙述宋至明的历史。书中引用了大量考古和绘画、雕塑等艺术资料,使得叙述更为形象,也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
中国社会史
在数千年的和不停顿的发展中,在历史上的每个时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法律、技术、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互相影响。中国以幅员和气候的差异性而独自形成一个世界。《中国社会史》分十一章分别论述了从上古时代、军人帝国时代,一直到毛泽东逝世的这段漫长的历史。 -
佛教征服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孕育出独特的中国佛教,这至少经历了三四百年。东晋庐山慧远以前的中国早期佛教,就是一部中国人如何回应佛教这种外来文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外僧人如何同化两种不同文化的历史。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独钎的视角重现了这段激荡人心的历史画卷,叙述了公元4世纪、5世纪初中国南部和中部地区佛教的特点,剖析了佛教在当时中国传播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当时的夷夏关系、政教关系和佛道关系,并以丰富的资料反映了当年中外僧人的弘法生涯。读者藉此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佛教不断本土化的壮阔历程。 -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本书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等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70-80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
中国食物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食物的内容广泛且引人入胜的历史学和人种学著作。作者从上古史入手,展示了食物如何从一开始就在中国的官府政策、宗教仪式和身体营卫诸方面占据着中心位置,然后顺着时间线索把笔触一直伸向当代中国,丰富、迷人而又发人深思地描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多样性。 -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长期以来,有关义和团运动起源的问题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美国学者周锡瑞在本书中以详尽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方法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作者对19世纪山东的社会、经济结构作了区域性分析,对中西文化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溯源,尤其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鲁西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如社戏、话本、宗教、尚武、民谣等都作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宏观历史概括,认为鲁西北的社会结构、中西文化冲突和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间的“互动”,最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
五四运动
本书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资深教授周策纵先生的力作,它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思想流派和具体过程作了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对一代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书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幅全景的历史画面和透视的焦点,成为海外学者研究五四运动不断引用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本书对这个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新疆、内蒙古、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地区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
洪业
本书选择了明清嬗代过程为论述对象,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诸多方面进行剖析,揭示帝国秩序崩解与重建的过程等。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译出。 -
历史三调
历史是什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人们经历的历史、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和神话化的历史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本书以义和团运动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如此探讨和解释: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考察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指出他们对正在发生之事的看法与后来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的看法大为不同;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初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作者认为,就上述三条认识历史的不同途径而言,后两条途径对普通读者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作为时间的义和团,代表的是对过去的一种特殊的解读;作为神话的义和团,代表的是以过去为载体对现在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解读,对现在仍发生深刻的影响。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