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新知文库

  • 违童之愿

    作者:[美]艾伦·M·霍恩布鲁姆,朱迪斯·L·

    来自苏联的威胁所带来的恐惧,渗透了美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冷战”的氛围造成了战后美国数不尽的违规、医疗过剩以及潜在甚至事实存在的医疗犯罪。美国政府曾一厢情愿地控告纳粹医生所进行的野蛮实验和伪科学研究,不幸的是,美国所做的绝不是什么表率。 《违童之愿》记录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这是一段令人恐惧、震惊的历史,受20世纪优生学理论的影响,那些掌握着权力的医生、研究者以及研究机构,试图阻止“劣质人群”的生存和繁衍,将儿童当作实验品对待。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听到受害者的声音。这些声音离我们并不遥远……
  • 口述:最早发现北美洲的中国移民

    作者:[加]保罗·夏亚松

    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大陆,从此开始了欧洲人移民美洲的历史,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但本书作者却指出,是中国人而不是哥伦布首先发现的美洲大陆。作者追查历史档案和典籍,以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考证相结合,通过考察加拿大布雷顿角岛的一条古道,得出惊人结论:远在欧洲探险家到达该岛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在此建立了颇具规模的移民区。作者还解释了此移民区湮灭无闻的原因,并以令人信服的考证,指出北美原住民米克茂人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 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

    作者:史帝夫·奧森

    遺傳基因專家現在才開始解讀我們的DNA紀錄,但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所有世人都是約十五萬年前生活在東非的一名婦女的苗裔。而且,DNA研究已經能夠追蹤現代人類走出非洲散布到世界各地的足跡。 過去,各族裔不斷想知道彼此有無關連,基因研究現在証實,所有人類都彼此相連。無論是強盛的漢人、在各地殖民的歐洲人、散布全球猶太人還是獵羚羊的布希人,全部都是同一人類家庭的成員。 過去有些人認為,不同族群之間有根本的生物差異,他們相信不同族群之間的侵略性、宗性和發明能力不可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一定和遺傳基因有關。但遺傳學研究証明事實不然,不同族群之間的關係太密切了,他們只在最表面的地方有差別,文化差異並不來自我們的生物性,而與個人累積的經驗有關。 本書探索五個廣大區域的基因故事,包括非洲(含中東)、亞洲、澳洲、歐洲和美洲,以及人種高度融合的夏威夷,追蹤地區內的現代人類從最初出現到現在的歷史,也追蹤了語言的起源和分化,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不同種族和民族。
  • 改变西方世界的26个字母

    作者:[英]约翰·曼

    字母的最初构想从何处而来?它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最常见的罗马字母系统的? 因为有了字母,西方文明才得以奠定基石。 字母为整个西方世界的认同感提供了重要的要素:以色列人用字母定义他们的上帝、希腊人用字母记录神话、罗马人用字母展现力量;今天,透过网际网路,罗马字母俨然有主宰世界之势。 本书作者以风趣清新的文笔首次对第一次详细地探讨西方字母起源和发展,从埃及、希腊、罗马到俄罗斯、蒙古、西夏,乃至朝鲜,追寻字母足迹所到之处,展现出字母是如何从岩壁碑铭、陶瓷碎片上演进而来的,又是如何在与其它文化的竞争中占据了主流地位的,作者将种种考古发现、历史事件、神话故事与传说编织起来,侃侃而谈,并分析比较字母、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中文的书写特点。
  • 埃及考古学

    作者:刘文鹏

    中国人自己撰述的第一部埃及考古学专著,也是我国著名世界古代史、埃及学家刘文鹏教授的遗著。全书跨越史前史时代、法老时代、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代,内容涉及史前埃及文化的演进、城市文明与聚落形态、语言文字、宗教文化、陵墓、建筑、艺术创作及丧葬习俗等。
  • 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

    作者:[德]罗尔

    本书披露了希特勒及纳粹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以强行购买、没收、查抄、抢夺等手段在德国以至整个欧洲搜集、霸占美术作品的过程,以及战后这些艺术品的命运,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希特勒及纳粹的罪行。在对收藏这些艺术品的林茨博物馆所进行的研究中,本书作者、柏林历史学家首次利用了一份财产目录——那是希特勒1938年至1945年间让人编制的——据此能够精确地分析希特勒及其代理人的收藏计划。一份遗物清单显示,191件收藏品在1945年后不翼而飞,至今下落不明。本书最后,详细叙述希特勒对美术的兴趣和劫掠美术品的过程以及部分艺术品的现状;并附1945年后不知去向的191幅作品的图片。
  •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作者:[美]奇普·沃尔特

    "演化科学家发现,能将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众多特征中有六个是最明显的——大脚趾、能对掌的拇指、生理结构特殊的咽喉,以及笑、哭和亲吻的能力。这些特征看似无关,其实却紧密相连。它们各自在人类演化的道路上标示出一个岔路,而我们就在这些岔路口与其他物种分道扬镳。 你或许会问,这么平凡如脚趾、普通如笑声或寻常如拇指的东西,怎么可能和我们的独特能力有丝毫关联,如何能让我们发明书写、表达欢乐、坠入爱河或催生出各种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色?本书采撷人类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等多元领域的崭新洞见,显现一种生物如何由两类对等的因素塑造而成:一边是社会关系和内在的自我认识;另一边则是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并得以使用语言的能力。这些最新的科学解读过程,读起来不同凡响且饶富趣味,更能深深启迪思维。 奇普·沃尔特这本精彩的书向大家展示了人类进化中的转折点,这是第一本通盘综述这方面课题又妙趣横生的书。可以说,这是宇宙史上最重要的故事。 ——雷·库日韦尔(Ray Kurzweil),发明家、预言家"
  • 谋杀手段

    作者:[德]马克.贝内克

    作者马克•贝尼克博士从刑侦科学的角度,为读者带来了精彩的破案故事。比如,一小片断木是如何帮助警方破获悬而未决的儿童绑架案?而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正是以此案作为原型写作的。还有,如何通过花粉的甄别来判定一堆枯骨的死亡原因?可怕的“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到底是谁?保罗和卡拉的罪案,是警方的耻辱还是刑侦科学系统没有完善的遗憾? 在本书中,马克•贝尼克向读者展现了罪案现场,引领读者和刑侦科学家一起探寻谋杀的手段,并试图了解罪犯的生活背景和内心状态对犯罪行为的影响。随着罪案的展开,贝尼克还尝试着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刑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破解罪案的作用。
  • 致命元素

    作者:[英] 约翰·埃姆斯利

    汞、砷、锑、铅、铊,这些元素周期表上的呆板符号,矛盾而奇特的牵系着古往今来的历史:科学的进步和环境的污染,、奢华的享受和帝国的毁灭、壮体的良药和谋杀的工具,以及离奇死亡的伟人和狡猾邪恶的投毒者……本书所写都是真实的事件,因此它才令人警醒和深思。 其实这些元素离你都不远,饮食、吸烟、化妆、染发、装修、尾气,你几乎每天都面临着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本书描述了人类发现、开采和利用如上这些元素的历史,以及他们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和污染,解释了这些元素被人体摄入后的发病机理、症状,以及解毒方法等,还特别穿插了历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神秘疾病、离奇死亡和一些至今仍有争议的谋杀案件,这使本书像小说一样饶有趣味。
  • 关于时间

    作者:迈克·弗拉纳根

    时间从我们的头顶飞驰而过,但是把它的影子留在了身后。 在这本书里,我们要跟随历史学家的脚步。它是关于时间的,因为它与历史事件的延续时间有关,不论这些事件是大是小。时间是历史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它经常在喧嚣和躁动中被遗失。我们不是总能亲历历史。现在我们可以做到了,但我们仍然会被时间愚弄。 这本书是按照时间从短到长来排列历史事件的。我们以在一秒若干分之一部分中发生的事件作为开始,以仍然在进行中的、延续了140多亿年的事件作为结束。中间的就是我们选择的事件,何时发生,持续了多久一对于过去的一个简短的回顾。
  • 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

    作者:[美]默顿·迈耶斯

    全书以现代医学的四大领域(传染病、癌症、心脏病、心理疾病)为经,以医学中的偶然发现为纬,介绍20世纪以来医学领域由于误打误撞而带来的一些重大发现。一些今天家喻户晓并且挽救着亿万生命的药品和医术,如抗生素、X光、抗抑郁药、化疗药物、子宫颈涂片检查以及基因、干细胞等,它们的发现都是人们进行其他研究时意外的收获。在科学界,偶然的幸运发现往往得不到好名声,因为这类意外的发现似乎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仅仅是运气问题。因此在正式发表的科学论文和著作中,成功者往往有意无意地略去偶然的因素,把研究和发现说成有目标、有计划的行为。但是,本书作者认为,偶然事件每天都在发生,要抓住偶然出现的现象而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需要非凡的科学敏感性和卓越的智慧。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头脑,从这一点上说,所谓偶然的幸运发现不仅仅是机遇使然。本书作者莫顿?迈耶斯是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的放射学家和内科医生,作为医学的内行来写此书,他不仅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描绘出现代医学的发展历史,而且能把现代社会的几种常见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医药的作用原理讲得浅显易懂,使读者从中得到许多知识。除此之外,作者对当今的教育、科研体制为什么不利于做出新的科学发现进行了分析,并从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其中不乏作者的独到见解。
  • 美味欺诈

    作者:[美]比·威尔逊

    1820年一本名叫《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的小册子,使它的作者阿库姆成为当时伦敦最著名的化学家。书中揭露了用黑刺李的叶子冒充茶叶,用白黏土制成含片,在胡椒中掺入灰尘垃圾,泡菜用铜染绿,糖果用铅上色等等。或许食品掺假造假的历史比这更久远,然而从1820年至今,食品造假与打假一直持续到今天。作者告诉人们,奸商的伎俩,展示造假的各种手段,揭露了助长奸商涌现的风气,讲述打假英雄的故事,以及“科学”蒙骗与科学监查之间的激烈对抗,为建立值得信赖的食品标准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 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

    作者:[美]史蒂夫·奥尔森

    《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但这里所谓的历史是一种和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历史。我们大部分人不是自命为西班牙裔人就是中国人,不是白人就是黑人……也许我们和这种种分类都有点关系……有些人认为,一个族群的侵略性、宗教性和发明能力不可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一定是和遗传基因有关的。但遗传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并不是实情。不同族群之间的关系太密切了,他们只在最表面的地方有差别。基因研究还证实,所有人类都彼此相连,无论是强盛的汉人、在各地殖民的欧洲人、散布全球的犹太人,还是猎捕羚羊的布什人,全部都是同一人类家庭的成员。 《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探索世界广大区域的基因故事,现代人类从最初出现到现在的历史,也追踪了语言的起源和分化,告诉我们人类如何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不同的种族和民族。
  • 隐疾

    作者:[德]博尔温·班德洛

    医学博士博尔温·班德洛告诉我们:如果戴安娜不是王妃,她也会是个抑郁、暴饮暴食、自我残害的购物狂;如果梦露没成为明星,她只是个流落在好莱坞街头的兼职妓女;不会幸福,而境遇只会更差。他们,不是被名望所累。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决定了他们的一生。
  • 跑马溜溜的秘密

    作者:曾志朗

    作者从生活情景中的事物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观点切入,提出独特的科学观点,丰富科学的意义。其风趣、机智、富含创意的笔锋,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科学的热情,令读者感同身受。他努力传达的是:科学本是很人文,可以很动人,应该很美丽,必须很浪漫。 曾志朗擅长深入浅出地谈科学,《曾志朗话科学》系列就由一则则科学故事汇编而成。作者借由生活情景中的事物,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观点切入,提出独特的科学观点,丰富了科学的意义。其风趣、机智、富含创意的笔锋,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科学的热情,令读者感同身受。
  • 多重宇宙

    作者:[德]托比阿斯·胡阿特,马克斯·劳讷

    哥白尼推翻了长达两千年的宇宙观,而今天,科学家们已经在策划令哥白尼革命相形见绌的颠覆之举:我们的宇宙只是无数宇宙中的一个,我们每个人在其他宇宙中都有一个貌合神似者!策划这场革命的都是严谨的科学家、理论物理学的领路精英。本书实况报道了这场科学革命。在第一部分中(第一至第七章),我们重温了了哥白尼革命、原始大爆炸这个现代版创世纪以及今天宇宙学支离破碎的世界观并与多重宇宙初次相识。第二部分(第八至第十四章)则探究了为什么多重宇宙的理论在专家中如此受青睐,并开始寻找我们在平行宇宙中的貌合神似者——其实,物理学家们早已未雨绸缪地算出了在多远的距离可以遇到离我们最近的貌合神似者。我们陪同天文学家去寻找有智能的生命,并启发对世界公式越来越绝望的求索。我们还追问了多重宇宙中生命的意义以及上帝的位置。
  • 死亡晚餐派对

    作者:[美]乔纳森·A.埃德罗

    典型的医学探案故事,将看似普通的病症,一一找寻可能的致病原因,在满布紧张悬疑的线索中,详细推理、分析、实验、调查,媲美福尔摩斯和豪斯医生,。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受到《纽约书评》、《纽约客》、《太阳先驱报》、《星期日邮报》等媒体的一致好评。本书的全部故事都是由作者的亲身经历及从临床同业间收集精选来的真实案例,将格外触动人心且具足可信度。此外,本书的病例故事并不复杂难懂,很多都跟我们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第三部分),令读者在玩味之余,又有不失实用的知识收获。同时,本书所讲述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对于国内的医务工作者绝对会有所启发,会受到他们喜爱,这也算是为国内的就医环境略作贡献了。
  • 特权

    作者:[美] 多塞特

    哈佛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全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然而,她那耀眼的光环之下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本书作者获得杰出教育的梦想终未能在哈佛得到实现,他发现学校里充斥着精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权欲和野心。学生及其父母,甚至校方管理者和教授,都将大学视为通往高收入和精英阶层的踏脚石,而非献身于卓越学术研究的机构。他对《平权法案》、“政治正确”、生源构成、分数制度和课程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生动地描绘了现代大学生活的图景: 酗酒、恶作剧、性生活探险、攀爬社会阶梯和钻营求职门径等等。本书是一个年轻哈佛人的自述,真实坦率且诙谐风趣。它是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世纪之交美国精英教育的生动纪实和反思,也是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个缩影。
  • 烟火撩人

    作者:迪迪埃.努里松

    现代社会中,最能称得上“甲之甘露,乙之砒霜”者,大概非香烟莫属。在如今日益高涨的禁烟呼声中,香烟的形象蒙上了阴影,虽然它在公共场所中渐渐销声匿迹,却并未远离公众的视线。 吸烟习惯最早见于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后由西方殖民者传遍欧洲。尽管盛行吸鼻烟的法国曾一度表示抗拒,但经拿破仑一世到三世,吸食热烟的风尚最终以风卷残云之势征服了整个法兰西大地:无论高贵的君王、时髦的绅士,还是平凡人家乃至风尘女子,似乎大家指间都夹着一支雪茄。随着时间的推移,香烟制造从最初的作坊加工演变为工业化生产,香烟外形也逐渐变为尺寸一致的圆柱体。二战时期的美国大兵们将扁平烟盒包装引入了欧洲,彩色缎带捆扎的传统包装形式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伊索尔德的魔汤

    作者:[德]克劳迪娅•米勒-埃贝林,克里斯蒂安

    从历史的角度讲述有关催情药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