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顾颉刚
-
顾颉刚集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古史文辨学派”的创始者,他为中国古史研究从传统的霾雾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古史资料的批判和利用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在长达6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选辑了作者在上古史、民俗学、历史地理学领域的优秀论著,从中可以阅知他在古史论战中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之卓见,了解他以民俗学材料印证古史的治学特点,考证古代民族和地域以及考订古书著作年代的学术成就。 -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
深入浅出、轻松散淡、雅俗共赏,是《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的风格。与这一点相关,本书不着眼于学术问题的探讨本身,而是致力于学术背后师生关系的挖崛。学术是非的争论,在作者的笔下只是媒介和铺垫。所以,许多比较专门的学术问题,如黄帝、尧、舜、禹、启等的有无,包括“古史辨”运动自身的功过,本书均一笔带过。除非某些学术是非直接牵扯到人际交往,如杨向奎先生之就经今古文问题、《左传》和《周礼》的真伪问题批评老师等,稍加铺叙外,其余只作为背景问题点到为止。 -
顾颉刚先生学行录
顾颉刚先生是蜚声国内外学术界的著名史学家,他不仅对于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和民俗学的研究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在数十年的科研、教学、创办刊物和出版社的生涯中,时时留心人才的培育,奖掖后学:不遗馀力,教育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其中不少人成为第一流的专家学者,学科的带头人,为国家培养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书这些文章的作者,各自分别记叙了顾颉刚先生一生各个时期的学术活动和培养人才的事迹,并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感受和终生难忘之情。通过这些事例:使人感到顾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奖掖后进、乐于助人的高大光辉形象,他将永远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
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
这个是初版本,比中华书局的早很多。而且,根据后记,刘先生是很愿意让本书在四川出版,因为这书是在四川写成的。是顾颉刚在西南联大的课堂笔记整理的。薄薄的小册子,半天就看完了。还是他一贯的做法,把三传漂白成史料,一点点把三传中他认为的层层累积的窜乱、增删都找出来。尤其重视左传和国语的关系。 -
顾颉刚日记
顾颉刚日记12册,ISBN:9787101077599,作者:顾颉刚 著 -
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
本书为顾颉刚民俗文学研究的代表作。众所周知,顾颉刚对民俗学及民间文学的研究,有卓越的贡献。他自述研究民俗文学的意义在于“历史研究之辅助”,具体而言就是“从戏剧和歌谣中得到研究古史的方法”,“想用民俗学的材料去印证古史”,“解释古代的各种史话的意义”。本书收录顾颉刚民俗学研究的经典论文,涉及孟姜女、妙峰山、民歌等内容。 -
尚书文字合编
按:仆向喜古文学,欲籀《尚书》而叹古文之不征。以为治《尚书》首在正文字。文字正然后今古文可辨,今古文辨然后今古文学可明,今古文学明然后论《书》可无谬。《尚书》古文之最可据者则魏石经,最完俱者则隶古定。然魏石经残石拓本世所鲜见,间存隶古定之敦煌所出、东国所藏诸本亦难得睹。而顾氏此编搜罗诸有,诚可谓集天下重宝于一手。世之好古文《尚书》者,循此以求,必能事半而功倍也。佳处不及一一,尚待诸位善自开发。(是编所收之外,尚有《说文解字》、《汗简》等亦多存古文遗字,因其习见,兹不复呈) 引用诸本目录: 汉熹平石经 魏正始石经(即三体石经) 唐开成石经 晁公武刻古文《尚书》 敦煌唐写本 吐鲁番唐写本 和阗唐写本 高昌唐写本 岩崎本 九条本 神田本 岛田本 内野本 元亨本 观智院本 古梓堂本 天理本 足利本 影天正本 八行本 书古文训(经文) -
顾颉刚年谱
本书从顾先生的日记、文章、笔记、信札等数千万字的数据中系统地搜集了他在学术、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活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一生以及八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以史学界为主)的发展,为国内外学者进行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
顾颉刚书信集
《顾颉刚书信集(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这些书信曾经遭遇两次大劫难:一次是抗日战争期间,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接收燕京大学,将父亲存于校务长司徒雷登寓所地窖中的书籍资料洗劫一空,其中有许多书信,包括父亲早年致其祖母的一些信,使其不禁感到“万分可惜”(日记语)。再一次是“文革”期间,家人迫于政治压力将其所存旧信大量焚毁,“炎炎烈火”(同上),使其心痛;同时,历史研究所项目组又将大量信件取去审查,致使有不知去向者(其中个别内容尚存于项目组所编之父亲“罪行材料”中)。也许是父亲的书信写得太多了,存得太多了,多至积存若干箱若干柜以致使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程度,所以尽管历尽危难,损失惨重,但仍有许多书信保存了下来,这不能不使人为之庆幸。 -
顾颉刚经典文存
对于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而言,顾颉刚的出现,可以说是具有某种十分特殊的意义。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顾颉刚不仅在古史研究上取得了非凡成就,提出了“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重要学说,而且还将自己在史学上创见运用到民俗学领域之中,并进而创建了极为重要的“演变法则”,使这一法则成为整个民俗研究中一直沿用至今的科学方法。这种历史与民俗的互动性研究思路,使得顾颉刚无论在古史研究领域还是在民俗研究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历史与民俗学看似两个不同的领域,其实在顾颉刚的学术思想中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他着力研究孟姜女故事,主要目的就是“为研究古史方法举旁证的例”。其研究结果也表明,一切传说中记载的古史现象都是不可信的。他的这种新疑古派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民间文艺进行动态考察的眼光,都曾给后人以巨大影响。特别是他在研究中所涉及到一些神州中的人物和事件,至今仍成为不少学者的研究课题。我们编选的这本《顾颉刚经典文存》,是从顾颉刚已出版的全部著作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偏重于古史学和民俗学等方面的论述与思考,它可以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提供一面思考的镜子。 -
汉代学术史略
《汉代学术史略》主要内容:“指示新潮底趋向,测定潮势底迟速”,这十四个大字就赫然写在人民出版社创设通告上,成为办社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版宗旨的表述也许有所不同,但宗旨的精髓却始终未变!无论是在传播马列、宣传真理方面,还是在繁荣学术、探索未来方面,人民版图书都秉承这一宗旨。几十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批为世人所公认的精品力作。有的图书眼光犀利,独具卓识;有的图书取材宏富,考索赅博;有的图书大题小做,简明精悍。它们引领着当时的思想、理论、学术潮流,一版再版,不仅在当时享誉图书界,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
中国史读本
《中国史读本》主要内容有:历史与地理;历史演进的各方面;构成中国历史的诸民族;史期的区分;社会的进化和建国的雏形;洪水的传说;君位世袭和神权政治等。 -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大家小书: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的主旨在于说明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在大一统的社会背景下,怎样运用阴阳五行的思想创立政治学说和政治制度,来为秦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统治集团服务。“从第一章到第七章,说明在阴阳家和方士的气氛下成就的秦汉时代若干种制度;第八章到第十八章,说明博士和儒生怎样地由分而合,又怎样地接受了阴阳家和方士的套,成为汉代的经学,又怎地从他们的鼓吹里影响到两汉时代的若干种政治制度;从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说明汉代的经学如何转入谶纬,谶纬又发生了怎样的作用。”这是作者在序言中的解说。 -
古史辨自序
一九二六年,随着顾颉刚先生编著的《古史辨》第一册出版,书首六万多字的自序也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在这篇自传性的长序中,顾先生从时势、个性、境遇等方面畅言自己所以有“古史层累地造成”这一见解的原因以及研究古史的方法,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气势恢宏,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顾先生在晚年所写《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一文中曾说,这篇序“是我一生中写得最长最畅的文章之一”,“海阔天空的把我心中要说的话都说出了”。当年,胡适称此序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自传”,“无论是谁,都不可不读”;恒慕义(A.W.Hummel)称此序“虽是一个人三十年中的历史,却又是中国近三十年中思潮变迁的最好的记载”(均见《古史辨》第二册)。这篇序不仅成为研究顾先生学术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也成为研究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它问世之后,随即在海外先后被译为英文、日文,广为传播;同时在国内也被收入三十年代出版的《新文学大系》以及日后的多种文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今年适值《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中华书局特将该书自序手稿影印出版,以示纪念。当初,顾先生手稿中原有一部分内容是论述孟姜女故事如何随着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以作为他研究古史方法的旁证,由于有三万多字,似“犯了腹蛊之疾,把前后文隔断了”(自序语),只得从序文中删去,独立为《孟姜女故事研究》发表。现在,这份影印件又恢复了自序的原貌。《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后,顾先生曾亲手抄录若干来信,保存于“古史辨材料”册中,从未发表。鉴于这些信件的史料价值,故附于此书之末。 -
我与古史辨
《我与古史辨》是20世纪学术大师的典范之作,精彩的导读,凝聚了当代学人的才胆学识6读他们的书,就像你和诸多高尚的人对话。 -
当代中国史学
顾颉刚,总括而言,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具体而言,是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颇的影响的“古史辨”的运动的主将。作者的特殊身份决定了本书的特殊意义。我们从中既可看到这位博涉子多个史学领导、亲历子多项史学活动、交接了多位史学名家、编辑了多种史学论著的奠基人对学科和同行的观察与评论;也可看到这位主将以特别的篇幅对他领导的史学运动所作的阐述与估价。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作反思与总结的时候,“古史辨”的影响——包括其正与负面——是不能忽视的,而本书的有关部分,正是出自当事人一份直接亲切的概要。 本书近百年的断代,以作者卒年为准。有时为叙述方便起见,其卒年不在百年范围内者,亦加略述,但以超过不远为限。 本书有时为方便于叙述起见,一书或同见于两节中,如傅乐焕先生的《宋辽聘使表》,既见于断代史研究节中,复见于旧形式的撰述节中。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