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世纪史

  • 中世纪的王权与抵抗权

    作者:[德]弗里兹·科恩(Fritz Kern)

    本书是对中世纪早期西欧宪法与宪制进行的经典性研究,第一部分“中世纪早期的神圣王权与抵抗权”系统论述了欧洲中世纪时期君主的神圣王权与臣民的抵抗权这样一对对应权利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并考察了二者与近现代绝对君主制和立宪制度的关系渊源;第二部分“中世纪的法律与宪法”则聚焦于中世纪欧洲法律的一大特点,即法律必须是“古老而良善的”,以及这一特点在中世纪法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同时该部分还进一步探讨了第一部分已经提及的中世纪抵抗权向近现代立宪制转变的过程。

  •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研究

    作者:刘城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分为六章来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基督教神学关于“人”的定义;基督徒的两种生活方式;宗教礼拜仪式与节日庆典;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尘世生活的人生榜样等。

  •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作者:(法)福西耶 主编

    近年来,概括性介绍中世纪社会的著作中,《插图剑桥中世纪史》是最好的一套,法文版的第一卷由阿尔芒·科兰出版社出版,这一卷是人们期待已久的这套书的第二卷。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以及与之相配的许多地图。本书译自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这套书中的每一卷,都综合了学者们的探求和诠释、仔细的核对、翻译和修改。 第二卷始于千年之交,涵盖了欧洲异乎寻常的重生时期,如人口的增长、土地的调整与重组、城市和农村的确立、土建制度的鼎盛‘正式国家和王国的产生、令人瞩目的西方教会控制力量的加强等。在东方,伊斯兰教国家尽管有着庄严的外表,但是已处于四分五裂、相互敌对的状态。与此同时,由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衰退,拜占庭帝国也丧失了大面积的边境地区。同第一卷(350~950年)和第三卷(1250~1520年)一样,第二卷的整体内容也包含了东方和西方,东西方的艺术遗产也都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出来。其中精选的参考书目,无论是对于一般读者,还是对于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学生,对他们的进一步研究都是很好的资料。 简体中文版的第一卷《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已经出版,第三卷《剑桥插图中中世纪史1250~1520年》也将随后出版。 总编罗伯特·福西耶(Robert Fossier)是巴黎第一大学中世纪史教授。
  • 穿越中世纪

    作者:(法) 让·韦尔东

    一场中世纪的穿越之旅,揭秘超现实主义的广阔世界 法国著名文化史学者让•韦尔东瑰丽文采的极致展现 让•韦尔东用生动的实例和能够说明问题的文件描绘了中世纪一个广阔世界,从视野超不过所在教区、市集、磨房或离得最近的乡镇的农民,到“旅行者”,再到伟大的探险家(分别去过亚洲和黑非洲的马可•波罗和伊本•巴蒂塔)和那些在幻想世界里旅行的人,各色人等,他们旅行生活,勾勒出了中世纪的社会风貌。
  • 德意志中古史

    作者:侯树栋

    《德意志中古史——政治、经济社会及其他》一书论述的是德意志中古时期的政治史和经济社会史。不过,本书并非全面完整的德意志中古政治史和经济社会史;它只对特定时限内的若干问题进行专题性考察,但是政治史各章之间和经济社会史各章之间还是具有其内在的关系。   本书前五章,以10一11世纪德意志王权的发展历程为基本线索,论述中古德意志早期的政治史。后五章,以德国农民战争为基本线索,论述15—16世纪德意志的经济社会史。最后一章是一篇幅较长的书评,评述当代西方出版的一部研究德国农民战争的代表性论著。而本书书名中的“中古”一词,取中国学界习惯之义,即包括“近代早期”这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西欧中古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这门学科的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既有客观条件上的,也有个人学力上的。我们在语言准备、史料占有、手段更新、动态把握和信息交流方面的诸多不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面对困难唉声叹气总是无济于事,路要一步步地走,我们的工作必须从现实的基础开始。在现实条件许可下,我们应当为中国自己的历史文化研究贡献力量,应当把中国人的眼光和视野投射到对西方的历史文化研究当中来。由此看来,前述诸多不利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有所作为。在现实条件下,尽可能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充分借鉴西方的学术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一些初步看法,应当是现实可行的。这也是笔者考察德意志中古史上某些问题时所取的基本态度。   本书是在论文的基础上编排、修改而成,其中的一部分文章已在相关刊物上发表过。笔者在德意志中古史的学习和探讨中,得到业师孔祥民先生的悉心指导。先生有关德意志中古史上一些重大问题的论述,给予我深刻启发。笔者在学习和探讨过程中,还得到了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庞卓恒先生的鼓励和指导。对于两位先生的教益,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朱孝远教授也曾对我的学习和探讨给予了指导和帮助,谨在此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谨此也向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朱绛先生表示感谢,他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笔者深知本书所作的探讨只是一次初步尝试,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定会不少,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中世纪的生活

    作者:多古尔

  • 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

    作者: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

    《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涵盖了从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奴隶制国家形成到公元15世纪欧洲封建主义危机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的欧洲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演变过程。
  • 中世纪的旅行

    作者:【法】韦尔东

    有一种观念,认为在古代尤利西斯(传说中的希腊国王,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和腓尼基人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探险家之间,横亘着的是一个死水一潭的中世纪。让·韦尔东用生动的实例和能够说明问题的文件改变了人们的这种观念。 让·韦尔东描绘的是一个广阔世界,从视野超不过所在教区、市集、磨房或离得最近的乡镇的农民,到“旅行者”,再到伟大的探险家(分别去过亚洲和黑非洲的马可·波罗和伊本·巴蒂塔)和那些在幻想世界里旅行的人,各色人等,都写到了。 他所描绘的这个广阔世界里的人,其活动范围,远不限于朝圣和十字军东征。 目录 导言:是蛰居家中,还是外出走走? 狭隘的视野 恶劣的环境 奔波中的生活 复杂的情感a 第一部分 方式 一 在大陆上 道路 江河 交通工具 困难 二 在海上 恐惧 船 船上的生活 三 支出 住宿 费用 四 地理知识 字面上的世界 地图上的世界 一个高明的错误 第二部分 心态 一 自我服务 获取 气派 二 为君王服务 外交官 信使 司法和财政官员 士兵 三 侍奉上帝 朝圣者和十字军 教会人士 四 发现广阔的世界 旅行者 探险家 漂泊者 第三部分 想象出来的事物 一 人世间 不可思议的事 虚拟旅行 二 彼岸 旅程 地狱 净界 天堂 鬼魂 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这些中世纪的人

    作者:罗贝尔·福西耶

    《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不是高深博学的著作,不是任何其他主题的延续,不是中世纪历史的鸟瞰,不研究它的经济,不畅述它几百年的艺术文化史,它仅仅为我们讲述中世纪老百姓的故事,这些靠天吃饭的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盘中餐,他们女邻居的家常话题,他们那双被劣质的鞋所磨损的双脚,还有他们心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上帝。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刀光剑影,听不到修士们的祷告,没有国王的心腹,没有腰缠万贯的大亨,甚至没有学校的教师,那些都是中世纪的泡沫。我们将看到的是其他的人,我们很少谈论到他们,因为他们没有漂亮的词藻。可是,他们的忧愁和快乐与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两样。
  • 宫廷文化

    作者:(德)约阿希姆·布姆克

    特别应该说明的是,本书书名的“宫廷”一词,不能按照中文的字义来狭隘地理解,而完全贴切的汉译几乎是不可能的。“宫廷”在这里大体上是指上流社会及其文化氛围,并不仅仅指皇宫和王宫。布姆克基本上是将其作为一个文学和社会文化史的概念来使用的。在第一章结尾处,他花费了好几页的篇幅来界定它。读者以应在阅读全书之前先浏览这一部分,从而对全书的立意有一个把握。当然,如前所述,本书的范围也不局限于文学作品以及其中的爱情和婚姻,大量的内容是描述和介绍与贵族衣食起居、军事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也详细描述了贵族青年的培养、法国文化和大学教育对德国的影响,以及宫廷文学和艺术作品的赞助人制度。这在别的历史著作里是难得见到的。 说布姆克的这本书像一幅幅马赛克壁画,并不全是赞扬他,也有指出该书缺点的意思。全书的整体结构还是比较松散的。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如果希望对中世纪宫廷社会有高度提炼的概括性认识,恐怕会有些许失望。在书的结尾,我们甚至都见不到一个总结性的章节。也因为如此,我个人反倒更欣赏作者了。德国传统的史学以及20世纪流行西方的年鉴学派都不排除在精细研究的同时注重宏大叙事,深受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潮的左右。布姆克试图避免这样的研究范式。所以,他娓娓道来的讲故事方法,虽然略嫌琐碎,却自有他的魅力,像微雨飘落聚成的一池碧绿,不问源头,不问去处,憧憧映照着一个个骑士和贵妇人的身影。他不和他的读者讲大道理。
  • 欧洲中世纪简史

    作者:朱迪斯.贝内特,等

    欧洲中世纪,过去曾经被我们认为是在愚昧的教士主宰之下的“黑暗时代”,“半梦半醒的一千年”。20世纪的史学家们已经终结了这一神话。在当代英语世界,《欧洲中世纪简史》是一本准确、权威的中世纪史入门佳作。它以清晰的线索、全面的描述让读者看到了中世纪的光明与活力。 作者将中世纪史析为早期(500—1000)、中期(1000—1300)、晚期(1300~1500)三阶段。在第一阶段,罗马皈依基督教之后,古典文化与基督教文化、日耳曼文化相融合,促成了欧洲的诞生。查理大帝一度雄霸西欧。第二阶级是中世纪的盛期,经济起飞,城市兴起,政治文教发达,三百年问精彩叠现。第三阶段两百年,教廷分裂,英法百年征战,哀鸿遍野,疫病流行,一片颓败之势。而瘟疫过后,欧洲文化重又焕发生机,宗教革新,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理性时代”的近代欧洲呼之欲出。 本书由霍莱斯特教授始作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不断修订,内容与时俱进。霍莱斯特逝后,擅长妇女史的贝内特教授继续增补此书。第十版保持了原作结构上的平衡,叙述简明扼要,而且在社会文化史方面,内容更为丰富。
  • 中世纪的城市

    作者:(比利时)亨利·皮雷纳

    本书是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雷纳重要的中世纪城市史著作。1925年首次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作者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在城市起源问题上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中世纪城市的起源问题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曾引起西方历史学家很大的注意,提出了很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地论”、“马尔克论”、“城堡论”与“市场论”等。亨利·皮雷纳(Henri Pirenne)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