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史
-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是法国著名史学家,毕生从事于法国革命史的研究,被称为“法国革命史研究的革新者”。他严格遵循“批评的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工作,勤于搜集史料,善于表达。他扩大了研究法国革命史的范围,除政治、宗教、军事等方面外,他着重研究经济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作者关于法国革命史的著作很多,其中《法国革命史》是一部为一般读者而写的综合性著作,是“一幅具有各个方面的法国革命的图画”,写得明确而生动,至今仍不失为一部好书。 -
现代法国的起源
《现代法国的起源》分为三部分,即旧制度、大革命、新秩序,本书即第一部分,讲述的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的社会总体状况,并以史诗般的全景式手法,描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其中包括高层、中层、下层、公共知识分子、军队等社会群体的活动状况,生动地再现了大革命爆发之前,即将喷发的火山潜伏在一潭死水下的沉闷肃杀的社会态势;或者说,本书描述是,一个曾经称雄欧洲大陆的强国,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走到了暴力革命的临界点。本书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姊妹篇,不同之处在于,《旧制度与大革命》采用的是理论分析的方法,更像社会分析报告;而本书采用的是实证主义方法,除了社会分析,还有大量真实而令人震惊的社会情境叙述,它不是自问自答式的告诉读者“为什么”,而是通过叙述让读者自己明白“为什么”。 ★本书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姊妹篇,“人类文明史上百大经典著作”之一; ★事实与思想、历史哲学与历史完美结合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式的全景式描写,鞭辟入里的社会分析,深层次解读社会转型的艰难与曲折、从改革到革命的狂风暴雨式的突变; ★称雄欧洲大陆的法兰西帝国,为什么在一夜间迅速垮台?为什么繁荣与变革反而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青年学者黄艳红翻译,国内首次推出中文无删节平装普及全译本;国外政商学界精英人士必读书; -
革命节日
《革命节日》是奥祖夫的代表作。与传统史学研究不同,奥祖夫从文化史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节日,把文化因素纳入了大革命集体行动的分析。该书透视了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既剖析了革命节日与传统的联系与不同,又揭示了革命节日对于法国革命时期集体行动和集体心态的意义。 -
法兰西的特性2
在本书第二编《人与物》中,我之所以从人口学和经济学两方面来描绘我国历史的基本框架,这是因为人口和经济是历史深层运动中最明显的和最易于把握的征兆……人口究竟有多少?物产怎样使人的生存繁衍成为可能?或者,它们以怎样迫使人向前迈进,脱离开这条或那条路线,放弃这种或那种既得阵地?安德烈·皮亚蒂埃称人口为“人力资源”,吉·波瓦2则过一步认为,人口是首要的“指示数据”,是“最少随意性的标准”。有鉴于此,本编前两章所要探讨的乃是人口问题,即“从史前时期到公元1000年期间的法国人口数量及其长周期波动”和“公元1000年以来的法国人口数量及其长周期演变”;第三章和第四章将着重论述经济问题,标题分别是“直至20世纪的农民经济——基础结构”与“直至20世纪的农民经济——上层建筑”。 -
法国通史
《法国通史》是一部由众多法国史专家合力撰写,全面、翔实的法国通史。对上起史前时代,下讫当代的法国历史进行了系统完备、论述详明的介绍。以政治发展为主线,依次介绍了高卢时期、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加佩王朝……直至第五共和国的法国历史,涵盖了法国历史上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对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给予相当关注。 《法国通史》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受到广泛好评,多次修订再版。此次出版补充了第五共和国的部分内容,使全书得以反映法国历史的较近发展,同时也对插图做了相应调整,使之更具可读性。 -
十六世纪的无信仰问题
费弗尔的代表作,也是心态史学的经典之作,分析了拉伯雷时代的群体心理的历史。费弗尔的名著《十六世纪的无信仰问题》,致力于历史学与集体心理学之间关系的探索。在《16世纪的无信仰问题》中,费弗尔力图表明在拉伯雷所处的时代,看起来好像与现代人极为接近,但其实却是相当遥远的,而这是由于心态器具上的极大差异所造成的。由此观之,费弗尔的心态史研究乃是从语言、文字入手,并以长时段的历史时间作为其历史观察的主体架构,强调心态本身的不易变动性。 -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是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之一。《穆罕默德和查理曼》分二编,内容包括日耳曼人人侵之后地中海文明在西方的延续、日耳曼人人侵之后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地中海航运、日耳曼人人侵之后的知识生活、伊斯兰教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等。 -
法国大革命的降临
本书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支撑,以对社会阶层的组成和行为的分析为基本结构,令人信服地指出:法国大革命可以被重构为四个相互关联的革命——贵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民众的革命和农民革命,它们以各自的原因引发了革命行动,但又彼此重叠并汇流到一起,共同构建了法国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作者在书中对法国旧制度灭亡的病因诊断业已成为大革命起源的经典诠释。他对法国大革命缘起的叙述全面细致,逻辑清晰,对当时法国国内各个阶层也有深刻剖析,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这段历史。 -
記憶所繫之處
《記憶所繫之處(全套3冊不分售)》Les Lieux de memoire 這是一個法國之所以成為法國的歷史。 原本艾菲爾鐵塔只是一座平凡的建築物、普魯斯特原本被視為一個三流作家,七月十四日能不能算是法國國慶也被質疑。但在歷史的變動與解釋中,模糊的法國 形象逐漸成形,不只在法國人心中,甚至在全世界人的心中,艾菲爾鐵塔拔地而起,伴隨著馬賽曲的伴奏、瑪德蓮的香氣、藍白紅的照耀,也隨著環法自行車賽一台台單車在地圖上一再畫出法國疆域,如今我們所認識的「法國」才終於出品問世。換句話說,這不是一本告訴你艾菲爾鐵塔多高,或者瑪德蓮蛋糕如何製作的書;這是一本試圖告訴我們,在歷史迷霧中,今日法國如何出現。 「記憶所繫之處」(lieu de memoire)這個詞彙為法國史學大師皮耶諾哈(Pierre Nora)所創,他將之定義成:一種物質或非物質實體,經由人類或時間轉變,而成為一個社群的象徵性遺產。就我們當代人而言,艾菲爾鐵塔、馬賽曲、普魯斯特便是這樣的「記憶所繫之處」。但皮耶諾哈不是要再次強調這些觀光景點的美好,而是要藉由這些令人魂牽夢縈的所在,追溯其歷史,傳達那背後豐富眩目的多線故事,如何在歷史與記憶的糾纏過程中,塵埃落定,成為現在的模樣、成為人們朗朗上口的典故。 在學者的眼中,《記憶所繫之處》是一種影響深遠的歷史觀念,但它也同時是一種最精采的故事寫法。它在毫不與事實妥協的狀況下,將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或地點,抽絲剝繭成千頭萬緒的離奇故事。例如,環法自行車賽如何在不同年代修改比賽路線,以符合不同年代的政治需求。普魯斯特對於法國小生活小日子的細緻描寫,如何曾經被視為墮落頹圮,而又翻案成法國最偉大的作品。這些充滿衝擊與張力的精采法國歷史,竟也同時是本世紀最偉大的史學著作。 本書原本共有三大卷,七大部,收錄一百三十多篇文章,編撰者皮耶諾哈本人與本書譯者戴麗娟兩人一同討論,選出九篇對於台灣讀者特別有意義的文章,希望能經由這些經典論述,為我們打開真正理解法國迷人文化的第一扇窗戶。 裝訂特色:本套書共三冊,選用法國國旗藍白紅三色作為封面底色,在書盒內依序排列成法國國旗。封面封底皆採用打凸設計,三冊分別打上:馬賽曲樂譜、艾菲爾鐵塔以及普魯斯特,運用法國為人熟知的文化象徵,表現法國文化的低調與細緻,更添經典收藏價值。 本譯作榮獲法國在台協會、法國國立圖書中心(Centre National du Livre)之翻譯與出版獎助 專業推薦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兼中研院副院長 王汎森 政大歷史系教授 呂紹理 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吳叡人 前清華大學副教授 陳傳興 以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作為一部後民族主義的民族史傑作,《記憶所繫之處》中文選譯本的問世,無疑將會為缺乏理論意識的臺灣史學界帶來衝擊與啟示。」-吳叡人(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各方好評 「一本具有權威的鉅作,定義了法國的樣貌。」《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一部非凡的成就……(書中收錄的文章)如鑽石般閃爍。」《新共和雜誌》 「《記憶所繫之處》的出版,讓我們終於能擁有為了解析、詮釋和頌揚法國魅力及其歷史最重要、最具野心的作品。書中收錄的長篇論文,詳細又發人省思,讓讀者獲得愉快的閱讀經驗。」《洛杉磯時報週日書評》 「這本迷人又獨特的作品,幾乎談論了法國的所有事物,從法國國歌「馬賽曲」的由來,到聖女貞德在法國集體記憶中如何改變她的地位,都是談論的對象。甚至連巴黎鐵塔也閃耀出令人驚奇的新面貌。」《芝加哥論壇報》 -
法国农村史
《法国农村史》今天在西方史学界已被公认为一部古典名著。著者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 年)是法国当代负有国际盛誉的历史学家,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1936 年)、巴黎大学(1937—1940年)、蒙彼利埃大学(1941—1942 年)等校教授,著有《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史》和《史学论文集》等书。他于1929 年与同事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历史学家卢契安·费夫尔(LucienFebvre,1878—1956 年)合作,创办并且主编《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这是法国第一份社会经济史杂志。在《年鉴》的“每一期上,布洛赫的书评、札记和论文都占据一大部分,并且往往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到了30 年代后期,《年鉴》成了全欧洲一份最生动、最富有启发性和最有创见的史学杂志,它不但反映和代表了,而且还引导和领导了法国及其邻国的历史研究,造成一代新的学风。 马克·布洛赫不但是一个卓越的历史学家,而且还是一个值得后世永远怀念的民主自由战士,一个英勇的爱国者。他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并多次荣立战功。最后于1944 年被捕,在德军集中营中遇害。这时他还不过58 岁。马克·布洛赫的过早去世,使得他能够留给后世的著作不是太多。《法国农村史》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史学造诣的代表作品。 -
剑桥插图法国史
《剑桥插图法国史》融合了顶级的插图和权威的文字,是一部涵盖了法国早期到现今两千年来的政治和社会历史的重要新作。科林·琼斯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本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史的权威论蓍,而且是对法国历史一次引人入胜的全新阐释.《剑桥插图法国史》突破常规,强调了区域、阶段、性别和种族在法国性格塑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剑桥插图法国史》涉及社会、政治、地理、文化等方方面面,从史前巨石到蓬皮杜中心,从路易十六的凡尔赛宫到二十世纪的摩天大楼,从玛丽·安东尼顿到《玛丽嘉尔》,其旁征博引的宏大气势使其成为众多历史学家的案头必备专著。作者为如何看待一个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生动、深刻的新视角。到一种全新的认知,给人一种冲击性的感受。 -
法国大革命的起源
本书是关于法国大革命起源的经典著作。 在这部最新修订版中,威廉•多伊尔首先总结了1939年以来历史学家们对法国大革命起源的看法,然后提供了他自己的解读。他分析了旧帝国是如何分崩离析的:法国政府遭遇到的财政危机、政府治理系统的失灵、反对派力量的壮大以及政府最后的改革努力的失败,这一切都使得法国不可避免地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然后,作者分析了大革命初期的权力之争,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农民、巴黎市民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作者由此讨论了选举制度、经济危机、土地革命对大革命发生的催化作用。 -
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
《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内容简介:一部用当代人视野和观念写作的汉语世界史,一部好看的世界史。《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被读者称为“世界史最强作”,《参考消息》称《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填补了“好看的世界史”在汉语写作领域的空白。《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是“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的法兰西卷。《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从史前法国讲起纵览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法国历史进程,笔墨重点在介绍法国从王朝到共和国、帝国和共和国的演变历程,从中不仅能够读到法国有史以来政治变迁的大脉络,更能通过一个个人物和事件的讲述中具体而微地了解法国历史每一重大阶段的发生、发展与影响。 太阳王路易十四这个矮个子,是怎样把法兰西推上了欧洲最强大国家的顶峰?路易十六是个怎样的人?法国大革命的真相是什么?拿破仑同样是矮个子,又是怎样折腾欧洲,开创历史?从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别样的解释,也是真实的历史。还有,法兰西的文化在历史上别具一格,从凡尔赛宫到埃菲尔铁塔,从莫里哀代表的法国戏剧到伏尔泰、狄德罗、卢梭代表的启蒙文化,从路易十四时代香水和时装的兴起到今天的“香艳”法兰西,作者给我们讲述了那些花儿的盛开与馨香。 -
二十年来演讲录
张芝联先生在国内外重大集会及论坛上的讲演文章集合,既有十八世纪的中国与欧洲,又涉及对全球化的认识与忧虑。该书部分内容曾经由商务印书馆以英文出版,此次作者把它们全部翻译成中文,第一次以中文结集出版。 -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弗兰克·安东·麦斯迈尔(Frank Anton Mesmer,1734—1815)与以其命名的催眠术(mesmerism)或“动物磁性论”(animal magnetism)是启蒙运动科学史研究中饶有趣味的一个领域,但20世纪60年代之前这个主题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在科学史领域,学者普遍对它缺乏兴趣,而且评价不高。丹皮尔认为,麦斯迈尔及其继承者的研究是“电在生理学中的作用的研究庸俗化”。 -
法国史
本书由乔治•杜比领衔主编,莫里斯•阿居隆、米歇尔•优维尔等诸多当时法国第一流的史学名家参与撰写,堪称法国通史类著作中的经典之作。乔治•杜比是一位享誉法国,乃至国际史坛的著名历史学家。本书初版于20世纪70年代初,问世后好评如潮,广受欢迎,一版再版,尤其是在出了一卷本的平装本后,更是成了典型的既畅销又长销的佳作。 -
法国史
《法国史(法汉对照)》以小见大——虽不算全面和详尽,但却能为读者提供法兰西民族历史上留下烙印的那些重大事件和重要时期的一个准确的总体印象。犹如一系列里程碑一样,那些影响持久而被认为有开创意义的因数,如一系列事件、社会现象、思想流派,在此得到了特别重视,目的在于让读者搞清这些事件,明白它们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历史进程,它们又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对法兰西文明的形成作出贡献的。几幅地图和大事年表为《法国史(法汉对照)》提供时空背景。与历史和文化有关的词语均集中在书末的索引之中。 《法国史(法汉对照)》由法国史专家郑德弟教授进行翻译,书中的法汉语言均准确,地道,对已有法语基础,又想通过阅读提高法语水平,并想了解法国历史及知识的读者很有帮助。同时,对进一步提高法语水平和扩大法国知识的大学生及读者亦有很大帮助。 -
骑士、妇女与教士
本书作者集中探讨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运行的这一大问题,作者尤其将关注点集中在了婚姻制度上,因为正是通过婚姻,通过婚姻关系的条例,以及运用这些条例的方式,人类社会驾驭着它的未来。当然,婚姻实践是非常难以把握的,尤其在拉丁基督教国家中,由宗教支配的婚姻戒律和由世俗支配的婚姻观念不断发生剧烈冲突。本书的研究集中在11-13世纪的“高尚”阶层,也就是国王、君主和骑士的世界中。作者通过千年后日渐丰富的史料记载揭开了一个隐秘的婚姻实践世界,与财产继承紧密联系的婚姻实践,其理念在教会和务实的相互抵抗中,成为赌注,并最终走向相互妥协的婚姻结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