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储安平
-
追寻储安平
大概是三四年前,我写过一篇怀念储安平的文章,寄给储安平曾经工作过的报社,过了几个月,杳无音讯,于是我给总编辑先生写了封信,问他是不能登、不想登还是别的原因。过了几天,总编辑先生把稿子退还给我,没有写一个字,这是不表态的表态,我当然懂得。后来,有一位朋友见义勇为,把这篇文章寄给了同储安平有点关系的一家杂志,可是也是石沉大海…… -
储安平和他的时代
2009年是中国著名知识分子储安平诞辰一百周年。储安平一生对中国民主化进程作过重要贡献。他青年时代的文学活动,曾对「新月」后期的散文写作发生重要影响;二十世纪四○年代中期前后,他曾创办《客观》周刊,汇聚当时重庆的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战后中国的民主重建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1946年9月,储安平在上海创办《观察》周刊,成为当时最具社会影响的杂志之一。1949年后,储安平曾在中国民主同盟、九三学社高层工作,1957年曾短暂出长《光明日报》,个人经历独特丰富,人生命运奇特曲折。 二十世纪四○年代,储安平留下了著名的「国共民主多少有无」论,成为至今判断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主要尺度;1957年夏天,储安平对中国当代现实发出「党天下」的感慨,成为概括一个时代基本制度和社会现实最具表述力的专有名词。为纪念这位著名的中国知识分子,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于2009年7月在厦门大学召开了「纪念储安平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并将发表之论文集结出版,以兹纪念。 -
大变局中的民间报人与报刊
民营报刊的消失和民间报人的转变,是至今令人感慨不已的事情。本书选取徐铸成、王芸生、储安平这三位民间报人,及其所主持的《文汇报》、《夫公报》、《观察》周刊,铺排史实,索隐钩沉,感受他们在1945-1957年这一历史大变局中的憧憬与彷徨,欣喜与迷惘,奋发与无奈,坚持与哀愁。几许中国新闻历程的碎片,三个民间报人的艰难抉择,一段大变局中的自由心灵史。 -
强国的开端
《强国的开端》收录了储安平先生佚文七十篇,三十余万字。本书所有文章均系第一次整理出版,包括2万字的《北行散记》、4万字的《柏林奥运采访录》、2万字的《中国行政院与英国内阁比较研究》,是继1998年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之后,最重要的储安平资料。 -
给弟弟们的信
《重开经典之门书系:给弟弟们的信:英人•法人•中国人》所谓“给弟弟们的信”,为储安平虚拟的一个说法,其实是以给“弟弟们”写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青年人道德修养的一些想法。大体可以说,这是一本普及现代政治常识和道德的公民读本,远比一般教育青年完善人生的道德修养读物有深度。 -
英人、法人、中国人
本书所集的四篇文字,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都是论英国人的。最前的一篇和后面的三篇在体裁上很不调和,但本书既是论英国人的,《英国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一文的目的在叙述英国人的来历,所以编入本书,并放在第一篇地位。第二篇《英人·法人·西班牙人》并不是一篇独立的论文,它是根据著者读Salvador De Madariaga所著Englishmen,Frenchmen,Spaniards一书所作的笔记写成的;笔记还是在伦敦时候记的。第四篇《中国人与英国人》是著者写完《英国采风录》一书以后写成的,这篇文字叙述著者多年以来关于中国社会的种种感想。 -
欧行杂记
本书分《欧行杂记》、《英居漫记》两编。前者是储安平留学欧洲时的旅行观感,后者是储安平在伦敦和爱丁堡两地居住的日记。 本书文字第一次整理出版,对研究储安平生平与思想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觀察(全六卷)
《观察》是储安平创办于1946年9月1日的杂志,撰稿人多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因敢于抨击国民党政权,提倡“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大受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欢迎和喜爱,后被国民党查封。1949年11月1日复刊,1950年5月奉命改为《新观察》。 -
储安平集
《民国三大报人文集:储安平集》内容简介:储安平所处的时代是为他所特别痛恨的,但在那个时代里,他还能够独立办一份《观察》并以自由的心灵对国事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这一点已是现在的知识分子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了。作为时评,一般来讲,当历史发生变化,人们对具体事件不再抱有兴趣的时候,这些时评的价值也就只剩下历史价值了,只有对历史发生兴趣的人才会重新翻检。但储安平的《观察》时计好像是为今天而写的,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时评,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储安平的《观察》政论是很有感染力的,文字也好,1949年后再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时评,不是后来者没有见识,而是没有这样的条件。 -
英国采风录
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人: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一个不列颠帝国。——以上英国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以上中国谚语 阅读本书的理由: 为中国民族所有的许多美德,其以泰半绝响于城市都会的生活中者,反能在农村社会中保存勿替。……乡村中的人们反较城市中的人们重信义、讲气节、崇公道。农民的心地亦较知识分子的心地为忠厚、笃实、单纯、洁净。由此可见,为今日一般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种种弱点,实非中国民族的固有的性格;他们性格上的一般弱点,大都应归因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及所接触的环境。 ——储安平《中国人与英国人》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 中国现代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文化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风俗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小学生…… -
儲安平傳
本书是一部中国报刊史上的代表人物储安平的学术传记。著者以海峡两岸数百种档案、报刊资料为基础,展现了储安平一生的传奇经历。以往的储安平研究多集中于《观察》时期,对其早期行状几乎不知。本书辑佚钩沉,重现了传主求学光华、南京请愿、北上抗日、任职国民党中央党报、观察纳粹奥运、游 学英伦、前线采访抗战、任教国立师范学院以及担任《力报》主笔的史实,填补了大量认知空白。本书亦对一九四九年后储安平担任出版总署官员、主持《光明日报》以及右派生涯,尽可能地作了客观平实的呈现。
-
储安平
储安平是续胡适之后我国又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他于抗战胜利后创办的政论周刊《观察》,曾在当时名噪四方。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因提出“党天下”被打成右派,“文革”又被批斗,终于含冤出走,至今下落不明。本书对储安平坎坷的一生做了较为详实的介绍与评论,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储安平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留下的散文、政论、序跋、书信,真实地反映了储安平思想的历程。 -
储安平与《观察》
《观察》是储安平创办于1946年9月1日的杂志,因敢于抨击国民党政权,提倡“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大受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欢迎和喜爱,后被国民党查封。1949年11月1日复刊,1950年5月奉命改为《新观察》。 想给储安平写传记的人很多,但由于档案没有公开,所以至今没有一部较为完整的储安平传记。著名学者谢泳在这部《储安平与<观察>》的专著中,以客观、平实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系统地介绍、论述了储安平这位终身为自由主义理想奋斗的知识分子令人难以忘怀的命运轨迹,以及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观察》的兴衰历史。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