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战史

  • 蒙古族古代战例史

    作者:巴特

    《蒙古族古代战例史》内容简介:蒙古族古代历史是与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1187年前后成吉思汗对蔑儿乞部开战到1757年清军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570余年间,蒙古民族历经了难以计数的战争,《蒙古族古代战例史》精选了90余个主要战例,并附战例图109幅,清晰地勾勒出古代蒙古民族的战争历史。
  • 反坦克战史

    作者:[英] 约瀚·威克斯

    步兵是战争之王,而炮兵是战争之神,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坦克在一定程度上夺走了炮兵身上围绕的光环。如本书作者所说,反坦克作战的历史甚至比空战还要短,但它对各国军事工业的影响却不亚于后者。本书成书于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后,时值反坦克导弹大行其道之时,那是一个科学技术喷薄的年代,一个附属的产物便是科技万能和自动化崇拜。航空工业推崇双高即高高度和高速度,反坦克技术方面则开始盛行人操火炮无用和导弹至上论。本书的作者无疑是非常理智的,他指出无论多么先进的科技,也不能取代反坦克作战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反坦克手和坦克里的人,只有人,才是反坦克作战的核心。 由于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人,因此在篇幅上对英美和西欧国家的反坦克战史着墨较多,而俄国的篇幅则被压缩的很小并和日本放在一起仅用一章介绍,实属遗憾。不过作者在介绍本国的反坦克武器发展史方面,文笔幽默又不失专业性,在很有限的篇幅里提供的信息量也并不小。 《反坦克战史》很容易写成充斥着技术数据的说明书,不过作者的着眼点着重于人,向读者介绍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时始终以其对反坦克手的影响为主题,对于战时那些临时想出来的绝妙反坦克战术亦时有圈点,全书没有枯燥得让人看不下去的情况。 这是一本非专家无法写成的好书,而本书的作者正是这样一种人,如本书绪言中所说的-“所谓专家应该是这样一种人,这就是对于很小很小的事情,他却了解得很多很多”。
  • 宋元战争史

    作者:陈世松

    《宋元战争史》系统地叙述13世纪中国历史上一次王朝更迭——元朝代宋的战争专史,以元朝进兵灭宋为主线,适当兼及南宋的政局及防御。《宋元战争史》注意突出战争本身的发生发展过程,具体勾画出战争爆发前、爆发、战场形成、新阶段、短暂相持、战略进攻、总攻、灭宋、结束等具体阶段和标志。另外,为了突出军事特点,《宋元战争史》对有关战役作了重点发掘和着墨,在具体行文中,尽可能详细地把交战双方的兵力、战前准备、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战术运用等情况交代清楚,并作必要的评述。《宋元战争史》为学术著作,力求在对宋元双方史料扒梳的基础上,勾勒出宋元战争史的发展线索。 《宋元战争史》作者利用各自所处之地即为当年宋元战争的3个战场(巴蜀战场、荆襄战场和江淮战场)之便,在中巾适当部分较为具体地捕述了宋元战争各战场的地理形势,并根据“地近易核”的原则,对宋元战争中若干地名今址作了新的订正,以增强《宋元战争史》的实地感和可读性。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5册)

    作者:台湾三军大学

    《中国历代战争史5:两晋》内容简介:《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 《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中国历代战争史》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中国历代战争史》为第4册,内容涵盖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九十年间的主要战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蜀吴猇亭之战(亦称夷陵之战)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尽在其中。 《中国历代战争史》亮点: 一、专业视野,评论精彩 军方专家的全面届入,使战争检讨有了全新的视野对战争的检讨,讲述每场战争时,最后部分即“申论”,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比如牧野之战的申论:编纂者经周密论证,认为姜尚助周王训练使用新武器——战车,阵法上亦有中央突破与两翼策应配合。战车速度快极,虽是堂堂之阵,而致有突袭的效果,做战之时,周军以寡敌众,当然志在杀伤,终致敌方前军崩溃。这种解读,既避免了“至仁”与“至不仁”这种无法穷究的论争,也给“流血漂橹”以崭新的解释。这种精彩解读俯拾皆是。 二、重视地理,手绘地图: 军方专家的参预,使《中国历代战争史》对军事地理有一空前的重视:一是讲论战前形势时,必将双方地理地形做相当论述;二是绘制了近800幅完密的战争地图。历史是活动的流体,皆依附于凝固的山川大地,前人讲究“左图右史”,即意在不割裂这一体两面。离开地理地形讨论统帅和战将的高下智愚,既失公允,亦失凭据。《中国历代战争史》地图,全系手绘,脱胎于军事地图,精确详密,自不待言,亦使《中国历代战争史》成为一部让历史真正落到地上的大著。 《中国历代战争史》看点 一、对于普通读者而言: 这是一个史迹斑斓、意气纵横的史学天地;一部承载得动中国绵长历史、完美展现先人“故智”的煌煌巨作。 蒋介石手令编纂《中国历代战争史》时,初衷是分发军中校官,以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军中校官,学识当然有限,故《中国历代战争史》除开学术上的求真求善外,在结构上力求层层展开,语言则务求明晰如话。因史事浩繁,非精炼典雅之文字,难控篇幅,事实上,这种文白相杂的典雅之作,极为精彩,文风略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相当,绝无难读之虞。 《中国历代战争史》号为“历代战争史”,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历代有作为的君臣良将,皆在战场和政治上扬名立万,《中国历代战争史》自始至终,皆以这两把手术刀解剖他们,而不以这六十年来大家所熟知的,以阶级论来划分政治正确或不正确,或以忠奸智愚来将他们分门别类。编纂者抛弃意识形态和标签,务求将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天才和决然勇气,展示于读者目前。这种极务实的态度,延续了中国历代史家的真正传统。拨开云雾,朗月分外清洁;抛开浮荡,先人的智慧和勇气才显出分外的光芒。 《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篡者皆民族战争、国内战争的亲历者,亲见本民族濒于绝境,深知立国成事之艰难,对民族感情尤深,对战争的思考尤为痛切,形与笔底,则处处可见这种情怀。《中国历代战争史》开卷即指明我先民之苦境,赞赏其战斗精神、手创之灿烂文化。全书之中,对先人均有极大尊敬,排列形势,让读者明了,他们智或有所不及,力或有所不逮,或深陷形势之绝境,失败者当中,不乏真英雄。读者藉此获得对先人的温情、对本民族的认同,获得人生的信心,懂得时时处处宽容他人。 中国历史绵长,史事浩繁,非有大作,无以展现。《中国历代战争史》作者名家云集,正是撰写宏大历史的最佳人选。要求得“故智”,却又拒绝大历史著作者,终难以如愿。这种悖论,表现于人生的时时处处——没有人能轻易获得知识,或是成功。 二、对于军迷和军方人士: 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旷世巨作,一堂饕餮盛宴。 这套书,填补了《剑桥战争史》当中中国部分的空白,是一部沟通中国历代史作的大通史,因久历实战的将校的参预而精彩无伦。中国历代史家,绝少知兵者,对于战争,常怀有悲悯,不愿对战争做详密介绍,导致有关战争史迹,流散于各种典籍当中,而无专门史著。《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者,将这些史迹,从典籍当中,细细搜选,一丝一缕,详加校订以期至当。21年艰苦卓绝,终沟通前史,成就这一绝无仅有之战争通史。是军迷和军界人士的不二之选。 三、对于政界: 《中国历代战争史》堪称政治智慧的源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一股力量,力量使用与否,在何处使用,却是政治家面临的问题。军事与政治,犹如双手和神经中枢。 全书当中,对政治的重视,一在国际,一在国内。这是《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极为赞赏的“蓄虎在山”之政略——以实力压制敌方,而不轻试锋锐,正是求得国际和平、谋取国家利益的无上方略。今日国际,谙于此者屡得大利,眛于此者,屡见催败。 国内政治始终是《中国历代战争史》重视的一点。优秀统帅,始终能与豪杰同休戚,政令简而不繁,以公心推于万姓。文景因之大治,元代因之速朽,历代典籍皆屡见不鲜,只不如《中国历代战争史》这样明确提出政治战略,而又解读得如此透彻。 书中政治人物,或参预国际纷争,或以上御下,或以下侍上,或平级相处,成功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对政治人物的品评,极重视政治理想。政界人士细细揣摩历代政治人物的临事机变和政治理想,即可获得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前行的勇气,从而成就自己,为国家谋得福祉。 四、对于商界: 这是一座充满财富的绵延群山。 商场如战场,实非虚言。一公司和一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同行之间的竞争,人才的获取,人才的驾驭。 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中国国际竞争较为透彻之时。春秋时齐桓公在管仲的指引下,透过纷繁芜杂的国际纷争,看到了华夏集团的命运,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从而联合诸夏,外抗夷狄,内息本集团内纷争,开启了春秋五霸的局面,本国所取得的利益,远超其他霸主。管仲堪比行业内极成功的先行者。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的国家道德:不临驾与诸夏之上,不取诸夏之财富。透视时势和追求道德,是集团取得财富的最捷径。 求得人才,礼遇和金钱不是唯一的利器。马援到公孙述那里,公孙述极尽礼遇,许以高官,马援断然离去;见到刘秀,刘秀便装接待,马援却决意追随。刘秀的长处,一在于自身的见事明彻,一在于屡申国家大义,极有担当。商界并非单纯的利场,以造福众人之心,以公道之心,贯彻于公司经营,或有意外的收获。 人才的使用,是经营管理的大事。三国时钟会是一代名将,司马昭明知他野心炽烈,仍然用他伐蜀。他认为钟会不但才气过人,且在伐蜀的议论当中,态度最为坚决,有必胜之心。至于平蜀之后,如有反心,则归意甚坚的本国士兵必不为所用,蜀国沮丧之师必不堪用,料无成功可能。管理者在使用人才,不必执着于德才兼备。另外除本身才能外,其信心、决心也应考量。 在商学兴起之前,世上本无商学,大家从事商学,无外对时事的观察分析,或是用前人“故智”。对时世的明彻可称“当下之智”,是横向的广度;后者则是纵向的深度。大敌当前之时,前沿广大、纵深厚实者,腾挪的余地越大。同理,同时拥有“当下之智”和“故智”,当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角度用以观察问题。《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论的战场和政治场,正是我们先人最为精彩的表演场,商业者行走其中,悉心留意,商业“故智”随处皆是。 五、对于专家学者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极可靠的资料库,有专业的著史方法和史学观点。 《中国历代战争史》材料的采取,取法于《资治通鉴》。编纂者搜罗540余种典籍,然后漫行其中,将有关战史者尽行采撷,经军事专家和史家的共同认证后,才用于撰写之资。故《中国历代战争史》不但资料丰宏,且史料均经仔细认证。 《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极重视时代形势和战前形势的叙论,战争的触发、决胜皆以此为依凭。每一论点的展开,皆以论据的铺开为前提。每一史学观点的得出,皆以强大论据为基础,并以战争原理相照映。论据、论点、史观层层相因,丝毫不爽,让读者感觉清晰如绘。 《中国历代战争史》史观,未受纤毫意识形态和标签化的影响,尽显军事家的专业性和一流史家的底韵,专家学者可将这些史观与自身的观点对照、碰撞,对史识史才当有良好的助益。 海报:
  • 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

    作者:Charles Trang

    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同“LASSH”、“帝国”师合称为党卫军的三个王牌装甲师。就战绩而言,“骷髅”师比“LASSH”和“帝国”师要稍逊一筹,但是实际战斗力却独占鳌头。他们参加了几乎所有德军在东线的军事行动,除了因为1941年重大损失后后撤至法国进行休整躲过了斯大林格勒外,在东线最危险的地段永远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本书通过20余万字、700余张国内从未公开发表过的资料以及战场写真照片,完整地讲述骷髅师从建立到西线参加第一战,再到东线血战,直至最后毁灭的战斗历程。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4册)

    作者:台湾三军大学

    《中国历代战争史4:三国》内容简介:《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 《中国历代战争史4:三国》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中国历代战争》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中国历代战争史》为第4册,内容涵盖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九十年间的主要战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蜀吴猇亭之战(亦称夷陵之战)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尽在其中。 亮点: 一、专业视野,评论精彩 军方专家的全面届入,使战争检讨有了全新的视野对战争的检讨,讲述每场战争时,最后部分即“申论”,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比如牧野之战的申论:编纂者经周密论证,认为姜尚助周王训练使用新武器——战车,阵法上亦有中央突破与两翼策应配合。战车速度快极,虽是堂堂之阵,而致有突袭的效果,做战之时,周军以寡敌众,当然志在杀伤,终致敌方前军崩溃。这种解读,既避免了“至仁”与“至不仁”这种无法穷究的论争,也给“流血漂橹”以崭新的解释。这种精彩解读俯拾皆是。 二、重视地理,手绘地图: 军方专家的参预,使《中国历代战争史》对军事地理有一空前的重视:一是讲论战前形势时,必将双方地理地形做相当论述;二是绘制了近800幅完密的战争地图。历史是活动的流体,皆依附于凝固的山川大地,前人讲究“左图右史”,即意在不割裂这一体两面。离开地理地形讨论统帅和战将的高下智愚,既失公允,亦失凭据。《中国历代战争史》地图,全系手绘,脱胎于军事地图,精确详密,自不待言,亦使《中国历代战争史》成为一部让历史真正落到地上的大著。 《中国历代战争史》看点 一、对于普通读者而言: 这是一个史迹斑斓、意气纵横的史学天地;一部承载得动中国绵长历史、完美展现先人“故智”的煌煌巨作。 蒋介石手令编纂《中国历代战争史》时,初衷是分发军中校官,以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军中校官,学识当然有限,故《中国历代战争史》除开学术上的求真求善外,在结构上力求层层展开,语言则务求明晰如话。因史事浩繁,非精炼典雅之文字,难控篇幅,事实上,这种文白相杂的典雅之作,极为精彩,文风略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相当,绝无难读之虞。 《中国历代战争史》号为“历代战争史”,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历代有作为的君臣良将,皆在战场和政治上扬名立万,《中国历代战争史》自始至终,皆以这两把手术刀解剖他们,而不以这六十年来大家所熟知的,以阶级论来划分政治正确或不正确,或以忠奸智愚来将他们分门别类。编纂者抛弃意识形态和标签,务求将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天才和决然勇气,展示于读者目前。这种极务实的态度,延续了中国历代史家的真正传统。拨开云雾,朗月分外清洁;抛开浮荡,先人的智慧和勇气才显出分外的光芒。 《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篡者皆民族战争、国内战争的亲历者,亲见本民族濒于绝境,深知立国成事之艰难,对民族感情尤深,对战争的思考尤为痛切,形与笔底,则处处可见这种情怀。《中国历代战争史》开卷即指明我先民之苦境,赞赏其战斗精神、手创之灿烂文化。全书之中,对先人均有极大尊敬,排列形势,让读者明了,他们智或有所不及,力或有所不逮,或深陷形势之绝境,失败者当中,不乏真英雄。读者藉此获得对先人的温情、对本民族的认同,获得人生的信心,懂得时时处处宽容他人。 中国历史绵长,史事浩繁,非有大作,无以展现。《中国历代战争史》作者名家云集,正是撰写宏大历史的最佳人选。要求得“故智”,却又拒绝大历史著作者,终难以如愿。这种悖论,表现于人生的时时处处——没有人能轻易获得知识,或是成功。 二、对于军迷和军方人士: 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旷世巨作,一堂饕餮盛宴。 这套书,填补了《剑桥战争史》当中中国部分的空白,是一部沟通中国历代史作的大通史,因久历实战的将校的参预而精彩无伦。中国历代史家,绝少知兵者,对于战争,常怀有悲悯,不愿对战争做详密介绍,导致有关战争史迹,流散于各种典籍当中,而无专门史著。《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者,将这些史迹,从典籍当中,细细搜选,一丝一缕,详加校订以期至当。21年艰苦卓绝,终沟通前史,成就这一绝无仅有之战争通史。是军迷和军界人士的不二之选。 三、对于政界: 《中国历代战争史》堪称政治智慧的源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一股力量,力量使用与否,在何处使用,却是政治家面临的问题。军事与政治,犹如双手和神经中枢。 全书当中,对政治的重视,一在国际,一在国内。这是《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极为赞赏的“蓄虎在山”之政略——以实力压制敌方,而不轻试锋锐,正是求得国际和平、谋取国家利益的无上方略。今日国际,谙于此者屡得大利,眛于此者,屡见催败。 国内政治始终是《中国历代战争史》重视的一点。优秀统帅,始终能与豪杰同休戚,政令简而不繁,以公心推于万姓。文景因之大治,元代因之速朽,历代典籍皆屡见不鲜,只不如《中国历代战争史》这样明确提出政治战略,而又解读得如此透彻。 书中政治人物,或参预国际纷争,或以上御下,或以下侍上,或平级相处,成功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对政治人物的品评,极重视政治理想。政界人士细细揣摩历代政治人物的临事机变和政治理想,即可获得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前行的勇气,从而成就自己,为国家谋得福祉。 四、对于商界: 这是一座充满财富的绵延群山。 商场如战场,实非虚言。一公司和一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同行之间的竞争,人才的获取,人才的驾驭。 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中国国际竞争较为透彻之时。春秋时齐桓公在管仲的指引下,透过纷繁芜杂的国际纷争,看到了华夏集团的命运,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从而联合诸夏,外抗夷狄,内息本集团内纷争,开启了春秋五霸的局面,本国所取得的利益,远超其他霸主。管仲堪比行业内极成功的先行者。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的国家道德:不临驾与诸夏之上,不取诸夏之财富。透视时势和追求道德,是集团取得财富的最捷径。 求得人才,礼遇和金钱不是唯一的利器。马援到公孙述那里,公孙述极尽礼遇,许以高官,马援断然离去;见到刘秀,刘秀便装接待,马援却决意追随。刘秀的长处,一在于自身的见事明彻,一在于屡申国家大义,极有担当。商界并非单纯的利场,以造福众人之心,以公道之心,贯彻于公司经营,或有意外的收获。 人才的使用,是经营管理的大事。三国时钟会是一代名将,司马昭明知他野心炽烈,仍然用他伐蜀。他认为钟会不但才气过人,且在伐蜀的议论当中,态度最为坚决,有必胜之心。至于平蜀之后,如有反心,则归意甚坚的本国士兵必不为所用,蜀国沮丧之师必不堪用,料无成功可能。管理者在使用人才,不必执着于德才兼备。另外除本身才能外,其信心、决心也应考量。 在商学兴起之前,世上本无商学,大家从事商学,无外对时事的观察分析,或是用前人“故智”。对时世的明彻可称“当下之智”,是横向的广度;后者则是纵向的深度。大敌当前之时,前沿广大、纵深厚实者,腾挪的余地越大。同理,同时拥有“当下之智”和“故智”,当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角度用以观察问题。《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论的战场和政治场,正是我们先人最为精彩的表演场,商业者行走其中,悉心留意,商业“故智”随处皆是。 五、对于专家学者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极可靠的资料库,有专业的著史方法和史学观点。 《中国历代战争史》材料的采取,取法于《资治通鉴》。编纂者搜罗540余种典籍,然后漫行其中,将有关战史者尽行采撷,经军事专家和史家的共同认证后,才用于撰写之资。故《中国历代战争史》不但资料丰宏,且史料均经仔细认证。 《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极重视时代形势和战前形势的叙论,战争的触发、决胜皆以此为依凭。每一论点的展开,皆以论据的铺开为前提。每一史学观点的得出,皆以强大论据为基础,并以战争原理相照映。论据、论点、史观层层相因,丝毫不爽,让读者感觉清晰如绘。 《中国历代战争史》史观,未受纤毫意识形态和标签化的影响,尽显军事家的专业性和一流史家的底韵,专家学者可将这些史观与自身的观点对照、碰撞,对史识史才当有良好的助益。 海报:
  • 退后一步是家园

    作者:萨苏

    《退后一步是家园》内容简介:并不是为了呼唤战争,更不是呼唤复仇,而是希望以此唤醒我们对这些中国的脊梁的回忆。在那样苦难的时刻,依然有那样多的人为了这个国家义无反顾,捍卫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尊严。 日本历史图书的插页图片,据萨苏考证,是根据1939年3月21日南昌战役一次真实的战斗所绘,战斗地点为江西修水河畔凤栖山魏家营。在这次战斗中,为击毁日军战车,有12名中国士兵牺牲,他们隶属中国陆军第49军第105师315旅第1团。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

    作者:台湾三军大学 编著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上古-春秋(上)》内容简介:《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上古-春秋(上)》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上古-春秋(上)》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上古-春秋(上)》为第1册,讲述自远古至春秋时期战事。起于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迄于齐袭晋太行之战。对殷商代夏,武王伐纣,中原与荆楚、秦齐与晋之争斗有精彩叙论。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