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城市设计

  • 明日之城

    作者:Peter Hall

    《明日之城》是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的历史,也是一部关于引导城市规划形成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机遇的历史。它文锋犀利,洞察力强,涉及全球,无与伦比地记述了书中极其重要的主题。 《明日之城》的第三版是在它初版之后,考虑到最新出版文献的丰富性,并以历史视角来看待1990年代,从而进行了一次综合性修订。这是回顾了整个20世纪现代城市规划运动的发展修订而成的完整版本。
  • 城和市的语言

    作者:迪鲁·A·塔塔尼

    《城和市的语言:城市规划图解辞典》以文字和图片中的每个单词、名称或概念的字母为顺序进行编撰,同时以简洁的传记体介绍城市场所建造历史和演进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为了这部集百科辞典、图解设计手册和绝妙的专题摄影作品于一体的汇编著作,建筑师和城镇规划师迪鲁·A·塔塔尼以及超过50位专家撰稿人共同注入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财富。
  • 城市建筑学

    作者:[意]阿尔多·罗西

    英文版前言 在意大利的建筑历史中,很早就有建筑师兼理论家的传统。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系统的论著已经成为某些建筑师陈述自己观点的特有方式。在维特鲁威(Vitruvius)写作模式的基础上,阿尔伯蒂(Alberti)创立了文艺复兴的写作模式。塞利奥(Serlio)和帕拉第奥(Palladio)又发展了这种模式。塞利奥的一系列著作如同一部建筑手册,从古代建筑一直写到对未来建筑的构想。与他本人那些已经完工的质朴作品相比,书中那些未被建造的设计方案更为重要。这些方案已经超出了本身作为设计作品的意义,因为它们被开始用来阐述许多建筑类型。这种写作模式后来为帕拉第奥所借鉴。在临终的前10年,帕拉第奥写下了有点儿像其生平简历的《建筑四书》。在书中,他重新绘制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和作品,以记录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无论是描绘古罗马的遗迹,还是重新绘制自己的设计方案,帕拉第奥都首先关注现有建筑原型中那些类型的起源、创新和变形。绘图和写作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因而成为建筑传统的一部分。 在意大利,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本世纪(指20世纪--编者注)。斯卡莫齐(Scamozzi)、米利齐亚(Milizia)和洛多利(Lodoli)等人的著作,更不用说最近帕加诺(GiuseppePagano)的论著和设计,自然都是这种传统的产物,罗西的《城市建筑学》一书也不例外。为了理解罗西的建筑,我们还有必要去研究他的著作和绘图。《城市建筑学》一书与以往的论著很不一样,因为它一方面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论著一样,意在论述一种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又奇特地预示了罗西后来的作品。 建筑师撰写理论著作是意大利的传统,这篇前言的目的是向美国读者表明本书在此传统中以及在意大利60和70年代时期中的地位。本书由罗西的演讲稿和笔记组成,在1966年推出第一版;在那个学生们心怀不满的创伤年代中,它对城市的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论战性的批判。意文第二版连同新写的绪论于1970年出版。以后,此书被译为西班牙文、德文和葡萄牙文。1978年问世的意文第四版新增了图例。现我们以英文版的形式,重新发表这部著作以及在其出版历史过程中出现的所有补充材料,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认识此书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特定文化背景;所有这些材料都是本书历史的一部分。采用这种方法,本书就能独特且平行地记录罗西在过去15年中,在绘图和其他论著中所发展的那些思想。本书因此也是一个"类比作品"。 英文版并没有对原文进行逐字翻译,而是对之做了审慎的修改,以便在保留原文风格和特点的同时,又不为其中那些过度修饰和重复的段落所拖累。意文中那些颇具学术味的表达方式有时在英文中显得造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宁可选择了行文的明确性和简洁性。 在后面的序言中,我从某些方面对本书以及它所预示的罗西进行了讨论。序言因此有点像关于罗西思想的类比文章。同罗西的类比绘图和可以被视为类比工具的写作一样,序言试图消除和摆脱罗西思想演变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我研读了罗西后来写的著作,其中包括《科学的自传》一书;我也与他进行了多次私下交谈;根据罗西的论著和这些交谈,我写成了后面的序言。同《城市建筑学》一书意文第四版一样,本书汇总了其出版史中的所有具有独自记忆的文章,从而同样甚至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一个"集合"的作品。我的序言力图加入到这个记忆的行列之中,成为一种类比的类比,以创造出另一个具有自身历史和记忆的作品。我试图运用这种方法来揭示贯穿于罗西绘图和论著中的那股来回冲击的类比激流。 彼得·埃森曼 (Peter Eisenman) 录: 绪 论 城市建筑体和城市理论23 第一章 城市建筑体的结构31 城市建筑体的个性31 城市建筑体是艺术品34 类型学的问题37 批判幼稚功能主义43 分类的问题49 城市建筑体的复杂性55 纪念物和经久理论59 第二章 主要元素和区域概念63 研究区域范围63 居住区是研究区域65 单体住房70 柏林住房的类型问题72 田园城市和光明城市82 主要元素85 城市元素的动力87 古代城市92 转变的过程93 地理和历史;人类的创造96 第三章 城市建筑体的个性;建筑103 建筑是科学107 城市生态学和心理学112 如何定义城市元素114 古罗马广场119 纪念物;批判环境关系概念的总结126 城市是历史128 集体的记忆130 雅典131 第四章 城市建筑体的演变139 城市是各种力量的作用场;经济学139 莫里斯·阿尔布瓦什的论点141 对土地征用性质的进一步思考144 土地所有制152 住房问题155 城市规模158 政治是一种选择161 意文第二版序言165 葡文版引言169 德文版评注179 注释 180 图片来源 205 《城市建筑学》出版史208 英汉人名地名对照209 作者生平216 译后记 218 校后记 220
  • 城市形态

    作者:[美] 凯文·林奇

    《城市形态》希望对一个良好的聚落做出一个综合的叙述,一个与人的文脉相应相关的叙述,一个把一般的价值标准联系到具体行动的叙述。这个叙述将只限于表达人的价值与实体城市之间的关系——尽管后者在此更受重视。因此这将仅仅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因为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实体空间方面,而是因为一个综合的城市理论不仅应用阐述一个城市是如何运转的,同量也应用阐述这个城市“好”在哪里。标准理论了是一种不完整的理论,只对后者做了描述,而对前者只做了假设。而流行的功能理论虽有自己的方式,但却也不自觉地像标准理论一样地片面。第二章将讨论标准理论和功能理论的不同,以及在两种理论之间建立联系的必要性。 城市形态的标准理论并不是新理论。在第四章将讨论三种不同的领先理论。书的第一部分是为陈述这些理论做准备的历史背景,是关于城市形态本质的讨论以及对于形态的价值标准的争论——这是做第一个飞跃的跳板。第四章的三种标准理论都是很有影响的理论,不仅仅是在学术上,更因为它们长久以来影响着实际的城市决策。作者提出了这些理论的不足之处。另一个更普通的理论则被安排在书的第二部分,这个理论基于“城市活动的空间围度”,虽然这个理论本身也存有问题,然而它仍然还是一个好的开端。第三部分则是把理论应用于城市的现状问题以及模式,并以此勾画出理想的城市模式草图。
  • 城市设计(修订版)

    作者:(美)埃德蒙.N.培根

    著 作 者: (美)埃德蒙.N.培根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书 号: ISBN 7-112-05819-8 出版日期: 2003-8-1 城市作为一种意愿行动 空间意识作为一种感受 设计的性质 感知自我的方式 希腊城市的成长 古罗马的设计法式 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文艺复兴的兴起 巴洛克时期罗马的设计结构 荷兰的插曲 18、19世经欧洲的城市设计 巴黎的发展 圣彼得堡的演变 约翰.纳什与论敦 维特鲁威的学说传到新大陆 勒.柯布西耶与他的新憧憬 伟大的尝试——巴西利亚 北京 同时运动诸系统 决策 思想付诸行动——费城 格里芬与堪培拉 一座富有人情味的城市——斯德哥尔摩 展望未来 附录 伟大的创举——巴西利亚 译后记
  • 街道的美学

    作者:[日] 芦原义信

    这本书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深奥”,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则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
  • 交往与空间

    作者:[丹麦] 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这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交往与空间》在1971年出版后,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欧美其他地区的城市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 城市意象

    作者:[美] 凯文·林奇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从《城市意象》这本书中我们发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很显然,不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
  •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作者:罗伯特·文丘里,丹尼斯·布朗,史蒂文·艾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原修订版)与文丘里所著的《建筑复杂性与矛盾性》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文丘里反对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光秃秃”。他认为群众不懂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他认为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面貌,包括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版、快餐馆等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众的喜好,因此他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原修订版)中呼吁建筑师要同群众对话,接受群众的兴趣和价值观,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 外部空间设计

    作者: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75年由日本彰国社出版。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全书共四章。
  • 城市发展史

    作者: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它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史料丰富,为提高实用性,书后编了中文索引,便于读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