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汪荣祖
-
晚清变法思想论丛
内容简介: 汪荣祖先生事晚清变法思想之探讨数十年,成果颇著。本书收入5篇文章,分别是“晚清变法思想析论”、“论晚清变法思想之渊源与发展”、“论戊戌变法失败的思想因素”、“王韬变法思想论纲”、“论胡礼垣的大同思想”,从整体到个案,深入地研究晚清变法思想的多个方面。 作者言: 晚清有三大运动,即自强运动、变法运动与革命运动。三者皆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从历史发展上观察,自强思想发生最早,继之以变法思想,再继之以革命思想。从思想发展上观察,三种思想虽继往开来,但在新旧交替之时,新思想常发生于旧思想未尽褪色之前,如在咸同之际,自强运动正蓬勃兴隆,然变法思想已育其胎;又当光绪季世、甲午之后,变法思想经三十年的激荡,已成风潮,卒有戊戌变法之一幕,但正当此时,革命思想与行动亦已见端倪。及至清室最后十年,保皇与革命二党虽势如水火,但变法与革命两思想因子,其间相互错综复杂之关系,学者已多论及。由于思想演变之迹并不十分明晰,于是以变法派为自强派者有之,以变法派为革命党者亦有之,殊不知思潮如江河,虽或有夺他流入海者,但一般言之,泾渭分明,不能以江为河。(吾)拟就变法思想之内容作全面的观察,分析其独特之思想因子。诸思想因子之结合,乃成变法思想之实质。借以显示变法思想之特点,以别于自强思想与革命思想。 ——汪荣祖 -
学人丛说
本书收录十二篇文章,涉及十四位学人,然而并不是十四篇传记,而是论述与这十四位学人相关的一些议题,甚至是有争议性的议题。包括钱牧斋在史学上的造诣,章实斋被现代学人迹近夸张的评价,郭嵩焘、严复:曾纪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严复意译的意义,康有为与戊戌变法的关系难以翻案,康有为早年雏型思想的重要性.章太炎文化多元论之创义,梁启超史学前后期之有所承袭,胡适与陈寅恪乃同一时代不同类型的学人,胡适与吴宓在爱情上的异同,萧公权如何凭其学力建构中国政治思想史,钱锺书以文学家提出对史学的慧识,以及美国汉学家牟复礼教授一生的点滴。 -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台灣出版史上介紹圓明園最詳盡的一本書!嚴謹的考證、流暢的敘述、精采的圖片、豐富的內容,讓您同時感受圓明園的榮辱與大清帝國的興衰! 圓明園是滿清五位皇帝──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的皇家大樂園,歷經了一百五十餘年的不斷經營,建造和修繕工程幾乎無一日中斷。圓明園集明清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更包含了西洋建築藝術,成為大清帝國一顆璀璨明珠,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名的大型宮殿式御園,可說是中國有史以來最雄偉的帝王宮苑。 然而,何以今日論及圓明園總令人不勝唏噓、百般無奈?本書細說從頭,涵蓋了三個面向,讓讀者深入了解這座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偉大園林建築。首先,呈現出圓明園建築的外觀與內涵,討論這些組成部分的來龍去脈與演變過程,及其在美學設計與布局上的意義。其次,檢討圓明園的興衰原因,以及被焚毀後的遭遇。最後,探索圓明園各方面的人文活動,包括皇帝及其親屬、侍從、大小官員、太監、待衛、僧侶,以及園內各方面的現實生活,諸如遊覽、接見賓客、處理政務和寫作詩文等。 圓明園這座皇家御園的興衰是滿清帝國史的縮影,閱讀本書不僅能體會圓明園的光榮與屈辱,更能理解大清帝國的興盛與衰亡。 -
康章合论
康有为与章炳麟乃清末民初思想界的两个头号人物,在政治上,一主变法,一主革命;在学术上,一主今文经学,一主古文经学;而根本之异是在文化观上,一是一元论,一是多元论。二人虽途径不同,但都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至今经过时间的考验与印证,已可略见康氏主张渐进改革的价值与章氏文化多元论的正确性。然而,长期以来二人却多被视为守旧与顽固。本书揭除掩遮康、章两氏的重重帘幕,澄清若干误解,还其以历史真貌。 -
明清史丛说
本书收录了史学大家汪荣祖先生在明清史研究领域的文章共十三篇。专题论文九篇,涉及明清帝国的诸多重要议题,如明清帝国版图的变迁、生态危机、知识流通、英雄人物抉择的成败、秦淮河畔的文学想象与历史记忆、明清之际的大变局、满族汉化之争、晚清自强运动失败之因、慈禧历史形象的形成等。书评三篇,犀利地剖析了三部明清史研究的专著,直陈其得与失。另有一篇短文解读圆明园的西洋楼。本书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极其开阔的研究视野,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明清史的重要见解,也是作者在明清史坛辛苦耕耘的心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编辑推荐: 近些年来,明清史研究一直是国际汉学界、中国史学界的热门领域之一,广大读者也对这一领域的诸多话题颇感兴趣,如广袤的中国版图在明清时期有什么变化?严重的生态危机对明清政权有何影响?明清时期图书如何流通?多尔衮、李自成、吴三桂等英雄人物的个人选择与明清之际的历史走向到底有什么关系?作为征服者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如何面对文明程度较高的汉学文化?慈禧的恶相是怎样形成的?……史学大家汪荣祖教授在海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重新检视相关研究,探讨这些重大话题,展示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历史大变局图景。 -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
康有为的名字,既象征着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包孕着亟待发掘的丰富内涵。他忧患多思的情怀,使之在实践层面上居为疾呼改革的活动家;他超迈磅礴的才气,又使之在精神向度上成为富于创意的思想家。上述双重因素构成了有机的张力,激励他既在儒家价值范式之导引下渴望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以期当今世界能走向变法图强的中国,更在外缘文化的刺激下憧憬儒家思想的自我递进,以期其命维新的中国能走向未来的世界。 然而,无论在国内学术界,还是在国际汉学界,对于康有为的研究成果,似都难与其显要的地位相称。正因此,萧公权先生晚年的这部平心之作,才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萧先生在大批的康氏未刊手稿的支持下,以同情的了解和细密的笔触,既凸显了这位“南海圣人”特重人际关系的问题意识,也还原了他纵笔代圣贤立言的畅想过程。由是,本书就通过对一位“儒家修正主义者”的追述,提示了一种激发古代思想生机的哲学式态度,和一条活泼的传承文化资源的创造性思路。 -
清帝國性質的再商榷
近年美國學界流行「新清史」之說,認為清朝是中亞帝國而非中華帝國,且以譴責所謂大中國沙文主義為藉口來否定漢化,以混淆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來論證清朝並不認同中國,其言外之意質疑中國領土主張的歷史正當性,呼之欲出。顯而易見,所謂「新清史學派」無疑在大做翻案文章,以「新見」引世人注目,但無論在理據上與事據上都難以自圓其說。本書由海峽兩岸八位歷史學者分別提出論文,在學術會議上共同商榷後,整編而成。八篇論文聚焦於同一主題,從不同角度,諸如文化、學理、族群、漢化、認同、教育、制度,以及中國觀多方面,回應了「新清史」的論述,肯定了清朝是中華帝國的延伸,中國從秦至清原是多民族帝國,不僅漢化,也有胡化,清朝並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非漢族建立的朝代,豈能獨外於中國?本書內容豐富,文筆犀利,不僅有高度的學術價值,而且頗具可讀性,值得推薦給廣大的讀者。 -
史传通说
本书作者系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的资深教授,史学专家,学贯中西。本书以《文心雕龙·史传篇》为基础,分立二十四个专题,包括:载籍、记事记言、彰善瘅恶、春秋、左传、战国策、太史公、传记、班固、后汉诸史、陈寿、恶代之书、百氏千载、盛衰、石室金匮、铨评、总会、铨配、信史、记编同时、素心、直笔、贯通、史任等。举凡中西史学的重大问题,均作了剖析,全书旁征博引,见解独特,足见作者数十年治史之功力,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书后编有征引书名、译名对照表、人名索引等。 -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从三个方面对圆明园进行了研究。首先,重现了圆明园的布局,呈现圆明园建筑的外观和内涵,阐述圆明园在美学设计和布局上的意义。其次,考察了从雍正至咸丰五位清帝在圆明园的日常及政治活动,探讨了圆明园的组织和功能。最后,检讨圆明园的兴衰,详细讲述了圆明园被焚毁、劫掠以及逐渐破落、荒废的过程。 -
蒋介石评传(上下)
本书以史料为经,严谨的考证为纬,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而以求真之著史精神,重塑蒋氏一生功过及其历史定位。书中旁征博引,搜罗大量原始珍贵文献,揭露出蒋介石戕害民主的真面目。作者虽对蒋氏憎恨,但行文上却有史家的严谨,全凭证据“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
学林漫步
本书是著名学者汪荣祖先生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内容分辑收录,依次为谈艺辑、书后辑、随想辑、人影辑。在书中,作者以学者的博识和史家的睿智,谈艺、品书、评史、话人,切情切理,流畅清新,表达了一个人文学者无所不在的求知情结和悲悯情怀。另一方面,作为史学研究者,作者行文落笔,俱现灼见真知,由此为我们阅史论事识人提供了许多新的观念视角和新的认知方式。 【目录】 谈艺辑 善读 学术文章 史书三体 外国史研究 兰克史学真相 历史的表象与真相 历史小说与小说性的历史 历史与科学以及科学的历史 境界谈 思古幽情 史书与文采 论翻案 浪漫的“五四” “五四”思想性格的再商榷 壶底乾坤 路德与歌德 “君子固穷”辨 译书二三言 云梦秦简 夏朝的曙光 传记的长短 闲话自传 诗的声律 扬州八怪的书画艺术 红楼梦长 思潮与时代 桐城非谬种 书后辑 书之恋 线装书 《拾遗记》中的科幻 “李白家世考”质疑 明成化本说唱词话 《论戴震与章学诚》书后 读胡适来往书信选 鸡毛蒜皮的小事? …… 随想辑 人影辑 -
书窗梦笔
本书收入饶有趣味的短文五十余篇,曾于台湾《中国进报人间副刊》上刊登,虽然每篇短文只有千余字,却能帝国征搏引,言多有物,颇受读者喜爱。作者信秏挥洒,不拘一格,纵论时事,畅言古今,加忆与旧友新知的难忘交游,构成一部既轻松而又有教益的随笔集。 -
康章合论
《康章合论》家以史学家深刻的学术功底,考察了思想更替时代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和章炳麟为核心的近代思想。康章二人对思想界影响深远,作者从思想的角度再现历史,颇具识见。 -
诗情史意
秦王朝昙花一观,却是两千年封建帝制起的起源;楚霸王乌江自刎,却因巨鹿之战的神勇胜过了刘邦的帝王之尊;李世民英明一世,却抹杀不了杀兄代位的事实;郑成功的抗清失败,却因收复台湾留下了光辉的形象……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情和命运,随着作者对大量古典旧体诗的分析和评价而在书中一一展现。诗话与史话相结合,诗情与史意相印证;挖掘诗情里的史实,洞察历史中的人性。悠悠的诗情古韵里,流淌着过去那一幕幕或悲或喜、或惊或叹的历史岁月…… 本书内容在时间上横跨了从春秋战国到近代两千年,内容丰富,涉及曾经显赫一时的帝王霸主,如秦始皇、项羽、曹操;对才子贤人的不幸遭遇也颇为同情,如金圣叹、冯衍;对凛然正气的将领更不吝笔墨,如文天祥、于谦;对女子的团扇命运也作了深入的探讨,如班婕妤、陈圆圆。雄厚的诗词功底,流畅优美的文笔,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三者结合造就了本书的诞生。 -
章太炎散论
身为大国学家而参与政治的章太炎是近代史上一位突出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学问家、思想家与革命先驱,而且具有难能可贵的书生风骨。本书在征信求实的基础上,用轻松的笔调、散文的体例,随性之所至,从各个角度去描写章太炎,包括他的故居、婚姻、革命、学问、思想,以及与一些主要历史人物的关系等,由众多的横切面,也许更能谱成整体的真相。 -
陈寅恪评传
《陈寅恪评传》以春秋笔法对近代闻名遐尔的大史学家陈寅恪的家世、生平、人品风骨、为学风范和学术成就,以及陈寅恪与胡适等学者名流的交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入情入理的评介。“治学为人”与“精诚为国”两条基线贯穿全书,读来使人感奋不已。 -
槐聚心史
錢鍾書,號槐聚,被譽為「很可能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博學之人」 本書以優雅之筆析論錢鍾書先生其人其學,全書渾然一體 是剖讀一代學人內心世界與學術世界的成功之作 錢鍾書生前視本書作者為忘年交,頗多往還,因而作者在〈弁言〉與〈導論〉中交織了感性與理性,引發全書之先聲。主文分為內、外兩篇,內篇六章論述「錢鍾書的自我」,文中參考當代心理學理論,闡釋錢氏之自我意識、自我認同、憂患意識、自我剖析、以及內心的價值觀。錢氏一生只做自己愛做之事,勤奮讀書、作筆記,將榮辱皆置之度外,可堪為「不為物喜、不為物憂」的典範。 外篇四章分論「錢氏學術境界」,或稱之為「微世界」。錢氏幼承家學,了然自家學術源流,少年時代起即已接觸到西學,精通英、法、德、義等外語,故能馳騁中西學林,橫跨文、史、哲三大領域。他雖深受黑格爾唯心論的影響,但不迷信任何西方體系,也深知貌似嚴謹的體系鮮能持久。錢氏以新方法重新解讀古籍、關心前人所忽略的人文議題,為學術園地開拓了新的視野。在其「微世界」裡,「思想」的比重極高,尤其是抽象思維,故有「高著眼,遠放步」的學問取向,以「思想」、「觀念」與「感覺」作為文章之要旨。 -
走向世界的挫折
郭嵩焘是清末第一任驻英法公使,也是那个时代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识见远远超过同时代人,早就洞悉中国不能再闭关自守,而应走向世界,却因此不为主流所容,遍遭哗笑诟骂。他寡不敌众,只好靠边站。他个人的挫折正好象征中国走向世界的挫折。后世证实郭嵩焘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再挫折、再艰难,中国还是走向了世界,只是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已。 本书尝试将郭嵩焘生活(起居、旅行、应酬)、思想(对时务与洋务的认识)与感情(在朝在野的喜怒哀乐)的“三度空间”,建筑于道咸同光的时代与环境之中。既由时代展现人物,复由人物印证时代。 这本书写一个人,以及这个人生长的时代。 郭嵩焘确是那个时代中,最勇于挽澜之人。我们追踪其人,印证其时、其地,很可觉察到此人的孤愤与无奈。他的思想过于先进,同时代人鲜能接受;他的个性貌似恭俭,实甚自负与固执。而郭氏执着之深,正见其信心之坚。当时人觉其独醉而众醒,但今日视之,实众醉而斯人独醒! -
康有为论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虽非学院派的哲学家,但极具哲人情怀,可称悲天悯人,高瞻远瞩。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不是旧时代的殿军,而是新思潮的先驱。中国经过近百年的不断革命,终归宿于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就是康有为坚持的道路,尤足深思。 本书着墨于有关思维议题,故叙康氏生平,但求彰显哲人出处;述思想渊源,绘其雏形,一元论精神实贯串始终。康氏改造公羊三世之说,意在致用,以便奠定变法理论基础;及参与变法,理论于现实之间显有落差,而哲人追求立功之抱负,实甚昭然。戊戌政变之后,康力倡保皇,建立孔教,其意义端在循序渐进,稳定发展。至于演大同之旨,融合中西,实寄乌托邦于未来。暮年大谈天游,神驰太空,未必消沉,视野实更为之开阔。凡此要点,分十章论之。 -
走向世界的挫折
郭嵩焘于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与他同科后来得大名的有张之万、李鸿章、沈保桢等。他崛起于咸同之际,虽然官至南书房行走(相当于皇帝的顾问或秘书)、广东巡抚,但在声名上远不及湖南同乡曾国藩、左宗棠之大,后来治史者对他独具青眼,乃因为他作为中国第一个驻外(英国)大使前前后后所经历的挫折,而他个人的挫折正好象征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挫折。用今人的眼光看来,郭是一个旧时代的新人物。他在当时以开创洋务、提倡中国接受鸦片战争后巨变的现实并从改变中求自强,而成为朝野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思想敏锐,对于西方世界有深切认识,在宦海中屡踬屡起,又遭到昧于时势的大多数士大夫忌骂,历史的发展却印证了他的先知先觉,以及目光的远大。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将郭嵩焘的生活、思想、感情融于特定的时代与环境之中,功力、笔力俱佳,不仅重建了郭氏的一生,也生动再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内容包括湘阴郭家的龄儿、亲身体验鸦片战争、与太平军作战、咸丰五年的江南之旅、郭翰林在北京、巡访津沽鲁东、黯然南归惊闻国变、应李鸿章之请赴沪任职、到广东去当巡抚、粤东攻防与左郭交恶等。这本书写一个人,以及这个人生长的时代。郭嵩焘是近代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见识远远超过侪辈的士人,早就洞悉中国不能再闭关自守,而应走向世界。然而这种认识却受到举国人士的讥嘲和辱骂。他寡不敌众,只好靠边站。他个人的挫折,正好象征中国走向世界的挫折。然而再挫折、再艰难,中国还是走向了世界,只是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已。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