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西比较

  •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作者:张祥龙

    作者在方法论上的突破与创新,是本书的基本特色。在借鉴现象学与解释学方法时,融入中国传统体道方法,使之在海德格尔思想的研究上,别开生面,更加深透。尤其是在中国天道观的研究上,无论对其底蕴的发掘,还是对其永恒价值的评价,都显示出思想重构和富于诗意的独创精神。在这项高层面的研究中,作者不仅使中国近代以来的比较研究获得了新的深化,而且似乎为中西思想融通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 中国这边,美国那边

    作者:袁岳,[美]方大为

    两位深入体验中国和美国双方面文化的资深人士,以轻松的对话方式,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美文化、生活、经济等各方面的差异。本书对于大中学生、欲拓展国际交流的各企事业机构、欲了解中美文化的一般大众都具有可贵的实用指导价值
  • 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

    作者:高旭东

    《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从“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这两个象征性概念入手,对中西文化的一个精神侧面进行了提纲挈领而又深刻系统的多维度考察,在纵横比较研究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理论观点。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塑造中国国民性格最重要的儒学、老学、庄学、道教、理学以及被中国主流文化抛弃的墨学与西方文化专题比较的角度展开,下编则从理论概括的角度层层递进地深化了比较的主题。《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涌现出来的有分量的中西文化比较专著,初版后被评方“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中西文化和文学的巨大差异,是国内外有关这个问题的第一本专著”,并被有关研究机构和学人推荐为“文史哲爱好者推荐书目50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50种”等。
  • 中西文化视域中真善美的哲思

    作者:邓晓芒

    中西文化视域中真善美的哲思,ISBN:9787207061423,作者:邓晓芒著
  • 和而不同

    作者:【美】安乐哲

    该书是进行中西哲学思维比较研究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对中国儒家、道家、兵家等学派思想的解读,令人赞叹地挖掘中国古代思想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并且同实用主义、怀特海哲学的比较中得以印证和相互激发。 该书是2002年版本的全新修订版,增加了一半的新内容,主题也更为集中在儒家思想的研究之上,该书必定会再次引起整个汉语学界的热议。
  • 西方中的东方

    作者:杰克·古迪

    《当代外国人文学术译丛:西方中的东方》是一本具有广泛挑衅性的著作。它重新评估了欧洲许多历史和社会理论所认为的东方是“停滞的”或“落后的”观点,认为东西方的发展是交替性的,西方近代的高度发展更多的是一种偶然而非必然。作者杰克•古迪对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等著名学者的传统“欧洲中心论”观点进行了挑战,对所谓的西方的特殊理性、特有商业活动等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判。认为如家庭功能和劳动方式等其他“抑制”东方发展的因素,也被大大夸大了,并促成了东方和西方的历史和社会的误解。而《当代外国人文学术译丛:西方中的东方》即是要从根本上匡正我们对西方与东方的历史和社会的原有看法。
  • 中国近事

    作者:(德)G.G.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是17-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之一,在其学术生涯中对中国的关注与热情始终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方面。以与入华传教士的通信、辗转惧的资料和自己的研究为基础,莱布尼茨旨在引导欧洲学者走近中国,推动中西在宗教、科学上的交流与互补。本书也是继拉丁-法文原版后的第一个外文译本。
  • 在张力中思索

    作者:邓晓芒

    本书的几场讲演就是在上述三种张力中展开的。在今天,谈文化问题离不开现实问题,而谈现实问题又只有通过中西、古今、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才能深入。自从1980年代起,我研究中西文化比较这个课题已有二十多年了,我的观点一以贯之,从来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借鉴西方文化来批判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用这种方式促进中西文化的互相了解和中国文化的提升。这种提升,也可以说是“弘扬”。弘扬不是口头上鼓噪和宣传的事,而是需要身体力行地进行理论上的创造,中国文化有多大的生命力,就看她能否雍容大度地吸收异己文化的因素来营养自身,通过新陈代谢而排除毒素,更新自身。我把这叫作“新批判主义”,并认为这是整个21世纪中国人所必须完成的一件世纪工程。
  • 人之镜

    作者:邓晓芒

  • 人之镜

    作者:邓晓芒

    《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以“镜子”这一富哲学深意的比喻在中西文化中所体现的差异,引出中西人格的比较,着眼点放在中国人的人格之上。作者将这一比较置于六组中西文学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讨论语境里,在天马行空却又有的放矢的想象和论述中,以“品格”与“性格”、“情”与“爱”、“辩白”与“追求”等关键词为导引,藉由分析关云长与阿喀琉斯、贾宝玉与唐璜、屈原与浮土德等对位人物的人格结构,反思中西文化传统所造成的“自我意识”。
  • 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

    作者:许倬云

    ★为什么中国走向大一统,欧洲发展出列国并立的局面? ★16世纪以来,面对西方,中国为何无力招架? ★中华文明的复兴,机遇何在? 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路线图: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峰与谷”及转折点;最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则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从此以后,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只能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的方式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