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历史地理学

  •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

    作者:陈正祥

    ◎华文世界被遗忘的地理学泰斗,中国学术界数据可视化的先驱,英制大学首位中国籍讲座教授

    ◎国际地理联合会前会长卡尔·特罗尔盛赞其为“中国地理学界第一人”,并推崇其为“东方的亚历山大·冯·洪堡”

    ◎纵览地理景观,穿越浩瀚历史,探寻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是享誉国际的地理学家陈正祥先生的代表作,兼具现代地理科学的专业视角和宏阔的历史视野。作者学识广博,研究角度独特,重视从正史、方志、游记等各类传统典籍中汲取素材,纵论中国大地上的大江大河、名城古迹,展现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时代变迁及相互影响,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特质的塑造。作者见识深邃,论证细密,并且非常重视数据的力量,不遗余力地制作了大量精致图表,化繁为简,堪称妙品。

    名家推荐:

    很可惜的是,即使是中国历史的研究者,听过陈正祥名字的都很少,能够深入运用他的研究成果的当然就更少了。这是被忽略、被遗忘的宝藏,我真的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能珍惜,还能将之吸收并融入我们的中国历史知识系统中。

    ——杨照《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

    中国在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先驱人物,是地理学家陈正祥。陈正祥在国际地理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陈正祥认为,“有些长篇大论说不清楚的现象,用地图来表示却可一目了然”,这些思想,正是数据可视化的目的和精髓。直到今天,他的不少作品还被世界各国的专家视为精品,被称为数据可视化的经典之作。

    ——涂子沛《数据之巅》

  • 童书业历史地理论集

    作者:童教英

    本集共分三部分: 一、中国疆域沿革略:此为童先生据张芝联、方德修两行生在光华大学听他讲课时所作笔记整理而成的通论性著作。 二、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此为童先生将历经辗转后手中保存下来的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重新整理成集之作。一九六二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 三、拾遗:此为散在各书、报、刊中未收入上两部分之作。本书尽可能收集童书业先生历史地理方面之著作。对所收集的论著进行编排,基本上按时间为序。只是拾遗部分,将童书业先生、杨向奎先生、唐兰先生对天间的不同解释为作一个小专题集中在一起。对论著引文进行核对。
  • 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

    作者:朱海滨

    《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内容简介:宋代以后,浙江是中国的文化大省。“文化之邦”的含义,不仅包括精英文化方面的繁荣,还包括通俗文化的方方面面。《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运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以学术(儒学学派及进士数量)、风俗(民间信仰、节日、婚姻、丧葬习俗、堕民、九姓渔民)、方言与戏剧等文化要素为切入点,对近世时期(宋元明清)浙江的文化区域特征与地域差异展开具体而深入的描述、分析、总结,解剖其形成、发展、成熟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并挖掘其深层次的制约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地域文化进行了文化区划,揭示了区域文化中心的变迁轨迹。《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为认识中国各地传统地域文化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典范,也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 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

    作者:郭双林

    北京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系统梳理了自道咸至光宣年间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嬗变、近代科学地理学的产生以及在晚清内外危机的政治社会背景下,地理学所发挥的社会文化功能。将晚清地理学的发展变化放在西学东渐和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中,并探寻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 驶向枢纽港

    作者:王列辉

    上海和宁波两港作为长三角的门户,历史上就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竞合关系,对长三角经济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书首先考察近代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过程,接着以“区位优势与自我增强”为切入点,分析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原因,最后对当前和今后两港及城市发展进行考察。文中无敏感的、政治的或宗教的等内容。
  • 水乡生态与江南社会

    作者:王建革

    王建革所著的《水乡生态与江南社会》一书是以宋代以来传统吴淞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为中心,描述环境与人文的关系的史学著作。《水乡生态与江南社会》在现代地理学的基础上,对古代吴淞江流域的河道和水环境的景观与人文的关系,这一地区鱼米之乡的环境形成及其发展,古人在传统知识体系下对环境的认知与社会反映等问题都做了系列的描述。
  • 1609中国古地图集

    作者:王逸明

    《三才图会》,是明末官员、学者王圻和他的儿子王思义一起编辑的大型百科图集,17世纪初出版。其中的《地理卷》,翻刻了17世纪以前中国出版物中绝大部分地图。释读《三才图会·地理卷》,等于对17世纪以前的中国古地图进行一次系统的认知和总结。 本书选择《三才图会·地理卷》中有代表性的三十余幅经典地图,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级地图、河流及山脉图、边防图、边疆及周边地区图、邻国图等,逐一解说。理清类型,探明源流,辨别变体。同时编制了《地理卷》所收全部图一览表,为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地理卷》奠定了基础。 作者以科普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许多历史地图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一些学术界尚在探讨中的问题也做出了尝试性的推论。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疆域与政区

    作者:李晓杰

    《疆域与政区》内容简介:空间因素对历史的作用如此重要,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历史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亲自考察全部空间。即使能够身临其境,也未必能发现特定空间的概貌和特征,所以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在测绘技术还不发达、绘制地图相当困难的古代,学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地图的运用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形成“左图右史”的传统。
  • 舆地志辑注

    作者:【陈】顾野王 撰

    顾野王(519——581),南朝梁陈时期著名文字学家、地理学家。他所撰《舆地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开地志完整体系先河后的杰作,影响深远。原书宋代早佚,佚文散见于历代典籍。清代王谟曾据11种古籍辑得佚文335条,收于《汉唐地理书钞》。本书加以重辑,从130余种古籍中辑出佚文707条,除去王谟非误辑重辑的317条,实际增辑390条;辑者又引相关典籍对佚文详加注解,并附按语,系《舆地志》问世1400多年来首次单独印行。
  • 中国历史地理学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历史地理学》打破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传统模式,突出了人地结合、以人为本的主题,主线鲜明,立意高远。作者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诸因素进行了辩证的分析综合,建构了新的颇有特色的理论框架,同时在表达体例样式和具体内容方面均有新意。该书反映了国内对中国历史地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同时精选200余幅地图和图片,力求图文并茂。《中国历史地理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历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 历史地理学的视野

    作者:侯仁之

    《历史地理学的视野》精选了他在建国以后所撰写的三十八篇作品,反映了作者在躬亲践行中的深思卓识。全书主要分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环境变迁、地理学史、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这四个部分,收录了“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历史地理学在沙漠考察中的任务、清代杰出的治河专家陈潢、历史时期渤海湾西部海岸线的变迁等众多作品。
  • 历史地理学读本

    作者:唐晓峰,黄义军

    本书精选了国内外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论文,作者包括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斯波义信等中外著名学者。本书可供高校历史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 从混沌到秩序

    作者:唐晓峰

    本书是唐晓峰先生在其讲课笔记的基础上扩充整理出来的,其目的是给地理学及其思想史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构一个适合中国的地理学思想体系。本书对中国的“王朝地理学”及国外的地理学思想做了分析,借鉴了国外的前沿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自古形成的地理观念,让我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更清醒地反思我们观念中的地理概念。
  •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作者:李孝聪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是为北京大学课程《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开发和文化景观》编写的教材。以中国区域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为视角,阐述大地域、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形成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缘政治结构,在区域地理环境制约下,水陆交通线与城市的分布,地区开发的模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文化扩散与融合,区域民间文化的特征。本教材与多媒体讲授相结合,按中国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西北内陆、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淮海平原、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岭南地区、东北平原与山地、蒙古草原等大自然区的划分来讲授区域历史地理。(1)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区域的角度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与文化历史地理的综合性认识,适应学术研究和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区域性研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是对以往的整体性、概括性描述之不能自圆其说的批评和补充,也是学术研究与现实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接口”。因此,我们期望这门课程和教材的内容能够对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些新的启发。
  •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作者:周振鹤

    政治地理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在西方学界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在中国,政治地理的研究尚未形成气候。周振鹤先生以其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的理论修养和敏锐视野,在学界首倡中国政治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周先生主编并撰写总论和秦汉部分等重要篇章的12卷本《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即将全部出版,这为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开拓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周先生在此时将其20年前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的《体国经野之道---新角度下的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修订增补为《中国政治地理十五讲》一书,打通政治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畛域,为中国政治地理学奠定理论基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旧史舆地文录

    作者:辛德勇

    本书是辛德勇教授的历史地理研究论文集,共收入论文15篇,从传统文献出发,于细节处中发现问题,在梳理古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地理学知识,独辟蹊径,为前人聚讼不已的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 古史地理论丛

    作者:钱穆

    《古史地理论丛》(第2版)汇集考论古代历史地理的20余篇文章。作者以通儒精神将地名学、史学、政治经济、人文及民族学融会一体,辨析异地同名的历史现象,探究古代部族迁徙之迹,进而说明中国历史上各地经济、政治、人文演进的古今变迁。
  •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作者:邹逸麟

    本书初版于1993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重印一次,重印时对内容并未作任何修改,只是改正了一些错字。自初版问世以来的十年里,本书不仅是不少高校“中国历史地理概论”课程的基本教材,还成了报考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所以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是我总觉得作为中国历史地理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本教材还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所以当我在每次课程结束时,总要求同学对本教材提出意见,希望有机会能作些修订工作。多年来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大致是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太少,而这正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二是所附地图太少,特别是自然和疆域部分,没有地图光看文字,弄不明白,而同学们又没有条件去查阅许多地图。这些意见我总是铭记在心,希望有机会修订的话,一定尽量设法改进。 这次修订大体上作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可能吸收这十年里历史地理学界同行的研究成果,使教材的内容不至于太陈旧;二是对历史人文地理部分作了较大的补充,特别是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增加了不少内容;三是增补了二十多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