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博

  • 唐·物

    作者:上海博物馆 编

    《唐物(鉴真和空海)》内容简介:鉴真与空海为唐代中日两国之高僧,对佛教东传以及中日两国的文化、政治、经济乃至科技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与他们相关的文物古迹现在两国作为国宝得到珍藏。《唐物(鉴真和空海)》以手绘之形式,配以韩升、蒋勋两位先生的文字,诠释了这段历史。
  • 仰观集

    作者:孙机

    收有作者30年间所写文章35篇。在此期间作者一直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故而这些文章主要是研究、介绍该馆文物和在他处见到的与之相关的文物。文章涉及文物种类丰富,从陶俑、绘画、服饰、玉器、兵器、饮食器、滇文物、辽文物、龙文物直到古罗马文物等。 作者在后记中说:“博物馆是文物的殿堂,而文物是人类文化成就之物的见证。在博物馆服务,有幸和这些世间珍异朝夕谋面,没有理由不掬其丹诚、倾其绵薄,去揭示它们的内涵,阐扬它们的意义。唯仰观各类文物之博大,俯察自己的这点体会之粗浅,每不胜惶汗。在祖国的文物宝山之前,一名老兵也正和一名新兵一样,只有从头迈步,努力登攀!”
  • 逝去的风韵

    作者:杨泓

    我们今天所说的“文物”,在古代多数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实用器物,因此文物所折射出来的,正是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古代社会某些方面的细节。本书即是由文物专家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图示,来为你讲解文物所体现的时代风貌,探寻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生活”主要是通过古代家具的演变,探寻古人生活习俗的变化;“战争”主要通过兵器的变化,挖掘古代战争方式的演变;“艺术”则带你穿越时空,亲身领略文物的时代风貌……文物,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 自珍集

    作者:王世襄

    王先生的收藏上至文人雅士相携同游、消块垒、寄胸怀之伴侣,如经王世襄发现才得以现世并经管平湖先生修理过的传世名琴“大圣遗音”;下含市井小民亦善好赏鉴的器具玩物,如各款蝈蝈葫芦、鼻烟壶、鸽哨儿等;以及各类书画、雕像、器皿、饰物等。虽非件件国宝珍品,但或取庄严法相、或取高致古朴、或取别致精巧,或取工艺纯良……或获赠于师友,或寻访于摊肆旧家,更有亲长及自身所作,其中风雅不是刻意经营可以学来的。 全书分为古琴、铜炉、雕刻、漆器、竹刻、书画、图书、家具、诸艺、玩具十类,其中有各件俱详细标明年代、来历、材质、制作工艺和传承意义,为鉴赏者提供了详实可信的资料。书后并附有王世襄先生曾发表过的文章数篇,皆有助于读者对相关的收藏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品鉴。 人称王老先生玩出了学问、玩出了理论、玩到了极致,这当是一种最高级的审美智慧吧,从山林到街市,世间万物,只有智者可以从中撷取英华,不仅娱己,且以之点拨世人,为我们打开一个充满情趣与意味的世界。
  • 明式家具珍赏

    作者:王世襄

    本书册收录明式家具珍品共162件,主要分为文字论述、彩色图版和图版解说三个部分进行介绍。全书彩图连局部特写332幅,家具实测图42幅,黑白图186幅。前言部分有插图52幅。为使读者更清晰地一览藏者及其所藏品,故在书末再附有《家具收藏者一览表》,以供参考和索引。
  • 天工开物

    作者:尚刚

    “工艺美术”是什么?可以根据材质,粗分为丝绸等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六类。这样,就能明白看出,其主体是蕴含着艺术价值的日用品,此外,还有欣赏品。欣赏品,现在又通称“特种工艺美术”。其实,在日用和欣赏之间,从来就没有断然的界线,所有的日用品都能欣赏,许多欣赏品又可使用,只是,欣赏品的材质往往更高贵,制作常常更考究。   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又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不必去专门欣赏它,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
  • 瓷之色

    作者:马未都

    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喜欢就事论事。研究瓷器是这样,研究者喜欢以包围之势将对象看穿,而不顾其生成的原因以及周围的环境。瓷器颜色缤纷,成长分先后,有的贯穿始终,有的昙花一现;过去我常常被其苦恼,弄不明白,遂惦记在心,终于有一天柳暗花明。 我开始知道文化不可单一形式,陶瓷同样也是。科学、文学、美学、哲学乃至玄学都为此层层加码,让简单包涵玄妙,使单色成为五彩。而成功表达这一成就,个人就显得力不从心,语言苍白。偶然一天,看见墙上悬挂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顿悟: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瓷之色亦如是。
  • 中国青铜器研究

    作者:马承源

    马承源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青铜器鉴定、研究专家。本书收录马承源先生40余年中撰写的40余篇论文,其中既有对青铜器的综合研究,也有对诸多个别器物铭文、纹饰的考释,既有利用铭文、图像结合典籍研究古史的鸿文,也有考古探索的成功记录。
  • 锦灰二堆

    作者:王世襄

    《二堆》所收除个别篇章及诗词若干首为早年之作外,均在一九九六年选编《锦灰堆》之后写成。时左目已失明,右目白内障又日益严重,写作艰难,故文稿寥寥无几,且多为短篇。视《锦灰堆》更加琐屑芜杂,渐愧,惭愧。今襄已届望九之年,精力日衰,自知已难再有《三堆》矣。 《二堆·附录》收古籍三种,均罕见,在若存若亡之间。其中鹰鹘、烧炉两书,曾蒙同好询及。为广流传又可从速向友好提供研究参考,此实为最简便之方法。古籍收人《附录》、读者倘不以唐突前贤、有违文集体例见责,幸甚,幸甚。
  • 锦灰不成堆

    作者:王世襄

    《锦灰不成堆》为《王世襄自选集》系列之续编,《三维》中作者虽断言“今后不可能再有《四堆》矣”,然此后却未曾辍笔:上编“忆往”所收十数篇新文,或追记爱侣和诸位师友的言行风范,或补叙早年及特殊年代中的人生经历,情趣并茂,文献翔实,颇多不为人知者。作者以真挚之笔墨见证上一世纪中国文物事业和数批国宝的沉浮,同时展现与之血肉相连的文化人的诉求,字里行间贯穿着“走‘自珍’道路”的积极态度。下编收录作者近两年所撰《延续中华鸽文化 抢救传统观赏鸽》系列文章,插配彩色图版一百余帧,堪称一部初具规模的“中华观赏鸽谱”。
  •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

    作者:沈从文

    书中收集了作者的《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中国古代陶瓷》、《古代镜子的艺术》、《谈广绣》、《蜀中锦》、《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北京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等文章。
  • 马未都说

    作者:马未都

    书中分为四部分: <人情> :在枕之乐、警枕、西红柿... <事理> :书是什么、读书、猫书... <文化> :熟能生巧、真假道理、古董医院... <杂谈> :地震了、祈祷、人性光芒... 开篇寄语 :智者乐山 仁者永乐 ——论语
  • 锦灰三堆

    作者:王世襄

    文博大家王世襄自选集《锦灰三堆》为《锦灰堆》、《锦灰二堆》之续编,收入文章二十七篇,编为音乐、文物、忆往、序跋四类。除包括有关汉代画像和琴书的两篇长文在内的六篇音乐类文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旧作外,余皆写成于近两年,忆及管平湖、张伯驹、郑振铎、张光宇、王季迁等多位文化界故友,涉及绘画、家具、髹漆、竹刻、传统工艺、民间游艺等多方面研究,还收有个人总结性质的访谈录。书末为新近所作的诗词二十首,对联则有早有晚,由作者手书影印,笔墨精彩,情思动人。 除延续前两集的设计,在书末加印彩版外,本集还附有图文并茂的作者“著述一览”,具有资料价值。爱好文物与传统文化的读者不容错过。
  • 野人献曝

    作者:沈从文

    对于《野人献曝:沈从文的文物世界》(大家小书》的题目,沈从文这样解释道——近年来我写的东西实在太少,做的工作也不够多,这个小书能够出版,既欣喜且深深惭愧,真近于古人说的野人献曝,东西不足道,意思却还好。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 故宫藏美(彩图典藏本)

    作者:朱家溍

    本书为朱家溍谈古代艺术的学术随笔集,共分古代书画、古代工艺美术、清宫戏曲三个部分。 朱家溍作为文史大家,故宫文物鉴定大家,又生长在一个文物收藏的世家,他一生寓目过大批国宝级文物,他凭借自己这一得天独厚的经历以及渊博的文物学养,谈古代书画的流派风格演变和收传次序,谈古代文物的真赝辨识,谈古代戏曲的开端和传承。是一部关于古代艺术鉴赏的权威之作。
  • 打眼

    作者:白明

    打眼是古玩收藏之路的必修课。新上路者往往像一个踌躇满志的猎人,刚愎自用,趾高气扬,无视路途荆棘密布,野兽出没,满眼只有猎物,没有危险;而长途跋涉者遭遇过蛇咬,变得缩手缩脚,常怀井绳之虞。以愚之见,这门课程的复杂深奥超出任何初学者的想象。 私有意识出现于人类社会那一刻起,生活变得丰富起来,随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戒贪。人性的弱点是会被人利用的。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从这点上讲,本书的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本指示收藏的专业书籍。读者应该珍重白明先生经验之谈,切肤之痛。勇于面对收藏之路的荆棘乃至陷阱,关键是事后的总结修正。读书不单是听别人上当的故事,而是要弄明白人生的一个道理。
  • 故宫退食录(上下)

    作者:朱家溍

    《故宫退食录》一书按性质归类分为十二组,大致是:一、在故宫工作与碑版书画等的鉴定,二、珐琅、牙角、雕漆、书籍等器物的研究,三、先世遗泽,四、书序,五、清宫礼俗,六、有关宫廷生活的作品(包括影片)正误,七、宫庭和贵胃演戏情况,八、四时府邸园林,九、记先贤,十、有关故宫博物院诸事,十一、京剧及一些名演员,十二、方言及饮食。内容多,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宝库。记琐闻于备掌故之外,还多有风趣,是这本《故宫退食录》一书的一大特点。书中涉及的门类很多:书法、名画、碑帖、法琅、瓷器、掐丝法琅、漆器、木器、图书、古砚、古建筑、明清室内装修陈设、园治、明清历史、戏曲史、饮食等等,篇篇开卷有益,非常耐读。
  • 锦灰堆

    作者:王世襄

    《锦灰堆》一二卷收集了作者在80岁以前所写的大部分文章,计105篇,第三卷则以手书影印的形式选收了王世襄历年所作的诗词120首。全书计有线图234幅,黑白图424幅,彩图255幅,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爱不释手。尤其令人叫绝的,是其所收的105篇文章分为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其涉及面之广,在个人的自选集类书籍中极为罕见,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兴趣之博杂,积累之用心。如果说,对于古代家具,特别是明代家具,以及书画之类的详细讨论还是可在传统的文物类书籍中时常见到的话,那么,对于竹刻的把握可能就是更有该书作者之特色的了。而对于像葫芦、鸽哨这类小玩艺的长篇讨论,恐怕更非常人所能设想厂。此书既可以作为收藏发烧友的手册,又可使普通读者增长见闻,或作别致的艺术品来“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