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清代史料笔记
-
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上下)
《清代史料笔记: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上下)》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是清末陈康祺所撰,共四十二卷,一千七百余条,专记有清一代之事,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一记文苑士林之事;二记宦海官场之事;三记社会情况;四记典章制度;五记圣君隆治;及一些奇闻趣事。涉及内容较广,材料较多,是清代比较著名的史料笔记。《朗潜纪闻》是一部内容丰富、材料广泛的史料笔记。记叙了清代政治、经济、文苑、典制、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史事。 -
不下带编 巾箱说
《巾箱说 不下带编》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共收录清人金埴(1663——1740)所撰笔记二种,《不下带编》七卷,《巾箱说》一卷,记载了作者的见闻,包括当时文人士大夫的遗闻佚事、社会习俗、科举考试等,反映出当时社会某些侧面,及作者对某些人和事的看法。《不下带编》,还有不少篇幅属于诗话性质,评论艺术上的得失,勾稽诗人的立身行世,交待诗的本事等等,对研究清代文学有参考价值。 -
柳弧
《柳弧》是一部清人笔记稿本,今存六卷。书中所记大多是发生在作者身边的真人真事或道听途说的奇闻逸事,对于了解清代末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和风土人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某些篇章,还具有较高的史料性。 《柳弧》的内容很杂,凡风土人情、奇闻轶事、官场百态、医卜星相、狐仙鬼怪,无所不有。其中不乏具有文献价值的篇章。 -
乡言解颐 吴下谚联
清代笔记,浩如烟海,其中李光庭的《乡言解颐》和王有光的《吴下谚联》,可以说是另辟蹊径的两部。 《乡言解颐》、《吴下谚联》二书,流传不广。解放前,《乡言解颐》在坊间偶然可见,但卷三均有缺页,致被周作人叹为原来的版缺,而引为憾事;《吴下谚联》则更属罕见,为早年中华书局出版《大谚海》所未收。鉴于二书作者的时代略同,内容方面也有其相似之处,因汇为一册,以飨读者。至于二书的糟粕部分,实际也是历代笔记的通判,相信今天的读者是可以抉别的。 《乡方解颐》五卷,为道光三十年庚戌原刊无缺叶本;《吴下谚联》四卷,为嘉庆二十五年庚辰老铁山房原版、同治十二年癸酉作者后人补刊本,每卷题“北荘素史集”,“耕还孙氏参,发明书眉;云峯陆氏校,偶评附注”。两书俱为点校者解放前在北平隆福寺街宝会斋书铺所得。十年浩劫,点校者所藏兰归归乌有,此二书袖珍易藏,得以幸存。现即据以标点印行。 -
水窗春呓
水窗春呓,ISBN:9787101017014,作者:〔清〕欧阳兆熊,金安清 撰,谢光尧 点校 -
异辞录
本书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以杂记的方式介绍晚清京师的各种掌故,作者记事,大多直笔无隐,对当时要人显宦,颇有抨击。因作者系清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大学士孙家鼎之婿,在京生活十余年,所叙均为当时高层中的见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世载堂杂忆
《世载堂杂忆:清代史料笔记》以幽默的语言记述了清代的科举制的利弊清代官员奖罚制度、当时的风云人物及其表现、太平天国动乱的见解、对文化名人的讽刺以及当时的外交政策等。具体内容包括:刘申叔新诗获知己、遁迹佾寮一奇士、徐固卿精历算等。 -
养吉斋丛录
本书是一部清代史料笔记。全书三十六卷,内容专涉清朝掌故。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清吴振棫所撰。吴振棫(1792-1870)字仲云,号宜甫,浙江钱塘人。室名花养吉斋。嘉庆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实录馆纂修、提调兼校勘。所著有花宜馆诗录词录文略、黔语、黔行纪程、国朝杭郡诗绩辑等。养吉斋丛录是他最体面心血的一部力著。 本书以典章制度为主,兼及宫内殿阁苑囿、奇事趣闻、科举武备、饮食服饰、藏编刊、游娱庆典等,较全面的勾勒出一幅清宫图画。余录十卷,除增补宫内典故外,还记载了蜀滇风情、各地名胜、文坛佳话、士林美谈等。全书对于了解与研究清代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
啸亭杂录
昭的啸亭杂录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清代笔记。书中保存了大量有关请道光初年以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文武官员的遗聞轶事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宝贵史料。作者记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所记史事多不见于它书记载。因此,魏源著的圣武记、李桓编辑德国朝耆獻類徵以及清史稿等书均从中取材不少,清史研究者也经常参考引用。如关于图海用兵征服察哈尔事件,卽不见于清史列傳圖海傳,清史稿中虽曾涉及,但极为简略。而《啸亭杂录:清代史料笔记》圖文襄用兵一條,不僸備載圖海用兵征察哈爾的详细经过,并且透露了圖海之所以能够担任副帅的真正原因:“吴三桂既判,察哈爾復蠢动,事聞,聖祖憂之。孝莊文皇后曰:‘圖海才略出衆,可當其責。’上立召公,授以將印。”這短短的一段文字,反映出孝莊文皇后在清初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癸酉之變一條是記述嘉慶中期林清攻進紫禁城,昭親自參加鎮壓時的所見所聞。木果木之敗一條是寫清政府平定大金川時木果木一役的經過,孝感之戰一條是寫清統治者和白蓮教起義軍在湖北孝感一戰的經過。以上兩件事是昭聼明亮親自對他講的,前一戰役明亮任參贊,后一戰役他又以副都統術署廣州將軍。這些第一手材料應當比較可信,可補史書之不足。 -
广东新语
《清代史料笔记:广东新语》(上下)作者屈大均,是一本较有价值的清代笔记。全书二十八卷,每卷述事物一类,如天、地、山、水、虫鱼等,凡广东之天文地理、经济物产、人物风俗,无所不包。其所以名“广东新语”者,据自序说“吾于《广东通志》,略其旧而新是详,旧十三而新十七,故曰‘新语’。是书则广东之外志也。”可见本书之作,在于补《广东通志》之不足;而其所补者,又不仅“考方与,披志乘”,且“验之以身经,徵之以目睹”,故“其察物也精以核,其谈义也博而辨”。但“新是详”“新十七”,是新的外表,而不是新的实质。盖大均处明清交替之际,痛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新语》一书于论述之中,尤着重于经济效果与民生关系,随在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束缚生产力的种种苛政,与一般地方志有所不同。故屈氏自序又说“此书不出乎广东之内,而有以见夫广东之外;虽广东之外志,而广大精微,可以范围天下而不过。”这是他写《新语》的主旨所在。且本书在如实反映当时的社会情況,揭露矛盾,以及所记物产民俗等方面的材料,比较丰富翔实,作为明清之际的经济史、思想史读也无不可。 屈大均生于明崇祯三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三○一六九六),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号菜圃,广东番禺人,明诸生。清军破广州,遁入空门,行遊南北,交结遗民,不久又棄禅归儒。其在会稽,与魏耕善;在陕,交顾炎武、李因笃。魏耕通消息于郑成功,大均与谋;吴三桂反,又一度从其军于湖南,旋以不合谢归。三藩既平,隐居著书,述作甚富,其诗尤负盛名。本书成于屈氏晚年,作者处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时以反清复明为念,书中颇有借古讽今,指物喻志者。及其去世七八十年以后,清代文字狱再起,两广总督李侍尧于一七七四年(乾隆三十九年)罗织检举,奉旨以屈大均“托名胜国,妄肆狂狺,其人实不足取,其书豈可复存所有著述书版一概焚毁。还要发棺戮尸,因没有找到墳墓而作罢,竟将收藏其书的两个不识字的孙子“从宽”处斩。然而,有价值的著作,決不是暴力可以禁绝的,所以今天仍能看到康熙三十九年庚辰木天阁原刻本和另一种乾隆年间的翻刻本,惟后者错字较多,“木天阁”亦刻成“水天阁”。 -
柳南随笔 续笔
柳南随笔 柳南续笔,ISBN:9787101017458,作者:(清)王应奎撰;王彬,严英俊点校 -
檐曝杂记 竹叶亭杂记
《簷曝杂记》为清人赵翼所撰零散笔记文字的汇辑,记述作者京城官场见闻交往,出仕两广、云贵经历闻见,以及读书心得等,共计六卷、续一卷。《竹叶亭杂记》为清人姚元之所撰,历记朝廷掌故、礼仪制度、地方风情物产、石刻印章、古籍文物、人物轶事、读书杂考、花虫木石等。 -
巢林笔谈
《清代史料笔记:巢林笔谈》之作,龚炜自云:四十余年来视履所及,暨胸中所欲吐,稍稍见于此矣。此书编排按时间为序,起康熙末年,迄乾隆二十八年左右。所记内容相当广泛,既记社会民情,风俗掌故,天灾人祸,官史贪诈,并有读书心得,戚友交往。作者文笔流畅,娓娓道来,如对故人。 其记乾隆二十年是虫灾云:交白露节,蒸水如沸,稻根易腐,腐则虫生,理有固然,然不意若不数日,蔓延无既,向之所谓芃芃,谓西成可望。中秋,虫亦冥冥起,不数日,蔓延无既,向之所谓芃芃者,一望书赤。当年岁大饥,民无所恃。米厂价至银五两以外。等粟米于珠玉,驾藜藿于膏梁。田以养民,今则视田基浼;典以质物,兹则有典空开。 -
阅世编-清代史料笔记
本书作者叶梦珠为清初上海人,将大半生的亲历亲闻笔之于书,详细记录了明清之际上海地区乃至太湖流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事等各方面的情况。全书共10卷,分为水利、田产、学校、科举、士风、赋税、食货、交际、纪闻等28门,资料极为丰富。 -
履园丛话(全二册)
我国古代笔记之作,肇始六朝,经唐、宋、元、明各代的不断发展,到清代达到全盛时期。清代笔记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举凡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文物典籍、金石书画、诗文词章、人物轶事、社会异闻,以至各地的风俗民情,都有所记载。可以说,清代的笔记种数之多,涉及方面之广,都超过了前代。钱泳的履园从话,就是清人笔记中较有参考价值的一种。 履园丛话共二十四卷,基本上一门为一卷,计有旧闻、阅古、考索、水学、景贤、耆旧、臆论、谭诗、碑贴、收藏、书画、艺能、科第、祥异、鬼神、精怪、报应、古迹、陵墓、园林、笑柄、梦幻、杂记等,基本上一卷为一门内容。内容广而杂,书中所记多为作者亲身经历,即使得诸传闻,也必指出来源,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履园丛话只有道光十八年述德堂一种刊本,这次整理,除标点分段以外,对一些版刻错字也做了改正。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文字可疑,或者是版刻错讹,或许是作者的疏忽。对此,我们尽可能查对有关资料予以改正,个别无从稽考的,只好一仍其旧。 -
萇楚齋隨筆 續筆 三筆 四筆 五筆
本书是“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作者刘声木系清四川总督刘秉璋之第三子。作者自幼力学,至老不倦,性好藏书,所著亦多。因作者通晓目录版本之学,本书所叙的,也以此为多,同时对学术源流、著述体例诗文等,作者所论亦多。作者生当晚清多事之秋,出身达官之家,故于时政及宦途内幕颇有所闻有所记。所以,本书是一本极富价值的文史参考书。 本书为较有影响的文史性笔记。内容除论及学术源流、古籍版本、著作体例外,还涉及晚清时政和人物。对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也多有揭露。 注:本书为竖排繁体中文版。 -
道咸宦海见闻录
《道咸宦海见闻录》内容简介:1998年我局曾将《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整体推出,近几年新出13种,包括《唐宋史料笔记丛刊》39种,《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0种,《清代史料笔记丛刊》39种,凡98种整体。我局还将继续整理其它有价值的笔记,陆续出版。笔记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并且大都是亲见亲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多年来颇受读者欢迎。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