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墓葬
-
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
本书是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考古中颇具代表性的学术专著。明代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晚期的王朝,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之大成,这在帝王陵墓制度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本书通过回顾、梳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史和以往关于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展开对明代皇陵制度、王陵制度及其所涉及的关于明代帝王陵墓制度渊源问题、陵墓选址问题、埋葬与随葬品情况、祭祀制度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学术观点,颇多创新之意,如关于明代帝王陵墓制度方面创新多于继承的认识,并且进一步指出有明一代,帝王陵墓制度也不是完全一样的。通过对帝陵的考古学研究,提出了凤阳明皇陵、明孝陵与明长陵及以后诸帝陵的三个时期分期的科学论断,并进而提出创新的学术推断:即凤阳明皇陵属于基本继承唐宋帝陵制度,孝陵开明代帝陵一新之格局,长陵因之小有改作,以后其他诸明帝陵则进入守成时期。此外,该书对于明代藩王陵的分期,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学术意义。 -
宣化辽墓壁画
《宣化辽墓壁画》主要内容包括:宣化辽墓考古剩语、宣化辽墓壁画的若干地域特色、宣化辽墓壁画综述、图版说明等。墓址在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墓主为辽检校国子监祭酒兼监察御史张世卿。墓室四壁和顶部均绘有壁画,共有壁画约86平方米。壁画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豪华奢侈生活,有出行、伎乐、宴饮等场面。其中《散乐图》描绘由12人组成的乐队和舞蹈者。乐器有排箫、大鼓、腰鼓、琵琶等。最前面当中的一人着长袍,穿高腰靴,正在表演。墓顶绘星象图,它以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为主,吸取古代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之说,组成了中外合壁的星图。壁画内容丰富,人物比例正确,姿态生动,线描挺劲,色彩鲜艳,年代准确。张世卿墓壁画是辽代末年汉人墓葬中最精采的。 -
江西明代藩王墓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江西发现了近50座明代藩王系墓,其中有第一代藩王宁献王、淮靖王、益端王及其王妃墓,也有世系王墓、郡王墓、镇国将军墓、辅国将军墓、奉国将军墓,还有郡主、县主及仪宾墓。无论从数量上和多等级方面均是全国其他封藩地的考古发现不可比拟的。然而这些墓葬大多被盗挖,经过考古发掘的墓葬,也属于严重被盗后的抢救性发掘清理。本报告收录的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多为首次发表。报告的编写体例按江西三藩分封先后排列,即宁王系、淮王系、益王系。各藩王系按入葬年月先后排序,并尽量将有承袭关系的家族墓排列其后,使之传序更为清晰。 本报告收录的考古资料十分珍贵,对于研究明代藩王的历史以及明代的分封制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宝山辽墓:材料与释读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县的宝山辽墓的发现,为古代中国美术史和东亚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本书将宝山辽墓壁画放在墓葬整体中进行审视,讨论的重点包括绘画与建筑的互动和画像程序、绘画的风格与画者的身份,以及壁画与墓葬赞助人的文化背景、当时政治环境及辽代礼仪风俗的联系。宝山辽墓不但改变了以往对辽代初期艺术水平和风格的理解,而且也为我们思考十世纪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
中国墓室绘画研究
《中国墓室绘画研究》内容简介:中国的所谓“三教”,道教虽是土生土长的,由于长期热衷于炼丹长生和轻身升仙,没有佛教思维宽阔。佛教虽系外来,但早已融汇在中国文化之中,亦即中国化了。儒家不是宗教,却在某些方面带有宗教色彩,特别是曾经发生过的谶纬迷信。可能出于这样的原因,有人拿西方人对于宗教的 “定义”来规范我们,说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好像宗教的发生与发展是按照统一模具铸造的,不是由人们即时即地的思想和精神需要来确定的。 -
中国出土壁画全集
壁画墓出土的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深藏地下的绘画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的真实面貌。 由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10巨册《中国出土壁画全集》,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60年考古发掘的数百座壁画墓自西汉至清代的壁画作品2500余幅,其中80%为首次大型彩版面世,弥足珍贵。由我国考古文博专家数百人,历时数年完成。 全书系统地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墓室壁画的发展概貌及其艺术成就。壁画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日月星宿、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历史故事、仪卫属吏、农牧生产、山林逐猎、锻铁捣练、厨炊宴饮、乐舞戏剧、建筑器用、衣冠服饰、生活用具、四时风景等方面。反映了西汉至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中上层人士的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生活气息浓郁,绘画风格多样,时代特征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和学术研究价值。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的较多空白,为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可谓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又一盛事。 本书第一次将中国各省区考古发现清理的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墓葬壁画及地宫壁画等系统整理,结集出版。 “全集”收录的出土壁画涉及内容丰富多样,形象生动传神,皇室贵胄、平民百姓的生活,天界神话、市井传说的故事,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以及飞禽走兽、 花鸟鱼虫等都通过古代画匠之手,穿过千百年的时光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仅是绘画的一种,更是历史上各个时代生活的真实反映,对各类学者、收藏者的研究与收 藏都有重要意义。全国各省区考古所及数百位知名专家学者全面参与,堪称研究、鉴赏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权威图典。为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
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
《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以发现、发掘的徐州汉代墓葬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对徐州地区的汉代墓葬进行了较为细致地考古学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以墓葬为参考,详细探讨了徐州地区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及物质生活面貌等诸多内容,并对徐州汉代地域文化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反映出多元一体的汉文化特征及内涵。 《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适合于从事历史、考古、文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院校的师生参考、阅读。 -
从考古学到美术史
本书以众多考古发现中的壁画为研究对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副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民间生活画卷。 这本集子中的文章大致可以反映我过去二十多年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这段经历并不是依据既定脚本按部就班展开的演出,而是一个在或明或暗的道路中不断摸索的过程,我所思考的问题虽然未在很大的范围内展开,却也常常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所转移,前后还有一些交叉和反复,因此选入集子的文章未能集中于某一专题,而是比较散漫,行文风格也不够统一。这些文章基本按照内容排列,以便于阅读,至于原来发表的时间,则可以在文末查到。(郑岩自序) -
中国墓室壁画全集 1
《中国墓室壁画全集1:汉魏晋南北朝(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室的四壁、顶部以及墓道、甬道两侧。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礼仪风俗、建筑器用、衣冠服饰以及日月星宿等。各时期、各区域墓室壁画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点。古代墓室壁画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为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及礼仪制度、民俗信仰、宗教观念等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史料。 本卷选人的资料基本涵盖了目前考古发现的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重要的墓室壁画作品,较系统地反映了汉代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发展面貌和艺术成就。 -
洛阳古代墓葬壁画(上下卷)
《洛阳古代墓葬壁画(套装上下册)》收录的洛阳的40余座壁画墓分属西汉、新莽、东汉、北魏、唐代、五代(后晋)、北宋、金、元等9个时期,包括墓葬壁画产生、发展、定型、高峰、衰落的各个时期,整个就是一部中国墓葬壁画的发展史,这些深藏地下的绘画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古代真实的社会、历史面貌,为研究古代社会生活、丧葬观念和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中国墓室壁画史
中国壁画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天之骄子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福州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图案装饰其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寓意能过上好日子。 本书收录了自汉代至明清时期以来的墓室壁画,包括甘肃嘉峪关6号西晋墓、山西太原第一热电厂北齐墓室壁画展开图、山西太原王郭村北齐娄叡墓等。 -
中国古代陵墓考古研究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变化剧烈、发展迅速的一个世纪。19世纪中期以来的近代化进程到20世纪开始加速,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换。学术研究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同样经历、体现着这种历史的变化。20世纪中国人文学科涌现出了众多的学术名家和大批的学术经典,中国的学术研究也在这一世纪从学术观念到著述形式逐步建立起现代学术思想研究的体系。研究、总结20世纪人文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不仅是对各个学科学术研究百年成就的审视,也是对中国学术研究现代化进程的一次集体回顾,意义深远。 -
京西名墓
《京西名墓》内容简介:北京,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旧北京的历史遗存和标识也在逐渐地消逝着。至于那些不见经传的常故轶闻和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史料,则往往被更多的湮没了。而“旧闻”对我们了解北京的历史与北京地域文化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可有些“旧闻”的内容更不见于正史记载。《北京旧闻丛书》目的是使人们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更热爱北京的今天和未来。 -
昭陵唐墓壁画
-------------------------------------------------------------------------------- 图书目录 图版目录 CONTENTS OF PLATES 昭陵唐墓壁画 THE TANG MURAL PAlNTINT JNGS AT ZHAOLING MAUSOLEUM 相关墓葬一览表 THE TANG MURAL PAINTINGS AT ZHAOLING MAUSOLEUM 昭陵远眺 ZHAOLING 图版 PLATES 图版说明 DESCRIPTfONS TO PLATES -
浙江汉六朝墓报告集
《浙江汉六朝墓报告集》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第一部汉至六朝时期古墓葬资料汇编,书中收录有16篇发掘报告和简报,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浙江两汉、六朝时期墓葬的分布规律、营建方式、随葬器物等时代和地域特征。这是研究浙江地区两汉、六朝时期墓葬的第一手资料。 《浙江汉六朝墓报告集》可供从事历史、考古、文物研究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相关师生参考阅读。 -
冥界的秩序
《冥界的秩序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概论》以坟丘墓的发展演变为线索,从墓葬的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两大部分人手,重点探讨中国东周至南北朝这一较长历史时段的墓葬制度,尤其是墓葬等级制度,并触及中国古人的冥界观问题;另外从东亚文化交流的视角,对中日两国古代坟丘墓制进行了比较研究。期望此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窥见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变化之轨迹,有助于促进东亚范围内墓葬研究的交流、互动。 -
宣化辽墓
《宣化辽墓:墓葬艺术与辽代社会》以宣化张氏家族壁画墓群为中心,讨论契丹统治下汉人墓葬艺术中的多元文化内涵,以期从中了解一些当时常见墓葬装饰内容的功能与意义,解释有关丧葬艺术题材背后的观念与信仰,以及这些艺术形式所赖以产生或演化的特定社会历史根源。同时,也期望能通过这项个案研究,窥察到辽代世俗美术与中原汉族地区世俗美术之间互动、交融历史过程中的某些片断,探寻到唐代以迄于辽宋时期丧葬礼仪美术的若干变动。 -
魏晋南北朝隋陵
《魏晋南北朝隋陵》主要内容:以薄葬制为特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政权的分割,疆域的分治,朝代的频繁更替,少数民族的内迁,民族的大融合,对当时的陵寝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这一时期各朝代、各政权的陵寝制度显得特别混乱,但也表现出了少有的丰富多彩。尤其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其陵寝制度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民族的特色。同时,由于这一时期各个政权的短命和不确定性,加之历代王朝对这些帝陵的破坏,使这一时期各个朝代的帝陵逐渐销声匿迹,成为历史的悬案。本书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结合当今考古最新成果,对这一时期各个朝代帝陵的位置、丧葬制度、陵主的生平事迹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是研究这一时期皇帝陵墓最系统、最全面的著作。 -
金代服饰——金齐国王墓出土服饰研究
封面 1 书名 2 版权 3 序 4 目录 7 第一章 金代齐国王墓概况 16 第二章 葬具 17 一 朱棺 17 二 抗木 17 三 莲荷华铭文银棺桧 18 四 如意纹银棺翰 18 五 如意纹银包角棺翰 19 六 绛地交龙金锦棺?(之一) 19 七 绛地交龙金锦棺?(之二) 19 八 朱地鸳鸯金锦棺? 19 第三章 男服及用具 21 一 出土现状 21 二 皂罗垂脚幞头 21 三 白玉天鹅衔莲花纳言 21 四 皂罗无脚幞头 22 五 皂罗抹额 22 六 玳瑁簪 23 七 金珰珥(一副) 23 八 黄地朵花金锦大带 23 九 玉具剑 24 一○ 金饰墨玉鹿卢 24 一一 紫地金锦襴绵袍 25 一二 素绢佩巾系白玉菱角坠香盒 26 一三 红罗勒帛 26 一四 三事佩刀 27 一五 褐绿方罗旄袋 28 一六 绛暗花罗缀珠鞶囊 28 一七 象牙篦(两枚) 28 一八 骰子 28 一九 金轴环白玉瓜鹅坠系香盒 29 二○ 黄绿丝绳组双蝶同心结 29 二一 黄绿绢编绦印金花旄袋 29 二二 褐地翻鸿金锦绵袍 29 二三 褐地朵梅鸾章金锦绵蔽膝 30 二四 苔绿地栀子金绵绵蔽膝 31 二五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衣 31 二六 黄绢禅衣 32 二七 绿绢绵吊敦 32 二八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吊敦 33 二九 素绢大口裈 34 三○ 素绢大口裈 34 三一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六合靴 35 三二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袜 35 二三 素绢夹袜 35 三四 素绢兜跟 36 三五 金握(一对) 36 三六 六棱藤杖 36 第四章 女服及用具 40 一 花珠冠 40 二 白玉练鹊纳言 40 三 花珠冠盛子 41 四 花珠冠表穿缀珍珠 41 五 金钿窠 42 六 皂罗款幔带 42 七 蓝地黄彩蝶装花罗额带 42 八 黄菱纹暗花罗抹额 42 九 黄绢面帛 43 一○ 黄褐地牡丹卷草印金暗花罗缀珠大带 43 一一 紫地云鹤金绵绵袍 43 一二 黄褐菱纹暗花罗腰带 44 一三 绿地忍冬云纹夔龙金锦绵袍 44 一四 素縠团衫 45 一五 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襜裙 46 一六 黄朵梅暗花罗团衫 47 一七 绿罗萱草绣鞋 47 一八 绛绢绵吊敦 48 一九 棕褐菱纹暗花罗萱草团花绣绵大口裤 48 二○ 棕黄小朵暗花罗绵吊敦 49 二一 棕罗云龙贴补绣抱肚 49 二二 棕褐地团云龙印金罗大口裤 52 二三 素绢绵抱肚 52 二四 素绢裈 52 二五 金珰珥(一副) 53 二六 赤金红玛瑙项链 54 二七 紫罗绦穿绿松石蟾蜍坠香盒 54 第五章 寝具与造墓房券 59 一 棕绢大枕头 59 二 棕黄菱纹暗花罗大枕套 59 三 黄菱纹暗花罗大枕巾 59 四 黄绢褥 59 五 “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墨书木房券 60 第六章 几个问题的讨论 61 一 墓主考述 61 二 女子死亡原因 62 三 墓向喻意 63 四 出土服饰性质 63 五 女真早期服饰与龙纹服饰年代 64 六 丝帛产地 65 七 金代女真服饰特点 66 八 耐腐原因 66 彩色图版 70 后记 244 一 金代齐国王墓地理环境 72 二 石槨板 73 三 大、小石槨 73 四 槨内棺盖 74 五 棺内状况 75 六 朱棺 76 七 抗木 76 八 莲荷华铭文银棺桧 77 九 ?头如意纹银棺翰 78 一○ 如意纹银棺翰 78 一一 如意纹银包角棺翰 79 一二 绛地交龙金锦棺? 80 一三 绛地交龙金锦棺? 80 一四 朱地鸳鸯金锦棺? 81 一五 朱地鸳鸯金锦纹样 81 一六 墓主服饰外观 82 一七 皂罗垂脚幞头 83 一八 皂罗垂脚幞头后面 84 一九 白玉天鹅?莲花纳言 85 二○ 皂罗无脚幞头与皂罗抹额 86 二一 皂罗无脚幞头与皂罗抹额后面 87 二二 玳瑁簪 88 二三 金珰珥 89 二四 金珰珥遗珠 89 二五 黄地朵花金绵大带 90 二六 玉具剑出土状况 91 二七 玉具剑 92 二八 金饰墨玉鹿卢出土状况 93 二九 金饰墨玉鹿卢 94 三○ 紫地金绵襴绵袍 95 三一 紫地金绵襴绵袍双襟展开 96 二二 紫地金锦襴绵袍双襟展开 97 三三 紫地金锦襴绵袍背面 98 三四 紫地金绵襴绵袍后禊折起 99 三五 紫地金锦襴绵袍内襟系带 100 三六 袖襴金锦出土状况 100 三七 袍襴金锦出土状况 101 三八 袍襴金锦纹样 101 三九 素绢佩巾系白玉菱角坠香盒出土状况 102 四○ 素绢佩巾系白玉菱角坠香盒 103 四一 白玉菱角坠香盒 104 四二 香盒与盒中香粉 104 四三 男墓主腰束红罗勒帛细部 105 四四 男墓主身着裹袍概貌 105 四五 红罗勒帛及佩饰 106 四六 三事佩刀 107 四七 褐绿方罗旄袋 108 四八 绛暗花罗缀珠?囊扣袋结构 109 四九 绛暗花罗缀珠?囊 110 五○ 骰子 111 五一 象牙篦 111 五二 香盒粉等物出土状况 112 五三 金轴环白玉瓜鹅坠系香盒 113 五四 黄绿丝绳组双蝶同心结 114 五五 黄绿绢编绦印金花旄袋 115 五六 褐地翻鸿金锦绵袍 116 五七 褐地翻鸿金锦绵袍外襟展开 117 五八 褐地翻鸿金锦绵袍双襟展开 118 五九 褐地翻鸿金锦绵袍后禊折起 119 六○ 褐地翻鸿金锦纹样 120 六一 褐地朵梅鸾章金锦绵蔽膝 121 六二 褐地朵梅鸾章金锦绵蔽膝揭取现状 121 六三 褐地朵梅鸾章金锦纹样 122 六四 苔绿地栀子金锦绵蔽膝揭取现状 123 六五 苔绿地栀子金锦绵蔽膝 124 六六 苔绿地栀子金锦纹样 125 六七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衣 126 六八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衣揭取时现状 126 六九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衣双襟展开 127 七○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衣背面 128 七一 黄地散搭花金锦纹样 129 七二 黄绢禅衣揭取现状 130 七三 黄绢禅衣 131 七四 黄绢禅衣右襟展开 132 七五 黄绢禅衣双襟展开 133 七六 绿绢绵吊敦 134 七七 绿绢绵吊敦背面 135 七八 绿绢绵吊敦吊系腹下状况 136 七九 绿绢绵吊敦套于足底状况 136 八○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吊敦吊系腹下状况 137 八一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吊敦 138 八二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吊敦背面 139 八三 黄地小杂花金锦及蝴蝶结细部 140 八四 素绢大口裤揭取现状 141 八五 素绢大口裤 142 八六 素绢大口裤背面 143 八七 素绢大口裈揭取现状 144 八八 素绢大口裈 145 八九 素绢大口裈背面 146 九○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六合靴揭取现状 147 九一 绵六合靴上口绿地牡丹金锦细部 148 九二 绵六合靴补褐地小杂花金锦如意细部 149 九三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六合靴 150 九四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袜揭取现状 151 九五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袜 152 九六 素绢夹袜揭取现状 153 九七 素绢夹袜 154 九八 素绢兜跟揭取现状 155 九九 素绢兜跟 156 一○○ 金握 157 一○一 金握“八十”凿痕 158 一○二 六棱藤杖 159 一○三 花珠冠出土正面状况 160 一○四 花珠冠出土顶部 161 一○五 花珠冠顶部 162 一○六 花珠冠 163 一○七 花珠冠后面 164 一○八 皂罗盘绦菊花细部 165 一○九 冠后白玉练鹊纳言 166 一一○ 花珠冠内盛子 167 一一一 花珠冠遗珠 167 一一二 金钿窠 168 一一三 冠后侧金钿窠穿款幔带 169 一一四 蓝地黄彩蝶装花罗额带 170 一一五 黄菱纹暗花罗抹额 171 一一六 黄菱纹暗花罗抹额展开 171 一一七 黄绢面帛外层 172 一一八 面帛夹层丝绵絮 173 一一九 面帛里层丝绵絮 173 一二○ 黄绢面帛里层 174 一二一 大带揭取现状 175 一二二 黄褐地牡丹卷草印金暗花罗缀珠大带 176 一二三 黄褐地牡丹卷草印金暗花罗纹样 177 一二四 紫地云鹤金锦绵袍 178 一二五 紫地云鹤金锦绵袍外襟展开 179 一二六 紫地云鹤金锦绵袍双襟展开 180 一二七 紫地云鹤金锦绵袍背面 181 一二八 紫地云鹤金锦绵袍后禊折起 182 一二九 紫地云鹤金锦揭取现状 183 一三○ 紫地云鹤金锦单位纹样 184 一三一 紫地云鹤金锦纹样 185 一三二 女墓主内袍系带揭取现状 186 一三三 黄褐菱纹暗花罗腰带 187 一三四 绿地忍冬云纹夔龙金锦绵袍 188 一三五 绿地忍冬云纹夔龙金锦绵袍外襟展开 189 一三六 绿地忍冬云纹夔龙金锦绵袍双襟展开 190 一三七 绵袍领缘内钉黄罗条 191 一三八 绿地忍冬云纹夔龙金锦纹样 192 一三九 素縠团衫揭取现状 193 一四○ 素縠团衫 194 一四一 素縠团衫右襟展开 195 一四二 襜裙腰部系带揭取现状 196 一四三 襜裙下摆揭取现状 197 一四四 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襜裙 198 一四五 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襜裙背面 199 一四六 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纹样 200 一四七 襜裙带上女真文墨色押记 201 一四八 黄朵梅暗花罗团衫揭取现状 201 一四九 黄朵梅暗花罗团衫 202 一五○ 黄朵梅暗花罗团衫右襟展开 202 一五一 黄朵梅暗花罗团衫双襟展开 203 一五二 黄朵梅暗花罗纹样 204 一五三 绿罗萱草绣鞋揭取现状 205 一五四 绿罗萱草绣鞋 206 一五五 绿罗萱草绣鞋侧面 207 一五六 绛绢绵吊敦揭取现状 209 一五七 绛绢绵吊敦系带细部 210 一五八 绛绢绵吊敦揭取现状 211 一五九 棕褐菱纹暗花罗萱草团花绣绵大口裤揭取现状 212 一六○ 棕褐菱纹暗花罗萱草团花绣绵大口裤 213 一六一 棕褐菱纹暗花罗萱草团花绣纹样 214 一六二 大口裤绣“内省”字样 215 一六三 大口裤系带细部 216 一六四 棕褐菱纹暗花罗萱草团花绣绵大口裤背面 217 一六五 棕黄小朵暗花罗绵吊敦 218 一六六 印金罗大口裤揭取现状 219 一六七 棕黄小朵暗花罗绵吊敦揭取现状 219 一六八 绣抱肚系结状况 219 一六九 棕罗云龙贴补绣抱肚 220 一七○ 绣抱肚“齐”字墨印 221 一七一 棕罗云龙贴补绣纹样 222 一七二 棕褐地团云龙印金罗大口裤 223 一七三 棕褐地团云龙印金罗大口裤背面 224 一七四 棕褐地团云龙印金罗纹样 225 一七五 素绢绵抱肚 226 一七六 素绢绵抱肚揭取现状 226 一七七 素绢裈揭取现状 227 一七八 素绢裈 227 一七九 素绢裈背面 228 一八○ 金珰珥 229 一八一 金珰珥背面 230 一八二 珰珥内镶绿松石 231 一八三 赤金红玛瑙项链出土状况 231 一八四 赤金红玛瑙项链 232 一八五 腰带佩绿松石蟾蜍坠香盒出土状况 233 一八六 绿松石蟾蜍坠 234 一八七 紫罗绦穿绿松石蟾蜍坠香盒 235 一八八 香盒出土状况 236 一八九 沉香块 236 一九○ 褥及大枕头 237 一九一 棕绢大枕头 238 一九二 棕黄菱纹暗花罗大枕套 238 一九三 大枕巾角“?”字墨迹 239 一九四 黄菱纹暗花罗大枕巾 239 一九五 黄绢褥 240 一九六 “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墨书木房券 241 一九七 木房券背面墨书“房一座” 242 后记 244 -
中国古代陵墓
《中国古代陵墓》内容简介: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物化表现形式,不同时代的陵墓制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因此,古代陵墓制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历代陵墓制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明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对于中国古代礼制文明的研究来说,其意义尤其重大。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