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知识社会学
-
为什么人们轻信奇谈怪论
作者是一位怀疑论者,被称为“头号科学打假人”。该书共分五个部分,从怀疑论的角度来探讨科学与怀疑论、伪科学与迷信、进化论与创世论、历史与伪历史等问题。全书从怀疑精神出发,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对一直令人迷惑或被引入歧途的谣言、迷信及伪科学等进行调查与辩论,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有力的驳斥。作者通过讲座、暗访、公开辩论、民意调查、考古调研等方式对人们相信的不明飞行物、遭遇外星人绑架、超感觉知觉、心灵术等种种魔幻现象进行了有力分析,从而希望给那些长期执迷于某观点或信仰的人们带来思辨思维。
-
美国的反智传统
开创性地定义与分析“反智主义”
长销半个世纪 频频预见美国政坛问题的指南之作
清华政治系教授任剑涛万字导读 深入浅出解析经典
洞悉美国历史与当下政治态势的不二之选
「内容简介」
说到美国人的特质,许多国家的人都会提到一个词:无知。特朗普的出现更是令这一印象深入人心。但是,美国人并非从来如此。北美殖民早期,新英格兰等地有着优秀的智识传统,建立了哈佛、耶鲁等最早的一批大学,在美国国父中也不乏学识渊博之人。然而,美国独立后不久,杰克逊的民粹主义政治种下了第一粒反智的种子。此后,福音运动在教会推行去精英化,高中教育的普及改革重实用、轻学业,使反智在美国大众心中彻底生根;而商业的蓬勃兴旺掀起实用之风,进步时期与新政对知识分子的仰赖更激发反智观念的反弹。在起起伏伏的历史波澜间,抵制智识的潮流不断壮大,直至今日之势。
在本书中,霍夫施塔特以“反智”为切入口,综述美国的政治、宗教、社会、文化和商业历史,或回顾学者政客的唇枪舌剑,或罗列扎实可信的数据材料,在严肃批评中信手夹入三五行诙谐的掌故,于紧凑叙述后顺带跟上一两句辛辣的讽刺;须微观时,则描摹政坛商界之怪状,须宏观时,则鞭辟信仰思想之腠理。这本书流传数十年,不啻为介绍美国反智传统的经典之作,更是呈现出一副鲜为人知、入木三分的美利坚面孔。
收入理想国译丛系列,耐磨牛津护封 80克银河书纸
装帧考究 典雅庄重,收藏经典著作的不二之选
-
什么是社会学
结构/机制叙事和事件/时间序列叙事是人类在描述和分析社会现象时所采用的两类最为基本的叙事形式。如果说历史学是一门以事件/时间序列叙事为基础的学科,社会学则是一门以结构/机制叙事为基础的学科,历史学和社会学也就构成了社会科学中的两个最为核心的基础学科,或者说它们是其它专题性的应用社会科学学科,比如法学、商学、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工作、宗教学(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应该包括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母学科。
-
我,里维耶,杀害了我的母亲、妹妹和弟弟
案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里维耶就是那中心、那沉默,被卷入医学和法学的机器中。人们把他翻译到另一种语言,然后使他沉寂了。——米歇尔·福柯
1835年,在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村庄里,一位20岁的青年皮埃尔·里维耶冷酷地杀害了他的母亲、18岁的妹妹和7岁的弟弟。然后,在狱中,他写了一本回忆录,为整个可怕的故事辩护。
米歇尔·福柯在研究19世纪精神病学与刑事司法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了这个案件。他收集案件的相关文件,包括医学和法律证词、警方记录和里维耶的回忆录,编辑出版并在书中做了精彩阐述。
他指出,里维耶案发生时,正值法国许多行业争夺地位和权力之际,医学权威在挑战法律,政府各部门在明争暗斗。法学和精神病学话语都试图将里维耶自己对其行为的描述笼罩在各种权力关系中,将他的声音边缘化为弒亲者或疯子的声音。
福柯对该案的重构,是一次对疯狂、正义和犯罪观点来源的精彩探索。
-
制造知识
《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内容简介:在知识作坊中,科学精英们是如何制造科学理论,做出科学发现的呢?《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给出了极具说服力且精彩的答案。《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作者诺尔-塞蒂纳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她认为,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包括实验室中科学事实的建构与科学论文的建构,由决定与商谈之链条所构成。其中话语互动、资源关系、利益的融合与分裂等具有重要作用。《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中建构主义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
学术部落及其领地
本书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英美两国众多学术机构中的大量学者的深入访谈和大量经典文献的辨析,对学科知识与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细致而富有启示性的探究。 本书从文化的视角考察高等教育的“学术圈”,别开生面地探讨了学科文化的运作机制,揭示了“学术部落”和“学科领地”的众多“奥秘”,视角新颖,分析透彻,结论发人深省。 本书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多年来被知识社会学、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等领域的学者广泛引用。 -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的专著,作者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对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进行了解读。《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考察了它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特征,它的中心思想,它的关键概念,它的立场和方法,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它关于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思想,它对认识论的冲击,等等。在此基础上,《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得出知识社会学本质上是研究人的思维方式的学科这一结论。 -
无形学院
用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了科学知识的产生、传播与扩散,是科学社会学以及创新传播研究必读的书。 -
知识社会学问题
《汉译经典042:知识社会学问题》是马克斯•舍勒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出发,对社会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是知识的现象学问题和社会哲学中的知识现象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舍勒认为知识社会学是文化社会学的组成部分,他把观念、价值、知识的领域称为理念要素,把自然与社会的实在称为现实要素。这些要素在历史上有其发展过程,即所谓"三阶段定律。最早阶段,血缘或亲属关系最为重要;次一阶段是政治权力;最后則是经济因素。舍勒并且认为:团体知识先于个体知识;个体知识需以团体知识为前提才能产生,没有团体知识,个体知识也就无从展现。在知识和信息飞速增长的当代,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中外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This book reformulates the sociologicalsubdiscipline known as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Knowledge is presented as more than ideology, including aswell false consciousness, propaganda, science andart. -
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
艾尔文·古德纳指出:在旧的劳资关系不再起主宰作用的后工业社会里,其主要特征是文化资本已经取代了旧有的特质资本。此时,由人文知识分子和技术知识分子组成的新阶段成为历史的代言人,展开了与原本控制着社会经济领域的资产阶级的斗争,以夺取统治权,实行以知识、理性和专业技术为基础的统治。这个新阶级是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有缺陷的普通阶级”,它目前仍处于服务阶层,其统治地位在几个世纪之后才可能得到确立。 -
现实的社会构建
本书出版于1967年,是社会学领域的一本经典。书中考察了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得到代表它的制度和拥护它的人的维持和修正;现实是怎样通过社会互动形成的,人与其共同体之间的符号、象征关系。 -
卡尔·曼海姆精粹
本文集的多数主题对《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既是深化也是补充;不断分化的现代社会和统一精神秩序的崩溃导致了相互冲突的立场和怀疑主义,进而使知识社会学得以可能;在自我欺骗的绝对主义和自我毁灭的相对主义之间寻求妥协;在思想史领域的社会学尝试,把思想模式与竞争和代现象联系起来;实现视角“综合”的可能性和方式;在科层制的日益严密、乌托邦走向终结和林众民主化的过程中,知识分子是否能保持“相对疏离的”社会位置。 这些主题在被称为“后现代”的今天仍具有其生命力;与此同时,北美和西欧的社会文化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以某种方式印证了曼海姆宽泛的研究理路。因此,重要曼海姆会使我们感觉到:曼海姆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
知识分子研究
《知识分子研究》在写作上编时是按照一部独立的专著体例进行的,固仍保留其完整性,不掺杂其他文章。下编则不同,多数是在无整体计划下陆续写出的。写完上编后,我曾拟写作一本《书与知识分子》。在完成了其中三章“符号、书与知识分子”、“书籍出版的历史与现状”、“图书馆的社会学研究”后,资料难寻且兴趣衰减,原拟写作的“图书审查制度的社会学思考”、“图书销售与传播”等均未完成。这三篇论文与其他零散写出的围绕知识分子问题的四篇文章一同放入下编中。下编与上编享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聊以自慰的是下编以其散漫为略嫌拘谨的上编拓宽了一点视野。故编在一本书中,名曰《知识分子研究》。 知识分子问题在中国读书界一向颇受瞩目。《知识分子研究》作者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早涉足这项研究的学者之一。在那个题目和那批学者中,这部作品其实是第一茬早熟的葡萄。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它几乎成了上个夏天里的最后一朵玫瑰。它留下的是对那个热情如火的年代的一份记忆。 -
知识生产的新模式
当代社会知识生产方式,包括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等,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本书提出了知识生产模式变化的新观点,即: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I是指基于牛顿模式科学研究,以单学科研究为主,而知识生产模式II是指在应用环境中,利用交叉学科研究的方法,更加强调研究结果的绩效和社会作用的知识生产模式。本书分析了模式I和模式II的变化,如机制、观念、实践、政策等,讨论如何制定和实施新的科学政策以适应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全书分为7个部分,约20万字,包括:知识生产的演化、知识的市场化、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集约化、人文科学的知识创新、企业创新中的竞争与合作、知识生产规模化、知识生产的社会管理等内容。 -
知识和社会意象
《知识和社会意象:知识与社会译丛》提出的论证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通过系统论述科学知识的社会起源和社会维度、强调科学研究的反身性,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回答;它不仅使作者本人成为这个理论阵营的主帅,也使自身变成了当今知识社会学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这个吸收了作者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的译本,有助于国内读书界系统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当代认识论和知识论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从崭新的角度探讨和构建我们自己的研究平台。知识、尤其科学知识究竟是来源于洁净的试管,还是来源于社会的“人间烟火”?表达科学知识的理论和学说本身,也应当和能够接受科学研究的“审查”吗? -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内容简介:为了深入探究西方文明的渊源与演进,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全新视角,展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对西学的重新审视与诠释。构建全新的西学思想文献平台,我们组织出版了这套《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本译丛精选西方学术思想流变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传世名作,由多位专家学者选目,一批学养深厚、中西贯通、年富力强的专业人士精心译介,内容涵盖了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收录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载体的诸多经典名著。 本译丛系根据英文原著或其他文种的较佳英文译本译出。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译丛全部用现代汉语译介,尽量避免以往译本中时而出现的文白相间、拗口艰涩的现象。本译丛还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在译介理念和用词用语方面,基本采用改革开放以来西学研究领域的共识与成论。另外,以往译本由于时代和社会局限,往往对原作品有所删改。出于尊重原作和正本清源的目的,本译丛对原作品内容一律不作删改,全部照译。因此,本译丛也是对过去译本的补充和完善。 -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汇集了曼海姆教授的各类著述。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其所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929);第五部分是其最初发表在阿尔弗雷德·菲尔坎特所编著的《社会学袖珍字典》(F.科恩出版社,波恩,1929,现为舒尔特-布尔姆克出版社,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1931)中的“知识社会学”词条。第一部分是他特地为英语读者所写的介绍《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文章。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