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清史

  • 清代中国的若干问题

    作者:[日]石桥秀雄

    《清代中国的若干问题》是一本清史研究的论文集,收录了16位日本学者撰写的论文。这些论文涵盖的时间长,上自清入关前,下到清末;内容广泛,涉及了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和藩部等各个领域。论文使用的史料翔实丰富,观点明确独到。诚如编者所言,每篇“都是以解决清史各个领域中的问题为目标的极其优秀的论文”,代表了日本史学界清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 帝王之都

    作者:斯文·赫定(S.Hedin)

    《帝王之都:热河》不仅详细记述了斯文•赫定一行从北京到承德的旅行以及在承德的所见所闻,而且通过收集和翻译大量中外文献资料,将清朝帝王在避暑山庄的生活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斯文•赫定通过对数据精确的记录和对细节的描写令承德的多座寺庙建筑跃然纸上。书中更配有八十多幅珍贵老照片和四张作者手绘写生图,配合精妙的文字,将承德宗庙这些艺术瑰宝展现在读者面前。
  • 绿营兵志

    作者:罗尔纲

    《绿营兵志》是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研究清代兵制的作品之一。该书以研究清代国有汉军即绿营的起源与沿革、组织管理制度为主题,详细分析了清代绿营这一兵种的组织结构、统辖关系、升迁考核制度、俸禄军械等的管理内容。全书分为三卷十五章,附有详细的绿营营制表。
  • 中华帝国晚期的权力与政治

    作者:斯蒂芬•R.麦金农

    本书从新的角度,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对作为晚清官员的袁世凯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展示了他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和在北京从1901年到1909年作为一位政府高级官员期间的活动。
  • 辫服风云

    作者:樊学庆

    清末十年间,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通过剪剃发辫、改易西式服饰推动国家变革、谋求独立富强的社会潮流。伴随着这股席卷朝野的浪潮不断涌动,清朝统治迅速冰消,社会呈现出整体上的急剧转型,20世纪中国也就此奠下最初的基石。本书钩沉、记述了这场社会大潮,再现了百年前中国社会的巨变。
  • 晚清侍卫追忆录

    作者:富察·建功

    《晚清侍卫追忆录》分上下两篇。上篇主人公富察·阿巴力翰便是作者的太姥爷,下篇主人公富察·多尔济为作者大姥爷(外祖父)。溥仪《我的前半生》中提及的一个旗人多济,便是富察·多尔济。《晚清侍卫追忆录》作者以亲历的视角,用特色地道朴实的旗人北京话,向我们展示了晚清侍卫从一个下三旗的普通“孩珠子”一步步成长到宫廷侍卫的旗人生活,以及这样一个特殊身份近距离视角下的那段黑暗动荡迷茫的晚清历史。
  • 清史史料学

    作者:冯尔康

    先人走过和历程,留给后人以经验,以启示,因此辨识先人的足迹、业绩是人类的本能愿望。然而历史是消逝了的事物,不会重演,也不能真正复原,所为再现是艺术的夸张,乃是难以做到的。有关清史的图书文献不断地被发现,被重新整理出版,被继续研究,因此关于它的新信息无时不在出现,史料学的 著作需要不停地更新,然而也很难跟上变化的形势。本书的出版是一个补充。
  • 永憲錄

    作者:[清] 蕭奭 撰

    本书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之一。本书系记录康熙六十一年(公元一七二二年)到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八年)七年间发生的几椿重大历史事件,如胤祯“夺嫡”及其即位后几年中不断制造的年羹尧、隆科多、阿其那、塞思黑等大狱;汪景祺、查嗣庭等文字狱以及出兵“平定”青海等战役。体裁虽是编年,性质等于杂史。
  • 世载堂杂忆

    作者:刘禺生

    《世载堂杂忆:清代史料笔记》以幽默的语言记述了清代的科举制的利弊清代官员奖罚制度、当时的风云人物及其表现、太平天国动乱的见解、对文化名人的讽刺以及当时的外交政策等。具体内容包括:刘申叔新诗获知己、遁迹佾寮一奇士、徐固卿精历算等。
  • 听雨丛谈

    作者:福格

    《听雨丛谈:清代史料笔记》没有印本,只有一部底稿,原藏傅增湘家,后归北京国书馆。 这次重排再版,把断句改为标点,并改正了一些错误。
  • 养吉斋丛录

    作者:吴振棫

    本书是一部清代史料笔记。全书三十六卷,内容专涉清朝掌故。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清吴振棫所撰。吴振棫(1792-1870)字仲云,号宜甫,浙江钱塘人。室名花养吉斋。嘉庆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实录馆纂修、提调兼校勘。所著有花宜馆诗录词录文略、黔语、黔行纪程、国朝杭郡诗绩辑等。养吉斋丛录是他最体面心血的一部力著。 本书以典章制度为主,兼及宫内殿阁苑囿、奇事趣闻、科举武备、饮食服饰、藏编刊、游娱庆典等,较全面的勾勒出一幅清宫图画。余录十卷,除增补宫内典故外,还记载了蜀滇风情、各地名胜、文坛佳话、士林美谈等。全书对于了解与研究清代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 清代国家机关考略

    作者:张德泽

    《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内容简介:在档案研究工作中,他广学博览,在占有大量原始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归纳、著述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和专著。《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一书是这方面的代表,是张老先生积几十年学术研究心血之大成之作。
    该书于1981年10月正式出版。它全面阐述了清代国家机关的构成、性质、职权和沿革,收罗丰赡、考证详明,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清代历史研究、档案整理、编辑和研究的重要参考书,被收入《中国名著大辞典》。
  • 王府生活实录

    作者:金寄水,周沙尘

    本书以优美的文笔,介绍了北京清代各王府的分布、历史、建筑、人员配备等。对王府一年四季的节令生活作了生动传神的叙述。...
  • 清史书目(1911-2011)

    作者:黄爱平 主编

    本书收录了从中华民国建立到2012年这100年间,国内外研究清代历史的所有书籍,共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社会、民族、宗教、外交等共16个大类;下编分为经、史、子、集、丛书、档案共6大部分,收入书目近4万条,200万字。本书邀集海内外清史学术名家,耗时数年,精心编纂而成,基本涵盖近代以来所有对清代问题的研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工具书。
  • 从幕府到职官

    作者:关晓红

    清末官制变革,将原来“内外相维”格局改为上下贯注,是近代中国政体转型的重要内容。改制总体目标是仿效西方,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过渡。清廷试图通过官制改革奠定立宪的官治基础,进而刷新吏治,提挈政纲、挽救危亡;可是改制反而导致统治秩序严重失范,社会矛盾急剧尖锐,促使清廷速亡。其要因,在君臣上下只顾一己之私,阻挠及妨碍改革深化,不能回应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结局也与他们的预期相去悬殊。 本书引用大量未刊档案与清人文集、日记、书信,揭示了清季改制中新旧体制的复杂纠葛,折射出制度兴革与中西历史传统的缠绕,以及对后来政体设置的重大影响。
  • 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

    作者:张世明

    《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全五卷)》,本书分为导论卷、边疆民族卷、军事体系卷、司法场域卷、经济发展卷。作者坚持约一则博的研究路径,以“立一论”为旨归,重视全书的核心命题的提炼。本书致力于在跨语际的国际学术对话中切磋、辩难,在超越“西方中心观”和“中国中心观”的困境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利用自身复合性的学术训练和优势互补进行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在不同学科底层往来穿梭,挖掘其间共同的话语语法构型规则。从某种程度上说,本书是一部独力完成的“新清史”的主干部分。
  • From Frontier Policy to Foreign Policy

    作者:Matthew W. Mosca

    Between the mid-eighteenth and mid-nineteenth centuries, Qing rulers, officials, and scholars fused diverse, fragmented perceptions of foreign territory into one integrated worldview. In the same period, a single "foreign" policy emerg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many localized "frontier" policies hitherto pursued on the coast, in Xinjiang, and in Tibet. By unraveling Chinese, Manchu, and British sources to reveal the information networks used by the Qing empire to gather intelligence about its emerging rival, British India, this book explores China's altered understanding of its place in a global context. Far from being hobbled by a Sinocentric worldview, Qing China's officials and scholar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foreign affairs. To meet the growing British threat, they adapted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and geopolitical assumptions to coordinate a response across their maritime and inland borderlands. In time, the new and more active response to Western imperialism built on this foundation reshaped not only China's diplomacy but also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eijing and its frontiers.
  • 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作者:刘小萌

    《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论述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过程。全书共四章:第一章考察元末至15世纪末满族先民的氏族部落组织和管理机构。这段历史是满族形成史中最乏研究、也是《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着力最多之处;第二章考察16世纪初至1616年间满族政治组织、军事组织和公共权力在部落旧制度的废墟上逐步形成的过程;第三、四两章考察金国始建到清朝奠基(1636)20年间国家制度的递嬗演进,从“八王共治”到汗权(皇权)独揽,是阐述的重点。最后得出清国家产生的若干结论。
  • 清朝在新疆的漢回隔離政策

    作者:林恩顯

    目錄 代序 緒論 一、研究目的與方法 二、新疆地略與人文演變之理論 三、清朝邊疆民族政策概況 四、清朝在新疆的漢、回隔離政策概述 第一章 行政隔離 第一節 州縣制 第二節 札薩克制 第三節 伯克制 第二章 軍事隔離 第一節 駐防兵制 第二節 換防兵制 第三章 經濟隔離 第一節 監督外人入疆經商 第二節 限制漢人入回疆屯墾 第三節 在新疆使用普爾錢 第四節 其他 結語 第四章 社會文化隔離 第一節 居住分離 第二節 交往限制 第三節 血緣文化分離 結論 附錄 一、本書中文提要 二、本書英文提要 三、本書日問題要 四、清代歷朝皇帝世系表 五、清朝在新疆的漢、回隔離政策變遷時間表 六、清代理藩院組織表 七、清代新疆大事年表 八、清代光緒年間新疆人口分析表 九、清代新疆略圖 本書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
  • 简明清史(全二册)

    作者:戴逸

    清王朝是以我国少数民族满族上层为主体而建立的封建统治机构,是中国悠久历史上许多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中的最后一个。它统治了辽阔广大的中国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当一六四四年清朝统治者入关,窃夺了明末农民战争的果实,建立起对全国统治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处在封建社会的后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清朝统治至十八世纪中叶达到鼎盛时期。在广阔的版图内,中国各民族的统一进一步加强,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高峰。随之,由于封建社会的内部矛盾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封建统治发生了危机,十八世纪末,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全国。清朝统治,由盛转衰。这时,西欧国家早已经过了资产阶级革命,跨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外疯狂地掠夺殖民地,封建的中国成了它们重要的掠夺对象。一八四○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武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史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经过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表现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直至一九一一年发生了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已经成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政府,结束了二千多年来中国专制帝制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历史的长河,激流澎湃。汹涌向前。这二百六十八年不仅仅是爱新觉罗王朝崛起、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而首先是伟大的中国各族人民的发展史、创造史、斗争史。在这段漫长、崎岖的历史程途上,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和挫折,提出了美好的理想和希望,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战斗。人民群众在最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给后代留下了极其丰富宝贵的遗产。这二百六十八年间,出现了多少激昂慷慨、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产生了多少坚强、勇敢、勤劳、智慧的优秀人物,创造了多少光辉灿烂的经济、文化成果,遗留下多少生动丰富的经验教训。它是中国悠久历史上的重要篇章,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转折,是中国人民艰苦战斗,暗中摸索,穿过迷雾,通向未来胜利的阶梯。清代历史离我们的时间很近,和现实斗争的关系极为密切,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研究。   本书的范围从满族的先世和满族的兴起开始,叙述到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为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历史时期,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根本不同于清代的前期和中期。目前已出版了各种比较详细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在基本内容上,本书结束之后,可以和这些近代史著作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