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清史
-
给曾国藩算算账
《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京官时期)》重点讲述了晚清时期曾国藩任京官时期的收入来源。这些收入中,哪些是国家俸禄,哪些是灰色收入。其支出中,哪些用于生活,哪些用于送礼。通过细节恢复了曾国藩的生活状况——生活水平如何,吃什么样的饭,住什么样的房子,坐什么样的车子。同时,作者的文笔还深入到了晚清社会的很多侧面,比如清代督抚衙门的运转、官场潜规则的具体运作方式,等等。 -
晚清二十年
《晚清二十年》讲述了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新政改革、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是晚清二十年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随之终结了一个衰败的王朝,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让清史专家带着我们,一起观看历史的潮起潮落,领略时代的风云际会,体察身处变局的各色人物的心路历程。 -
救世
陈宏谋是清代中期上层官僚的代表,作者通过对他的解读让我们全面了解那个时期官员对自己、对事业和社会的认识。作者从为官到做人,从经世到治家诸多方面剖析了陈宏谋的思想与政治生涯。本书通过人物史写社会史,是了解18世纪官僚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 -
胡若望的疑问
本书以日志形式记述了18世纪一名叫胡若望的中国天主教徒在法国奇迹般的生活经历,并辅这一早期中外文化宗教交流的史事。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使这个中国人的法兰西之旅充满艰辛手曲折,灵魂也备受煎熬,以致最后竟沦落到精神病院。本书再现了胡若望200多年前的奇遇,并试图对他的疑惑予以历史和文化的解释。 -
正说清朝十二帝
《正说清朝十二帝》“正说”就是按照历史原貌,向广大受众中正地、真实地讲述历史。“正说”是针对“戏说”而言。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达20年间,中国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对明朝历史、清朝皇帝和清朝宫廷,情有独钟,戏说成风。既引发了民众对清史关注,又使得人们对之疑惑不解。人们普遍期待正说清史,如同“久旱望甘雨”。“正说”讲的是历史,“戏说”编的是故事。小说家、影视家对清史、清帝、清宫进行戏说,塑造人物,编创故事,那是艺术家们的一。对受众来说,看“戏说”时应知道这是“戏”,瞧的是热闹,不可以当真。史学家对清史、清帝、清宫进行正说,传承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这是史学家们的事。对受众来说,看“正说”与“戏说”都需要,既不能要求史学家去“戏说”,也不必苟求影视家去“正说”。然而,史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向广大观众和读者,正面讲述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故事。 -
英国的课业
本书把中国嵌入到19世纪殖民主义的历史之中,指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仅仅是枪炮、商品和各种侵略行为,它还是一个文化过程,一个需要被征服人民自愿去接受的“霸权工程”。为了实现此目的,帝国主义在19世纪通过武力和政治压迫,对清政府和中国人民进行“规训”。“教育”他们在一个帝国主义支配的世界里,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作者在这部著作中,运用后殖民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起义时期的近代西方对华关系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把它从一段人所熟知的历史变成了一段令人感到新奇的崭新历史。 目 录 中译本序…………………………………………………………………………………何伟亚1 导 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与中同…………………………………………………………1 第一部分 鸦片战争与通商条约 第一章 亚罗号战争,1856~1860年…………………………………………………………33 第二章 中国的暴力与法治,1856-1858年 …………………………………………………52 第三章 北京,1860年:劫掠、奖赏金和神圣的报复………………………………………79 第二部分 在中国重建疆界,l861~1900年 导 语……………………………………………………………………………………………131 第四章 构建新秩序……………………………………………………………………………133 第五章 欧洲全球霸权时代的清帝国…………………………………………………………169 第三部分 使中国完全平等 导 语……………………………………………………………………………………………203 第六章 恐怖统治:北京及周围地区的惩罚与报复…………………………………………212 第七章 将清朝君主去神圣化,1900~1901年………………………………………………264 第八章 记忆手段:把西方铭记成受害者和英雄……………………………………………306 第九章 被压迫者的回报、再循环和中国爱国主义…………………………………………343 余 论……………………………………………………………………………………………378 参考文献…………………………………………………………………………………………383 西人姓名汉译表…………………………………………………………………………………427 译后记……………………………………………………………………………………刘天路439 -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
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中国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民众普遍失去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利益集团垄断资源,官场腐败已达极点。 然而,甲午惨败后势在必行的戊戌变法,却以光绪皇帝在宫廷权斗中不敌慈禧太后,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收场;而慈禧太后和皇族权贵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不受西方势力威胁 ,竟然利用民间势力义和团向十一国开战,却险些为大清招来了灭顶之灾;危亡之际,统治阶层不得不主动寻求变革,随着清末新政步步推进,变革进入了快车道:振兴商务、废除科举、兴办西学、改革官制、修订新律,乃至推行宪政,组建内阁。 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密集变革,几乎尝试了当时所能进行的所有变革方式后,依然无法扭转大清急转直下的国运。变革陷入了无尽的利益算计和权力斗争的困境中。 翻开本书,作者为您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晚清最后十八年国运急转直下的政治必然。 -
清代通史(全5册)
《清代通史》由我国著名学者萧一山所著。 萧一山(1902-1978),名桂森,号非宇,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2年赴欧洲考察。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48年到台湾,长期从事历史研究,有多部著作行世。 《清代通史》自20世纪20年代出版以后,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新史料发现甚多,如军机处及内阁大库档案之整理……太平天国遗书文物之研究,各国秘档私藏之公开展览,凡足以证往谍传说之谬误者,皆一一加以删正。原缺篇章,亦为补充,又增数十万言”,即为今日所见之书。 本书是最大的特点,是资料丰富,叙事明晰,使阅读此书的人,对有清一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文化、民生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为从事历史研究,特别是从事清史研究者提供了一部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
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学派扎实细密的功夫考订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 本书主要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清史者之入门必读书。 市面上有些通行本是从1981年中华书局《明清史讲义》中拆分出来的,因此不是足本。本次出版,根据商鸿逵先生的整理本校订,并补足了原先删去的部分(如《八旗制度考实》全篇以及第二章“取台湾”全节)。 【跟大师学国学】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一辑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朱自清《经典常谈》、闻一多《唐诗杂论》、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三国史话》、孟森《明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
清代地方政府
本书是瞿同祖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中国清代地方政府的实际构成及其实际运作模式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作品。作者通过各种手本和札记,参考大量官方资料,系统分析了清代州县官的职能及其运作。最重要的是,其重心在于政治或政府体制中的个人及其行为,在于对政治制度体制传统的完整性认识,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关于中国地方行政运作的图解,引导我们去把握近古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和运作的传统。 -
满与汉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被认为是政体从帝制到共和,从传统到现代转变的关键。但是,由于被推翻的清朝为统治了大多数中国汉人近三百年的少数族群所建,而革命者绝大多数是汉人,那么在多大程度上,辛亥革命不仅仅是反帝,而且是反满呢? 路康乐在《满与汉》中探索了这个尖锐而复杂的问题,分析了满族作为一个世袭军事特权阶层(“旗人”)向一个独立的族群的转变,也详细描述了清朝与汉族改革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这一互动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中达到了顶峰。 《满与汉》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将改变中国历史学者研究清亡原因的方式。同样,该研究也澄清了族群学者关于满族作为职业军事特权阶层的起源问题,分析了满汉关系的变化,以及满族从边疆“蛮族”到统治者,再到被统治者的历史发展。 -
清代旅蒙商述略
《清代旅蒙商述略》的主角“清代旅蒙商”其实是中国传统社会最著名的商帮集团——晋商。谈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商贾之道和商人集团,晋商都是绕不开的重头戏。明清两朝,特别是清朝,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体制下商业模式和商业体系达到最成熟的时代,也是晋商从事经营活动最广泛,获取商业成就最辉煌的时代。 作者秋原是一位编剧,因自己的血统和职业的敏感,又凭兴趣阅读历史,留意搜集相关资料,写就此书。他说,历史其实是鲜亮且细致的,历史中的人和事也是生动活泼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把这些联系尽可能多地找出来,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乐趣。所以他用三十余万字钩沉商贸往事,追溯家国痛史,从前期依附清廷的家族式皇商范氏,讲到后期采取外聘职业经理人经营模式的“大盛魁”,在史料爬梳中揭开了晋商异军突起的奥秘;复盘晚清晋商新贵乔致庸的“复盛公”与百年老字号“大盛魁”长达半个世纪的商战,重现了一代巨贾的辉煌与落寞;探讨商号之兴衰演变史与清朝国运节奏的关系……视野宏大,细节丰富,努力还原晋商的真实面目,将晋商群体置于当时的社会阶层流动,以及清帝国的扩张与收缩的大历史之中,试图揭示那段历史中的感时伤怀之思与刻骨锥心之痛。 -
乾隆一日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即公元一七六五年一月二十八日。这是个极平常的日子,随机抽样的一天,一切重要的、特殊的事情都没有发生。然而由小见大,它正是乾隆朝中叶,也是清王朝中期,又是中国古代的最后盛世——史称“康乾盛世”——的一个标本。 本书充分利用了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的清宫档案与御制诗文,以及当日的朝廷文书如上谕、奏折等资料,按一天的时辰先后排列,详述乾隆帝从早到晚的宫廷生活,包括起居、饮食、宗教仪式、文艺活动、政务处理到家庭状况等。透过作者崭新的观察角度,情文并茂的笔法,鞭辟入里的分析,重新描绘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一个五十五岁、正处于人生巅峰、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的清朝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一日,系指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1765年1月28日)。这一天,既不是冬至、元旦、万寿节的国家三大节日,也不是皇帝有大事要举行祭祀太庙的告庙盛典,亦没有什么班师献俘的大典礼,以至大吏的任免、亡故、赐祭,重大灾情的报告和政府的蠲免,民众的运动,藩属的来朝,等等,一切重要的特殊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这是个极平常的日子。所以《清史稿·高宗本纪》的纂修者对它未予理会,做了空白的处理,而十洲君选择了它。这是使用了如同社会学的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并无特别的深意,就是要在平常之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或许能从某一个侧面了解乾隆帝和他的时代的历史。 -
晚清最后十八年
甲午惨败,洋务派李鸿章失势,变法派康有为上位,然而变法图强最终以宫廷政变收场,学习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是晚清最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别政治的决斗场,无论是慈禧太后、保皇党、满清权贵,还是亲西方势力、义和团,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轮番登场。最后八国联军借护卫使馆之名兵临北京城下,动荡混乱的大清朝局终于重新洗牌,有人出局有人上位。而当改革最终不得不被推上快车道,满清皇族与实权派袁世凯展开了对改革主导权的殊死争夺;随着武昌城中的一声枪响,革命者喊着激动人心的口号踏入权力中心,袁世凯、宋教仁和孙中山之间新一轮错综复杂的明争暗斗又揭开了序幕……看似荒诞诡异的史事背后,是无比清晰的利益选择和权力博弈。 翻开本书,读懂戊戌变法为何沦为戊戌政变、慈禧为何先炮击大使馆再屠杀义和团、袁世凯为何既是改革推手又是亡清关键……看透层层诡异的历史迷雾背后无比清晰的权力逻辑。 -
病榻梦痕录 双节堂庸训 吴中判牍
本书是汪辉祖晚年重病时口述,由其子执笔记录而成的年谱,不仅记录了汪辉祖生平事迹,而且生动再现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极具史料价值。《双节堂庸训》则是汪辉祖在自传基础上,对家世、修身、治家、应世和师友的分类记述,是研究汪辉祖的重要史料。 -
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
《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 -
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
黃一農院士自2010年起從事了一場奇特的學術探險,他以初學者身分進入傳統深厚的紅學領域,並“穿越”至清朝,希望能探究他所揭舉的「e考據」,可否在大數據 (Big Data) 時代建立文史研究的新典範。對這本學習筆記的學術史定位,許多人有較深的期許……。 納蘭家六姊妹是本書最大發現之一,長女嫁曹雪芹的二表哥福秀,次女嫁乾隆朝孝賢皇后之親弟傅恒,另女所嫁弘慶的祖母密妃王氏,更是乾隆初年首位獲允回家省親的嬪妃,並曾在康熙南巡時於蘇州尋獲斷絕音信二十年之父母,她應就是賈元春的原型......。 在細究曹寅及曹荃兩房複雜的過繼關係後,本書新推斷曹雪芹的生父乃曹頫,其生年上限為康熙五十三年 (1714),抄家時不超過十五歲,此書之出版可能正值這位曠世奇才的三百週年冥誕! -
三鱼堂日记
清陆陇其撰《三鱼堂日记》十卷,起于清顺治十四年,终于康熙三十一年,内容涉及道路里程、时局世态、人际交往、友朋议论、读书札记等诸多方面,从个体视角详尽地记录了清初社会的许多侧面,对于今天研究清初理学思想、河漕整治、土田赋税、圈地、逃人、捐纳、吏治、科举等,均有独特的资料价值。 -
孤军
《孤军》一书乃家族个案史与王朝兴衰史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作。全书以八旗贵族费英东的子嗣,即苏完瓜尔佳氏观成(约1790-1843年)、凤瑞(1824-1896年)、金梁(1878-1962年)这一家三代人为主线,揭示出该家族百余年浮沉消息的“小历史”,适时而巧妙地牵引出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大历史”,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族群认同”等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回应和阐释。 -
中国乡村
《中国乡村:论十九世纪的帝国控制》是萧公权先生多年心血研究的结晶,专门研究19世纪时期清王朝统治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特色在于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探讨清王朝对乡村政治统治体系的设置、理论和实际运作情况。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十一章。 第一部分专门探讨乡村地区的行政划分和基层组织划分,即研究村庄、市集、城镇的划分,保甲和里甲如何成立。 第二部分专门研究清王朝是如何设置乡村的统治体系,分别探讨了警察性的保甲制度、税收性的里甲制度、饥荒控制性的粮仓体系和思想统治体系的设置情况。 第三部分探讨了乡村政治统治体系的运作效果,分析了家族与这个统治体系的关系,以及乡村对它的行为反映。 本书已成为研究中国传统帝国对地方控制的经典著作。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