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理论

  • 讲故事的人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 名家名作·意味深长:以哲学与文化批评享誉世界的“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本雅明罕见的中短篇“小说集”。梦境、旅行与游戏,42篇小故事带你寻回失传已久的“讲故事”的技艺。

    ★ 多篇佳作·初次中译:本雅明多篇被忽视、被遗漏的小说、预言、残篇……被挖掘译介为中文,由此一窥本雅明的实验性写作与学术思想源头。

    ★ 精美插画·脑洞佳作:抽象派艺术大师保罗·克利的《新天使》(Angelus Novus)启发了本雅明的文学创作。本书收录保罗·克利30余幅精美插画,文字与插画相得益彰。

    ★ 文如其人·易携宜藏:本雅明以哲学与批评著称,极为重视讲故事的技艺,本书是本雅明研究者、藏书爱好者的案头书;32开小开本,轻巧便携、宜读宜藏!

    ★ 名家评论·精彩纷呈:被苏珊·桑塔格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对德国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尤尔根·哈贝马斯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 裸脊锁线·全彩印制:裸脊锁线装订,四色精美印刷,版式舒朗悦目。

    《讲故事的人》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瓦尔特·本雅明的中短篇小说集。

    本书共分为“梦境”“旅行”“游戏和教学法”三个部分,或以类似穿越的写法,通过小说的形式与古代的作家对话,如“席勒与歌德”;或以旅行的相关主题与相关图书为切入点,通过小说的笔法讲述海洋与陆地、旅行与海神的故事;或以“谜语”“儿歌的收集”等为主题,讲述“游戏”与“教学法”。

    作者带领我们进入梦境,进入旅途,并细细分解教学之中常用的像“游戏”一般的叙述。恰如作者所言,我们的“小说家”时常忘记“说书人”的那种叙事艺术,忘记了从早期童话开始,我们最应该做的还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本雅明,这个欧洲最后的知识分子,面对末日审判,带着他所有的残篇断简,为精神生活做出辩护。

    ——〔美〕苏珊·桑塔格

    本雅明属于那种无法让人一目了然的思想家……这样的思想家引起我们注意只是由于他们那种对历史瞬间具有主导意义的思想向我们呈现出了令人豁然开朗的现实意义。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illumination)。这种启明或许并不来自理论和概念,而更多地来自一种不确定的、闪烁而又经常很微弱的光亮。这光亮源于……他们的生命和作品,它们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都点燃着,并把光散射到他们在尘世所拥有的生命所及的全部范围。而像我们这样长期习惯了黑暗的眼睛,几乎无法告知人们,那些光到底是蜡烛的光芒还是炽烈的阳光。

    ——〔美〕汉娜·阿伦特

    同一事物,比别人多看到一点,是思想者;能看到更多不一样,是艺术家;完全的重塑和幻想,是孩子。本雅明显然兼具了这三种身份。

    ——佚名读者

  • 现代世界的思想者

    作者:任强 / (法)汲喆 / 帕特里克·瓦蒂尔

    齐美尔是少有的一位在丰富性和深度上均令人惊叹的社会学家。从时尚到贫困,从贸易展到招魂术,他总能敏锐地从生活实践中提持出现代修的病症。他的货币研究揭示了经济交换中的社会学、美学和本体论意义。他望造的“陌生人”形象,已经深深铭刻在了有关现代人的社会学传记当中。经历了百年巨变,齐美尔对于现代世界的社会化形式和文化精神做出的断,在21世纪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为了理鲜今天的世界,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齐美尔。为此,我们特邀国内外齐美尔研究领域的专家 从各自关心的主题出发,重新理解、阐释齐美尔,并探讨这位经费学者学术成就的当代意义。

  • 从灵魂到心理

    作者:孙飞宇

    从知识社会学角度对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的全新研究。

    20世纪,弗洛伊德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与英文“标准版弗洛伊德心理学作品全集”的翻译出版有着直接关系。本书从弗洛伊德作品的英译本与德文原著之间细微的文本差异入手,颇具理论想象力地展现了精神分析在从德国向世界范围(特别是美国)的传播中,如何从一项依据人类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兼具艺术与科学的思想实践,逐渐理性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过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思想核心“灵魂”和对人类文明的关注,在其传播变迁中经由“理性化”而成为了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

  • 财富、救赎与资本主义

    作者:郁喆隽

    韦伯所著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20世纪社会学、哲学、宗教学领域中一部无法绕过的著作,然而对其偏见和误解之深,也是JUE无仅有。本书力图正本清源,引导读者深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证脉络,对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有初步的了解,进而深入思考文化与社会互动的基本关系,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和培养独立思维精神。本书在系统介绍韦伯其人、其时代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让读者直接、深入阅读文本本身,同时补充一些欧洲文化史的相关内容(文艺复兴、新教改革、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兴起),并穿插一些韦伯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念(例如理想型、价值中立、选择亲缘性等),使得读者深入思考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的关系。此外,本书还有所扩展,涉及韦伯的其他著作,如《儒教与道教》《经济与社会》等,着力拓展读者的世界视野和独立思考能力。最终,本书还将引导读者来反思个人的生活选择,例如对时间、金钱和职业的态度。

  • 如何阅读尼采

    作者:[英]基思·安塞尔-皮尔逊

    ◎“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

    ◎现代哲学的“炸弹” 划时代的思想巨人 尼采

    ◎十堂课读懂大师思想 让哲学不再令人生畏

    ◎英国格兰塔出版社王牌书系

    【编辑推荐】

    ※尼采是19世纪最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他以充满个性的写作风格及极具颠覆性的思想成为现代哲学的“炸弹”,开启近现代哲学思潮的新起点,启发了萨特、福柯、德勒兹、德里达等著名思想家。

    ※英国知名出版社格兰塔王牌书系之一,广受读者欢迎和好评。

    ※本书系由当代著名哲学家西蒙•克里奇利主编,每本书均由各个领域的权威教授和专家撰写,内容深入浅出,是阅读这些大师级思想家的绝佳入门。

    ※装帧精美,小开本便于携带。

    【内容简介】

    弗里德里希· 尼采是19 世纪最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他以极富颠覆性的方式揭示了宗教、道德、政治、哲学中的基本困境,并提出新的建设方案。尼采的重要思想如上帝已死、酒神精神、超人、谱系学、永恒轮回等,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启发了萨特、福柯、德勒兹、德里达等著名哲学家。

    在《如何阅读尼采》中,基思·安塞尔-皮尔逊介绍了尼采独特的写作风格,选取尼采著作中十段关键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在公正对待尼采观点的复杂性之外,同时以独特的方式整理呈现给读者,引导、激发其进行更具挑战性的思考。

    【名人推荐】

    “‘如何阅读’系列通过对作品的文本细读,让我们可以和这些大师级思想家面对面相遇。”

    ——特里·伊格尔顿

    “这套看上去薄薄的小册子是一堂真正教你‘如何阅读’的课程,而非‘如何假装阅读’。”

    ——约翰·班维尔

  • 马克斯·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

    作者:[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

    本书系统阐释了马克斯•韦伯关于“经济社会学”这一概念的界定、设想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作者将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概括为:从受利益驱动的个体行动出发,在经济分析中引入社会结构因素,并突出了韦伯在探讨经济的社会行动时主张将因果分析和意义理解两种进路结合起来的思想。

    作者还基于对韦伯作品各种版本的熟悉程度和对此领域的独到把握,条分缕析地阐述了韦伯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澄清了以往韦伯研究中的一些误解,并指出了经济社会学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与方向。

  •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作者:汪民安

    ★ 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广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作品。

    ★ 和《现代性》一样优美、晓畅,让人如痴如醉的学术著作。

    汪民安教授对于理论的阐述深入浅出,阅读体验极佳,他具备一种国内罕见的本雅明气质,学术随笔流畅易读,酣畅漓淋,魅力十足。

    ★ 身体,是个人最后一份私有财产,它与欲望、社会、权力有着怎样的纠葛?它该如何突破重重遮蔽,发出自己的声音?

    ★ 疫情危机下的封锁、都市中家园概念的缺失、对居住空间的激烈争夺、大型商场中物的牢笼……种种空间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又如何困扰着我们每个人?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对身体、空间等论题所做研究的成果结集,分为“身体的技术”“空间的政治”“后现代性的谱系”三个部分,共十九篇文章。第一部分的六篇文章论述“身体”在西方学术史中的地位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的六篇文章是作者对“空间”问题的研究成果,集中讨论了身体的社会学,以及权力如何把个人的身体局限在空间之中,第三部分收录的七篇文章是对后现代理论的各位大理论家德里达、罗兰•巴特、乔治•巴塔耶、福柯等的精彩评论,以及对后现代性理论的发展线索的整理回顾。

    汪民安教授以后现代哲学的理论视角,考察个人身体、社会生活和现代政治的关联性,洞察细微,挖掘深入,表达精辟,会让读者对身体、对各类空间、对后现代哲学及其研究方法有更多的理解与启发。

    =======================

    汪民安老师关于身体、空间和后现代性这三个当代哲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的论文集,既有深入丰富的学理性,又贯穿着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经验,无论是文笔还是分析能力都让人赞叹。个人认为,国内学者当中,汪老师是最具备本雅明般气质与作品风格的人。

    —— 江海一蓑翁(豆瓣网友)

    虽然我也认同学术写作不需要文笔这回事,但真的存在这种学者能把复杂的理论渗透在遣词造句的刻意制造中,比如汪老师。头发和家乐福的写作是完全的巴特式的效仿,汪老师对尼采和巴特两种断片式的、警句式的写作做了精准的譬喻,从此来看汪老师或许也是他所描述的那种巴特式学者:用一种闲情逸致征服对象(理论)。

    —— 二级发呆员(豆瓣网友)

  • 如何阅读德里达

    作者:[美]佩内洛普·多伊彻

    ◎“文本之外别无他物”

    ◎拆解“解构之父” 重估德里达思想遗产

    ◎十堂课读懂大师思想 让哲学不再令人生畏

    ◎英国格兰塔出版社王牌书系

    【编辑推荐】

    ※德里达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在掀起巨大波澜和争议的同时也对后世诸多学科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在谈论20世纪哲学史和后现代思潮时,德里达是无法绕开的名字。

    ※英国知名出版社格兰塔王牌书系之一,广受读者欢迎和好评。

    ※本书系由当代著名哲学家西蒙•克里奇利主编,每本书均由各个领域的权威教授和专家撰写,内容深入浅出,是阅读这些大师级思想家的绝佳入门。

    ※装帧精美,小开本便于携带。

    【内容简介】

    作为20世纪后半期最重要的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以其创造的解构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了包括性别、法律、文学、政治在内的诸多学科领域,他的思想在掀起巨大波澜和争议的同时,也成了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而与此同时,由其创造的“解构”一词,也出现在诸多电影、音乐和艺术作品之中,成为一种流行风尚。自存在主义之后,鲜有哲学思想能产生这种程度的跨学科吸引力和流行魅力。

    在《如何阅读德里达》中,佩内洛普· 多伊彻从德里达的著作中选取十段关键文本,逐一进行解读和分析,提炼和拆解德里达思想的关键概念,以向普通读者展示德里达的魅力与重要性。

    【名人推荐】

    “‘如何阅读’系列通过对作品的文本细读,让我们可以和这些大师级思想家面对面相遇。”

    ——特里·伊格尔顿

    “这套看上去薄薄的小册子是一堂真正教你‘如何阅读’的课程,而非‘如何假装阅读’。”

    ——约翰·班维尔

  • 如何阅读福柯

    作者:[芬]约翰娜· 奥克萨拉

    ◎“灵魂是身体的监狱”

    ◎哲学史的反叛者与颠覆者 西方文化的考古学家 福柯

    ◎十堂课读懂大师思想 让哲学不再令人生畏

    ◎英国格兰塔出版社王牌书系

    【编辑推荐】

    ※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所研究的知识考古学、谱系学、伦理学等思想扭转了现代哲学的研究取向,奠定了多种学科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了我们今天对权力、性态、疯癫、犯罪等富有争议的主题的思考方式。

    ※英国知名出版社格兰塔王牌书系之一,广受读者欢迎和好评。

    ※本书系由当代著名哲学家西蒙•克里奇利主编,每本书均由各个领域的权威教授和专家撰写,内容深入浅出,是阅读这些大师级思想家的绝佳入门。

    ※装帧精美,小开本便于携带。

    【内容简介】

    米歇尔·福柯是20 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社会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富有创造性的历史学家。他不可逆转地塑造了我们今天对权力、性态、疯癫和犯罪等争议性问题的思考方式,奠定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其批判性研究持续启发着诸多学者、艺术家和政治活动家。

    在《如何阅读福柯》中,约翰娜· 奥克萨拉围绕福柯思想的重要主题,精心挑取十段关键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提供一系列线索来帮助读者由此前行,对福柯的思想做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名人推荐】

    “‘如何阅读’系列通过对作品的文本细读,让我们可以和这些大师级思想家面对面相遇。”

    ——特里·伊格尔顿

    “这套看上去薄薄的小册子是一堂真正教你‘如何阅读’的课程,而非‘如何假装阅读’。”

    ——约翰·班维尔

  • 如何阅读克尔凯郭尔

    作者:[美]约翰·D.卡普托

    ◎“我们所害怕的,正是我们所渴望的”

    ◎孤独的哲人、存在主义之父 克尔凯郭尔 思想精华

    ◎十堂课读懂大师思想 让哲学不再令人生畏

    ◎英国格兰塔出版社王牌书系

    【编辑推荐】

    ※克尔凯郭尔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哲学家之一。理解克尔凯郭尔是理解现代存在主义思想的关键。

    ※英国知名出版社格兰塔王牌书系之一,广受读者欢迎和好评。

    ※本书系由当代著名哲学家西蒙•克里奇利主编,每本书均由各个领域的权威教授和专家撰写,内容深入浅出,是阅读这些大师级思想家的绝佳入门。

    ※装帧精美,小开本便于携带。

    【内容简介】

    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的索伦· 克尔凯郭尔是19 世纪最具创造力的思想家之一。他以诸多假名创造了数量庞大的著作,其中一些被誉为欧洲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影响了包括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一批后世著名的欧洲思想家。而在作品与思想之外,克尔凯郭尔孤独的生活、对婚姻的反对态度也让人对他的生平产生好奇。

    在《如何阅读克尔凯郭尔》中,约翰·D. 卡普托从克尔凯郭尔卷帙浩繁的著作中选取了十段关键文本,将它们与克尔凯郭尔的生平事迹相结合,进行逐一解读和延伸,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信仰的骑士与孤独的哲人的生命与思想。

    【名人推荐】

    “‘如何阅读’系列通过对作品的文本细读,让我们可以和这些大师级思想家面对面相遇。”

    ——特里·伊格尔顿

    “这套看上去薄薄的小册子是一堂真正教你‘如何阅读’的课程,而非‘如何假装阅读’。”

    ——约翰·班维尔

  • 社会学史

    作者:[法]夏尔·亨利·屈安 / [法]弗朗索瓦·格雷勒 / [法]洛南·埃尔武埃

    《社会学的历史:1789年至今》自1992年法语版首次出版至今,先后在1996、2002、2017年出过三版。2017年出版的第四版吸收了前三版修订的内容并做了一定的增补。尽管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实证研究,它同样也是实践探索和方法论突破的历史性结果。这本书把社会学的基本文献和主要学者都置于其所在的时代语境中给与充分最终并进行认真分析,也尽力避免使用所谓的指导性理论对学科作出片面的、带有偏见的评价。

  • 社会理论二十讲

    作者:汉斯·约阿斯 / 沃尔夫冈·克诺伯

    本书由作者多年在芝加哥大学、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哥廷根大学等美国及欧洲各大学教授社会学课程的讲稿整理成册,全面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法国、美国、英国的社会学领域的新进展,包括帕森斯的规范论功能主义、新功利主义、冲突社会学、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卢曼的功能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法国的反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社会理论、新实用主义等内容。

    在本书中,作者不仅打破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美国中心主义”视角,建立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现代西方社会理论框架,而且还令中国读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丰富性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对西方学者自身在社会理论解读视角方面的多样性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 雅克·拉康研讨班七

    作者:[法]雅克·拉康 著 / [法]雅克-阿兰-米勒 编

    在本书即1959-1960年度的研讨班中,拉康以其对欲望的独到理解与创新阐述为基础,较为系统地构建起了一套以欲望为核心的“精神分析的伦理学”,并且通过从各个角度不断与西方伟大的哲学-伦理学传统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彰显了欲望极其宝贵的伦理学价值。通过对康德伦理学进行独具创见的批判性解读,拉康深入揭示了后者与萨德思想的隐蔽关联所引发的西方现代伦理学的重大危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精神分析式的解决方案,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在实践中对欲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冲动的对象进行某种“升华”。通过对弗洛伊德冲动学说的重读和解构,拉康在深入揭示冲动和语言紧密关系的同时,也为冲动的可塑性进而还有升华的可能性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如何将欲望的心理活动付诸行动的问题上,拉康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的三段论式的实践模式,并且对此给出了一套别开生面的阐释。以欲望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为主轴,拉康在对文学经典中的悲剧英雄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中,实际上提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悲剧理论,并且揭示了他的这套欲望伦理学所具有的悲剧精神。最终,可以说这套以认识欲望、净化欲望并爱护欲望为宗旨的精神分析的伦理学,鼓励人们“不在其欲望上让步”或者说遵照其内心的欲望去行动,真正做到“从心所欲”。

  • 黑格尔导读

    作者:[法国] 亚历山大•科耶夫

     法国天才哲学家科耶夫精辟解读哲学大师黑格尔

     轰动20世纪的哲学经典,逻辑严密,语言精妙,常读常新

     绝版重印,精编精校

    ————————————————

    这是对《精神现象学》的天才解释:不知有多少次,克诺和我从小课堂里出来时透不过气来,是的,透不过气,说不出话……科耶夫的课程将我折断、压碎、杀死了不知多少次。——巴塔耶《内在体验》

    科耶夫首先是一个哲人——这至少意味着他最感兴趣的是真理,整全性的真理。他对厘清世界的激情远胜于他改变世界的激情……由于科耶夫是一个严肃的人,他从不追求独特,他的独特性在于他力图在过去的明哲思想中寻找真理。——艾伦•布鲁姆

    ——————————————

    《黑格尔导读》是亚历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间在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它并不是纯粹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在这部由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

    为什么说科耶夫的黑格尔解读在20世纪的作品里可以为那么多人称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揭示了黑格尔思想的当代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人们,我们正在按照黑格尔的理念,走向历史的终结。

  • 行为的结构

    作者:[法]梅洛-庞蒂

    本书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一部早期著作。梅洛-庞蒂在本书中,试图对哲学史上重要的身心问题、意识与自然的问题给出一种解决。他在书中主要运用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并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结构理论,试图通过对人的身体的在世的讨论,解决身体、世界、他人、身心等许多哲学问题。具体来说,他在书中讨论了人的反射行为及其它一些高级行为,讨论了物理秩序、生命秩序和人类秩序等问题,从而对身心问题、意识与自然问题提出了一种他所特有的现象学的解决。

  • 知识考古学

    作者:[法] 米歇尔·福柯

    《知识考古学》此次推出的,是新的中译本。

    《知识考古学》犹如思想的空中楼阁,以非连续性、断裂、差异的考古学反对连续性、起源、总体化的观念史,通过对话语形成与陈述进行分析,呈现作为主体的“人”和知识在话语实践中被建构的过程,深入剖析“人之死”的主题,最终建构一种基于“话语实践—知识—科学”的考古学。

  • 人道主义与恐怖

    作者:[法]梅洛-庞蒂

    《人道主义与恐怖》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部著作,出版于1947年,集中体现了梅洛-庞蒂对于当时政治、社会问题的思考。梅洛-庞蒂的这些文章写作的时间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二战刚结束时,法国的整个社会处于如何走的十字路口,这时法国各种思潮,左中右各种思潮,包括法国共产党,都在思考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梅洛-庞蒂从左翼的存在主义的角度,参与到了讨论之中。从这本文集中可以看到战后法国思想的一种趋向。

  • 身体与社会理论

    作者:[英]克里斯·希林

    作为身体研究的经典理论著作,《身体与社会理论》更新至第三版,旨在从理论上推进身体社会学和迅速扩张中的身体研究领域,着重分析晚期现代性下,身体、自我认同和死亡之间的关系。

    在结构、论证与内容上,最新修订版延续前两版,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做出了及时、合理的回应,对社会学及相关学科中身体问题的出现展开了精辟的描述,并对该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每一章都经过重新编写,以增强整体论点:我们需要一种特别的研究身体的思路,既避免自然主义理论的化约论,也避免社会建构论学说的化约论。

  • 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

    作者:[日]田中正人 / [日]香月孝史

    ★ 懂点社会学,走出混沌的日常,理解社会与人生

    ★ 76位社会学巨擘×135个社会学核心概念×400幅超可爱漫画

    上至学科奠基人奥古斯特·孔德、埃米尔·涂尔干、格奥尔格·齐美尔、马克斯·韦伯,下至当代中流砥柱安东尼·吉登斯、乔治·瑞泽尔、齐格蒙特·鲍曼——重要的社会思想 家超萌登场;

    从炫耀性消费到文化资本,从社会失范到风险社会,从公共人的衰落到诸众的崛起——重要的社会学概念轻松get!

    想要洞悉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本质与规律?这本书画给你看!

    ★ 清华大学副教授严飞、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钧鹏力荐!

    很多初次接触社会学的探索者,都很好奇社会学是什么、社会学有用吗、社会学会很难懂吗。其实社会学也可以很可爱。通过本书一幅幅通俗易懂的绘画图解,我们看到社会学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脉络,看到各个思想名家的经典社会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应用场景,让我们在莞尔一笑中,理解我们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只有理解社会,才可以更好地通过反身性的思考理解我们自己。 ——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作者

    研读社会学经典,关键在于将高度抽象的理论表述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本书通过有趣的漫画将晦涩的理论形象化,大大降低了社会学的入门难度,即使是研习社会学多年的人,也能有所收获。我在拿到书之前并没有太高的期望,但从翻开第一页起就爱不释手,花了两个晚上心情愉悦地读完,一些此前半懂不懂的概念和理论也变得亲切起来。 ——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 无尽的焦虑之梦

    作者:[法] 路易·阿尔都塞

    “梦总是领先于生活的。”路易•阿尔都塞在给情人克莱尔的信中写道。

    1984年,就在他写作那本著名的自传《来日方长》之前,这位犯了谋杀案的哲学家翻阅了许多被他留存在文档里的梦的记录,试图在其中找出那件不可挽回的行为的预兆,以便日后通过自传理解和解释为何他会在1980年时扼死了自己的妻子埃莱娜•利特曼。

    这本书根据时间顺序收录了他在1941年到1967年间留下的关于梦的主要记录。他把这些梦称作“无尽的焦虑之梦”:“我从梦里醒来后,一切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喉间的木鞋声。只剩下了挥舞着的手,绝望地在空中划着轮廓……”

    本书的结尾刊录了一篇惊人的文本:1985年,在那起谋杀案后,阿尔都塞假托其主治医师之名写的笔记——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篇笔记其实是他与自己的对话。

    这位犯了谋杀案的哲学家,他在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命运,既吸引着人们,又让人困惑不已。

    ——比岱

    梦背后的东西,在梦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阿尔都塞

    梦是清醒生活的继续,它总是与我们最近意识中的观念不谋而合,只需要仔细观察,梦的内容可以在清醒生活中找到根源。

    ——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