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理论
-
现代性的后果
简介: 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本书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导读: 本书对于现代性的本质及其与传统社会形式的特殊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当吸引人的视角。吉登斯以一种杰出的方式,吸收了自古典社会学家以来的社会思想传统,并且让不同的理论家们作为对手相互竞争,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他的理论不仅建立在整个传统之上,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之上。 ——赫伯特·林登伯格 结 语 最后,让我对这本书的论题作一个简要概述。首先,在工业化社会中,某种程度上在整个世界中,我们正进入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期,它摆脱了传统中的稳定关系的支撑,而且,也丧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显得如此固定的(对于“内部”和外部的人均是如此的)“优越地位”:西方的统治。尽管现代性的组织者在寻找某种确定性去取代从前确立的教条,现代性还是有效地融入了制度化了的怀疑精神。在现代性条件下,所有的知识,自身都是循环性的,尽管“循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含义有所不同。在前者,它考虑的是这样的事实,即科学是纯粹的方法,所以“业已接受的知识”的所有基本形式原则上都是可以被抛弃的。社会科学假定了一种双重意义上的循环,它们对现代制度来说是极其关键的。社会科学创造的所有知识,原则上都是可修正的;并且,当它们循环性地往来于它们所描述的环境时,实际上它已经是“修正”过的知识了。 现代性内在就是全球化的,而且这种现象的不确定后果与它的反思特性彼此循环,构成了一种由事件组成的领域,在其中风险和伤害有着独特的品质。现代性的全球化倾向,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它们在地方和全球两极所发生的变迁的复杂辩证法中,把个人同大规模的系统联结起来。许多经常贴着后现代性标签的现象,实际上关系到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的经验,在那里在场和缺场以历史性的独特方式交融在一起。进步变得空洞无物,而现代性的循环却生了根。而且,从侧面来看,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每天摄入的信息量有的时候简直就势不可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碎化及其消解于无中心的“符号世界”。在存在着具有严重后果的风险因而麻烦不断的背景下,这同时既是主体转变也是全球社会组织转变的过程。 现代性内在地是指向未来的,它以如此方式去指向“未来”,以至于“未来”的形象本身成了反事实性的模型。尽管也可以有别的理由,但我仍然以此作为乌托邦现实主义概念的基础。期待未来本身成了现在的一部分,因而它与未来将怎样发展重新关联在一起;乌托邦现实主义将“打开窗口”以迎接未来,并与正运作着的制度化倾向连接起来,正是由于这种倾向,政治的未来才内在地是在场的。这里我们再次回到本书以此开篇的时间问题上。就最初提到的作为现代性的动力基础的三个基本部分而论,一个后现代世界可能会像什么?因为,如果有一天,现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被超越了,那么它们也就有必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作为结论,只须对此略加评论就够了。 乌托邦现实主义的理想,与现代性的反思性与短暂性二者,都是对立的。乌托邦的预期对事务的未来状态划定了一条底线,这条底线阻断了现代性的无穷无尽的开放特性。在一个后现代世界,时间和空间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再也不用听命于历史性了,很难说它是否暗含了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宗教复活,但可以想像,将会有一种关于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稳定性,它会令人回忆起传统的某些特征。这种稳定性反过来提供本体性安全感的基础,由于意识到社会的普遍性是受制于人类对它的控制力,这种安全感再度加强了。这将不会是一个“向外崩溃”并变成分散的组织的社会,但毫无疑问,它将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将地方和全球交织在一起。这样一个世界将包括时间和空间的重组吗?似乎有这样的可能。然而,考虑到诸多不同的反应,我们应该切断乌托邦的沉思与乌托邦的现实主义之间的联系。但是,同本书这种类型的研究相比,它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了。 -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阿诺德去世时,已被公认为维多利亚英国的文化主将;《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成为传世之作,是因为阿诺德在介入具体论争时所表现的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因为他在英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所提出的问题至今仍是无法绕过去的重大问题,也因为他发明的不少标语式词语早已进入核心英语,成为英语世界受教育者的常识性认识。 -
韦伯学术思想评传
《韦伯学术思想评传》主要内容简介:马克斯·韦伯生于1864年。他的父亲老马克斯·韦伯,是一位受过法学训练的政治家,是民族自由党(the National Liberal Party)中的重要一员——该党接受了俾斯麦的独裁式领导及德意志帝国的官僚君主制。他的母亲,海伦妮·法伦斯坦·韦伯(Helene Fallenstein Weber),是一个相当虔诚且道德上甚为严格的人,逐渐与她守旧的丈夫老韦伯相疏远。韦伯自己对宗教相当感兴趣,但却从未成为一名信徒。作为一个天才少年,韦伯从他自己的阅读中所学到的,要远远超过他从德国传统的人文主义中学教育中所学到的。1882年,韦伯步他父亲的后尘,以法学学生的身份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同时兼修历史、经济学和哲学课程。与此同时,韦伯加入了一个决斗兄弟会,有时也喝点啤酒,大体说来享受着那时颇具德国学生生活特色的各种社交。 -
帕森斯学术思想评传
本书深入挖掘浩繁的档案材料,结合美国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考察了帕森斯思想生活中的四个阶段。自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主义兴起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再经麦卡锡时期和民权运动,帕森斯统贯全局的研究议程始终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理解现代民主的发展并亲身捍卫它。本书综合考虑了这些年里广泛的思想背景,阐述了帕森斯其人,也阐述了其研究中的政治面向,生动有力,发人深省。 -
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
《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主要内容: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近代社会科学发展史世界公认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论,影响了从历史学到法学众多学科的学者们,尤其对德国近现代和当代法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是在“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丛书中收入《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的原因所在。 韦伯著作的覆盖面非常广,涉及各个学术领域。他通晓西方历史和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作过广泛地考察研究。《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在介绍韦伯生平的同时,试图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图画,将韦伯一生著作的不同学术特征展现出来,并把韦伯不同时期的与方法论问题有关的论述从各部著作中提炼出来,单独加以评述。 《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共分5章:第1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韦伯的生平。作者认为,只有首先了解不同时期各种生活经历对韦伯的影响,才能确切地理解韦伯著作的不同内容特点及他的学术发展的脉络;第2章分5节分别介绍韦伯的各部著作;第3章介绍韦伯的方法论理论,以及对韦伯的方法论理论的各种理解;第4章,韦伯著作的时代影响;第5章,韦伯对当代和未来社会学的重要意义。 《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适合我国大学法律院系大学生、研究生阅读,也适合法学院教师、法官、律师等参考。 -
福柯思想肖像
福柯是20世纪西方学术界的重要人物,他着重于边缘历史的研究,为西方当代文化的发展重新建立了坐标。他的知识考古、系谱学、知识一权力理论,在今日西方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依旧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福柯的个人经历也颇值关注,他本身与法国60年代以后的政治运动紧密结合,风云变幻之间也勾勒出那段时间的法国学界气象;他的同性恋形象也使他迥异于其他学人。作者在参阅福柯本人的作品和大量有关他的传记的基础上,撰写出了一本深入浅出的书,为中国读者了解福柯打开了一扇门。 -
居伊·德波
居伊•德波(1931—1994)是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革命者之一。作为城市批评家与电影导演、杰出的冒险家和活动家(尤其是在1968年五月风暴中),他既落后于时代,又走在时代前面,其构建的理论服务于民主、人民和政治权力——这些在今天也仍然生机勃勃、富于颠覆性。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一场先锋革命运动以及情境主义国际(1957—1972)的领袖,其代表作是那部控诉了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主义的经典《景观社会》(1967)。在20世纪50年代,他是卓越的城市战略家;在60年代,他是政治上的揭露者、组织者和理论家;在70年代,他浪迹于西班牙和意大利;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他则蛰居于奥弗涅的高墙之后,在远离尘嚣的农舍中过着隐士般的生活。 德波的著作和他神秘莫测的一生,始终滋养着世界各地的思想者和活动家。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作者生动地讲述了一个自由的灵魂,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又热爱着其中的许多东西,并相信它们完全值得为之抗争。 -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是英国著名史学家彼得。伯克的经典之作。《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从各种角度追溯了历史学和社会科学许多领域的兴起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在近十年中的相互交融,重新梳理了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分析具有深远的启迪作用,扩大了社会理论的概念。作者论述了当代史学领域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新成果、新方法、新术语与新概念(包括社会学家研究使用的术语与概念),评述了史学界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大师们的富有开创性的观点与理论,对中外史学界与社会学界均有重要影响。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