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赵广超

  • 筆紙中國畫

    作者:趙廣超

    主題: 《筆紙中國畫》之現代語言與節奏 作者 馮禮慈 這是近幾年來,最佳中文出版著作之一。這是趙廣超著的《筆紙中國畫》。連同二○○○年趙廣超那本《不只中國木建築》,這兩本中國美藝書本,是近年中文出版界的傑作。 內容上,精。在設計和製作上的成績,可能更具突破性和建設性。《筆紙中國畫》,就是本講中國畫的書。正如《不只中國木建築》,就是本講中國建築的書。但《筆紙中國畫》,不是本我們見慣見熟的那種中國畫書,《筆紙中國畫》是本屬於這個時代的、給現代人看的中國畫書。 沒有甚麼甚麼王國維的一大堆傳統中國美學論,沒有一大堆綺麗繁縟的詞藻,沒有迂腐沉悶的編年史……《筆紙中國畫》以現代語言、現代人的節奏,配合隨意的、破碎的、抽樣的、靈感式的、散文式的寫法,寫對中國畫的一些欣賞和感觸。你嫌傳統論中國畫之書悶蛋難明?你怕迷失於冗長曲折的中國繪畫史的迂迴迴廊之中?那麼,《筆紙中國畫》就你。這是本給現代“潮人”讀的中國畫書。聽著HipHop、穿著波鞋者合讀。當然,趙廣超用這個零碎的、隨興之所至而寫的手法,會給人有點亂和跳接的感覺,這可以是缺點。但衡量過與傳統悶蛋寫法的各種得失,我還是會認為他這方法是值得選取的。到底是中文藝論寫法的一種現代化突破。 書中敘述並不止向縱直發展,而是有不少橫向的小資料,東一處、西一處彈出來。這是近代不少西洋寫作的表達方式。如彈出來的橫枝稍多,即會令讀者迷途及覺煩擾。《筆紙中國畫》尚算收斂得均勻,未至被分岔得令讀者不知所終,好險。很多時,要建立些新東西,少不免要冒點險。《筆紙中國畫》在寫作形式上,險,但還是勝了。 原載香港《星島日報》 (2003-10-27)
  • 十二美人

    作者:赵广超,吴静雯

    看雍正皇帝的品味,圆明园内有陈设,十二美人无故事。本书尝试以清雅的方式谈清宫一系列的珍贵屏画《十二美人图》,以现代涉及的方法解读盛世如何富贵花开又一年。
  • 在紫禁城

    作者:赵广超,陈汉威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赵广超一贯的视觉语言与解读方式,介绍了故宫各个建筑的名称、功能、历史和建筑特点,及其在政治、文化领域发挥的作用。 ◎ 《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 紫禁城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明清宫廷典章制度及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由何鸿毅家族基金赞助,北京故宫博物院支持,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制作的《我的家在紫禁城》是为一套专为儿童、青少年及公众设计的书籍。该系列丛书之主创人员由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创立人赵广超先生及其工作室年轻成员担纲,同时更邀得创作人谢立文先生共同策划及撰写、麦家碧小姐担任美术指导以及著名设计师陆智昌先生负责装帧工作。书籍以轻松活泼的手法,带领读者进入紫禁城的世界,介绍它的起源、视觉文化、建筑特色、人物与历史等。 本系列还包括《一起建前朝 一起看后宫》、《幸福的碗》、《中国建筑•自然组曲》、《皇帝先生您好吗?》、《小动物起宫殿》、《在紫禁城》。
  • 不只中国木建筑

    作者:赵广超

    中国人用木头造出纸张,用木头刻字制版,然后在木头搭建的空间里,一并写下整个建筑和工艺发展史。对这个民族来说,房屋可以是任何的形式。小到可以坐在上面的桌椅;衣橱可以和房间一模一样;扛着走的房子叫做轿;马车是个装上车轮的房间;船只在中国本来就是浮在水上的房屋。 《不只中国木建筑》提出,毋须在房屋和建筑设计之间画出一条界线,因为最基本的房舍也会包含建筑艺术的精神和意义;“最高级的”建筑文化,也可以具有“平易”、“闲适”的情调。作者赵广超利用五年的课余时间,用带着感性的笔触,就一般被视为艰涩的传统建筑,写下16篇平易隽永的文章,以轻松活泼的方式接触中国文化。
  • 中國建築‧自然組曲

    作者:趙廣超,馬健聰

    自然好物料, 大地就是最偉大的組合。物料處理, 其實是人類最古老的大積木,上面又有簡單且複雜的小積木(斗栱) ,讓我們明白每個中國建築元素的來源和功能。 本書特色 處處見得到,石頭、泥土和樹木; 自然物料非常好,古人建築真環保。 相關圖書 同系列的圖書,與及《不只中國木建築》、《大紫禁城》、《筆紙中國畫》、《一章木椅》、《筆記.清明上河圖》、《十二美人》
  • 在紫禁城

    作者:趙廣超,陳漢威

    繪畫古今宮廷事,遊客貓咪藏裡面
  • 皇帝先生你好嗎?

    作者:趙廣超,吳靖雯

    皇帝先生您好嗎?皇帝生涯好不好? 皇帝和皇子跟我們一樣,有快樂也有煩惱
  • 中国建筑•自然组曲

    作者:赵广超,马健聪

    本书为《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中的一册,是同系列的《您们这里真好!─小动物起宫殿》的进阶读本,可被看作中国建筑的小百科。 自古以来,中国建筑聪明地运用石头、泥土和树木,对自然物料十分尊重。复杂的大皇宫,原来是利用基本的自然物料建造出来;也可以说,自然物料合唱出中国的建筑历史和大皇宫的组曲。本书从石头、泥土、树木与人的四个角度切入,以科学化的图解方式,解说中国建筑方法,结合中国人处世道理,说明了古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关系,也让读者明白了每个中国建筑元素的来源和功能。 ◎ 《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 紫禁城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明清宫廷典章制度及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由何鸿毅家族基金赞助,北京故宫博物院支持,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制作的《我的家在紫禁城》是为一套专为儿童、青少年及公众设计的书籍。该系列丛书之主创人员由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创立人赵广超先生及其工作室年轻成员担纲,同时更邀得创作人谢立文先生共同策划及撰写、麦家碧小姐担任美术指导以及著名设计师陆智昌先生负责装帧工作。书籍以轻松活泼的手法,带领读者进入紫禁城的世界,介绍它的起源、视觉文化、建筑特色、人物与历史等。 本系列还包括《一起建前朝 一起看后宫》、《幸福的碗》、《中国建筑•自然组曲》、《皇帝先生您好吗?》、《小动物起宫殿》、《在紫禁城》。
  • 故宫三字经

    作者:赵广超,吴靖雯

    历史悠久的文化,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特殊的含义和解释。故宫落成至今已经六百年,明清两代皇帝都积极地将中国王朝的正统“符号”在宫中的建筑及装饰上体现出来。《故宫三字经》以传统三字经方式讲述紫禁城“六百年、人和事”, 配以简单有趣的图像, 解说一连串文化历史「密码」。用三字经文体创作出新的“故宫三字经”,用朗朗上口的经文和有趣的图画解说故宫,看图,看字,大字说不明就再以小字注释。从宫殿建筑的布局、院落组合、空间安排、建筑个体、建材运作、室内外陈设装饰、屋顶形式以及色彩等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及体制,以至历代帝后的起居生活如衣饰、饍食、器用等,都用轻松、趣味盎然的手法,编成一套涵盖广阔、深入浅出的好书,实在是老少咸宜。 ◎ 《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 紫禁城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明清宫廷典章制度及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由何鸿毅家族基金赞助,北京故宫博物院支持,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制作的《我的家在紫禁城》是为一套专为儿童、青少年及公众设计的书籍。该系列丛书之主创人员由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创立人赵广超先生及其工作室年轻成员担纲,同时更邀得创作人谢立文先生共同策划及撰写、麦家碧小姐担任美术指导以及著名设计师陆智昌先生负责装帧工作。书籍以轻松活泼的手法,带领读者进入紫禁城的世界,介绍它的起源、视觉文化、建筑特色、人物与历史等。 本系列还包括《一起建前朝 一起看后宫》、《幸福的碗》、《中国建筑•自然组曲》、《皇帝先生您好吗?》、《小动物起宫殿》、《在紫禁城》。
  • 一章木椅

    作者:赵广超,马健聪,陈汉威

    “坐”是与生俱来的动作,“坐具”则是与文化俱来的器物。有了坐具,坐就成为一种文化活动,坐的目的确定坐具的形式,坐具的形式也决定了坐的方式。“卷上”关于传统中国人的坐,传统中国文人介入的坐具;“卷下”是几个有关一张明式南官帽椅的看法,和一点点分析。卷上和卷下,其实都是一个民族坐上椅子前和坐上椅子后的故事。书中配大量手绘图,深入浅出。
  • 一章木椅

    作者:趙廣超

    古時的中國人沒有坐椅子的習慣,但已講究得將坐姿分為;「坐」、「踞」、「跪」、「跽」四種。不同身份及性別的人會作出不同坐姿──女子一律屈膝而跪;宮殿內的大臣見皇帝時,會根據不同情況「跪」或「跽」;「踞」而不盤膝被認為;於禮不合,孟子更曾因妻子坐得不雅,而想要休妻……中國人慣於坐在蓆上、榻上和床上,直至東漢時期高足坐具傳入中國,再經過多年發展,椅子才普遍應用於民間。 中國人是怎樣從席地而坐進展至發明椅子,甚至製作出令國際收藏家也趨之若鶩的家具呢?一張看似簡單的中式木椅,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本書透過一張明式官帽椅的前世今生,介紹中國坐具的發展。一張官帽椅的解剖與鑑賞,透視了中國文化的精緻與綜合性,包括對材料與工藝的追求、文人的審美和讀書濟世的道德情操。 本書是三聯「國家藝術」系列開卷之作。本系列試圖從中國人的觀點看中國藝術文化,希望從日常生活的一鱗半爪中,尋回中國文化的基因。
  • 大紫禁城

    作者:趙廣超

    大紫禁城,作為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帝王宮殿建築群,不僅是研究建築藝術型制的瑰寶(已囊括傳統中國建築的主要型制),也是明清宮廷(內外朝)典章制度及歷史文化的重要反映。 作者趙廣超在本書著力研究紫禁城神聖的軸線(南北),從午門一直到神武門,如何在大小不同的殿宇及廣場陪襯下,按不同的制高點及人流動線,以至與天際的呼應,去營造不同的過渡及主要空間,從而形成雍容莊嚴、華麗婉柔兼而有之的王者氣派。 此外,作者不忘細緻分析一磚一瓦的來歷,各種建築的型制及其等級;以及居住行走於此的皇室成員、大臣以及太監宮女的活動範圍與視線所及的嚴格要求。本書為「大紫禁城系列」的第一本,亦為故宮博物院成立八十周年紀念而作。
  • 笔记《清明上河图》

    作者:赵广超

    也许没有一幅作品比《清明上河图》更能直观详尽地展示北宋都城汴梁风光了。图中景物繁复,自城郊一直延伸到商业中心地带,人物也是形形色色,三教九流一应俱全。“若非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和整理,画家决计不可能将房屋、舟车、桥梁以及各式人物交代得这样清晰。”在摄影术尚未诞生的、图像相对苍白的年代,这幅作品更是弥足珍贵,堪称“一部宋代民生的百科全书”。并且,除去绘画作品独特的“写实又写意”的生动性,它的创作比摄影富有更深的人文内涵。 《笔记<清明上河图>》是一本深入细致地介绍与分析《清明上河图》的图文书,书中所列举的、图中所绘的详细的种类与数目,让人不得不信作者对《清明上河图》有着常人难及的熟悉与情感。它如同一本资料齐备、制作精良的文化导游册,引领我们一起穿街过巷,走进画家身处的年月与世界。 图说以北宋时期整个汴梁的地图开篇,从地偏人稀的阡陌城郊到逐渐热闹的汴河沿岸,再到人潮拥挤的虹桥,最后延展到繁华的市井商区,仿佛真的置身于汴河一带。其间还穿插了关于艺术、历史、经济、建筑、文学的具体独到的解说,如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差异及其带给画面的不同、画面弧线构图的结构及其宽阔感、云集的脚店与分店蕴含的无限商机、往来船舶的贸易运输、关于城墙年代与考证的探讨、宋代各种家具的集合介绍、大户人家的日常景状以及生活习性等等。 作者对画中无论是密可穿针或是疏可走马的描绘,都给予十分的关注,其文字如天马行空、旁征博引,丰盈了《清明上河图》所呈现的历史轮廓,其图文并茂的结合,勾勒出北宋时期综合立体的时代面貌。 也许是因为作者赵广超的艺术设计师的身份,书籍的装帧十分精致。古色古香的淡褐色泽配上简洁含蓄的封面,给人清新脱俗的视觉感受。书由上下两册合成,上部分是以文字为主,以图案补足,白描或彩画穿插其中,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它也许可以理解为对《清明上河图》的解构———将整体拆成细微的片断,配以局部插图,一一剖析;下部分则是以《清明上河图》全卷为主干,以文字行注,相得益彰,它保留了图画的原生态,让读者不至于望梅止渴,这也许是作者执着的追求。正如作者所说,卷轴画变成书一般的册页后,也就无甚趣味了。 既可以在书中欣赏到《清明上河图》的长卷全貌,也能随着作者的足迹,在字里行间与其一起感受沿岸风光与时代沧桑,在这“当年汴京的一天”的长街里徜徉。无论从形式上或内容上看,此书的上下两册都可谓泾渭分明又琴瑟合鸣。惟一遗憾的是,书的设计有点不太方便阅读。从版式来看,其读者群应该是大众而不是专家,为了让书显得古朴,采用了立式排版,但开本有点过大,一些字体显得又比较小,令我在手捧它细细阅读之际,虽然心生敬意,却也感到了它与普通读者之间的一点距离。(
  • 不只中国木建筑

    作者:赵广超

    建筑艺术不应该是建筑学者、建筑历史家、甚至建筑专业者的专利品。所谓建筑设计(architecture)亦不应该像以往的观念,即只有“具有特殊意义的空间或结构”方可视为建筑设计,其他就只是“房子”不值一谈。“特殊”的含义,可解作“最高级”、“非一般”或“不寻常”的物料和技术应用。
    《不只中国木建筑》提醒大家毋须在房屋和建筑设计之间画出一条界线,因为最基本的房舍也会包含建筑艺术的精神和意义;“最高级的”建筑文化,也可以具有“平易”、闲适“的情调。 作者曾在法国接受教育,在香港院校执教东西方艺术设计多年,这一次利用了五年的课余时间,用带着感性的笔触,就一般被视为艰涩的传统建筑,写下16篇平易隽永的文章。本书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去接触中国文化,可读性很高。
  • 我的家在紫禁城

    作者:赵广超,谢立文,麦家碧

    中国文化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集结大陆与香港两地最强的资源和创作团队历时六年有余推出:香港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创办人赵广超策划主导;香港最受欢迎的麦兜漫画作者谢立文、麦家碧倾力合作;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陆智昌精心设计;故宫博物院全面提供研究材料;理想国精品出版。 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倡导互动的亲子共读:一套“真正写给中国孩子的文化启蒙读物”,以国人喜闻乐见而具有普遍认同的紫禁城为入口,全手绘漫画结合有趣解说文字,七本书全面了解中国文化集大成。 套装限量珍藏版,极致阅读体验:手工装帧风琴折,布面书脊,精细无网点印刷工艺,限量2000套……孩子能在获得阅读愉悦的同时,充分体验到书籍的可贵与美好。 即将到来的儿童节,让“我的家在紫禁城”陪孩子们在书香中成长! 紫禁城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明清宫廷典章制度及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由何鸿毅家族基金赞助,北京故宫博物院支持,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制作的《我的家在紫禁城》是为一套专为儿童、青少年及公众设计的书籍。该系列丛书之主创人员由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创立人赵广超先生及其工作室年轻成员担纲,同时更邀得创作人谢立文先生共同策划及撰写、麦家碧小姐担任美术指导以及著名设计师陆智昌先生负责装帧工作。书籍以轻松活泼的手法,带领读者进入紫禁城的世界,介绍它的起源、视觉文化、建筑特色、人物与历史等。 本系列包括《故宫三字经》、《一起建前朝,一起看后宫》、《幸福的碗》、《中国建筑•自然组曲》、《皇帝先生,您好吗?》、《小动物起宫殿》、《在紫禁城》,共七册。
  • 大紫禁城

    作者:赵广超

    《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别开生面地以的精致的图绘和生动的文字研究与描绘紫禁城神圣的轴线,从午门到神武门,从建筑与天际的呼应到一砖一瓦的来历,娓娓道来这座王者宫殿的雍容庄严与华丽婉柔。作者尝试从历史文化与建筑的轴线,用建筑图解的语言,诉说紫禁城故宫的文化与艺术的故事,并透过建筑局部的解构,分析其在城市设计、环境美学、历史文物与建筑本身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