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恐怖主义

  • 伊斯蘭國

    作者:派崔克.柯伯恩

    快速竄起的伊斯蘭國,佔有的領土已逾7個台灣大 它已經不只是個「恐怖組織」 而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獨立報》駐中東逾35年資深記者 派崔克.柯伯恩(Patrick Cockburn)的第一手資訊 全球搶先發行! 伊斯蘭國(IS/ISIS/ISIL)的前身是伊拉克基地組織。 賓拉登死後,他們迅速發展。現在的伊斯蘭國,殘暴得連基地組織都必須與其劃清界線。而他們的領土,也在短時間內擴張逾7個台灣大,比英國還大,領有六○○萬人,有能力對外銷售石油,每天進帳二○○萬美金,甚至有稅收體系──儼然是個真正的國家。 ◎伊斯蘭國能在2014年立國,要謝謝美國 如果沒有美國送武器給敘利亞所謂反阿塞德組織,ISIS也拿不到美軍最精良的武器。若不是美國與「溫和派」互通聲氣,ISIS也無法掌握美國動向。 在美國的支持下,伊拉克成立了世上少有的腐敗政府,把人民逼去支持ISIS。美國資助伊拉克41.6億美金建立35萬大軍,不但餵飽貪官,還敗於ISIS六○○○人,直接奉送石油大城摩蘇爾!伊斯蘭國之所以成長、茁壯、建國,怎麼能不謝謝美國? ◎送桶瓦斯到巴格達,要1萬美元 過去的伊拉克,給人的印象不外乎海珊、石油與專制政體。而美國從海珊手裡「解放」伊拉克以後,現在的伊拉克,不但政府腐敗,連軍紀也一同敗壞!一位伊拉克退休將領對現在伊國軍隊評語是:「貪腐、貪腐、貪腐!」 貪腐,讓伊拉克人當兵要付錢、升官要付錢,連期滿出獄都要付錢!國家的軍隊變成純粹的投資人,35萬大軍+65萬警察,加上41.6億美金的經費,打不過ISIS的6000人。而伊拉克的墮落,也成為ISIS壯大的溫床,中東國境崩潰的前奏。 ◎沙烏地不是當美國的友邦?怎會是恐怖組織的金主? 空襲敘利亞!警告ISIS!沙烏地阿拉伯這位美國的盟友,並肩作戰的夥伴,其實也與九一一事件有關,而且從未被究責?不只是ISIS,沙烏地阿拉伯還是基地組織的金主,中東諸多激進組織、反抗運動的參與者、指導者! 聖戰、阿拉伯之春、反恐戰爭,沙烏地阿拉伯通通有分!為什麼?而又是什麼原因,讓沙烏地阿拉伯緊急剎車,轉向美國一起「反恐」?而若是──轉向已經太晚,又會造成甚麼樣的影響? ◎反恐戰爭全面潰敗,伊拉克即將消失? 二○○三年,美國推翻海珊政權。然而,換來得卻不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分崩離析的伊拉克。ISIS,一個「恐怖組織」,不但已經擊敗美國支持的伊拉克政府,並幾乎已經獨立建國。 美國、沙烏地等6國聯手空襲-─也無法遏止ISIS的腳步! 是什麼樣的誤判,導致美國徒耗人力與財力,最後只能黯然撤離伊拉克?而美國與「盟友」的作為,看似聲勢浩大,卻攔阻不了ISIS──原因又在哪裡?而在反恐戰爭全面潰敗後,我們即將面對的,又是什麼樣的中東新局勢? ◎石油重鎮摩蘇爾四天就淪陷的第一手觀察-出版前緊急追加,全球搶先曝光! 透過公然殺害記者、並將影像透過網路傳布到全世界,ISIS成功打造自己的恐怖形象!以至於在二○一三-二○一四年間,幾乎沒有完整的伊拉克資訊進入西方世界的主要媒體當中。 也因此,石油重鎮摩蘇爾的陷落讓西方世界陷入一片靜寂。大家都嚇壞了──摩蘇爾是怎麼陷落的?這可是伊拉克第二大城,伊拉克的石油命脈!到底發生什麼事? 作者派崔克.柯伯恩(Patrick Cockburn)是英國獨立報的資深記者,駐中東超過35年。本書不但獨家搶先披露的完整紀實,作者並深入紀錄摩蘇爾人對此的反應與想法,由此觀察ISIS的興起,究竟對伊斯蘭世界投下一個甚麼樣的震撼彈。 ◎英國《獨立報》駐中東35年資深記者,中東第一手資訊! 本書作者派崔克.柯伯恩(Patrick Cockburn)目前是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的資深記者,駐派在中東已達36年。經歷過海珊崛起、波灣戰爭與伊拉克戰爭,到伊拉克後海珊時代的貪腐伊拉克,柯伯恩不但深入險境,也透過各種管道汲取各種消息!根據內文,他知道九一一的國會報告被刪除二十八頁,抹去沙烏地阿拉伯在九一一事件當中的足跡。他從伊拉克的高階將官處探聽消息,確認摩蘇爾戰役為何百萬大軍敵不過6000人。他直接與聖戰士對談,還原中東局勢的真正面貌。 名人推薦 ★前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民進黨祕書長 吳釗燮 ★作家﹑國際政治評論員 陳婉容 ★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趙恩潔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必榮 聯合推薦(以上按姓名筆畫順序排序)
  • 媒体与恐怖主义

    作者:S.温卡塔拉曼

    本书是2002年6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亚洲传媒信息传播中心第11届年会的论文集。论文作者就“媒体、恐怖主义与和平文化”的主题各抒已见,探讨了媒体在冲突和恐怖活动期间的作用和影响。
  • 文明冲突、恐怖主义与宗教关系

    作者:周展

    当代恐怖主义问题的凸显与全球化进程关系十分密切,它不仅带有鲜明的全球化特征,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是全球化背景下“文明冲突”和宗教关系的产物。《文明冲突、恐怖主义与宗教关系》以述评的方式分别介绍了近几年国外较有影响的9部学术专著,这些著作围绕恐怖主义、宗教和政治问题,从不同角度努力寻求各自的解决方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明冲突、恐怖主义与宗教关系》对国内学术界无疑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恐怖主义研究

    作者:(英)LgorPrimorootz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书中收录了14篇文章,分别由11位当代西方学者以及前苏联著名政治家托洛茨基所撰写,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激荡,使全书弥漫着一种紧张气氛。 本书的主题是从哲学角度分析、探讨恐怖主义,即:分析恐怖主义及其相关的概念,考察人们针对恐怖主义问题时所采取的各种立场,进而探讨有关恐怖主义问题的论证本身所蕴含的道德原则及其价值观。 编者普里莫拉兹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哲学教授,兼任澳大利亚应用哲学与公共伦理学研究中心墨尔本大学分部的研究员。他在本书导言里说:“我编纂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让读者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 此言非虚,故本书尤其适合喜欢独立思考的读者阅读。
  • 恐怖主义的幽灵

    作者:白轻 编译

    本书编译鲍德里亚、齐泽克、罗蒂、阿甘本、巴迪欧、朗西埃、伊格尔顿和维利里奥等对911事件的思考,尽管此一事件已经过去十周年,却仿佛昨日。在这个世界上,恐怖主义究竟意味着什么?而现有的政治状态与恐怖主义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相信在阅读这本编译小集的时候,可以触及 关于恐怖主义的某些端倪。
  • The Looming Tower

    作者:Lawrence Wright

    The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chosen as Book of the Year by The Times, Evening Standard, Economist, Sunday Times, Daily Mail, Sunday Telegraph, Herald, Observer, Guardian and New Statesman. "The most detailed [and thrilling] account we have of the events that l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twin towers." --- Observer, Book of the Year "Possibly the best book yet written on the rise of Al-Qaeda ... Beautifully written and wonderfully compelling." --- William Dalrymple "We meet some formidable schemers and killers ... fabulists crazed with blood and death." --- Martin Amis "The looming tower is a thriller. And it's a tragedy, too" --- The New York Times
  • 基地秘史

    作者:阿卜杜勒·巴里·阿特旺(Abdel Ba

    丘吉尔在不列颠战役后表示:"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对本·拉登与基地,他也许会说--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这么多人被这么少的人打扰。 这是21世纪最大的一场秘密战争,基地组织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动用了迄今为止,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有游击、反恐作战的经验。它精通对手,也了解世界。它深刻认识20世纪人类文明提供的所有技术手段以及活动方式。本书作者以其亲自采访本·拉登的冒险经历为开篇,深入探讨了基地的成因及未来走向,考察了自杀式袭击的历史和现象,思考基地的经济战略,提出西方若想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必须先了解它,并建立有效的对话渠道。正如作者在开篇时所言:忽视基地是危险的做法,因为它从未远离。
  • “伊斯兰国”简论

    作者:[美]查尔斯•利斯特(Charles R

    2014年,“伊斯兰国”横空出世,攻城掠地,悍然宣布成立哈里发国。 2015年,“伊斯兰国”对中国宣战。 我们听说过“伊斯兰国”,多半是因为其持续不断的宣教之战和残忍的恐怖行动,而在其吸引全球无数青年的社交媒体和视频宣传背后,是一个“国家”的雏形。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查尔斯·利斯特上溯20世纪90年代末,自该组织核心人物阿布·扎卡维从监狱释放开始,至其现今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大获丰收,全面介绍了“伊斯兰国”的历史、演变、现状、组织结构、军事战略、内部政策、税收机器和治理模式等关键问题,深入分析了其主要力量和未来目标,并从近期和长远角度分析了如何应对这个正在增长的新威胁。利斯特指出ISIS并不是一次短期的脱轨失常,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根源。 本书帮助我们认识了ISIS的所欲所求——这是了解怎样摧毁它的第一步,同时也为打击和战胜“伊斯兰国”提出了解决之道,指出了一条消除极端主义的行动路线。
  • 我父亲是恐怖分子

    作者:扎克•易卜拉欣,杰夫•盖尔斯

    《我父亲是恐怖分子》讲述了一个从小被灌输偏见与仇恨,并本可能追随父亲脚步的男孩,如何成长为一个男子汉,并选择走上不一样的道路。1990年11月5日,扎克•易卜拉欣年仅7岁时,他的父亲埃尔-塞伊德•诺塞尔枪杀了犹太保卫同盟会的领袖。在狱中,诺赛尔参与策划了震惊世界的世贸中心爆炸案。在一段臭名昭著的视频录像中,本•拉登曾经号召世界要铭记“埃尔-塞伊德•诺塞尔”这个名字。 易卜拉欣在恐怖主义的阴影中度过了童年。在父亲锒铛入狱后,他和家人搬家二十余次,却始终在精神上受父亲罪行的困扰,并因此受他人的排挤与控诉。尽管思想极端的父亲试图将他的狂热信仰灌输到易卜拉欣的脑中,这个羞怯而笨拙的男孩却从未与仇恨产生共鸣。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了解父亲恐怖主义行为的易卜拉欣,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旅。
  • 天谴行动

    作者:[加拿大] 乔治·乔纳斯

    Vengeance: The True Story of an Israeli Counter-Terrorist Team 以色列摩萨德特工亲自讲述的真实经历,挑战西方文明的20世纪大案纪实 《纽约时报》畅销榜年榜第2位,《卫报》《Kirkus书评》等权威媒体郑重推荐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第78届奥斯卡热门影片《慕尼黑》原著作品 文明世界的良心对野蛮世界的恐怖展开了秘密的复仇 ——————————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在提倡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的国际性体育盛会上,在世界各国热情观众的注视下,11名无辜的以色列奥运代表队成员被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色九月”残忍杀害。这一轰动全球的悲剧性事件史称——“慕尼黑惨案”。 惨案发生后,以色列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愤怒之中。暗地里,时任以色列女总理果尔达·梅厄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制造惨案的恐怖组织“黑色九月”付出代价。为此,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提供了一份罗列出11名恐怖分子头目的暗杀名单。就这样,一次历时多年、花费巨大、足迹遍布欧洲的秘密复仇行动在无声中开始,最后又在无声中结束。后来,当媒体逐一披露出这些秘密暗杀事件时,为方便报道,将其统称为——天谴行动。 5个普通以色列人被“摩萨德”选中,组建行动小组,肩负起了消灭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头目的任务,誓要为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时死在恐怖分子手上的11名以色列人报仇。阿夫纳(化名),是当年那个5人行动小组的组长,如今已离开“摩萨德”的他和妻子女儿在美国生活。 本书是作者乔治·乔纳斯根据阿夫纳的亲自口述编写完成,真实记录了复仇行动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其中一些相关人士的名字均采用化名,以免曝光其身份。 —————————— 这本书充满了令人信服的细节。 ——《纽约时报》 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之间架起的罕见视角……几乎可以让所有读者对情报工作的阴暗面感兴趣。 ——《Kirkus书评》 我们所处时代的真实故事。 ——《星期日邮报》 引人入胜! ——《卫报》
  • 仇恨的本质

    作者:多兹尔

    仇恨作为最黑暗邪恶的一种情感,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摧毁了我们的社会,葬送了不可胜数的生命,吞噬了我们的健康。本书是第一部专门而系统地探讨“仇恨”的著作。作者对仇恨如何在个人、社会或国家产生,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以及如何决定历史进程这些问题有独到见解。本书结合人类学、进化心理学、文化历史学、社会学、生物学和神经学等一系列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全新的角度分析了战争、种族灭绝、恐怖主义、种族歧视、爱恨关系、自憎以及其他肆行当今世界的各种仇恨形式。随着世界范围内暴力杀伤的升级,“仇恨”的确影响了人类的生存。本书更重要的是教育人们在现代社会如何合理解决、控制和消除仇恨。
  • 恐惧状态

    作者:(美)迈克尔·克莱顿

    《恐惧状态》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我们生活在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不,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恐惧国。 恐惧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侏罗纪公园》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登峰造极之作,集惊悚、恐怖、推理与彻悟于一身。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冠军。 一本杂志和它所引导的阅读 网罗世界顶尖畅销书作家 尽收流行小说中的经典
  • I am Malala

    作者:Malala Yousafzai

    When the Taliban took control of the Swat Valley in Pakistan, one girl spoke out. Malala Yousafzai refused to be silenced and fought for her right to an education. On Tuesday, October 9, 2012, when she was fifteen, she almost paid the ultimate price. She was shot in the head at point-blank range while riding the bus home from school, and few expected her to survive. Instead, Malala's miraculous recovery has taken her on an extraordinary journey from a remote valley in northern Pakistan to the halls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 New York. At sixteen, she has become a global symbol of peaceful protest and the youngest nominee ever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I AM MALALA is the remarkable tale of a family uprooted by global terrorism, of the fight for girls' education, of a father who, himself a school owner, championed and encouraged his daughter to write and attend school, and of brave parents who have a fierce love for their daughter in a society that prizes sons. I AM MALALA will make you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one person's voice to inspire change in the world.
  • 塔利班

    作者:艾哈迈德·拉希德(Ahmed Rashi

    塔利班是何物 你在三秒内能联系到什么? 9.11事件OR本·拉登? 错错错 你以为你了解,所以你一无所知 一部客观记录塔利班历史的权威著作 全球多国列为禁书 中国读者苦等14年 巴基斯坦战地记者10年冒死采访,21年呕心著述,翻译成26国语言坊间秘传 全世界读者都在盛赞新华社驻外记者联袂写序力荐 立场客观、内容详实,国内首度批露 中文版《塔利班》再增10万字,新增内容聚焦9.11事件后全球新一轮大国博弈 《塔利班》是一部内容丰富、生动详实、分析透彻、客观公正地介绍塔利班发展历史及现实状况的读物,是一部极为生动的教材,是目前世界上了解塔利班最好的读物,没有之一。它让读者清晰而真实地了解真实的阿富汗(不一定是你平日了解到的甚至是和你认知相左的)及中亚各国地缘政治。该书以反极端主义,反恐怖主义为全书的宗旨,充分展现了作者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鲜明立场。 《塔利班》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塔利班运动的历史;第二部分介绍塔利班的独特性质;第三部分(为作者修订后新增内容,突出911后的大国博弈)介绍和分析了与阿富汗接壤的中亚各国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对塔利班的影响,可帮助读者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塔利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