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隆美尔

  • 沙漠之狐隆美尔(上下)

    作者:宋宜昌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本书是隆美尔的传记。
  • 隆美尔战时文件

    作者:【英】李德•哈特

    英国军事思想家李德•哈特整理隆美尔二战战时文档,讲述隆美尔在法国战场、非洲战场和盟军诺曼底登陆前在法国负责防御作战的经历。罕见披露沙漠之狐的内心世界,揭示轴心国同盟还有希特勒的军队高层之间的运转内幕。
  • 第三帝国:非洲军团

    作者:时代生活编辑部

    《非洲军团》是系列中的一本,本系列共有21集。每一集都向您展示了第一手的私人记录,从未发表过的照片,亲历者的回忆录和新解密的官方档案。它们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画卷,将读者带回那腥风血雨的黑暗时代,您仿佛置身于喧嚣狂热的柏林,遍地瓦砾的华沙,燃烧的斯大林格勒,沙尘滚滚的北非,令人不寒而栗的集中营,还有党卫队的秘密会议,希特勒的办公室,他的书房、卧室,甚至对他的思想动态的把握。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整个系列连起来则构成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细致的“第三帝国史”。
  • 步兵攻击

    作者:埃尔温·隆美尔

    德国著名将领、“沙漠之狐”隆美尔一战回忆录,二战时盟军必读的步兵战术的教科书。  美国著名将军巴顿一直是本书的爱好者,后来被西方作为步兵战术教科书而广泛运用,因为此书作者得到希特勒重用而成就了日后声名。  作者刻画入微,让你重温一战战场的残酷情景,此为二战名将回忆录系列丛书之一,也是战争史最珍贵的记忆。
  • 沙场斗兽

    作者:

    艾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出生于德国一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两年后获中尉军衔。一战时随部队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在长达4年之久的厮杀中,作为下级军官的隆美尔作战悍勇、果敢机智,在战火中显露出了锋芒,获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1936年9月,他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指挥官。1937年,隆美尔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记述他个人在一战中的战斗经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1938年,隆美尔升任元首大本营司令官,并获少将军衔。 1940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在法国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该师横穿法国,直抵瑟堡,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1月,当意大利在北非的基业即将崩溃时,希特勒挑选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中将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内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占领了除托卜鲁克外的整个昔兰尼加地区,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6月15日,英军对他发起代号为“战斧”行动的大规模进攻。隆美尔在机动作战中挫败了英军的锋芒,取得了胜利。此役后,隆美尔被希特勒晋升为上将。11月18日,丘吉尔向非洲增派了更多的部队,重新发起代号为“十字军远征”的进攻。在反击作战取得初步胜利后,隆美尔亲率非洲军主力越过利埃边境向东挺进,企图切断英军的退路。隆美尔的这一着棋引起了英军的恐慌,第8集团军司令坎宁汉准备下令全线撤退,但在英中东军司令奥金莱克干预下,英军继续进攻。隆美尔后方吃紧,燃料又缺乏,不得不后撤。1942年1月,隆美尔有组织地将部队撤至卜雷加港。在得到补充后,隆美尔再度发起了进攻,并迅速突破了英军防御,占领了托卜鲁克,征服了昔兰尼加。1942年6月22日,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这一年,隆美尔年仅51岁。 接着,隆美尔挥军乘胜追击,不到10天,前进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内的阿拉曼。然而隆美尔部队过长的战线增加了供给困难,他的疲劳至极的部队也失去了攻势,不得不暂停进攻。而英国人则加强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国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来,从而使中东英军的面貌换然一新。与此同时,隆美尔自昔兰尼加会战大胜以来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充。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新司令官蒙哥马利向窿美尔发起代号为“轻步”的进攻。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他弹药缺乏,坦克和车辆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但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围态势,德军必将彻底覆灭。因此,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断然下令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又用兵过于谨慎,没有抓住最有利的追击时机,使隆美尔的溃退之军摆脱了被全歼的恶运。11月9日,隆美尔终于带着德非洲军的部分部队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和亚境内。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群军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他一再强调“必须在海岸击败敌人”的论点。在隆美尔的推动下,“大西洋壁垒”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全貌改观。在他认为可能登陆的任一滩头,架起了粗糙的登陆障碍物,另外在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埋设了500万枚地雷。在空旷地立尖杵使滑翔机无法着陆。尽管“大西洋壁垒”工事做得多完善,敌军仍可能夹带强势兵力与物资抢滩登陆,因此隆美尔主张把装甲部队部署于海岸不远处。以免盟军的空中力量切断预备队与战场的联系。但以西线统帅伦斯德为首的多数高级军官,认为把装甲部队分散来防御海岸,不但无法做强大反击,也失去了机动性,所以计划将装甲师做纵深部署,待判定敌军主攻位置后再展开攻击。由于双方争论不休,希特勒做了一个致命性的折衷决定,将装甲师分散于海岸,但仍距海岸有一段距离,却造成了战略战术装甲预备队不足现象。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隆美尔指挥B集团群军司拼命抗击,由于德军装甲预备队不能及时赶到战场,盟军又有强大的空中和海上舰炮的火力支援,隆美尔原来准备在盟军登陆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破产了。隆美尔的汽车也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他多处负伤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944年10月14日,正在养伤的隆美尔因被指控参与了7月20日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而服毒自杀。 隆美尔一生短暂,只活了52岁,而他又在军中度过了34年之久。他惊人的军事素质使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近攻。在战斗中他总是冲杀在最前面,因而能控制瞬息万变的战场。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他像一支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欺敌时,又像一支狡猾的狐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 隆美尔

    作者:威廉·图特

    《隆美尔》主要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隆美尔是历史上的幸运儿。他不仅在生前就已红遍德国,妇孺皆知,而且在希特勒纳粹政权覆灭后,其他法西斯帮凶一个个变得臭名昭著,被世人所唾弃的情况下,隆美尔的名声反而扶摇直上。但由于他目光狭窄,不重战略,共军事建树仅仅停留在战术档次,终究只能作为名将,无以归为军事大家。
  • 沙场斗兽 隆美尔

    作者:程广中

    艾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出生于德国一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两年后获中尉军衔。一战时随部队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在长达4年之久的厮杀中,作为下级军官的隆美尔作战悍勇、果敢机智,在战火中显露出了锋芒,获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1936年9月,他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指挥官。1937年,隆美尔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记述他个人在一战中的战斗经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1938年,隆美尔升任元首大本营司令官,并获少将军衔。 1940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在法国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该师横穿法国,直抵瑟堡,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1月,当意大利在北非的基业即将崩溃时,希特勒挑选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中将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内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占领了除托卜鲁克外的整个昔兰尼加地区,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6月15日,英军对他发起代号为“战斧”行动的大规模进攻。隆美尔在机动作战中挫败了英军的锋芒,取得了胜利。此役后,隆美尔被希特勒晋升为上将。11月18日,丘吉尔向非洲增派了更多的部队,重新发起代号为“十字军远征”的进攻。在反击作战取得初步胜利后,隆美尔亲率非洲军主力越过利埃边境向东挺进,企图切断英军的退路。隆美尔的这一着棋引起了英军的恐慌,第8集团军司令坎宁汉准备下令全线撤退,但在英中东军司令奥金莱克干预下,英军继续进攻。隆美尔后方吃紧,燃料又缺乏,不得不后撤。1942年1月,隆美尔有组织地将部队撤至卜雷加港。在得到补充后,隆美尔再度发起了进攻,并迅速突破了英军防御,占领了托卜鲁克,征服了昔兰尼加。1942年6月22日,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这一年,隆美尔年仅51岁。 接着,隆美尔挥军乘胜追击,不到10天,前进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内的阿拉曼。然而隆美尔部队过长的战线增加了供给困难,他的疲劳至极的部队也失去了攻势,不得不暂停进攻。而英国人则加强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国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来,从而使中东英军的面貌换然一新。与此同时,隆美尔自昔兰尼加会战大胜以来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充。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新司令官蒙哥马利向窿美尔发起代号为“轻步”的进攻。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他弹药缺乏,坦克和车辆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但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围态势,德军必将彻底覆灭。因此,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断然下令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又用兵过于谨慎,没有抓住最有利的追击时机,使隆美尔的溃退之军摆脱了被全歼的恶运。11月9日,隆美尔终于带着德非洲军的部分部队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和亚境内。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群军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他一再强调“必须在海岸击败敌人”的论点。在隆美尔的推动下,“大西洋壁垒”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全貌改观。在他认为可能登陆的任一滩头,架起了粗糙的登陆障碍物,另外在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埋设了500万枚地雷。在空旷地立尖杵使滑翔机无法着陆。尽管“大西洋壁垒”工事做得多完善,敌军仍可能夹带强势兵力与物资抢滩登陆,因此隆美尔主张把装甲部队部署于海岸不远处。以免盟军的空中力量切断预备队与战场的联系。但以西线统帅伦斯德为首的多数高级军官,认为把装甲部队分散来防御海岸,不但无法做强大反击,也失去了机动性,所以计划将装甲师做纵深部署,待判定敌军主攻位置后再展开攻击。由于双方争论不休,希特勒做了一个致命性的折衷决定,将装甲师分散于海岸,但仍距海岸有一段距离,却造成了战略战术装甲预备队不足现象。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隆美尔指挥B集团群军司拼命抗击,由于德军装甲预备队不能及时赶到战场,盟军又有强大的空中和海上舰炮的火力支援,隆美尔原来准备在盟军登陆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破产了。隆美尔的汽车也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他多处负伤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944年10月14日,正在养伤的隆美尔因被指控参与了7月20日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而服毒自杀。 隆美尔一生短暂,只活了52岁,而他又在军中度过了34年之久。他惊人的军事素质使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近攻。在战斗中他总是冲杀在最前面,因而能控制瞬息万变的战场。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他像一支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欺敌时,又像一支狡猾的狐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 隆美尔

    作者:林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褪去了。但这场战争留下的惊悚与阴影却长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中。回顾这场战争,除了战役与屠戮,还有几个重要人物需要提及,他们是:戈林,他享有第三帝国最高军衔——帝国元帅;戈培尔,能将谎言说成真理的纳粹宣传部长;隆美尔,一位曾让盟军头痛不已的军人;希姆莱,屠杀数百万犹太人的刽子手;邓尼茨,“狼群”战术的鼓吹者。这五个人是纳粹德国权倾一的重臣,正是他们帮助希特勒上演了人类历
  • 隆美尔

    作者:(英)戴维.欧文

  • 隆美尔

    作者:戴维·欧文

    《隆美尔》原名《狐狸的踪迹》,是英国历史学家戴维·欧文于1977年完成的一部研究希特勒手下著名陆军元帅隆美尔的传记,作为纳粹德国将领,隆美尔参加并指挥了二次大战中的一些重大战役,诸如入侵西欧,转战北非和坚守诺曼底。在为希特勒第三帝国称霸世界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灾难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倾其全力,使他成了名噪一时的“沙漠之狐”。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纳粹英雄”最终却死在他的主子希特勒手里。人们一直认为隆美尔之所以被希特勒赐死,是因为他参与了密谋暗杀希特勒。隆美尔因而成了一名反希特勒的“英雄”,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作者在书以大量篇幅详细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隆美尔参与指挥的北非战役和诺曼底战役,尤为重要的是,作者用大量的史料和事实,否定了隆美尔这位战后人们所谓的反希特勒“英雄”的神话,认为隆美尔是一个至死不渝,一直甘心为希特勒卖命的忠实走卒。此书的出版,对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必须指出,由于作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的偏见所致,使他对当时的历史事件和隆美尔这个人物的分析存在许多错误观点,对此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注意鉴别批判。
  • 隆美尔

    作者:弗兰茨﹒梅林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像一只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蒙骗对手时,又似一只狡猾的狐狸。丘吉尔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本书作为一部纪实作品,严格做到尊重史实,在文风上则力求朴实无华,以便使读者能够在阅读当中更加真切地把握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而且这也是对那些妄图否定侵略历史、美化战犯者的观点的一种有力的抨击。
  • 隆美尔战时文件

    作者:[英] B. H. 李德哈特

    二战历史上德军最著名的三大文件。沙漠之狐作战理念的完美体现。 他们曾横扫欧洲,震动了整个世界,他们都无愧于“名将”的称号;然而他们都是战败者,最终沧为“战犯”;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却为战胜国的军事专家们所重视。他们就是——德国装甲之父“闪电英雄”古德里安、扬威北非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因“曼斯坦因计划”留名战史的“战略天才”曼斯坦因。 读他们的作战回忆录,就如同亲身坐在他们的指挥车中一样,看他们纵横沙场,体验迅猛追击的刺激。 看他们讲述自己与希特勒等纳粹党魁在战略上发生争执,每每与胜利近在咫尺,却又因最高统帅的“亲自指挥”而功败垂成——不知是该为他们扼腕叹息,还是要为整个世界因此逃过一劫而暗自庆幸? 研究敌人,是战胜敌人的前提,希望本书中阐述的一些军事见解,能为爱好和平者磨砺手中的正义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