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济社会史

  • 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

    作者:李伯重

    本书是第一部采用国民账户系统(SNA)方法对近代以前中国一个地区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专著。通过对1820年代松江府华亭和娄县地区的GDP的深入研究以及与1810年代荷兰的GDP的比较,得出了“19世纪初期江南经济已经不再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而是一个以工商业为主的早期的近代经济”的结论。 本书研究也表明:只有从长期历史变化的角度,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把研究纳入全球史的视野之中,才能真正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及其走向。
  • 水利社会的类型

    作者:张俊峰

    洪洞素以大槐树移民故里著称于世,丰富多样的水资源类型和悠久的水利开发史是洪洞区域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山西水利社会研究的一个典型代表。本书主张从类型学角度开展水利社会史研究,充分挖掘民间水利碑刻和地方文献,结合田野调查,力图从水利社会的角度解释区域社会的历史变迁,提出了“泉域社会”等概念模型,是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积极尝试和探索。
  •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

    作者:杨国祯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修订版)》利用国内外收藏的明清土地契约,对明清时代的经济结构、土地制度和土地契约关系的特点,地权分化的历史运动,贵族地主经济、庶民地主经济和山区经济的变化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索,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在法学、比较史学的观照下,以民间文书证史,揭示出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的丰富内涵。围绕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的土地契约关系的特点,进行区域性的专题考察。两方面互为补充,彼此参照连贯,深入阐述了明清时代乃至秦汉以降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经济的结构及其演变趋势,为研究中国契约学、明清社会经济史拓展了新途径。
  • 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

    作者:曾小萍,欧中坦,加德拉 编

    契约在早期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般被认为仅仅处于次要地位。而本书所要展示的,则是契约在这一时期各种日常人际关系与交易构建中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当下学者而言,契约对日常经济活动中诸多细节所留下的记录具有重大价值。 本书的文章对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经济和法律制度,特别是与契约和财产紧密相关的那些领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并就这些制度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运转有清晰的阐述。汲取对古老文档资料的新近研究成果,契约嵌入中国社会与经济生活,并在商品化的扩散中发挥了作用。其中,有两篇文章的命题涉及广泛:一篇是曾小萍力证强大的财产权利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中国传统;另一篇是欧中坦结合美国法学知识,针对中国比较研究框架的有效性所进行的分析。
  • 自贡商人

    作者:曾小萍

    曾小萍编著的《自贡商人(近代早期中国的企业家)》以自贡盐业的经营和自贡商人为研究对象,揭示了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期自贡盐业发展的基本面貌。作者高度评价了自贡盐业在中国乃至世界产业经济史上的研究地位,认为自贡盐业是“中国第一个资本密集、大规模生产的私营井盐工业”。本书记述的是中国最早的私人高资本、高生产能力工业企业——食盐制造企业的百年兴衰。这些企业清朝中期时出现在今天的四川省自贡市。这是一部商业史的著作,也是一部与外界互不关联的商人圈的社会史——他们调配经济、社会和政治资源,向我们呈现了帝国边缘地带的中国城市精英的形成。
  •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作者:李伯重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 修订版),ISBN:9787300117485,作者:李伯重 著
  • 大河上下

    作者:赵世瑜

    本项研究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研究项目帮助;受到香港AOE项目的经费支持;受到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耶稣鲁大学东亚研究理事公、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的经费资助;受到台湾中研院中国地方社会文化比较计划经费资助。《大河上下:10世纪以来的北方城乡与民众生活》研究所涉及的地域,以山西为最多。
  •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

    作者:汤普逊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00-1300年下)(精)内容包括:十字军时期的意大利(1100-1300年)、十字军时期的法国(1095-1270年)霍亨斯陶芬德意志(1125-1273年)法兰德斯和低原国家、日耳曼人向东扩展和殖民、斯干的那维亚、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西班牙(711-1284年)、中世纪的商人旅行、市场和市集、香宾市集、贸易管理、新寺院团——克伦尼派、息斯脱西安派、普勒孟斯特派、法兰西斯派、多米尼克派、教会和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和封建阶级、庄园:中世纪时代的农民状况、城市的兴起和行会的形成、早期中世纪时代的结束等。《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为精装。
  • 丁戊奇荒

    作者:郝平

    发生于光绪初年华北地区特大旱灾,波及地区广,持续时间久,影响极为深远,是中国历史上特大灾荒之一。对中国历史上这次重大灾害进行细致的研究,梳理其发生、发展的历史,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不同层面的救济行为和举措,而且有助于揭示灾荒救治的传统与近代变迁的历史脉络。同时,对当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减灾救灾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借鉴意义。本书研究既重视第一手的史料收集和数据分析,又强调宏观的社会史视野,展示了地方官员、乡村民众、士绅文人、富户商人、西方传教士等社会角色在灾荒中的各种表现。
  • 银线

    作者:林满红

    鸦片战争常被认为是传统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书根据时人观点及更多分析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因拉丁美洲白银减产而起的危机,比战争本身带来的影响更深。拉丁美洲白银的骤减几乎颠覆了清王朝,其稍后的骤增,虽协助清廷平定相当因白银不足所引发的大规模动乱,但也使得中国的地位相对较不依赖美洲白银的东亚邻邦邻夷。在王权备受挑战之际,支持多元权威并存的传统思想涌现,于王权再行稳固之时,绝对权威的思想抬头而留存至今。全书可供了解世界货币史、清朝中衰史、清朝经学史、清朝文学史及中西政治经济思想比较之参考。
  • 刺桐梦华录

    作者:苏基朗

    本书旁征博引,涉猎引用古今中外史料,几乎将关乎中古闽南泉州的材料搜罗殆尽。作者将所有涉及闽南研究的文献划分为四大类:一是涉外关系资料,包括与闽南有关的涉外纪录、外交关系、外国人活动、居住区域、对外贸易等;二是高雅艺术资料,包括闽南地区的艺术理论、民间传说、文化遗产中的技术资料等;三是地方史资料,包括与闽南地方史有关的各种文献、当地学者的著述等;四是社会经济史资料,包括近期围绕宋元泉州社会经济、政治经济的各种研究成果。作者搜集和使用资料史料,完全超出了一般经济史或地方史研究的范畴,所以,本书资料翔实,论述缜密,考证可信。此外,《刺桐梦华录》还绘制了不同历史时期与闽南泉州有关的数十幅资料表格和大小地图,为读者提供了详尽而直观的图例;书后所列的参考书目,差不多成为研究宋元时期经济、社会、法律、建筑、中外关系等方面的资料指南。
  • 大转型

    作者:[英]卡尔·波兰尼

    在这部关于经济史和社会理论的经典著作中,卡尔·波兰尼分析了工业革命的大转型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他的分析不仅阐述了自我调适的自由市场的缺陷,而且阐述了资本主义市场带来的可怕的社会后果。新的序言和导言揭示了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时代波兰尼的精辟分析所具有的新的价值。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两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出版了。一本是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它成为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世纪里的自由市场革命的推动性力量。另一本是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它值得人们好好阅读,它是这个世纪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著作,就扩展和加深对市场社会的批评而言,这个时代没有其他书比《大转型》做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