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人文与历史

  • 中国文明的起源

    作者:夏鼐

    《中国文明的起源》共分三章:《中国考古学的回顾和展望》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以及各地所发现的文化遗址及其文化特征;《汉唐丝绸和丝绸之路》重点介绍了有关汉唐丝织品的考古发现,以及丝绸之路和其时的文化交流。《中国文明的起源》则通过种种考古证据,提出了“中国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著名论断。附录中还包括1949~1984年《中国考古、发掘简略年表》,以及近60幅各类文物图。《中国文明的起源》基于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本而由中华书局2009年最新出版
  • 秘密访问

    作者:高峰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同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上海公报》。至此,尼克松总统的北京之行改变了中国在对外战略上同时存在多个敌手的危局,国际形势开始了颠覆性的演变。而这些重要的转折的起始,在于1971年7月9日的一次秘密访问。 本书的十七位讲述者,除笔者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均是这一重大历史过程的参与者和亲历者。中方的十二位,有时任中国驻波兰大使馆的临时代办雷阳、被美国大使“追赶”的中国使馆二秘李举卿、在“乒乓外交”中扮演主角的世界冠军庄则栋、在打开中美关系大门过程中作为周恩来总理主要助手之一的黄华、当时在毛泽东主席身边担任保健护士长的吴旭君和保健医生徐涛、参与接待工作的外交部官员张颖和唐龙彬、翻译冀朝铸和章含之、周恩来总理的专机机长张瑞霭以及采访乒乓外交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一线记者赵立凡。美方的四位,有秘密访问的主角总统特使基辛格博士、他的主要助手“中国通”洛德、联络官黑格将军和尼克松总统的女儿朱莉。这几乎包括了所有现在可以采访到的权威人士和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透过他们饶有趣味的讲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了解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一些关键环节,也可以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包括今人难以想见的在“文革”这一特殊背景下从事外交和接待工作的奇闻逸事。
  • 文化的生与死

    作者:费孝通 刘豪兴

    本书辑录了费孝通先生1988-2003年的部分与文化议题相关的重要论文,分上、中、下三篇,系统地展现了作者对人和文化的生与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这些文章高瞻远瞩,胸怀全球,既有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忧患,更有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自信。上篇回首反思了作者在学术园地耕耘的曲折历程,有感有悟地进行了深层的文化思考,体现了他的文化观和人文价值观。中篇是在反思、补课基础上对首次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及其思想的主要论述,为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提出了特别重要的“人文思想”和使社会学成为成熟学科的重大课题。下篇以《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为起篇,重点论述了21世纪的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创建和而不同“美好社会”的期望。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作者:季羡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述有一位语言学家讽刺我要“东化”。他似乎认为这是非圣无法大逆不道之举。愧我愚陋,我完全不理解:既然能搞“西化”,为什么就不能搞“东化”呢?从人类几千的的历史来看,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历来如此,也绝不可能永远如此。“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决不应妄自尊大。但是我们也不应妄自菲薄。我们不应当囿于积习,鼠目寸光,认为西方一切都好,我们自己一切都不行。这我期期为以不可。
  • 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上下)

    作者:定宜庄

    《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套装上下册)》是一部以口述访谈为主的史学专著,旨在通过老北京人的口述,反映晚清以来北京人的生活变迁和历史命运,进而追溯近百年北京城市生活变迁的历史。全书体现了口述历史民间性和个人性的特点,内容涉及文献资料、尤其是官方文献不曾触及的领域,包括人的社会交往,如婚姻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也包括人的生活趣味,如吃喝玩乐、审美情趣等等。在编排上根据北京城环形结构的特点,分成内城篇、外城篇和郊区篇三部分,通过生活在不同区域的老北京人的口述,反映不同区域北京人的生活状态,进而形成一部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北京城市生活变迁史。
  • 利玛窦中国札记

    作者:(意) 利玛窦,(意) 金尼阁

    《利玛窦中国札记》内容简介:利玛窦(Mathew Ricci)这个名字在中国是并不陌生的。历史上到中国来的欧洲人中间,也许马可波罗和利玛窦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两个名字了。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魏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力。作为正式介绍西方宗教与学术思想的最早、最重要的奠基人,这个在中国度过了他后半生的耶稣会传教士,对于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及其历史性的影响,是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的。
  •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

    作者:顾保孜撰文,杜修贤摄影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由著名红墙女作家顾保孜潜心写就。这部具有厚重历史感的纪实作品客观描绘了毛泽东最后七年的风雨历程,真实再现了1970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林彪事件前后我国在内政外交上重大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同时也曲折反映了毛泽东个人晚年的思想轨迹。 此书以历史题材创作的严谨精神,基于已有史料和第一手材料,把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打开中美大门、与日本建交、中共十大再选“接班人”、四届人大筹备到召开、邓小平再次复出到再度“落马”、第一代领导人先后逝世以及粉碎“四人帮”等重大历史事件娓娓道来,一一刻画,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历史人物伟大而又平凡的感人事迹鲜活还原。 书中载入近二百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它们全由中南海摄影师杜修贤先生独家拍摄。这批照片许多是首次公开发表,许多是首次还原色彩。它们承载了多位政治人物的命运故事,反映了他们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他们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和心路历程。 无疑,《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是一部图文并茂、资料翔备,内容真实,生动有趣,可读性与收藏性兼备的不可多得的纪实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