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新儒家

  • 人生之体验

    作者:唐君毅

    作者不从寻常的学理角度出发,不以逻辑的推理攻城略地般的解说人生问题,而是结合自己人生外在经历和内在的灵魂煎熬,率性而思而诉诸亦文亦白的文字。因此,本书可谓直指人心,直逼世道,有很强的震撼力。本书亦可谓作者的精神自传,写得千回百转,蛛丝马迹,须读者用心一一寻觅。
  • 中国新儒家

    作者:[加]贝淡宁

    一个西方人在中国大陆的大学讲授政治哲学会是怎样的情景? 为什么中国的性工作者与顾客一起唱卡拉OK? 为什么某些关心照顾年老父母的共产党干部更容易获得提拔? 贝淡宁是在北京清华大学担任全职教授的西方人,在这本有趣而又有启迪的书中,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描摹出一幅当代中国社会的画像。这幅画像有些出人意料,因为这个社会正经历着剧烈变迁,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堪称史无前例。他善于讲故事,注重细节,所观察的是当今中国日常生活的礼仪、做事程序和各种张力。 他的观点或许让人惊讶,比如,他认为儒家的社会等级制实际上有助中国的经济平等。在他论及2008北京奥运会时,会想到用儒家的礼仪来抑制中国过度的争竞。他还指出,儒家思想影响了他如何去做一个政治理论家,如何去做一个老师。 当中国让古代价值观适应当代社会之际,真可谓挑战多多,而贝淡宁对这种趋势的检讨,无疑会丰富有关中国未来前景的对话。
  • 中国哲学的特质

    作者:牟宗三

        本书是当代中国哲学杰出的代表牟宗三先生的讲座稿。本书从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命题入手,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层层阐发,并随机比观西方哲学的相应的范畴,对应时代人生引起基本问题,呈现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质,揭示哲学的意义与价值,并从宏观上揭示中国哲学的发展路向。
  • 新唯识论

    作者:熊十力

    这部论著集,凝收入熊先生的已刊和未刊的主要学术论著。卷首选刊熊先生的遗像、手迹等照片数帧,末卷附录熊先生年谱及论著总目索引。
  • China's New Confucianism

    作者:Daniel A. Bell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Westerner teaching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an officially Marxist state? Why do Chinese sex workers sing karaoke with their customers? And why do some Communist Party cadres get promoted if they care for their elderly parents? In this entertaining and illuminating book, one of the few Westerners to teach at a Chinese university draws on his personal experiences to paint an unexpected portrait of a society undergoing faster and more sweeping changes than anywhere else on earth. With a storyteller's eye for detail, Daniel Bell observes the rituals, routines, and tensions of daily life in China. China's New Confucianism makes the case that as the nation retreats from communism, it is embracing a new Confucianism that offers a compelling alternative to Western liberalism. Bell provides an insider's accou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long the way, debunks a variety of stereotypes. He presents the startling argument that Confucian social hierarchy can actually contribute to economic equality in China. He covers such diverse social topics as sex, sports, and the treatment of domestic workers. He considers the 2008 Olympics in Beijing, wondering whether Chinese overcompetitiveness might be tempered by Confucian civility. And he looks at education in China, showing the ways Confucianism impacts his role as a political theorist and teacher. By examining the challenges that arise as China adapts ancient values to contemporary society, China's New Confucianism enriches the dialogue of possibilities available to this rapidly evolving nation.
  • 政制与法制

    作者:张君劢

    本书分为国家民族本位、修正的民主政治、国家社会主义下之计划经济、文化政策等五编,追思欧美列强的近代历程,历数其治道而求政道;标举人物以探寻思想,由经济、政治和法制,到文化、教育与信仰;自解析其结构与功用,进叩其价值与审美。
  • 現代新儒家學案(全三冊)

    作者:方克立、李錦全 主編

    前言 代序 現代新儒學的發展歷程 方克立 上冊 梁漱溟學案 張君勱學案 熊十力學案 馬浮學案 中冊 馮友蘭學案 賀麟學案 錢穆學案 下冊 唐君毅學案 牟宗三學案 徐復觀學案 方東美學案
  • 中国哲学十九讲

    作者:牟宗三

    [注]《中国哲学十九讲》和《四时幽赏录(外十种)》使用的是同一ISBN编号,在又名里标注,便于大家检索。——豆瓣团队
  • 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

    作者:张君劢

    1923年张君劢以一篇《人生观》的发布,激起了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又称“科玄论战”)。这场论战所涉及的问题,即科学与人文、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哲学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论辩中,张君劢被丁文江斥为“玄学鬼”,此实为张氏之深深误解。之前及之后,张君劢均大倡科学研究在其时中国的建立与发扬,而张氏见解之深远实在超山时人,故在此误解。论战之后十余年《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刊布,此书集张君劢于1931年至1935年所作之二十余篇文字,总结张氏在论战爆发十年的心路历程,这些文字可视为张氏将论战中之稳痛发而为对科学精神之更深刻阐发及对中华人民族存绪之际文化路向的清醒见地。今日读是书,可为重估张君劢学术思想之整体提供重要契机;由张氏其人被误解之一段现代学术史公案,庶几可见时思想界之总体思维趋向以及张君劢坚执学术信念的可敬可佩。
  •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作者:唐君毅

    本书主要讲唐君毅先生通过引申中国哲学的智能,来论述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书中一方面纵论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一方面又横论了中国文化中的自然宇宙观、心性观、人生道德理想、宗教精神与形上信仰、文学艺术的精神以及人间世界、人格世界、形上信仰的悠久世界,最后还讨论中西文化融摄会通等问题。
  • 中国哲学的特质

    作者:牟宗三

        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学最主要的一位富有原创性的代表人物。本书由牟先生的讲学稿记录而成,作者以清晰的思路,精确的概念,从中国哲学源头的一些基本命题入手,步步深入、层层阐发,揭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路向和特质,并以作者对时代人生特有的感悟体认,对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发展问题,作了富有阐述。书中附有祖国大陆最早研究当代新儒学的专家罗义俊先生专为本书撰写的介绍牟先生的学术生平和有关研究论文,可资助读。 
  •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作者:唐君毅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为唐君毅先生晚年绝唱,初版于1977年。其熔铸中西印三大思想系统于一炉,总摄知识、伦理、宗教诸论题,而最终导归于心灵和生命的超越。本书紧扣人生体验和道德反省这一基本主旨,深刻透视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人性论意义。
  • 对话与创新

    作者:杜维明

    该书阐述了全球化冲击下的文明对话的主题,主张在全球化冲击下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文明,应该排除传统的“二分”意识,采取对话的形式求得共存与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作者主要以儒家精神为个案,剖析了传统文明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读者正确、深刻地认识全球化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
  • 政道与治道

    作者:牟宗三

    《政道与治道》集文十篇,编为十章,此书的中心问题有二:“一为政道与治道之问题,而主要论点则在政道如何转出;二为事功之问题,用古语言之,即为如何开出外王之问题。”在作者看来,“此两问题成为中国文化生命中之症结,相连而生,故亦相随而解”。《政道与治道》与《历史哲学》一经一纬、不可分割,反复读之,必有所获。 牟宗三先生曾被英国剑桥词典誉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是其重要著作,此三书以"新外王三书"著称,牟宗三另著有《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等,并译有康德的《道德哲学》等。
  •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

    作者:唐君毅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在内容上,是从北宋儒学写起,由宋初三先生(胡安定、孙明复、石介)之讲《春秋》与《易》,目的在建立一理想政治与民族文化,以对抗佛老;然后有邵康节之象数与周濂溪之太极,立人道以通天道,下开张横渠、二程、朱子、象山、阳明……直至清儒。其中有关气、理、性、情、心、良知等问题,唐先生均有论述,阐释透彻,特别对学术史上之大事——朱陆异同问题,作了细致分疏,指出朱陆各有知行两面,而王阳明之知行合一,虽不同于二者,但思路其实是从朱子之工夫论转出。见解深刻,不同前人。读者官细着。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为唐君毅先生继《原道篇》后,论中国哲学史之作。盖明道之后,必然成教;用哲学话语来说,也就是本体论之后,须用工夫论,唐先生即依此意,定《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为《原教篇》。
  • 儒家哲学之复兴

    作者:张君劢

    本书收集了张君劢在20世纪50—70年代发表的关于儒家哲学复兴的文章十篇。行文中对儒家文化传统与源于希腊罗马的西方文化哲学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说明,鞭辟入里地论述了儒家哲学复兴之西方渊源依据。作者认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之要件是儒家哲学的复兴,并为之提供理论证据——宋代有儒学兴复兴的先例,进而从哲学、伦理、政治等方面阐述复兴的设想,在此基础上,又综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以期在更深层次上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上下)

    作者:唐君毅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套装共2册)》包括三篇。第一篇专论周秦诸子之道,从孔子之仁道,到《易传》之神道,凡二十五章,重要之先秦诸家思想,均已遍兴无遗。第二编为论两汉经子之哲学之道,首由即阴阳家开始,继论汉代学术之道、人物品鉴之道、道教炼养之道、易学象数之道等等,——见共博大而更通于后世中国文化之不同领域;然后以其中西哲学之造诣,直接消化佛典,不但有开山之功,而且有典范之义,值得治中国哲学与佛教思想史者注意。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专论中国哲学中最根本具统摄性的道之范畴。先秦哲学,儒墨老道法诸家之道;魏晋神仙炼养,公羊春秋褒贬善恶,汉易、五行、谶纬等诸杂道;汉唐以下,种种佛家教义:般苦学、佛性论、天台华严判教、智者圆顿止观、法藏法办玄门,慧能的心佛不二,都有深刻精当剖析论述。
  • 读经示要

    作者:熊十力

    《读经示要》中论到佛学的特点。作者以为:“以今哲学上术语言之,不妨说为心理主义。所谓心理主义,非谓是心理学,乃谓其哲学从心理学出发故。”接着,作者从宇宙论、人生论、本体论、认识论四个方面加以剖析,并作结语说:“吾以为言哲学者,果欲离戏论而得真理,则佛家在认识论上,尽有特别贡献。”十力先生申明自己整理佛学所遵守的原则是“根底无易其固,而裁断必出于己”。这句话很重要。今天我们剖析佛学,一方面应切忌简单化的一笔抹煞,单是斥责它的迷信虚妄蠹国殃民,从而把历史上出现的这一有着深远影响的学说或思潮看成一无所是全盘错误的陈迹。另方面也应切忌简单化的生吞活剥,没有切实理会其来历,便望文生义,逞臆妄说,只是在行文中徒有其表地点缀着一些新名词、新术语,而对于探究佛书的真面目却毫无裨益。
  •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作者:唐君毅

    中国哲学传统深厚,诸家义理丰富多端,而思想有流变,不是无端而来,知其来处方知其去处,即有溯本归原的必要。本书纵线专就环绕一核心观念而开展对中国哲学问题的讨论,横向则广摄各家学说,分别其方面,种类与层次;[导论篇]包括原理、原心、原名、原辩、原言与默,原辩与默、原致知格物、原道、原太极、及原命等诸文,一一皆可作为进入中国哲学义理世界门户。由[导论篇]再进,专就中国哲学核心观念性而论,即成[原性篇];盖命不离于性,及就人之面对天地万物,而能有其理想,生出中国哲学广大之价值世界者,必因其性之义而起也。 本书之写法独特,唐先生言之为即哲学史以言哲学。唐先生反对无据而妄臆,盖古人之言,不能仅执一端,否则必造成不可解的冲突;而应就其所当之义,分疏条列,使之各得其位。顺是,唐先生把历史上中国先哲言人性之种种理论次第展示,以寻求其本原之义,还其普遍永恒之价值,以寻求皆一一融和于一广大的义理世界之可能。本书就是以中国哲学烙主要观念作为线索,足见唐先生对哲学问题思考之圆熟。
  • 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

    作者:唐君毅

    中国哲学传统深厚,诸家义理丰富多项,而思想有流变,不是无端而来,知其来处方知其去处,即有溯本归原的必要。本书纵线专就环绕一核心观念而开展对中国哲学问题的讨论,横向则广摄各家学说,分别其方面、种类与层次; 包括原理、原心、原名、原辩、原言与默、原辩与默、原致格物、原道、原太极、及原命等诸文,一皆可作为进入中国哲学义理世界之门户。由 再进,专就中国哲学核心观念“性”而论,既成 ;盖“命”不离于“性”,及就人之面对天地万物,而能有其理想,生出中国哲学广大之价值世界者,必因其“性”之义而起也。 本书之写法独特,唐先生言之为“即哲学史以言哲学”。唐先生反对无据而妄臆,盖古人之言,不能仅执一端,否则必造成不可解的冲突;而应就其所当之义,分疏条列,使之各得其位。顺是,唐先生把历史上中国先哲言人性之种种理论次第展示、以寻求其本原之义,还曾普遍水恒之价值,以寻求皆一一融和于一广大的义理世界之可能。本书就是以中国哲学各主要观念作为线索,足见唐先生对哲学问题思考之圆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