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切格瓦拉

  • 古巴革命紀實

    作者: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

    迎向勝利,直到永遠! 結束摩托車日記,步上殉道的祭壇前夕 二十世紀最後的聖徒 切.格瓦拉 最光熱的生之書 ★金獎導演史蒂芬.索德柏 電影《切:28歲的革命》原著 ★切.格瓦拉遺孀亞蕾伊達.格瓦拉及其子女審定,切.格瓦拉之女專文作序 ★古巴切.格瓦拉中心正式授權版本,32頁精采照片,革命榮光再現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日,滿載古巴游擊隊員的葛拉瑪號,以慘烈之姿成功搶灘,隨即遭遇第一場戰役,僅十二人生還;三年後的一月一日,歷經印飛爾諾小溪流、艾爾烏貝羅、阿瓜松林等關鍵戰役,成功進駐馬艾斯特拉山區的反抗軍勢力民氣可用,隊伍堂堂正正進入重要城市聖塔克拉拉,當時已顯頹勢的巴帝斯達獨裁政府,聞訊棄守首都哈瓦那不戰而降,卡斯楚與眾多反抗勢力合流,建立臨時政府。古巴革命,至此獲得最終勝利。 勝利的開始,更是行動的時機。 放下槍枝、回歸文人本質,在眾人尚未遺忘之際,切.格瓦拉以第一手的筆記輔以大量訪談,這支馬艾斯特拉山區著名的大鬍子游擊隊,輪廓逐漸清晰。格瓦拉在書中亦坦言,自己從革命初始的青澀、與卡斯楚數度意見相左,再到擔任第四縱隊指揮官這項大任;醫官格瓦拉踏越革命先驅者的鮮血,以戰鬥淬煉,終於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 第一部分所收錄的,是刊登於雜誌《綠橄欖》的文章,經由格瓦拉本人親自整理,本書初版在一九六三年發行。第二部分,則收錄革命期間所發生的事情,像是處死小狗仔、難忘的女性伙伴麗迪亞等諸多埋沒在大歷史中的小故事,在前述雜誌上刊載時,並未按時間順序刊登,格瓦拉特地對此做了大規模的調整。革命時,背包裡絕對有詩集跟筆記本的切.格瓦拉,以黑色筆在本書初版的頁緣上做了逐頁的注記,為的是「如果有一天可以重新出版」。此版本為切.格瓦拉的女兒亞蕾伊達.格瓦拉審定新增,是最完整的格瓦拉作品。 切.格瓦拉〈序曲〉:「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思考著如何將我們革命的歷史,包括戰爭中各個層面的事全面記錄下來,許多革命領袖不止一次私下或是公開地表達他們想記錄這段歷史。然而,這類工作非常繁瑣,而且起義奮戰的記憶已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消失;這些事件並沒有明白清楚地受到關注,甚至已漸成為美洲歷史的一部分。基於此原因,我開始著手寫一系列曾經參與的攻擊行動、小規模戰鬥、戰鬥和會戰的個人回憶錄,其目的不在於藉由這些記憶和輕率的筆記來拼湊這部片斷的歷史;相反地,我們渴望那些經歷過這些事件仍倖存的人可以做更詳盡的陳述。」 【電影拍攝】切:28歲的革命 奧斯卡最佳導演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2008年以描繪傳奇英雄格瓦拉革命歷程的史詩之作《切:28歲的革命/39歲的告別信》(Che: Part1 / Part2)大放異采,不僅入圍當年坎城影展競賽片,並將飾演格瓦拉絲絲入扣的男主角班尼西歐.狄奧.托羅(Benicio Del Toro)一舉推向影帝寶座。電影分為上下兩部,上集《切:28歲的革命》講述格瓦拉1956年來到古巴,及其後所見所聞與內心的掙扎,最後投入古巴革命的歷程。下集《切:39歲告別信》則講述他在古巴革命後,以假名出現在玻利維亞,與同志們展開偉大拉丁美洲革命,以及1964年他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於紐約舉行的聯合國第十九屆大會,以一身橄欖綠軍裝引全球注目,至最後走向死亡的故事。 ★傳影互動《切:28歲的革命/39歲的告別信》電影官方部落格 http://che2839.pixnet.net/blog
  • 玻利維亞日記

    作者:埃內斯托.切.格瓦拉 (Ernesto

    ■內容簡介: 這個世界,只要存有絲毫的不公不義,他的名字就不會消失。 拋棄古巴革命勝利成果前往玻利維亞,再度踏上游擊戰鬥之路 20世紀最後的聖徒切.格瓦拉 生前最後日記 ★金獎導演史蒂芬.索德柏 電影《切:39歲的告別信》原著 ★切.格瓦拉遺孀亞蕾伊達.格瓦拉及其子女審定 ★古巴切.格瓦拉中心正式授權版本,32頁精選照片見證行動的力量 ★切.格瓦拉之子專文作序,收錄初版原序古巴前總統菲爾德.卡斯楚〈必要的序言〉 「自游擊隊成軍以來,至今已滿十一個月了。情況不複雜,還頗有田園味道……」 1967年10月7日,切.格瓦拉最後一天的日記,在筆記本寫下游擊隊的景況。 兩天後的10月9日,玻利維亞無花果村傳出槍響, 革命家切.格瓦拉未經審判立地槍決,結束三十九歲的一生。 從參加古巴革命登上葛拉瑪號開始,切.格瓦拉解放拉丁美洲的理想就此開展。 革命勝利後,他卸下官職、走入更多地區的叢林,繼續高舉反抗軍旗幟, 期以游擊戰的星火,達成其「新人」理想的終極蛻變, 一個真正獨立的拉丁美洲,一個真正公義的世界。 「平安無事的一天」,有寫日記習慣的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的日子經常這麼寫著。不同於《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古巴革命紀實》等作品,《玻利維亞日記》這本生前最後的紀錄,成為其最原始、最重要的文本。古巴革命時期的青澀已不復見,在戰鬥中蛻變為新人的革命鬥士切.格瓦拉,一如唐吉訶德,將個人生命意義的實踐與拉丁美洲的歷史緊緊相繫;生命終有盡頭,思想永恆不滅,死後的切.格瓦拉,仍是那個敵對陣營口中,頭號危險的人物。補綴先前遭玻利維亞政府以「安全」為理由而扣留的日記,經遺孀亞蕾伊達.格瓦拉及其子女審定,針對原稿難以辨識的字跡加以說明,與一九六七年由古巴書籍中心所發行的初版相符。 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需要我去獻出我微薄的力量。 由於你擔負著古巴領導的重任,我可以去做你不能去做的工作。 我們分別的時候到了。 ──1965年,切.格瓦拉寫給卡斯楚的信 1965年,切.格瓦拉為了繼續實踐解放工農階級的信念,放棄古巴國籍自古巴出走,將歷經人生最寂寞的一趟旅程。當年的革命,民族的因素強力左右行動的成敗,篤信工農革命的切去剛果打游擊,因為當地勢力的刻意忽視以及美國勢力的左右,這場意圖拷貝古巴成功經驗的游擊戰未能掀起浪潮,他成了寂寞的音符。一九六六年,切.格瓦拉自非洲回到熟悉的美洲大陸,不容停擺,遂繼續投身他生命中的下一場革命,組成玻利維亞民族解放軍。最後的結果,切在這場戰役終結了性命;隨身攜帶記寫的筆記本,成為他生命最後的見證,永遠在革命的路上至死方休;這本綠色封皮的小冊子即是後來的《玻利維亞日記》。 日記首篇寫於1966年11月7日,切抵達玻利維亞首都在某處農場寫下;最後一篇則停筆於隔年的10月7日,其被捕的前一天。日記記錄游擊隊如何開始運作以及被政府軍圍捕;跟當地勢力玻利維亞共產黨的不和,更為格瓦拉游擊隊的失敗種下致命的原因。人力物資等資源皆有限的惡劣情況下,日記裡寫到游擊隊因為語言障礙等問題,難以透過招募當地民眾加入隊伍以強化作戰的能力。游擊戰後期,長年困擾他的嚴重氣喘,在玻利維亞的叢林裡數度大幅惡化,到了幾乎致命的地步;隨格瓦拉健康日益惡化,這場戰役逐漸走向失敗境地。1966年10月8日,切.格瓦拉遭玻利維亞政府軍逮捕,次日旋即遭到槍決,死於如地獄般困圍他的玻利維亞叢林。生前最後日記迅速及未加修飾地翻譯後在世界上流通,卡斯楚亦曾介入翻譯。1968年集結成書首度出版,卡斯楚為此書寫序。 【電影拍攝】切:39歲的告別信 奧斯卡最佳導演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2008年以描繪傳奇英雄格瓦拉革命歷程的史詩之作《切:28歲的革命/39歲的告別信》(Che: Part1 / Part2)大放異采,不僅入圍當年坎城影展競賽片,並將飾演格瓦拉絲絲入扣的男主角班尼西歐.狄奧.托羅(Benicio Del Toro)一舉推向影帝寶座。電影分為上下兩部,上集《切:28歲的革命》講述格瓦拉1956年來到古巴,及其後所見所聞與內心的掙扎,最後投入古巴革命的歷程。下集《切:39歲的告別信》則講述他在古巴革命後,以假名出現在玻利維亞,與同志們展開偉大拉丁美洲革命,以及1964年他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於紐約舉行的聯合國第十九屆大會,以一身橄欖綠軍裝引全球注目,至最後走向死亡的故事。 ★傳影互動《切:28歲的革命/39歲的告別信》電影官方部落格 http://che2839.pixnet.net/blog 目次 必要的序言 /菲德爾.卡斯楚 前言 /卡蜜諾.格瓦拉 玻利維亞日記 一九六六年 十一月 一九六六年 十二月 一九六七年 一月 一九六七年 二月 一九六七年 三月 一九六七年 四月 一九六七年 五月 一九六七年 六月 一九六七年 七月 一九六七年 八月 一九六七年 九月 一九六七年 十月 附錄 軍事報告 第一號公報 致玻利維亞人民 第二號公報 致玻利維亞人民 第三號公報 致玻利維亞人民 第四號公報 致玻利維亞人民 第五號公報 致玻利維亞礦工 主要人物列表 日記中出現的玻利維亞的地名
  • 切.格瓦拉畫傳

    作者:師永剛,詹涓

    本書特色 ◎本書是切‧格瓦拉秘密一生的呈現,由他的家人獨家提供的數幅圖片,首次解密的他的拍攝影像與手跡,古巴權威機構支援,首次披露他死前離開古巴的獨特原因,切‧格瓦拉子女首次記述他與中國的關係,以及他如何影響世界與風尚的秘史。 ◎中國大陸首版五萬冊,半個月即銷空!創下新的畫傳熱銷紀錄! ◎兩岸三地矚目的傳奇風雲人物!被封為理想主義的代表,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20世紀有太多的英雄豪傑,但像他那麼純粹、潔淨、頭上罩著道德光環的悲傷英雄,可謂絕無僅有。切‧格瓦拉不朽,是因為他對世界的不義充滿了悲傷,並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這個悲傷的命運。 ──南方朔 切‧格瓦拉犧牲38周年特別紀念畫傳 38年前,切‧格瓦拉這個神話般的自我流放的赤色戰士,他被視為所有帝國主義者的不共戴天之敵而被槍殺了。然而,他的靈魂卻得到宗教般的祭奠,與所有參加暴力革命的英雄主義者不同,切‧格瓦拉死後被一切懷揣著純真理想的青年奉為偶像。他成為一個介於神話和童話之間的英雄,甚至被奇妙的藝術化了,成為20世紀象徵某種純粹力量的普普符號,一個性感的聖徒。 這個現代聞名於世的叛逆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崇拜者俱樂部。即使在他去世38年後的今天,還為每次反對運動盡力盡責;沒有哪個反戰會議上沒有出現切‧格瓦拉頭像的T恤,沒有哪一次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沒有切‧格瓦拉的旗幟。切‧格瓦拉身上濃重的宗教色彩正使其成為各種理想主義的代表。他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明星,死後更成為伏特加與雪茄的代言人,並且不情願地被用作手錶、手袋等商品的模特兒。古巴認為自己的英雄是用來緬懷的,但在古巴之外的許多地方,沒有人介意這些,他們只是熱愛屬於自己的切‧格瓦拉。 這位20世紀最後的征人,甚至影響到中國。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只知道自己被這位硬漢征服了。這本書講述的正是這樣一個秘密的傳奇。切‧格瓦拉犧牲以後至今,仍然留給這個世界上無盡的謎。
  • 切·格瓦拉

    作者:雷西纳尔多·乌斯塔里斯·阿尔塞

    《切·格瓦拉:一个偶像的人生、毁灭与复活》作者雷希纳多·乌斯塔里斯,是多年居住在巴西的玻利维亚人,医生兼记者。切·格瓦拉是在巴列格兰德被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操纵的玻利维亚军方枪杀的。作者近距离目睹了格瓦拉被枪杀后不久的尸体。在《切·格瓦拉》里,作者从格瓦拉在阿根廷的童年讲到他的哮喘病及其数次美洲旅行,从他同劳尔·卡斯特罗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之间的友谊讲到他在马埃斯特拉山的战斗,再从他到玻利维亚开展游击战讲到他被杀害,甚至披露了作者因披露格瓦拉被谋杀这一事实而至今被迫流亡巴西的全过程。
  • 纯粹的红

    作者:陶竦

    “纯粹的红”是本书的书名。切·格瓦拉是席卷世界的红色风暴中的一位超级偶像。他之所以能跨越信仰、意识形态、种族、文化等等鸿沟,在全世界人民,尤其是青年人中间赢得普遍而恒久的崇拜,乃是因为他性格中有一种特殊的过滤机能,滤尽一切世俗杂念,纯一地秉持着理想与善愿:他纯粹地善良,一生耿耿于世间的不公;他纯粹地行走,从不停歇疲惫的步伐;他纯粹地战斗,困顿牺牲决不退缩;他纯粹地帅气,是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俊朗的政治英雄。他的纯粹,即是佛界所谓的“执着”:面对邪恶与不公,他永远金刚怒目;面对苍生,他绽放迷人的微笑。 本书对格瓦拉的定位是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位一体的英雄。对于后两个主义,恐怕没有多少人反对。而对于第一个主义,即“理想主义”,却有人提出异议。按照他们的理解,理想主义是狂热、无知、乌托邦等等的同义词。我们并不否认,人类曾经深受理想主义灾难之苦,20世纪更是理想主义灾难的“高发期”。但如果换个角度,人存在的动力即在于“理想”的牵引。没有理想,何以为人?耻谈理想,才是真无知与真怯懦。乌托邦是人类进步的必由之路,“乌托”总比无所寄托为好。 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的阿根廷裔古巴革命者埃内斯托·切·格瓦拉是历史赠与当下人类的一面明镜。通过这面镜子,崇高与卑下、勇毅与怯懦、正义与邪恶,无不立现。本书讲述了埃内斯托·切·格瓦拉的人生传奇。本书对格瓦拉的定位是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位一体的英雄。
  • 切·格瓦拉传

    作者:[美国] 乔恩·李·安德森

    《切·格瓦拉传》堪称记录切·格瓦拉一生的权威巨著。从革命之都哈瓦那和阿尔及尔,到玻利维亚和刚果的战地,从莫斯科和华盛顿的权力殿堂,到流亡者的天堂迈阿密、墨西哥和危地马拉,《切·格瓦拉传》讲述了引人入胜的革命故事、隐秘诡诈的国际阴谋、世人鲜知的秘密行动,展现了那个年代里超级大国的你争我夺、全球格局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乔恩·李·安德森获得特别许可进入古巴政府资料库掌握了极其充分的材料。他得到了切·格瓦拉的遗孀阿莱伊达·马奇的全力配合,这让安德森拥有迄今为止未曾发布过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切·格瓦拉的一些私人日记。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他还意外解开了一个长久以来不曾破解的秘密——切·格瓦拉的遗体埋葬的具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