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设计&画册

  • 巴洛克艺术

    作者:罗尔夫•托曼 (Rolf Toman),

    《巴洛克艺术》是德国专业摄影团队十年心血之作,书中近700幅精美图片,详尽的艺术文化史梳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全面系统地呈现出巴洛克时期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各个方面的成就,引领读者游历巴洛克艺术世界,探知那宗教激情与尘世享乐、技术理性与迷狂感官的谐和之境,并解读那华丽不可方物的奢华风格背后,人性的欲求与神性的光芒。 在资深编辑、独立出版人罗尔夫•托曼地带领下,他的团队开始了一段长达10年的巴洛克艺术探微之旅。这部重达12斤的超大开本著作,以全新的视角,将巴洛克艺术详尽地介绍给每一位艺术狂热的爱好者。作者用漫谈式的笔法勾勒了巴洛克艺术的全貌,娓娓道来,阐述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流派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呈现了其文化美学价值。围绕历史与社会,政治与文化,宗教仪规与世俗生活,向人们完整呈现了巴洛克时代的盛世景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巴洛克艺术》的摄影图片,摄影大师阿希姆•贝德诺兹怀着满腔热情、以其严谨的拍摄态度,用他的相机记录了这些艺术品最原初的、甚至是已经绝版的画面。他采用极其复杂先进的数码拍摄技术,最大限度还原了艺术品的原貌,迅速带领读者进入巴洛克世界之中。
  • 看不见的VOGUE

    作者:罗宾•德里克(Derrick R.),罗

    看不见的VOGUE:时尚摄影史的秘密,ISBN:9787802367302,作者:罗宾·德里克,罗宾·缪尔 著
  • 勒内·格鲁瓦的第一世纪

    作者:[法]西尔维·尼桑,[法]万桑·勒莱

    纵使你从未听说RENEGruau,也能第一眼就从这些插画感受到大师气息,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插画大师,RENEGruau的时尚插画独具风格,如今有不少模仿他这种意境排的水彩插画,但RENEGruau的笔触无法复制,浑然天成的线条与色彩在时尚插画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法国画家ENEGruau的重要,不仅来自他独特的虚实结合水彩风格,将东西方绘画艺术相结合,令当时的人们耳目一新,更因为RENEGruau与Dior品牌的合作,他的插画与Dior在50年代推出的“NewLook”风格紧密结合,流畅大气的线条勾勒出明显的女性曲线,修身、高雅、大气,色彩则是大面积色块的泼洒,这些插画与人们脑中的Dior服饰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综观ReneGruau一生的作品,均以线条、斑点及色块来表达他内心的感知。他曾说:“线条就是我的风格。一条线,正是所有艺术的基础。一条单线可以勾画出大小、高贵和感觉”。无论从设计师的角度还是从画家的角度,Rene Gruau为后人提供了理解时尚艺术这一抽象事物的崭新视角。
  • 米开朗基罗

    作者:威廉·E.华莱士

    《米开朗基罗:"雕塑•绘画•建筑"作品全集》内容简介:国内首度引进,最权威米开朗基罗作品全集;•完整呈现米开朗基罗所有现存且来源毫无争议作品;•讲述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米开朗基罗”的曲折艺术生涯及人生经历; •透过大师最传世作品体会一个充满真实人性的米开朗基罗; •全方位、多角度、从整体到局部完整展现了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原貌; •纯手工装订、8开巨幅呈现、45g圣经纸插页完美展现、进口超净白雪纺铜版纸数码精印,极致震撼价198元,年度最超值作品倾情奉献;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绘画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气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1498年,年仅23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罗马圣殇》,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1501年,26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大卫》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上得到充分体现的象征。此外,在米开朗基罗的大量雕塑作品中,《摩西》和《昼》、《夜》、《晨》、《昏》以及《反抗的奴隶》、《濒死的奴隶》,也被认为是旷世之作。 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主要以为教皇们绘制的湿壁画流芳于世。1508年,应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要求,历经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完成了传世巨作穹顶画《创世纪》。24年后,米开朗基罗又应教皇克莱门特七世之约,在西斯廷教堂祭坛正面墙上绘制了另一撼人心魄的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 晚年的米开朗基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筑艺术上,并有精深造诣,因而他也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参与设计并主持过此项工程。在与古罗马遗址相连的罗马坎比多利奥山丘上,米开朗基罗设计了罗马市政厅建筑群,其和谐完美堪称文艺复兴时期宫殿建筑的代表。 《米开朗基罗:"雕塑•绘画•建筑"作品全集》呈现了米开朗基罗所有现存且来源毫无争议的作品,包括雕塑、绘画和建筑以及他的六百余件素描的一部分,作者通过长镜头般的叙事方式和高品质的摄影图片,全方位、多角度、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从正面到侧面及背面完整展现了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原貌。 与此同时,《米开朗基罗:"雕塑•绘画•建筑"作品全集》也描述了一位充满真实人性的米开朗基罗,他亲自挑选助手并知道助手们的绰号;他因为自己仆从的死去而彻底崩溃;他偶尔也能享受朋友的陪伴与风趣交;他生性多疑,钱都藏在袜子里,死时已是亿万富翁,但他的生活却一点也不富有……我们在书中能够看到的是真实的而非被传记作家所神化的了米开朗基罗。 通过《米开朗基罗:"雕塑•绘画•建筑"作品全集》,我们不得不赞叹米开朗基罗的人性、坚毅,以及超越的成就。他对艺术发展的贡献在于他不受束缚、无所畏惧的想象力,他主宰了意大利以及文艺复兴艺术成就的文化风景。他运用自己无比的天赋及超越的想象力,为世界创造出历久弥新的崇高艺术作品。
  • 字体传奇

    作者:拉斯·缪勒,维克托·马尔塞

    ●首次披露Helvetica字体创作的原始手稿 ●291幅未公开的珍贵图稿,5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字体设计风尚,为您一一呈现! ●一款字体背后的惊世传奇,一部图文并茂的西文无衬线字体简史 ●苹果、微软、英特尔、宝马、丰田、无印良品……百家世界跨国企业LOGO和公务用字的 首选字体! ●吕敬人、王序、朱志伟、王绍强、陈嵘、赵清、广煜、蒋华、李少波、袁由敏、卢涛、何明 联名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传奇字体Helvetica的图文书。本书通过大量从未出版过的珍贵资料,以开阔的视野呈现了字体Helvetica所历经的社会、文化甚至于跨时代的演变过程,还普及了关于字体的通俗知识,以及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字体特征。此书非但是专业设计师们的必备读物,对大众读者也同样具可读性。 名家评价 吕敬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种文字在国际上广为认同、广泛使用,展现着一种优秀文化的自信,这对于全世界使用最多的汉字的字体研究学者和文字应用工作者无疑是有启示性的。 王序(wx-design):如何运用双语去设计,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拉丁字体的演变,李德庚翻译的《字体传奇——影响世界的Helvetica》将再次唤醒我们对拉丁字体历史及人文的关注,我认为这是我们专业的必修书。 朱志伟(方正字库):Helvetica的传奇证明了文字学家王凤阳先生《汉字学》中的一句话:“一种文字的力量在于掌握它、使用它的人数,在于其被使用率和应用范围;还在于被使用人数及频率”。 Helvetica的简约、均衡、清晰、精致正符合高效表达和理解文字信息的需要……它一直感动着我。 陈嵘(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Helvetica是导火索,但不是救世主来……近来,中国设计人对于字体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小高潮,真心期待以此为契机复兴中国的字体设计。 赵清(瀚清堂设计):Helvetica应该是我从事设计以来用得最多的一款无衬线拉丁字体……它的中立、可信、安全和极具条理化的特质,以及平凡中又彰显出设计的个性,与我所崇尚的既平和、单纯,又耐人寻味的设计理念是如此地不期而合! 广煜(吐毛球):设计之间都是相互贯通的……这本书的核心只是一款字体,对于一个庞大的西文字体体系来说,只是一点点,但从这里做起却意义重大。 蒋华(中央美术学院):迅速席卷全世界的Helvetica,已成为新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符号……它的高度秩序感,完全标准化,昭告着一个干净整齐的美丽新世界。 李少波(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Helvetica”的成功,不仅是设计的成功,也是欧洲设计文化本身的成功,这种成功受益于漫长的中世纪黑暗之后欧洲各国间印刷技术的更替发展、交流、共享,受益于欧洲大陆的文明的平等、开放、民主,受益于战后世界趋同的文化环境以及瑞士本土的文化传统与商业意识…… (正在采用) (你提供的) 这是一本关于传奇字体Helvetica的图文书。本书通过大量从未出版过的珍贵资料,以开阔的视野呈现了字体Helvetica所历经的社会、文化甚至于跨时代的演变过程,还普及了关于字体的通俗知识,以及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字体特征。此书非但是专业设计师们的必备读物,对大众读者 也同样具可读性。本书首次披露Helvetica字体创作的原始手稿,291幅未公开的珍贵图稿。
  • 丰子恺诗画 许渊冲英译

    作者:丰子恺

    此书得成,可谓心裁别出。丰子恺先生曾为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了大量现代漫画。许渊冲先生曾将中国历代诗词翻译成英文韵文。一是漫画大师,一是翻译大师,二者本不相关,借以此书会晤,其中妙处,自是难言。可以品画,可以吟诗,亦可以学英文,更可以对照中与英、诗与画,感受其间无穷魅力。 本书编选丰子恺先生诗词漫画140余幅,许渊冲先生对应古诗词英译140余首。 丰子恺先生漫画中诗词是很特别的一类,往往能将古典诗词的韵味与意境用简练的笔触表达,画中风景人物皆是民国风味,更添味道。市面上丰子恺诗词漫画鲜见专集,这本《丰子恺诗画 许渊冲英译》也是丰子恺诗词漫画的一次结集,收录诗词漫画140余幅,喜欢的朋友可以一饱眼福了。 许渊冲先生的英译亦属珍品。许先生通常英译的都是历代名家作品或流传较广的诗作,而丰子恺先生漫画中的诗词有很多并非广为人知,然丰子恺先生用漫画使其境界全出,许渊冲先生的英译也是独一无二的了。 翻然绘晤,诗心画意古今同。
  •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1

    作者:段文杰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1敦煌北凉北魏)》讲述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古代传播发展的一个高峰。根据现代学者统计,南朝有佛寺一千二百至三干听,北朝有三万所,隋朝有四千所。唐朝肓四万所,在敦煌莫高窟现存的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中。北轲以前的有三十九个,而北瑰时期就有二十个,占二分之一强:人们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北辑特别是北魏佛软和佛教美术发展盛况的一斑。 古代历史事实表明。在社会动荡,多数人的现实人生目标无法实现。生活昔递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及其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往往是宗教的迅速发展时期。如果再加上统治者的提倡、参与,那么宗教的社会影响就会急划增强。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阶段就是这样的时期。敦煌莫高窟中的北凉、北魏壁戤就是这样的时期的宗教美术作品。 如果说在通常情况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裹。宗教壁画的基本题材主题、绘画技法风格、景观、佛像及其服师造型,一般下会出现重大明显的发展变化。那么,在敦煌莫高窟北凉、北魏壁画中却实现了这种变化。比如,基本髓材主题由「侧重宣扬忍辱、苦修、无原则地施舍和自我牺牲。转向注重表现说法、极乐净土;绘画技法风格从质朴、粗扩转向精细、华丽,景观、佛像及其服饰造型由印度类型转向中圃类型::总之。这些壁画从内容到形式发展变化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发展变化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宗较美术,乃至整个美术发展历史的规障提供了难得的史料。因而增加了这部壁画集独特的艺术历史价值。 本集精选敦煌莫高窟北凉、北魏壁画代表作品及其精彩局部一百七十五幅。并发表了长期从事敦煌美术研究的学者檀声皇先生的专题论文。论文史料翔实,论点扎实。对于广大读者欣赏、研究这些壁画作品,相信会大有脾益。
  • 哥特艺术

    作者:罗尔夫•托曼 (Rolf Toman),

    “我们的心总是处在忙碌状态,而且不幸的很少全然独处,所以人类创造图像以寻求内在的抚慰。因此,当我们亲眼目睹一幅绘画作品时,总会触及内心深处并将那份感动反映到我们眼前的作品上。”这段文字记录在13世纪一份最受欢迎的中世纪布道书中,而这段话受欢迎的时期正好切合本书所谈论的时间:哥特时期。在这段以视觉为主的年代,更多的是透过图像来帮助传达,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视觉文化的价值。 《哥特艺术》作者采用全新的现代视觉方法,以独特的视角将艺术品还原到它所处的历史语境中,去探寻创作它们的初衷,研究那些给石头关注生命的哥特艺术家们及其作品,那些象征神圣的艺术品中所蕴藏的道德的真理,以及在那个神秘而庄严的时代宗教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较于那些兼具百科与学术性质的艺术史论著而言,作者摒弃了包括建筑、绘画、雕塑及工艺品在内的不同艺术流派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传统,突破教科书式离散的架构及叙述方法,以一种生动而特别的组织形式,新鲜而充满感性的文字,跨越时间与领域的界限,还原哥特艺术形成发展的过程,探讨建筑、绘画、雕塑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有趣的是,尽管时代是严肃的,但作者的叙述是轻松的。他以漫谈的方式向人们徐徐讲述了一段有关“哥特”的历史故事,展现了自12世纪至16世纪这近400年间哥特时期欧洲社会丰富的艺术生活及社会形态。 而阿希姆·贝德诺兹,这位将自己定义为“神圣处所的守望者”的天才摄影师,用他的相机成功地记录了当时这些艺术品最珍贵的原始画面。此次,他利用复杂先进的拍摄技术,最大限度清晰直观地再现了那些平日无法看到的艺术品原貌。他试图引领读者尽可能地“靠近”艺术品,甚至带来超越现实的感官享受。翻开每一页,扑面而来的震撼力如身临其境一般,酣畅淋漓地展示了艺术品的魅力。 在资深艺术史论编辑罗尔夫·托曼地带领下,德国专业团队10年心血凝结于此,在这近700幅精美图片中,不仅有整页或全跨页的显著的作品细节,甚至还有多幅长达四页的连续折页,可谓完整勾勒出哥特时期的艺术图景,为读者展示了万物濒于幽暗的哥特时期神学艺术的光辉。是为《哥特艺术》。
  • 大自然的艺术

    作者:[英]朱迪丝•马吉

    关于自然 关于绘画 关于发现 17 ~ 20 世纪 描绘世界博物学三百年 汇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珍藏的200 多幅精美画作 一场惊奇的视觉盛宴 本书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为线索,精彩呈现自然史中最著名的探险与发现,描绘出博物学的发展轨迹。汇集了三百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 博物学画家梅里安、巴特拉姆、埃雷特、鲍尔兄弟、奥杜邦、古尔德、雷杜德等人的杰作。这些画作均藏于国际顶尖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仅有博物 馆工作人员、研究学者能有幸涉猎。现在,这些引人入胜的精美画作都汇集到本书中,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百年来博物学的发展提升着 人们对大自然的欣赏力 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 代表作《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 威廉•巴特拉姆 画作《绿鹭》《洋大头茶》《苦瓜》《太阳鱼》等 格奥尔格•埃雷特 画作《荷花玉兰》《芋》《索科德拉芦荟》《响盒子》等 弗朗兹•鲍尔 画作《帝王花》《朱顶红》《鹤望兰》等 费迪南德•鲍尔 画作《鸭嘴兽》《南方巨盘木》等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 代表作《美洲鸟类》 约翰•古尔德 代表作《澳大利亚鸟类》 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 代表作《百合圣经》《玫瑰圣经》 …… 美轮美奂的画作……精准翔实的信息……了解博物学及其画家的历史沿革…… ——美国《出版商周刊》 来自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野生动物精美画作,是构成21世纪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罗恩•托夫特 资深记者和摄影师 中国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名列前茅的国家,居北半球第一位!但中国的独特自然世界却是被研究、记录和描绘得最少的。愿这本描绘博物学的权威著作,可以呼唤出一批中国极端匮乏的、年轻有为的博物学画家。 —— 徐健 野生动物摄影师、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所长
  • 奥托手绘彩色植物图谱

    作者:奥托•威廉•汤姆

    奥托手绘彩色植物图谱,ISBN:9787301199152,作者:(德)汤姆 著
  • 水墨北京

    作者:乔得龙

    《水墨北京》一书作者,著名画家乔得龙游历中国各地,以中国传统的水墨结合西洋笔法,创作了表现中国各地万千景致的画作。《水墨风情系列:水墨北京》在收入这些画作时,还辅以画家专门撰写的旅行日记,介绍各地风土著名画家乔得龙深入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名寺古刹,以中国传统的水墨结合西洋笔法,创作了表现北京独特文化内涵的珍贵作品。这些非常精美的画作曾在香港和澳门展出,引起轰动。《水墨风情系列:水墨北京》在收入这些画作时,还辅以画家本人的笔记、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选抄,文图相得益彰。人情、历史文化知识和旅行趣事,文图相得益彰。 海报:
  • 水墨中国

    作者:乔得龙

    《水墨中国》一书作者,著名画家乔得龙游历中国各地,以中国传统的水墨结合西洋笔法,创作了表现中国各地万千景致的画作。《水墨风情系列:水墨中国》在收入这些画作时,还辅以画家专门撰写的旅行日记,介绍各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知识和旅行趣事,文图相得益彰。 海报:
  • Extreme Beauty

    作者:Harold Koda

    Received Second place in the Popular Culture category given by ForeWord Magazine Over time and across cultures, shifting concepts of beauty have given rise to extraordinary fashions that constrict, enhance, minimize, or exaggerate various zones of the human body. This stimulating book displays and discusses an array of such extreme fashion practices, from the bound feet of aristocratic Manchu women to the tea-tray supporting bustle of an 1880s French visiting dress. “This well-produced, heavily illustrated volume makes costume history accessible and, indeed, entertaining.”—Colin McDowell, Sunday Times (London) “Enlightening and very readable.”—Library Journal “A landmark study of human customs and foibles in remarkable photos and intriguing text that show us what is and has been ‘in’ around the world.”—Susan Swartout, Big Muddy: A Journal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 Valley
  •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

    作者:陈丹青

    本书根据陈丹青同名画展编成,收录了他归国十年的代表性画作,以及谈论“写生”与“临摹”的两篇长文。画作大致分成三类:一类是画册写生;一类是人体或肖像;一类是外出写生。以作画年份为序编排,完整呈现陈丹青十年来油画创作的大致面貌。两篇谈论绘画的长文,则指向中国油画的深层问题:一个全然属于西方的传统艺术形式,在移植到不断追求西化与现代化的中国时,如何寻获存在的意义。 几天前,我的画展结束了。开展时出了同名画册《归国十年》,现在编这平装本,价格低,图片扩增,文字部分添了近两万,读者或许有兴趣看看吧。 那增添的长文,是为老同学杨飞云策划的群展《回到写生》与《面对原典》所写,本月初,两项展览同时在中国美术馆和油画院美术馆推出了——写生、临摹,皆是行内长期不予一顾的事:至少,留欧留苏两代画家在法国、比利时、俄罗斯临摹经典的作品,八十年来从未展出过。我们煞有介事的美术圈可曾惜护过、清理过这段短暂而被淹没的历史吗?关于写生、关于临摹,我是有心得也有话说的。现在这本集子既有我的画,兼有谈论绘画的文字,与我其他集子比,总算比较地像个画家模样了,然而下笔议论,还是不安分…… ——《归国十年》
  • 贝聿铭全集

    作者:(美)朱迪狄欧(Jodidio,P.)+

    1983年,当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被授予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时,评审团对这位善用光线、空间和几何图形的大师的评价是:“他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贝聿铭全集》是这一评语的最好见证,本书以他最著名并广受赞誉的卢浮宫作为焦点,展示了贝聿铭逾50年来一众卓越的雕塑感造型作品。 贝聿铭偏爱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的结合,他将自己的现代建筑愿景以作品的形式散布全球,远至卡塔尔、中国、卢森堡、日本和德国。同时,波士顿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和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等重要作品让他在美国国内也早已家喻户晓。这本全集专注于贝聿铭本人最感兴趣并直接负责的作品,以更好地展现大师的巨大影响力。作为第一本研究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专著,书中由菲利普?朱迪狄欧、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和卡特?怀斯曼撰写的深度评论,将成为有助后人研究贝氏风格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