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安东尼奥尼

  • 一堆谎言

    作者:[意]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王家卫、贾樟柯之启蒙导师

    斯科塞斯、文德斯之美学偶像

    戛纳、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三金大满贯纪录创造者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世界殿堂级艺术大师

    安东尼奥尼的故事速写

    导演目光下的独有景观,用词句演绎的纸上电影

    收录《云上的日子》《爱神》之灵感胚胎

    「我们具体的真实世界 ,有鬼魅般抽象的本质」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世界殿堂级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创作笔记,记录了他在工作、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创意构思,33篇故事皆作为酝酿中的电影素材而写就。这位“写作的导演”以充满摄影眼自觉的视觉化笔法,对种种情境进行“速写”,组织起了意蕴万千的景观和意象,不仅有着超然的文学性,也与其执导的电影群相勾连,构建出一位大师的诗性世界。

    * * *

    ◎ 世界三大电影节三金大满贯得主的灵感速写本,安氏风格元素的集中爆发:

    暧昧疏离的情感、难以捉摸的命运、莫名暗涌的暴力、无助赤裸的内心、隐匿虚无的真实……延续《奇遇》《夜》《红色沙漠》《放大》等代表名片的现代主义内核,用词句演绎精神世界的危机和不安。不仅收录晚年经典《云上的日子》《爱神》之“文本胚胎”,更是未拍之作的“创意魂器”。

    ◎ 视觉的蒸馏精粹与主题蒙太奇,邀请读者体验名导演对世界的观察模式:

    安东尼奥尼独特的“电影眼写作”,不只是电影用语的闪现,如“眼睛摇摄”“开始淡入”,或是“声画不同步”的场景和听到的“画外音”,更是未拍成电影前,种种素材的视像化白描和蒙太奇拼贴。作者在非虚构与虚构间自由游走,透明展示了包含叙述核观念的构思过程。

    ◎ 新版封面装帧由新锐设计师操刀,尽力贴合安氏风味,更具收藏价值:

    视觉主图选用点彩派代表画家乔治·修拉的素描画《夜游》《阅读的男人》,迷幻红绿恣意渲染,一如安氏弥散意识流之书写。护封选用膜银卡覆超亮膜+逆向上光工艺,还原雾面光影感;内封选用太空梭哑粉覆触感膜,手感奇特微妙,契合细腻空灵气质。

    内容简介

    一次始于终结的邂逅

    一份引而不发的情爱

    一封自我剖白的信件

    一桩逆伦弑父的罪行

    一场动机未明的枪杀

    一段生死飘摇的航程

    …… ……

    这是安东尼奥尼的故事速写,也是他酝酿中的电影素材。

    种种情感残简和灵感片段,构筑出一位大师的超然世界。

    名人推荐

    在学生时代,我在专业上受到很多安东尼奥尼的影响,看过他很多电影,也看过他很多书。我还记得他对空间的描述,是说沉浸到一个空间里十分钟,可以与它做交流。那时,我才顿悟到空间也是有生命的,是可以触摸、可以交流的。

    —— 贾樟柯

    我看到好多我特喜欢的电影,就是所谓的直面世界的,像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云上的日子》,到今天他还在告诉我,告诉我们大家,他在《奇遇》里看到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生活一团糟。几十年来他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一团糟,但是实际上你能看到他有些变化,可能他会加上一句:我们的生活一团糟,但生活就是这样。

    —— 娄烨

    我被《奇遇》以及安东尼奥尼后来的电影摄去了魂魄,他直视着灵魂之谜,我希望自己能不断地去体验这些画面,并在此间漫游。

    —— 马丁·斯科塞斯

    我更倾向于从角色的主观立场去观察和思考,而米开朗基罗更冷静、更疏离,不在中间,而是讲故事的人的俯视。间离是他的主题:分离、不相容、疏远。我的电影也贴着类似标签。对我来说,疏离在影片里逐渐成形,而米开朗基罗的疏离是持久存在。

    —— 维姆·文德斯

    媒体推荐

    在世界上空虚寂静的空间中,他找到了能够照亮我们心目中寂静空间的隐喻,他还在其中找到了一种怪异可怕的美:简单质朴、优美典雅、充满神秘、萦人心头。

    ——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这些文章,就像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一样,把明亮的风景和空灵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这些显然是他的工作笔记,无论从对导演方法的分析和文学内容本身来看,它们都很有趣。

    ——《图书馆杂志》

    余韵不绝、萦绕心头,令人耳目一新的讲求真实……本书在问的,是一些严肃、坚韧的电影人无可回避的问题——电影对于思想的欢迎,是否一如其对伟大的情节之神的热情?

    ——《纽约时报书评》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作者:刘天舒

    《映像馆: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关于映像馆,电影被视为“一种(人类)幻想的现象”“映像”较之于“影像”更着重于人的心理及生理感受,它与生命共同搭筑一个完满形态。在此处,“映像”替代在电影诞生之初的放映机投射影像的感知与印象。“映像”,同时也具有某种前设的“意识形态”。《映像馆》是系统梳理当代电影大师作品与创作的一套系列丛书。准确地说,是向“作者”导演表示敬意的文字与图片的记录。这并非涉猎浩繁的电影历史,这个范围或许对于人们通常知晓的“电影导演”是较陌生的。所以,《映像馆》的受众群从开始就注定不会太宽泛。《映像馆》的产生缘于少数人对电影的挚爱和持续的热情。 这里希望能够建立一种有效的、良性的语言环境,形成对电影“娱乐功能”之外的“美学价值”的关注与审视,以及置于常规的“看”电影的接受反应之上;再者,面对影像资讯急速膨胀、缺乏分科门类更详尽的研究电影资料的当下,《映像馆》如能去繁入简,充当“认识”电影过程中的“工具书”,这当是《映像馆》的某种价值所在了。 1912年9月29日,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城市费拉拉的一个中产家庭,从博洛尼亚大学毕业以后,他为《电影》杂志撰写过一些戏剧和电影评论。27岁时进入罗马实验电影中心学习了一段时间。四十年代初期,安东尼奥尼以编剧和助理导演的身份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他替新现实主义的元老级大师罗西里尼写了《飞机驾驶员回来了》的剧本,广受人们的赞扬。在四十年代中后期,也就是经典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安东尼奥尼创作了六部颇具特色的纪录短片,并以此奠定了他在新现实主义运动中的特殊地位。
  • 红色沙漠

    作者:安东尼奥尼

    收入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扎布里斯基角》(又名《无限风光在险峰》)、《职业:记者》(又名《旅客》)、《上瓦尔德的秘密》四个剧本。
  • 安东尼奥尼猜想

    作者:皮皮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最充分、最微妙、最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中多处谈到了寂寞和孤独者以及舍弃自我的献身。这些起界定作用的词区分了艺术家。作者捕捉到这些并加以描述,对安东尼奥尼和安东尼奥尼的电影进行了评论。
  • 一个导演的故事

    作者:安东尼奥尼

    这是世界级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一本笔记小说,其中充满真知灼见和睿智的光芒。这些“速写”并非毫无关联的杂记和随笔,而是富有启示性和经过精挑细选的一群“叙事核心”。荒凉的海滩、空旷的郊野、平静的海面、废弃的空城和无人的街巷,通过这些视觉的“蒸馏”精粹,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象征和隐喻上的刻意求工以及极富暗示力的摄影手法,从中欣赏到一种有力度的、细节丰富的画面语言。
  • 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

    作者:维姆·文德斯

    文德斯是“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安东尼奥尼(1912-2007)是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导演,20世纪电影的代表性人物。从40年代到80年代初安东尼奥尼拍摄了近30部影片,其中《奇遇》、《夜》、《蚀》、《红色沙漠》、《放大》等作品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1985年的一次中风使安东尼奥尼变得行动不便,并丧失了说话写字的能力,只能画草图,因此沉寂影坛 10年。1994年,他重燃创作欲望,在文德斯的协助下再执导筒拍摄《云上的日子》。本书是文德斯在这部电影拍摄期间所写的日记,字里行间饱含着他细致的洞察力和对安东尼奥尼的崇敬之情,真实而感人地记录了当代电影著名作品的完成过程。这是一本电影大师写电影大师的书,但不是单纯的人物和作品描述或评论,而是两位大师合作过程的思想、精神、技术交流与碰撞以至融合的特殊经验记录,在电影史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同时,文德斯详细地记述了一部电影如何付诸实现的许多细节--包括幕前幕后的每个环节,整个团队人员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与沟通,一些拍摄技术的处理,突发情况的应对等。没有高深的理论、概念之类的东西,只要对电影术语稍有认识,谁都能够轻松愉快地读完,了解一部电影是如何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