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马勒
-
Why Mahler?
Product Description Norman Lebrecht—noted music critic, novelist, and author of the classic Mahler Remembered—explains why Gustav Mahler, relatively obscure in his own time, 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symphonist of ours. Although he was well regarded as a conductor, when Gustav Mahler died in 1911 his compositions were considered “incomprehensible” and “unlistenable.” In the 1960s, with Leonard Bernstein’s passionate advocacy, Mahler’s star began to rise. And in 2009, superstar conductor Gustavo Dudamel chose a Mahler symphony for his first concert with the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Mahler had famously remarked that his “time will come.” Why Mahler? explores how we have come to find ourselves in Mahler’s time. Norman Lebrecht approaches the question from an unusual and personal angle, discussing how the composer’s music has affected his own life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e travels to Mahler’s birth- and resting places; speaks with surviving members of his family; and delves into why, for many fans, Mahler is not just a composer but a religion, and why, even for less-ardent listeners, Mahler’s popularity has eclipsed that of Haydn or Beethoven. Equal parts biography, memoir, and appreciation, this is a book that will allow us a fuller understanding than we have ever had of Gustav Mahler and of his abiding place in our musical sensibilities. -
亲爱的阿尔玛
《亲爱的阿尔玛:马勒给妻子的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简单书信整理,译者在文本中穿插了阿尔玛的回忆以及日记引文、译者本人的笔记摘录等。以这种帮助读者将信件依照历史发生的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并填补了书信集常有的空隙感。如果不十分了解马勒和阿尔玛之间的故事的人,也能饶有兴致地继续读下去。这种做法让整个书信集立体生动,同时提供了更多的背景阅读,呈现关于马勒与阿尔玛更完整的形象。 明年是马勒逝世100周年,古典音乐界会有一个马勒热。而在研究马勒的读物里,恰恰缺少马勒写给妻子阿尔玛的信。《亲爱的阿尔玛:马勒给妻子的信》英文版为首个关于马勒写给其妻的书信全集。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亲爱的阿尔玛:马勒给妻子的信》就展现马勒的个性而言它呈现了史无前例的深度和广度。 -
古斯塔夫·马勒
本书作者为马勒夫人——阿尔玛·马勒,她如今早已成为女性文化研究的热点人物,为她新出的专著甚至有超越其前夫-古斯塔夫的趋势。这是阿尔玛唯一一本以马勒为主题著作。纪录了从她1901年初遇马勒,到1911年马勒去世的经历。阿尔玛的文学和音乐才能俱佳,此书文采斐然,颇多心理探究的内容,加之以第一手的观察,成为马勒研究最珍贵的原始资料。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阿尔玛的文学才华损害了这部著作的客观真实。 坊间目前热销的有她的日记,唐纳·米切尔编辑的《回忆与书信》,都可以在亚马逊上查询到。 此书中译本早在1989年翻译出版,音乐学者孙国忠作长篇序言《马勒交响曲的哲理内涵》(目前孙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坊间早已脱销,只有在图书馆内尚能查到。封面设计粗陋,故此先用阿尔玛的一帧照片替代。 -
为什么是马勒
美国电影协会评分为最棒的25部电影中,有一半以上的配乐作曲师受到马勒的影响。“马勒这家伙是谁呀?”一位好莱坞制片甚至问:“我们可以找他来签配乐合约吗?” 他是唯一进入主流文化的交响曲作者,轻易就跨越了文化与政治的樊篱,在所有人心中召唤出共同的欢笑与泪水。不知为何,他总能对各种人产生影响。 为什么是马勒?为什么他的作品流行起来?究竟我们着迷的是他的音乐还是他本人?又或者,因为在当时的维也纳,从婚姻到军队等大小体制都面临时代挑战,一切都在改变,所以我们着迷的是那种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文化大熔炉气氛?又或者以上三者皆是? 对某些人来说,他是英雄,但其他人只觉得他自我耽溺,不过无论是他本人或是他的人生故事,却无疑都让人惊叹不已。诺曼·莱布雷希特从自己与马勒的渊源谈起,细细爬梳所有与马勒相关的书籍、档案、口述资料,列示并探讨马勒作品与主要唱片录音,建构出马勒的一生,并阐述对于马勒现象的见解。 -
生与死的交响曲
这是我国第一部从整体上认真审视和研究马勒音乐的尝试性著作。作者紧紧抓住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奥社会的特殊情势、艺术思潮及传统文化特征,特别是作曲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心理路程,在这个基础上悉习地阐述马勒音乐深层的精神内涵。这也是西方大量的马勒研究文献中,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 ——音乐学家 于润洋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从整体上认真审视和研究马勒音乐的尝试,它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部著作研究的重心侧重在马勒音乐的精神内涵方面,性质上偏重于社会学的视角和纬度。这个选题取向和论域是恰当的。作者紧紧抓住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奥社会的特殊情势、艺术思潮及传统文化特征,特别是作曲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在这人基础上悉心地阐述马勒音乐深层的精神内涵。这也是西方大量的马勒研究文献中,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 作者在研读了相当丰富的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勒音乐本身的实际感受、领悟和分析、阐述了他对马勒音乐中所蕴涵的内在精神和意蕴的理解。应该说,这部著作弥补了西方相关著作中在这方面的薄弱和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马勒音乐实质的领悟和认识,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 -
忆马勒
马勒逝世百年纪念 马勒之妻阿尔玛亲叙,亲选马勒家书, 著名德语翻译家高中甫译笔 李欧梵专文推荐 本书记载了阿尔玛与马勒相识相恋直至马勒去世的这十年间,作为指挥家、作曲家以及丈夫、父亲的马勒所经历的起伏人生,其中不乏马勒与阿尔玛之间的情感记录。阿尔玛用细节的描述,重现了马勒十年间的点点滴滴——他指挥时的亢奋、作曲时的专注、被质疑时的愤懑、失去爱女的悲痛,直至病榻上的无奈、弥留时的渴望…… -
古斯塔夫·马勒
本书是一部传记,却有比通常意义上的传记更多的内容。作者将作为人和艺术家的马勒置入所处的时代和所生活的社会中,对马勒的出身、家庭、教育、事业,他的精神生活和心路历程进行考察,介绍了也评述了他的生平、作品及创作道路,从而使读者更全面地认识马勒。更重要的是,作者突出地指出,作为音乐家的马勒是一位勇敢的革新者,他远远地走在了他的许多同时代音乐家的前面。马勒的无穷追索、寻觅和探究,他的怀疑和焦虑――这一切使他成了一位未来的同时代人。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