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柴科夫斯基

  • 柴科夫斯基:作品37:四季

    作者:(俄)柴科夫斯基

    一八七五年,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请柴科夫斯基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与该月份有关的钢琴曲。柴科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的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每逢应该写这样一首钢琴的那天 他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杂志的编者。他一共写了十首这样的小曲,只有六月和十一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他用《船歌》作为六月的一曲,用《在马车上》作为十一月的一曲。这两曲现已成为十二曲中最著名的两首。
  • 俄罗斯音乐之魂

    作者:毛宇宽

    这是一本为古典音乐爱好者,尤其是为喜爱柴科夫斯基作品的读者所写的书。内容丰富而充实,包括了柴科夫斯基的生平、作品赏析、年谱、作品总目、还包括了对柴科夫斯基死因的探讨——那是一个相当使人震惊却长期被掩盖的悲剧惨案。   “我相信,我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当然,仅管那会是我早已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柴科夫斯基的预言已经变成事实。他的音乐丰富无比,把俄罗斯的艺术推向最辉煌璀璨的顶峰,也为人类艺术殿堂增添了永恒不朽的精品。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没有音乐是难以想像的,而没有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就更难以想像。   作者毛宇宽是资深音乐学者,翻译家,对俄罗斯音乐以及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更是了如指掌,研究深入。本书写得非常用心 ,可读性非常高,是一本既能增长知识,又能赏心悦目,甚至悦耳的好书。
  • 悲情柴科夫斯基

    作者:克劳斯·曼

    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父亲是一个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母亲爱好音乐,很会唱歌,也会弹琴,因此,他们家庭充满了音乐气氛。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但是,家里的人却从来没有想到他将来会成为一个职业的音乐家。 柴科夫斯基十岁时进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但他仍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钢琴,并时常去看歌剧。1859年他毕业后曾在司法部任职。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抓紧学习音乐,参加社交性钢琴演奏和创作活动。1862年柴科夫斯基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于他终于踏上接受真正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决定性道路。毕业后(1866年),应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邀请,柴科夫斯基就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历时十一年之久。但他时常为这妨碍他的创作活动的枯燥的讲课工作而感到苦恼,既使这样,他还是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最初的三部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 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开始创作两部天才的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1888-1889年他访问了德国、捷克、法国和英国,与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诺、马斯涅等结下了友谊。1891年他到美国作演出旅行,获得很大成功。1893年6月,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他除了创作《叶甫根尼·奥涅金》、《第四交响曲》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曼弗里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还有《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各种器乐重奏、钢琴独奏、声乐浪漫曲等,几平涉猎所有体裁。特别是他在1893年夏天写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绝笔之作,同年10月16日由作者在彼得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第一次演出。不料,10月2I日他意外地感染了霍乱病,于10月25日不幸与世长辞。 柴科夫斯基是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整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世界规模的俄罗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它不同于贝多芬的体系,而是以俄罗斯风格概括了贝多芬之后的交响音乐的许多发展,这使他成为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柴科夫斯基也是我国人民所熟悉和热爱的西欧作曲家之一。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交响乐体裁的处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的抒情情调。这部交响曲也是人们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人门阶梯和“门径”。
  • 我的音乐生活

    作者:柴科夫斯基,梅克夫人

    本书的主角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还有他的“施主”,保护人,他的“女神”,他的理想的化身,他从来没有见过面的“施主”――寡妇冯・梅克夫人。因此,本书原版的书名叫做《挚爱的朋友》,副标题《柴科夫斯基与冯・梅克夫人的故事》,30年前中译本出版时副标题改作《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集》。这本书的情节是围绕着艺术史上罕见的两个挚友之间的纯洁友谊而展开的――冯・梅克夫人的孙媳妇作了一些注释,加了一些“旁白”,但是它的内容主要还是这个音乐家的内心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