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杜维明
-
儒家思想(杜维明作品系列)
本书是作者的第二部英文论文集,继《仁与修身》之后进一步确认做人与修身在儒家传统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对儒家“自我”概念做了传述和诠释,把儒家的自我作为创造性转化的观念加以理解,并对如何探索儒家传统中的丰富资源提出了一些方法。作者还探讨了宋明儒学的本体论,即主要思想家所理解的人性的形而上,及宋明儒学中的宗教性与人际关系。 -
体知儒学
《体知儒学:儒家当代价值的九次对话》根据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杜维明先生为浙江大学“文化中国人才计划”开设“儒家传统的转化与创新”课程时的录音整理而成。《体知儒学:儒家当代价值的九次对话》收入了九次对话记录,内容涵盖文化中国、儒家三期、新轴心文明、启蒙反思、文明对话、全球伦理、印度启示等前沿性论域。“体知”作为儒家的一种独特的认知途径贯穿全书,隐含杜维明先生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殷切期盼。 -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杜维明作品系列)
1988年作者应台湾大学哲学系和历史系的邀请,以“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为题,开设了13次的公开课,从多层次、多面向、多维度和多因素的视野来考察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和现代精神的儒学诠释。作者的核心关切是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以回应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兴起的著名命题。作者认为,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性之间有选择的亲和性,并没有反证韦伯的命题,但却迫使韦伯命题只通用于现代西方。也就是说,西方的现代化虽在历史上引发了东亚的现代化,但没有在结构上规定东亚现代性的内容。因此,东亚现代性是西化和包括儒家在内的东亚传统互动的结果。 作者对儒家传统和现代精神的理解烙下了80年代的深深印痕,如从韦伯—帕森斯—哈贝马斯一脉相承所构想的理性化过程作为现代化的本质特色,而对以福柯、德里达、拉康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进行的反思则涉及较少。而作者对东亚现代性中的儒家因素则从几个层面来把握: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精神资源,企业伦理,民间社会的“心灵积习”,生命形态的价值取向,认为发掘儒家传统的人文资源,不仅有助于中国现代精神的发展,也可以用来构建全球伦理这个设想。 -
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
本书是作者17篇文章(包括一篇访谈)的汇集,这些文章并非一时之作,所以在形式上也不是一本有着系统构思的专著。但全书确实有着内在的关联:通过启蒙反思,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多元化和文化本土化提供理论的支持。通过对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反复申辩,既充分尊重多元化与本土化,又申明对全球化共同价值追求的必要,于是文明对话便成为必然。文明对话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和谐互动保驾护航,也激励了本土文化与传统文明在面对各种全球性重大问题时作出积极的回应,儒家传统的人文精神即可为这种回应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 对话本质上是一种倾听的艺术。对话将生成一种双方都未曾料到的新视界。诸种文明之间的对话也是如此。文明对话首先预设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它承认平等和差别,平等意味着彼此信任,差别意味着互相尊重。作者杜维明说:“对话一定不能被视为一种说服的开场白”。文明对话的目的,是要倾听不同的声音,向不同的视野开放,并且分享真知灼见,所以,对话乃是扩展我们视野、深化我们自我反思以及开拓我们文化意识的机会。作为众多文明形态之一的儒家思想,理应参与到这场对话中来,为全球伦理提供可贵的价值资源。不对话、不学习、不交流的本土文明,就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其结果可能是自行隐退。而这,显然是每个炎黄子孙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
对话与创新
该书阐述了全球化冲击下的文明对话的主题,主张在全球化冲击下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文明,应该排除传统的“二分”意识,采取对话的形式求得共存与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作者主要以儒家精神为个案,剖析了传统文明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读者正确、深刻地认识全球化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 -
道•学•政(杜维明作品系列)
本书是杜维明在1982年至1987年间所撰写文章的合集,所收录的文章各有侧重,试图藉此理解身兼儒家之道的历史典范和现代体现的儒家知识分子,从而对儒家知识分子进行了历史的和比较文化方面的考察。在作者看来,儒家知识分子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是向着道、学、政等方向展开的,具有现代知识分子的某些精神,并有可能丰富现代知识分子概念的内涵。他试图通过阐发儒家知识分子的某些特征,发掘出“隐藏在累积而成的儒学人文传统中,学做一名学者(知识分子,或具有道德修养的人)的深厚蕴涵”,进而增强现代中国“文化人”观念的力量,同时确立起对儒学的信念。 -
杜维明文集(共五卷)
《杜维明文集》共分五卷,第一、二卷是作者负笈北美,游学欧洲、东亚与印度的感悟与体验,第三、四卷是纯学术化、学理性、专业性的论文与论文集,第五卷关于中国哲学等方面的论文。 -
二十一世纪的儒学
杜维明先生新作,解读二十一世纪儒家精神的内核,倡导对话新文明 本稿为著名学者杜维明先生多年儒学研究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21世纪的儒学的展望,来回答何为人、人的生存的意义的问题。内容包括如何认识儒学、儒学的现代困境和自我转化、儒学第三期与21世纪儒学、21世纪儒学的五个问题等,认为21世纪儒学可为人类文明提供精神资源,并能创见性地回应西方文化的冲击。 1.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的最新力作。 作者是知名学者,享誉海内外。本书在反思儒学现代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儒学的使命,对二十一世纪儒学面临的五大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期待新儒学在二十一世纪为人们安身立命发挥更大作用。 2. 本书已出英文、日文版,广获国际好评。 中文版在英、日文版的基础上,根据多位学者的意见,进行了修订、完善。 3. 本书副篇收有与正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多篇最新演讲稿,可读性强。 无论是对专业研究者来说,还是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册对了解儒学发展历程及其发展前景颇有助益的优秀读本。 -
道、学、政
本书是美籍华人学者杜维明有儒家知识分子研究的著作,收录的定他学术地位的九篇论文前四篇探讨古典时期的概念体系,标明儒家知识分子的神趋向;中间3篇考察宋元明清新儒学纪元的面貌;后两篇对统儒学的现代意义的思考。从本书中可以窥见作者在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深厚功底,极其可贵的是:作者是使用现代西方的方法和话语来重新整合传统儒学的,所以很有新意,作者的思考和表述乏精彩之处,品评人物也十分中肯,少偏颇之处。本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能给你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 本书所收九篇文章分成彼此关联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古典时期的概念设置和象征资源,集中讨论道、学、政的观念,重点则在标明儒家知识分子总的精神趋向的道德形而上学,孔子及其弟子所体现的核心价值通过修身与为已之学,为儒家纪元的伦理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包括有三篇文章,是走进儒学纪元的知识远足,从意义深远的不同阐释方法的角度,具体描绘了儒学的面貌。新儒学袭用了古典儒学遗产,其中蕴含的多元主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过作为公共行为的自我努力,有可能改变人类处境的儒学信仰。 -
《中庸》洞见
《中庸·洞见》(中英文对照)便是当代著名新儒家代表杜维明先生的一部诠释国学元典《中庸》深层义理的著作,其紧紧围绕文本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君子”、“政”和“诚”,对蕴含在《中庸》中的种种洞见作了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解析和阐释,既可以看做是作者对《中庸》的“洞见”,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中庸》“洞见”的“洞见”;其思想之深邃、视野之开阔、气势之恢宏,在当代儒学研究中,是很少有能望其项背的。 -
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
现代社会以日益复杂的制度和日益发达的媒体激励,劝诱人们以努力赚钱、及时消费的方式追求人生意义,其价值导向的实质是物质主义。著名学者杜维明和卢风在对话中着力探讨如此粗俗的价值观何以能成为强有力地影响制度的主流价值观。 -
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
《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伯克利十年(1971-1981)》是杜维明先生早期学术生涯中的三部随笔作品中的第二部。杜维明70年代初短暂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之后,1971-1981年转赴伯克利,《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伯克利十年(1971-1981)》所收文章是这一时期的心得随笔。伯克利十年,也是杜维明自动选择了一条符合儒家身心性命之学的“做哲学”(doing philosophy)的道路在伯克利执教和研习的十年。 海报: -
现龙在田
《现龙在田:在康桥耕耘儒学论述的抉择(1983-1985)》记录了已界不惑之年的作者在生命旅途经历巨大转变的关头时的所思所想。书中所收都是1983-1985年杜维明从伯克利回到哈佛任教期间吐露的心声,所关怀的范围变成广义上的“文化中国”而不是地理、族群或政治定义下的狭义中国,所了解的儒家也是包括了东亚各国在内的“儒家文化圈”。 海报: -
龙鹰之旅
50年磨一剑,于丹最欣赏的儒学家杜维明求学治学心路历程3部曲首次出版,反思儒家人文精神,从儒学里学会做人。 编辑推荐: ★于丹强力推荐:杜维明是我最欣赏的儒学家,不仅由于他的学问,更在于他教会我们怎么去做人。 ★杜维明:当代新儒家领军人物、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央视CCTV “中华之光”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创立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杜维明才情横溢、风雨50年求学治学心路历程3部曲单行本首次结出版。 ★《龙鹰之旅》——从哈佛到普林斯顿,反思儒家人文精神。 内容简介: 儒家学说过时了吗?不,永远不会,这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根。只要身处中国,学做人、学做事,就必须了解儒家文化。儒家学说的影响从古至今渗透千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要认识他人,必先认识自我。新儒学领军人物杜维明将儒学与当下中国的现实相结合,让儒学迈进了“自由之门”——儒学依然可以解决当下人们的心灵困惑。杜维明50年求学治学3部曲《龙鹰之旅》《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现龙在田》以充满才情的文字,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个学者游历世界名校,所感受的心灵震荡! 三部曲所收录文章多来源于美国、港台地区等颇有影响力的杂志,纽约《联合杂志》、香港《明报月刊》《人生》等,风靡一时。 《龙鹰之旅》简介 《龙鹰之旅》本书所收文章是写于通过哈佛博士口试考试到任教普林斯顿大学期间的心得随笔,在这一学术起点上,身为第三代新儒家代表的杜维明接过牟宗三和徐复观等先生的衣钵,超越民族文化认同的儒家论说,开始在轴心文明的视域中反思儒家人文精神。 这是杜维明五十多年学术生涯的第一部作品,并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在大陆出版,读者可以了解杜维明先生在学术起点对于中国文脉未来走向的思考。 -
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集(杜维明作品系列)
作者的第一部英文论文集,以一种分析、描述的方式来检讨儒学思想模式的某些显著特征,集中反映了其60-70年代对儒家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探索。作者从古典儒学、宋明儒学和现代儒学三个维度来讨论儒家思想的核心关切:仁与修身。在古典儒学部分,作者要论证的是,儒学象征着一个精神不断的自我转化的过程;在宋明儒学部分,作者通过对宋明儒学家生活方式“内在情境”的进一步探索,来说明个人成长的中心地位在宋明儒学的思考模式中具有无所不包的意义。而通过对以熊十力为代表的现代儒家思想转化的诠释,来论证一种悠久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不断地发扬光大,从而形成它新的象征和实质。 -
儒教
本书作者杜维明现为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作为国际汉学界和当代新儒家的代表,杜维明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作者以精简的篇幅展现出他以简驭繁的能力。他以道—圣人—经典—儒者这样的“四象性”穿织起东亚历史的大脉络,以个人—群体—自然—上天这一条连续性的线索作为总纲领,接着论及儒家精神在历史中的开展,清楚生动地勾勒出儒家的形象。我们看似熟悉的儒家精神,但大都只是笼统的了解。什么是《大学》从个人到平天下的修养过程?儒家的五经又是怎么回事?五伦与三纲的关系又是什么?透过作者深入浅出的现代诠释,读者会对这些问题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什么是儒家之道? 定义儒家精神 自我:创造性转变 群体:人类繁荣昌盛的必要载体 自然:我们的家园 上天:终极的自我转变的根源 儒学传统的形成 作为东亚生活方式的儒教 历史脉络 孔子的生平 儒学第一期的发展 孟子:儒家知识分子的典范 荀子:儒学的传承者 政治的儒学化 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 佛教和道教盛行时期的儒家伦理 儒学第二期的发展 人文宇宙观 浑然与物同体 儒家经典的核心价值 《论语》所体现的儒家观念 孟子的五伦观 儒家对三纲的批判 五经是五处理解方式 儒家精神职向的显著特征 学以成人 现世精神 内在超越 人际关系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变:家庭的动力 儒学第三期的发展 儒学与当代的关联 儒家的生活方式 未来的展望 推荐书目 丛书后记 -
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
目录: 前言 演讲与答问 儒家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 答听众问 儒家人文关怀与大学教育理念 对话与访谈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儒家传统及其现代取向 回应与创新 第四座桥与三种思潮互动——余秋雨、杜维明对话 著述辑录 孔子仁学中的道学政 儒家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 从身心灵神四层次看儒家的人学 家庭、国家与世界——全球伦理的现代儒学探索 轴心文明与儒家传统 评论小辑 杜维明与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论杜维明的文化哲学思想 儒家的盛宴——记杜维明先生岳麓书院讲学 一阳来复 一场有意味的讲学 -
思想·文献·历史
《思想•文献•历史:思孟学派新探》是在杜维明教授召集下的2006-2007年度哈佛-燕京学社“思孟学派工作坊”的集体研究成果。陈来、梁涛等学者围绕与思孟学派关系密切的近年来的出土文献《五行篇》,从哲学、历史和文学多个视角,梳理和还原思孟学派的渊源与传承,具有学术史上的重大价值。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