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典文学

  • 楚辞植物图鉴

    作者:潘富俊

    《楚辞植物图鉴》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工具书的制作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楚辞》中的诸多香草香木、恶草恶木。《楚辞》常以香草、恶草拟喻忠良奸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除了开状物比兴的文学先河外,也使文士因袭咏诵,对植物形成一套刻板的价值观,兰蕙秀美而萧艾杂恶,黑白两分,势不两立,而《楚辞植物图鉴》作者从植物生态特征细加整清,打破美恶分野,别具一功。
  • 先秦诗鉴赏辞典

    作者:庞坚

    《先秦诗鉴赏辞典》(精装)是本社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之一。收录先秦时期的诗歌作品,包括《诗经》、楚辞和其他上古歌谣。《诗经》、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两大源头,其他一些古歌如《石鼓文》等也具有重要意义,都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着探本溯源、展示中国文学丰富宝藏的目的,我们特编选这部《先秦诗鉴赏辞典》,以与本社先期出版的其他鉴赏辞典合为全璧。因先秦时代流传至今的诗作不多,故将《诗经》和楚辞(汉代以前之作)全部收入,其中楚辞《卜居》、《渔父》虽非诗体,但有诗的韵味,且与其他楚辞篇章有联系,仍予收录。
  • 唐宋名家词选

    作者:龙榆生

    本书选录自唐迄宋94个著名作者的707首词,入选的作家和作品,思想倾向,风格特点和艺术造诣,都具有其代表性,特别是对于词的声律,编选者特别作了标注,可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词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也可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 编輯凡例 李白二首 張志和一首 韋應物三首 王建二首 劉禹锡十二首 自居易六首 温庭筠十八首 皇甫松六首 韋莊二十首 薛昭蕴二首 牛峤一首 毛文锡二首 牛希濟一首 歐陽炯五首 …… 蔣捷六首 周密五首 王沂孫八首 文天祥二首 張炎十四首 后記
  • 最美不过诗经

    作者:李颜垒

    《最美不过诗经》讲述了最清澈的诗歌里养着最纯真的爱,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计。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当个手摇木铎的彩诗官,夺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
  • 酉阳杂俎

    作者:段成式

    酉阳杂俎,ISBN:9787532563166,作者:(唐)段成式 著
  •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

    作者:(美) 宇文所安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展现了文学研究不那么可爱的一个方面:研究诗歌的内在运作机制,以及它的断片是如何被挑出来,组合为一个美丽的整体。……“西方”学者和东亚学者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也即将文本当作其创作时刻的本来状态对待。但在理解早期诗歌中没有比这更加误导的观念了:早期诗歌是一个存在于复制状态中并通过复制而为我们所接受的诗歌系统。知道和传播诗歌的人、表演诗歌的乐师以及后代的抄写者和文学选集的编者都会对它们进行复制。而在复制的时候,所有这些人都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改动文本。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改动的痕迹常常十分明显,诗歌的扩张和缩短都有较大的自由度。
  • 独自莫凭栏

    作者:姚敏

    《独自莫凭栏》是李煜的词,李煜的词,清丽谐婉、任性率直,虽用词平实,却字字珠玑,在后人中广为传颂。作者通过对李煜词的解读,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李煜的生平遭际、五代十国的风云动荡和作者对人世悲欢的深切体验。分为“乱世劫”、“红颜殇”、“家国痛”、“风流长”多篇。《独自莫凭栏》在赏读中对李煜作品中的珠玉之词多有分析,便于读者感受出其中的精雅。书的后部有冯延巳、韦庄、晏几道词的赏读。用这种浸润心灵的阅读,给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一种停歇和享受。
  • 史记

    作者: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史记(汉)(精装)》是为了满足现代广大读者阅读这部巨著的需求推出的白文普及本。首先,它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可以确保其文字的准确性、可靠性;其次,《史记(汉)(精装)》删除古注,只保留原文,从而保证阅读的连贯性;第三,《史记》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不加注明是很难读懂的,因此《史记(汉)(精装)》保留了原点校本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书名下加波浪线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因此,可以说,《史记(汉)(精装)》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收藏《史记》这部巨著。
  • 纳兰词笺注

    作者:张秉戍

    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爱情又是文学艺术里永恒的主题,这是人所共识,用不着多说的。但是爱情之于每一个人,却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情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种种不一。
  • 白香词谱

    作者:[清] 舒梦兰 撰,丁如明 评订

    《白香词谱》是一部简易的词学入门书,选词一百首,使用词牌一百则。书中以注释、评析、说明形式,分别对一百首词的正文、内容及词调格律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解说考订。
  • 文选

    作者:[梁] 萧统 编

    《文选(繁体竖排版)》是我国现存的编选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共收录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个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余首,各种文体的主要代表作大致具备。它的编选者萧统(公元五○一——五三一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字德施,天监元年(公元五○二年)立为太子。著有《文集》二十卷、《正序》十卷、《英华集》二十卷,都已失传。因为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后来又称《文选》为《昭明文选》。 我国封建社会中文化较发达的时期,首推汉唐两朝,而六朝可称是继汉开唐的转化时期。文体由楚辞变为汉赋。这种演化说明六朝时文体已相当完备,形式、辞藻、音律日益讲究,文学的观念更明晰了。这些都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准备了条件。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在其间是起着一定作用的。
  • 詩品注

    作者:[南朝梁] 鍾嶸

    南朝时,钟嵘之《诗品》将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之诗人诗作分为上中下三品,言之切切一语中的,为历代所推崇,陈延杰先生于1925年对此著详加注释,言尽其意;更富深蕴,值得有关研究人士与古典文学爱好者研读。
  • 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人间词话》内容简介: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 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

    作者:朱刚

    朱刚从博士学位论文《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开始,就密切关注唐宋“古文运动”,陆续撰作了十余篇相关论文,在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同道的好评。《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一书即是他多年来钻研“古文运动”的集中展示,他标举“士大夫文学”,敏锐地抓住了唐宋“古文运动”与之前、之后文学“运动”的不同,强调科举制度产生的士大夫精英构成的唐宋社会与文学的特殊性。论著对传统“古文运动”之说有所反思,拓宽了“古文运动”的研究视野。所着重阐明的“古文运动”与新儒学、贤良进卷、苏辙与“古文运动”的关系等命题,均有独到的见解。 ——王水照《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序》
  • 锦书云中来

    作者:孙秋克 姜晓霞 编著

    尺牍,亦称尺素、手札,即今之书信,尺牍小品是文人间往还的小简短札。古人写尺牍小品,将其作为诗文之余事,无关宏旨,但道“桑麻”。或写山水风情,或聊读书心得,或抒怀人之思,或叙家常琐事,所谓“达情愫,通款曲”,绵绵细语,拳拳深情。 曾几何时,云淡风轻,写信寄信是我们美丽的约定;曾几何时,月朗星稀,收信读信是我们浪漫的守候。现在,书信渐行渐远,只留下苍茫的影子让我们怀念。拿起这本《锦书云中来》吧,在某一个夏日午后,或某一个落雪的冬夜,坐下来,静静地读,重温那些书信相伴的美丽与温暖。此时,岁月静好。
  • 唐诗选注

    作者:葛兆光

    回想历史,在中国那么长的几千年里面,连环劫般的朝代变更、走马灯似的战争烽火、政治舞台上下的纵横捭阖、连续不断的旱涝饥荒、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不知未来的焦虑让人战战兢兢戒惧警惕,难得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样的富裕,难得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自由,难得有这样纯真、朴素和快活的心情,这样的时代,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不也很值得特别写上一写么? 当那“八个醉的和一个醒的”诗人随着繁荣时代的结束走进了历史,当月宫碎影中的“霓裳羽衣舞”被渔阳鼙鼓和胡儿喧哗惊破,唐诗也渐渐变得沉思和深刻。
  • 苏轼词集

    作者:[宋]苏轼,刘石 导读

    苏轼是宋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以卓越的天才、广博的学识、开朗的胸襟,写出了大量辉煌的诗、文、词,表达了自己一生的真实经历和和丰富的思想情感。苏轼词内容广阔,气魄雄伟,语言朴素,一反过去绮罗香泽及离情别绪的局限,是宋词空前的划时代的革新,也是宋词进一步的发展。本书备搜苏轼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和系年,为读者欣赏苏轼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 禅心剑气相思骨

    作者:徐晋如

    召唤重生 ——《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代序 秦鸿 “作为高等院校恢复诗词写作课程后的第一部专业教程,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一著于诗理诗法抉发精微之外,尤重独立高贵人格之树立,对二十一世纪初轰轰烈烈的国学复兴运动的推动功不可没。” “尽管当时的有识之士作出了挽救的努力,一些高校的中文系甚至还开设了选修课程(现存唯一的教材:国家图书馆,ISBN978-7-5633-6688-0,徐晋如),随著汉语的进一步演变以及与其他语种的交融,到了二十一世纪末,掌握这门技艺的人数已经寥若残星,诗词终于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独立思想家的徐晋如,其思想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前后二期。如果说《人苏世——北大第一保守派思想文录》代表了第一期,那么《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则可被视为前后二期的分水岭。” 数个世纪之后的学者们或许会对这本《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作出如上这番“历史的辉格解释”(the whig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前提是这本小书的发行量大到足以产生一定影响。而这目前正在令晋如头疼:高校往往只使用本校出版的教材,一些教师只能悄然收起对该书的渴慕,自己埋头另编一本。 但对于那些高校课堂外的爱好者来说,该书的正式出版毕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福音:虽然它没有挤进书店的书架,却可以在当当网等不止一处通过邮购获得。回想四分之一世纪前我尝试著学写诗词的时候,所能找到的入门书只有这么几本:王力《诗词格律》,刘坡公《学诗百法》、《学词百法》,《白香词谱笺》——它们给予初学者的一切,还仅仅是技术层面的。 如果仅仅是解决诗词技术入门的问题,过去时代的任何一位塾师都可以轻松胜任。晋如的这些文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在我最绝望的时候完成的,完成它却使得我重新寻找到希望。”一本诗词写作教程的写作可以让作者自己脱胎换骨藉以悟道,其内在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当它摊在我的案头时,仍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文字深处充盈著的血性,而这种血性,冷静的思想家们是无从流露的。如果从我以往的阅读中寻找似曾相识的经验,晚年熊十力的文字焕发著同样迷人的色彩,尽管这可能危及思想的客观性、导致一定程度不宽容。 整本教程即使在讲述格律和写作技巧的章节都贯穿了这股血性,而该书第一编总论的三章更是它最为集中的体现。在驳斥了一贯占据主流地位的“采诗说”、事实上否定了诗歌源自民间之后,晋如揭橥了《诗经》这一传统诗歌源头的贵族身份,从而为真诗人抒发真性情树立了一个标杆。诗人杨启宇对此的概括是“明确揭示忧患意识、悲悯情怀乃诗人之灵魂,中华诗词是以士大夫为传承体之精英文化”——诗歌合由诗人作,舍诗人无以言诗。这本该成为常识的,却长期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所以普通读者视线所及,当代诗词呈现给他们的主要面目,是声嘶力竭的现代应制,以及奄奄一息的仿古赝品。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采诗说称为合法理论的深层基础其实是“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一论断,它竭力贬低的高贵却是偷换了概念的。晋如在教程中所标举的高贵,我以为最准确的定义当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上述论断则通过持续不断的强制灌输,扭曲了几乎整个大陆汉语人群的思维。循著高贵等于统治阶级、传统即统治阶级愚民的工具这一思路,一切可能体现传统的文化产物都荡然无存,除了统治手段本身。当我们得悉人民大学国学院新风雅诗社成立,《文心雕龙》学会会长、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教授把“能认写繁体字,具备古典诗词写作能力”作为对诗社社员的期望之一提出时,我们在承认其务实之际,也对文化传统断裂得如此彻底感到深切的悲哀。 而诗词是怎样从中国文学史的主流地位淡出的,这个问题至今似乎还没有充分的研究,甚至被有意无意地回避了。上个世纪之初,当举国被“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新四海臣民之视听,驱天下人士使各奋其精神才力,咸出于有用之途”(《时报》1905年9月7日)的呐喊震撼时,救亡是如此迫切,以至于似乎一切传统都成为它的障碍。由此导致的科举废止,并不需要对诗词的当代命运负责——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无异于要求汉语的演化过程本身负责,而我们恰恰知道,诗词的语言从来就没有和通行的语言等同过,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用语。诗词的语言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一如晋如在教程中所述。诗词的当代命运受制于强有力的外部力量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也会将诗词作为自己的创作手段或者创作手段之一,就足以说明诗词并没有因新文化运动而受到有效的扼制。诗词作品一家独大才是造成诗词目前状态的真正罪魁。即使思想解放到今天,割裂的传统仍然没有能够接续——接续的愿望是不现实的,因为它假设传统还没有被从根部砍斫断,假设土壤还没有被盐碱化,换句话说,假设民族精神还没有遭到摧毁。实际的需要是从土壤开始重建,同时摧毁压在这块土壤上的庞大而沉重的丑陋建筑。晋如寄予这本教程的,正是布道般的重生的召唤。这是迄今为止所有诗词写作入门书当中唯一的一本。如果说还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它指引的是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我们还缺少一本面向更为年轻的读者群的教程,而这个群落的人数正在急剧扩充。 让诗词回归为人格完善的手段,这是我所理解的晋如。从讲台出发,晋如开始身体力行他所倡导的现代诗教。 (作者秦鸿,字子云,号军持、雪泥斋主。当代最杰出的词人。有《雪泥词》。上文系给本书第一版《大学诗词写作教程》所作的书评。)
  • 陶庵夢憶 西湖夢尋

    作者:[明]张岱 撰,马兴荣 点校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晚明散文家张岱的著名作品。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明亡以后,隐居著述。《陶庵梦忆》写的是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对当时的茶楼酒肆、说书演戏、山水风景等社会生活和风俗人物都有所反映。《西湖梦寻》写的是西湖的掌故,附有不少前代与当时文人墨客的诗词题咏。这两部笔记流丽清新,很有文采。
  • 浮生六记

    作者:(清)沈复

    《浮生六记》一本追怀往事的书。“事如春梦了无痕”。然而,用敏感的心灵细细同味,再久远的事情也会依稀币现。大概人生总是不得完美,借生命的重温以获取一些活泼的暖意。清乾隆年间,一位不那么有名的书生沈复,用简约俊逸的文字,回忆自己的纯真少年和忧患中年,记录那段时光里所经历的闺房之乐、坎坷之愁、闲情之趣,浪游之快……处处流露不随人是非的市美眼光和浪漫情怀。沈复深情的双眸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慧、爱美、襟怀、气概和痴情,让读者“阅而心醉”。 《浮生六记》流传久远,“浮迷”众多。其中两位超级“浮迷”——林语堂、俞平伯的贡献,让其成为经典并走向世界:1924年,《浮生六记》由俞平伯整理标点并首次以单行本印行后,迅速广为流传;民国时期,《浮生六记》精彩片段被选入《国文》课本;1935年,《浮生六记》由林语堂译成英文,并相继被译成德文等多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