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典文学
-
欲采蘋花不自由
《欲采蘋花不自由·复古思潮与中唐士人心态研究》写的是复古思潮和中唐士人心态。应该说,这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很难写出新意的课题。因为不论写思想还是写文学,在这一园地里耕耘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其中不乏有思想的名家大家。凡做唐代的,还有做整个思想史的,几乎都要对中唐审视一番。前人成果中,不乏高高耸立让人敬畏的大山。从这样的一座座大山上攀登过去,是需要勇气的。我欣喜地看到,杨伯的书中正有这样的勇气。书稿完全是按照杨伯自己的想法来写的。 -
佳茗似佳人:煎茶小品赏读
闲闲的午后,有疏梅在侧,有新泉活火,把一盏香茗,随意翻阅古人关于茶的那些叙述,那些咏叹。遥想长林浮云、雨窗晴帘的优雅生活。 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以初巡为停停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 ——许次纾《饮啜》 童子鼻鼾,故与茶声相宜。水沸声喧,致有松风之叹。梦眼特张,沫溅灰怒,亦是煎茶蹭蹬。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色香味三淡,初得口,泊如耳。有间,甘入喉;有间,静入心脾;有间,清入骨。嗟乎!淡者,道也。 ——陈贞慧《秋园杂佩》 -
落花香残人独立
似水流年,我们已不见唐时明月宋时风,但依然可见那一个个羽扇纶巾的风流才子,凌波微步的红粉佳人,带着幽默的沁香,从诗书典故中,款款徐来…… -
学林
《学林》10卷,凡358则,内容以考辨字体、字音、字义为主,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唐书》之文以前人诗歌,并广采《说文》《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对文字的字体、字音、字义进行考辨,资料收集详备,辨析精赅,是宋人笔迹中较有学术价值的一种。 学林有武英殿聚珍本,嘉庆十四年(1809),萧山陈春将此书收入湖海楼丛书,同治五年(1866),以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书后收录四库总目学林提要,湖海楼丛书本跋,孙文昱的学林考证,以及俞樾俞楼杂纂中的读王观国学林。为例于查阅,按10卷358则的顺序,逐一编了数码,并做了目录放在卷首。 -
說郛
《说郛》是元末明初的学者陶宗仪所编纂,书名取扬子语“天地万物郭也,五经众说郛也”,《说郛》意思就是五经众说。共100卷,条目数万,汇集秦汉至宋元名家作品,包括诸子百家、各种笔记、诗话、文论;内容包罗万象,有经史传记、百氏杂书、考古博物、山川风土、虫鱼草木、诗词评论、古文奇字、奇闻怪事、问卜星象等。为历代私家编集大型丛书中较重要的一种。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作序,说:“学者得是书,开所闻扩所见者多矣。” 陶宗仪(1321~1407),字九成,号南村,浙江台州黄岩人。父陶煜,字明元,号逍岙山人。相传他家是东晋陶渊明的后裔。果真如此的话,那陶宗仪不慕荣利,清贫执教,唯以著书为乐事,还真有先祖陶潜之遗风。他一生著书10余部数百卷。这部《说郛》,被收进了《四库全书》,除此之外,《四库全书》还收录了他的《南村诗集》、《国风尊经》、《四书备遗》、《古唐类苑》、《草莽私乘》、《游志续编》、《古刻丛钞》、《元代掖庭记》、《金丹密语》、《沧浪棹歌》、《淳化帖考》等著述。台州的文人学者,若论其著作被《四库全书》著录的数量,实在无出其右者。 陶宗仪编成《说郛》不久病卒,抄本被松江文士数家收藏。七十年后,官居湖广副使、六十五岁的郁文博罢官归松江,在龚某家借《说郛》细阅,觉得“是书搜集万事万物,备载无遗,有益后人。”但又发觉抄录者马虎了草,字多讹缺,于是每日端坐“万卷楼”,逐一校勘,费时近十年,重新编成100卷。可见陶宗仪原书工程之巨大。 明末清初,云南姚安人陶珽又对《说郛》加以增补,编成120卷。陶珽自署黄岩,是宗仪的远孙。1914年,学者张宗祥任北京教育部视学,开始接触古籍;1919年,教育部长傅增湘请张筹办京师图书馆,并兼主任,时鲁迅亦在教育部任职,对张宗祥说,馆中藏有明代《说郛》120卷抄本,要他抄录出来供大家研究。从此,“铁如意馆主”张宗祥走上古籍校勘之路,先后费时6年。 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得到消息,向张宗祥要去抄校本,以“涵芬楼”为名,于1927年11月出版,初版很快售完,连英国牛津大学也订购两套。 1990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陶宗仪、陶珽120卷本和《续说郛》46卷本,汇集影印出版,定名《说郛》三种,这是中国当代出版最大的丛书之一。 目前通行的《说郛》有二种本子:一是张宗祥先生根据原北平图书馆藏约隆庆、万历间抄本、傅氏双鉴楼藏明抄本三种(弘农杨氏本、弘治十八年抄本、吴宽丛书堂抄本)、涵芬楼藏明抄残存九十一卷本和瑞安玉海楼藏明抄本十八册校理成书,于民国十六年(1927)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即通常所谓涵芬楼一百卷本,也是现今学者据以考证、研究的主要本子;二是清顺治问陶珽重编的一百二十卷本,即通常所称的宛委山堂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上述二种及《说郛续》,还有张宗祥先生用休宁汪季青所抄明抄本二十五册校涵芬楼本的校记十余万字,合以出版,称为《说郛三种》,真可谓集《说郛》之大成了。该书出版说明中说:“至此《说郛》三种所收内容,合而观之,已多于《中国丛书综录》著录,虽尚未敢称为全璧,以目前而论,庶几近之。” 明代藏书家钮石溪家世学楼藏抄本《说郛》100卷,为世所重,现藏北京图书馆。 明代藏书家毛晋家汲古阁亦藏抄本《说郛》,后归皖人马玉堂(笏斋)。同治间为黄岩王咏霓(字子裳,号六潭)购得,民国间王舟瑶又购藏于黄岩九峰图书馆,建国初,项士元先生征集收藏于台州专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今临海市博物馆),现为临海市博物馆的善本书之一。 补录 1.汲古阁藏明抄本《说郛》序 (汲古阁藏明抄本《说郛》,初为毛晋所得,后归皖人马玉堂(笏斋)。同治间为黄岩王咏霓(字子裳,号六潭)购得,民国间王舟瑶(字星垣,号玫伯、默庵)又购藏于黄岩九峰图书馆,民国廿五年(1936)曾在杭州“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展出。建国初,项士元先生征集收藏于台州专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今临海市博物馆),现为临海市博物馆的善本书之一。此本共六十卷二十册,卷首有杨维祯序,序云:“天台陶君九成取经史传记,下迄百氏杂说之书干余家,纂成六十卷,凡数万余条,名之曰《说郛》。”序末署“时至正辛丑(二十一年——1361年)秋九月望前二日”。这与涵芬楼本所刊杨序“纂成一百卷”云云迥异。书中第二十卷曾经毛扆用朱笔校过,并于卷末题一短跋云:“此本《说郛》与世行本迥异,所未详也。其二十卷载《鸡肋编》,纰缪百出,几不可读,家藏有元人王元伯手抄本,取而校之,改正如右,然挂漏尚多,未能尽除也。岁在庚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阳前四日,虞山毛扆识,时年七十有一。”旁钤“虞山毛扆手校”长文形朱文印(是卷首页亦钤有此印)。在每册的首页皆钤白文“马玉堂印”与朱文“笏斋藏本”,又每册的首页和末页则钤朱文“黄岩九峰图书馆藏书之印”,第一册扉页则盖有“曾经民国二十五年浙江省文献展览会陈列”朱文大印。王舟瑶也曾校过一部分,于卷首书目之后亦题有朱跋。) 陶氏《说郛》,诸家俱称百卷,惟都昂《三余赘笔》称本七十卷,后卅卷乃松江人取《百川学海》诸书足之。《四库提要》疑印时原书残缺,仅存七十卷。《简明目录》直谓原书一百卷,后佚卅卷,宏治中上海郁文博仍补为一百卷。今案:郁氏序称:“《说郛》百卷,余初未见,成化辛丑借录于龚氏家,字多讹缺,兼有重出与当并者”(笔者按:此段文字系节录)。并无“佚去卅卷,仅存七十卷”之说,且言“已编入《百川学海》者六十三卷。《学海》盛行于世,不宜存此,陡烦人录,于是以其编入,并重者尽删之,当并者并之,字讹者正之,缺者补之,与仍编为一百卷。”是郁氏所见本有缺字,非缺卷,删去已见《学海》者,非取《学海》诸书足之,与都昂之说正相反也。至顺治丁亥陶珽所编百廿卷本,已见《学海》者凡八十余中,是杂取诸书增益,不第非南村原本,亦非郁氏订本矣。是本仅六十卷,为汲古阁旧藏以百廿卷刻本较之,非仅卷数不同,即编次亦异,凡刻本有而此本无者,约八百六十余种,此本有而刻本无者,亦约有百余种,当是南村初稿,其后增益为百卷耳。唯俗手所抄,误字如麻,几不可读,其第一、第五、第七等卷、虽间经校过,然亦草草,唯第廿卷为毛子晋所校,有跋语。其书后为皖人马氏所藏,同治间复为吾乡王六潭太守所得,今余为九峰购之,略记梗概如右。丁巳(民国六年——1917年)闰月王舟瑶。 2.续说郛四十六卷(通行本) 明陶珽,编。珽,姚安人。万历庚戌进士。是编增辑陶宗仪《说郛》,迄於元代,复杂抄明人说部五百二十七种以续之,其删节一如宗仪之例。然正、嘉以上,淳朴未漓,犹颇存宋、元说部遗意。隆、万以後,运趋末造,风气日偷。道学侈称卓老,务讲禅宗,山人竞述眉公,矫言幽尚。或清谈诞放,学晋、宋而不成;或绮语浮华,沿齐、梁而加甚。著书既易,入竞操觚,小品日增,卮言叠煽。求其卓然蝉蜕於流俗者,十不二三。珽乃不别而漫收之,白苇黄茅,殊为冗滥。至其失於考证,时代不明。车若水之《脚气集》以宋人而见收,鲜于枢之《笺纸谱》以元人而阑入,又其小疵矣。 ----出《四库总目提要》 -
东坡拾瓦砾
源远流长、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苏东坡是一位备受历代文人雅士推崇、深受百姓喜爱的诗人和政治家。本书以编年体形式、描绘了苏东坡66年曲折复杂的人生历程,同时对其诗文曲赋,以及与之同代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进行评述。作者将个人的人生经历置于恢弘的历史背景中、展现了苏东坡这一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 作者文笔诙谐生动,既有正史中记载的翔实的史实资料,又有生动活泼的民间传说,二者巧妙融为一体,使苏东坡这一人物既不失真实,又形象饱满,读来妙趣横生,不忍释卷。 -
蓬山舟影
《蓬山舟影》分为八辑,共收文章80余篇并有被钱钟书先生誉为“罕觏”、“樊南四六复见”的骈体文及碑铭诗联多种。文章内容丰富,有专谈钱(钟书)学的、怀人的、谈诗论文的、考据的、谈掌故趣闻的。作者厚积薄发、文字清新摇曳生姿,深受读书界钟爱,《蓬山舟影》为其近年来文史杂说新著,内中多为首次发表者,弥足珍贵。 -
五杂组
《五杂组》是谢肇制撰写的一部笔记类的著述。全书内容十分广博,分天、地、人、物、事五部展开,凡十六卷。天部记历代天文、灾祥、时令、节气等故事;地部对历代地理形式势及帝王建都大势、山川河流、四夷交通,都有记载;人、物、事部为古今杂记,但尤其对本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记载为详。极有史料价值。谢生活在晚明时期,也同样为当时颓败的政治、社会现实所纠扰,细心的读者许能读出晚明实学思潮烙在《五杂组(历代笔记丛刊)》上的些许印痕。 -
红泥煮雪录
“也许我对《红楼梦》的掌故并没有别人那么深,但我的深不在这里,而在‘一往情深’之深。可有人曾听见过和书发生过爱情的吗?我就是这样的。”作为著名的红学专家,端木蕻良这句话,写出了自己对《红楼梦》的无比深情。《红泥煮雪录》为端木蕻良的红学论集,详细描述自己对《红楼梦》和曹雪芹的不解之缘,共收其红学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如《红楼梦》的艺术、人物描写特色、《红楼梦与饮食文化》、服饰,《红楼梦》与其它文学创作的关系,曹雪芹的生平、创作观、情欲观,曹家的遗迹文化等等。为了阐释曹雪芹精深的思想,端木先生从《红楼梦》的情节中爬梳剔抉,找出一个个闪光点拿来与孔夫子、屈原、戴震、王夫子等思想大家作比较,梳理出曹雪芹的唯物哲学思想。这一点在别的红学著作是很少见的,而这又可以加深人们对《红楼梦》的理解。散杂的几十篇短文里,是端木蕻良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理解的精髓。 -
芳菲已满襟:草木小品赏读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活虽然充满劳绩,但是,还要诗意地栖居。赏读草木菁华,展看数纸云霞,不觉芳菲满襟。 不知所泊岸,即花人种花溪也。新菊数枝,已出篱落。兰英近水者,半为溪草所没。 ——陈子壮 《泊舟种花溪记》 句联五字之奇,酒饮八仙之美。柿新红脯,茗酉佥(打不出来,繁体为醶)绿芽。一咏一觞,或醒或醉。 ——刘崇远 《紫花梨》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白居易 《荔枝图序》 -
绝代有佳人:女性小品赏读
所谓绝代佳人,乃空前绝后、冠出当代之辈,或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或音辞清辩,自是闺房之秀,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于万斯年,又有太多的扫眉才子、巾帼英雄被男权社会的洪涛所淹没,随着时代而绝迹,令人扼腕长叹。于是,那些仅存的一面之缘、两厢之情、三世之诺就显得更加的可歌可泣、可欣可羡。 楚生色不甚美,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 ——张岱 《朱楚生》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葛洪 《文君姣好》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谒金门》词云:“春过半,花命也如春短。一夜落红吹渐满,风狂春不管。” ——蒋坦 《秋芙》 -
一生一代一双人
诗无邪@爱不释手纳兰词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是纳兰的命运,也是他的绝代风流和魅力所在。 其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的精神生活,他用生命对自由和情爱所作的阐释,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东西。 阅读纳兰,才会明白,其实我们已经失落了曾经珍爱的精神家园。 -
留得枯荷听雨声
一、本文库由台湾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合作出版,同时以繁体字及简体字两种版本行销海内外。 二、本文库以弘扬、普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以现代观点诠释传统文化,赋予新义及价值,力求与现代人的思想、生活紧密相扣,使当代中国人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启发。 三、本文库以实现学术大众化为目标,将学术资源转化为大众的知识财富。各书兼具学术内涵及可读性,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富于智慧,情趣盎然,雅俗共赏。 四、本文库以中华文化为内容,举凡与中华文化有关者均在出版之列。包括哲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典籍、宗教、民俗、文物、人物、民族、传统观念、典章制度、古迹遗址………等等,收罗极广。 五、本文库每书约15万字左右,全书以文字为主,视需要配置图、表若干。各书之末均附主要参考文献,另视需要置附录若干种,作为补充及参考之用。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翔实记录了南宋临安城的四时风俗,上至皇家仪轨,下至百姓生活无所不包。卷一卷二详细记载了皇家各个重要的朝会典礼。卷三介绍行都四时风俗。卷四详细罗列了行都宫殿和教坊乐部。卷五介绍杭州风景古迹。卷六介绍行都饮食娱乐和各色伎艺人。卷七记录高宗退位后的优游生活。卷八介绍皇帝驾幸太学、接待敌国使臣和皇后册封、皇子诞育等皇族日常生活礼仪。卷九记录宋高宗驾幸功臣张俊的礼仪节次。卷十记录官本杂剧段数和张镃的四时游赏。短短一册十卷的笔记,几乎每一章节都是研究南宋一朝最可宝贵的资料。尤其是“诸色伎艺人”和“宫本杂剧段数”二节所记录的民间艺术种类、艺人姓名和杂剧剧目,是研究南宋文学艺术和戏剧史最重要的资料。 本书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一般认为是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德祐二年(1276)元兵入临安,恭帝北狩。次年,杨琏真迦任江南释教都总统,主持盗掘绍兴宋六陵。又过两年,即祥兴二年(至元十六年,1279),陆秀夫负幼帝赵昺跳海殉国,南宋王朝最后一线复国的希望就此破灭。这便是周密在序言里说的“物换星移,忧患飘零”,而“感慨系之”。事实上,写下这部记录南宋承平繁华的《武林旧事》,本身就是对宋王朝最深切的悼念。 《武林旧事》的版本系统较为复杂,本书以清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宋廷佐六卷本(简称“宋刻”)和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后武林旧事》(简称“陈刻”),也参考了《说郛》本和《永乐大典》本。除点校之外,为了使本书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笔者也对全书作了一些笺注,囿于本人学术水平和文献不足征之故,仍然有大量值得考究的地方只能暂付阙如,以俟后之博雅君子。 -
鬼话连篇
1. 文人说鬼,趣味横生。中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 述而》),中国的士大夫,向来号称以读书明理为旨归,自然也要禀承经典的训诲。但事实上,对于鬼怪神仙世界,他们并没有减少兴趣。当年苏东坡先生强人说鬼,也是对鬼故事中溢出的奇意妙趣情有独钟。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2. 漫谈口耳相传的民间传奇,于鬼趣中见世道人心。我们喜欢知道鬼的情状与生活,从文献、从风俗上各方面搜求,为的是可以了解一点平常不易知道的人情。换句话说,就是为了鬼里边的人,反过来说,则人间的鬼怪伎俩也值得注意,为的可以认识人里边的鬼。 3. 闲雅的笔调,自然流畅的文风,休闲阅读佳品。作者语言亲切生动,娓娓道来,揭开鬼趣横生的世界,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 -
帝京景物略
《明清美文十种:帝京景物略》对明代北京各地寺庙祠堂、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园林景观以及民俗风情尽数作了介绍,展示了古城北京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文采裴然,不少篇章堪称明代小品文的风范之作。 -
香草美人志
《香草美人志:楚辞里的植物》:楚辞:忧国之思 浪漫之源。 自然花草树木混合着瑰丽想象 生花笔底描摹出世间深婉情怀。 《楚辞》有一个继承《诗经》的特点,就是以植物来寄托感情,托物比兴,反映了早期的风俗民情和古人对植物的崇拜心理。书中既有对自然的感情,也有对人情世态的情怀。作者通过对《楚辞》中的植物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在读这些描写植物的文字时内心的感受,以及植物和人相连的内在。 -
看图说书
本书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剑侠传》。《淞隐漫录》为考察对象,尤以其出版史上名家木刻版画插图。亦即小说绣像为讨论重心。作者以随笔风格;糅合小说史、美术史、文化史的综合眼光,引领读者巡视古典小说及其精美绣像深入浅出,笔调轻松,充分调动了图像与文字两种不同煤介潜力;文字无法表达的,图像可为补充;图像不能胜任的。以文字担当。由此避免了一般小说研究者,对精美的绣像领像视而不见,而研究古代中国美术者,又轻视小说本身价值的弊病。作者成点评小说。或赏玩图刻;或议图文结合之得失。或论作者用心、刻工优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背景的读者,自会有不同规阅读受与收获。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