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典文学

  • 紅樓夢校注(彩畫本)

    作者:曹雪芹,高鶚

    以一個民間出版社之力,一年之內兩排《紅樓夢》,這還不是第一次,乾隆五怳誚~(一七九一年)程偉元高鶚等首次校印《紅樓夢》,不到一年又再次改版重印。只是程高本是越改越離原作者旨意,而我們正好相反。 我們之所以改排這本《紅樓夢》的理由,至少有以下數點:(一)它是以庚辰本為底本,庚辰本是所有脂評本中抄得較早,且保存得最為完整的一部,是最接近曹雪芹原作的本子。(二)它使用以參校的版本較先前各本尤多。(三)注解時儘量注明原出處。(四)字詞典故,以至通篇大旨的解釋,較他本更為週到。 至於初排本原有的優點,如劉旦宅彩畫為大家所喜愛,則予保留;另增「紅樓夢版本簡介」,以供參考。
  • 歐陽修詩文集校箋(全三冊)

    作者:[宋]欧阳修,洪本健 校笺

    欧阳修为宋一代文学宗师,是北宋有影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王安石曾赞美欧阳修的诗文云:“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韻,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宏辩,快如轻本骏马奔驰。”本书整理者以被历来学者认可的四部丛刊周正大刻本为底本,除参校各有价值版本外,最为可贵的是,作者获得日本国宝级文献影印本,以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所珍藏的南宋本《欧集》为主要参校本,纠正了不少疏纰漏误。
  • 老子衍 庄子通 庄子解

    作者:王夫之

    本书收入了王夫之的三部著作。他解说《庄子》,注意的是《庄子》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每篇之首有题解,每段之后有解说,并指出内外杂各篇中哪些是庄子的亲笔,各篇孰优孰劣,各篇相互的关系等,既对后人读庄有指导意义,从中又可窥见王夫之的思想精髓。
  • 樵歌校注

    作者:[宋] 朱敦儒

    《樵歌校注(繁体竖排版)》为朱敦儒的词集,宋代以来仅以抄本形式流传,直到清末民初才出现了王鹏运四印斋等刻本。邓子勉教授即以此为底本,参校多种版本,校勘笺注,阐明所收词作的释义、本事、寓意、技巧等。 朱敦儒,字希真,宋代著名词人。他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做官,词作风格潇洒闲旷,清雅俊朗,意象空灵,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等名作脍炙人口。靖康之难后,朱敦儒感慨国事,创作了不少沉郁刚健的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 白居易文集校注(全四冊)

    作者:[唐]白居易

    本书是对白居易诗歌以外作品的全新校勘、注释。其中校勘部分以本集的十六个版本、总集的六个版本参校;注释部分则广泛吸收了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是文字参校最广、注释精湛的白氏文集整理本。
  • 唐宋词通论

    作者:吴熊和

    《唐宋词通论》内容简介:作为贯通诸说、横通条畅的“通论”之名,本多见于经学著作,如东汉沛献王辅作《五经论》,时号《沛王通论》(《后汉书》卷四二《沛献王辅传》),又晋束皙有《五经通论》(《晋书》卷五一《束皙传》),而清人姚际恒之《诗经通论》及皮锡瑞之《经学通论》,其尤著者也。以通论形式讨论词学,当始于张炎的《词源》。
  • 逯钦立文存

    作者:逯钦立

    《逯钦立文存》内容简介: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离开平津,迁往长沙,再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管理;三校又分别设立研究所。 北大文科研究所设在昆明北郊龙泉镇(俗称龙头村)外宝台山响应寺,距城二十余里。考选全国各大学毕业生人学,由所按月发给助学金,在所寄宿用膳,可以节省日常生活自己照顾之劳。所中借用历史语言研究所和清华图书馆图书,益以各导师自藏,公开陈列架上,可以任意取读。研究科目分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四部分,可以各就意之所近,深入探研,无所限制。 研究生各有专师,可以互相启沃。王明、任继愈、魏明经从汤用彤教授;阎文儒从向达教授;王永兴、汪筏从陈寅恪教授;李埏、杨志玖、程溯洛从姚从吾教授;王玉哲、王达津、殷焕先从唐兰教授;王利器、王叔岷、李孝定从傅斯年教授;阴法鲁、逯钦立、董庶从罗庸教授;马学良、刘念和、周法高、高华年从罗常培教授(次序依科别,姓氏依笔画)。其后,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四川李庄,也有几位相随,就学于史语所诸先生。 宝台山外各村镇,有不少联大教授寄寓,还可以随时请益。清华文科研究所在司家营,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在落索坡,都相距不远,切磋有人。附近还有金殿、黑龙潭诸名胜,可以游赏。
  • 韶华不为少年留

    作者:汝东 编注

    秦观词婉约细腻,如幽花媚春,自成馨逸,一向被视为“婉约之宗”,历来备受推崇。本书由著名诗词专家编注,收录了秦观的全部词作,补遗部分则酌情选收。在注释方面,博采诸家注本之长,力求详尽浅易。辑评一栏所收录历代词评家之点评,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体会词作意境。为增强观赏性,全书配有31幅明清版画,绮词雅画相得益彰,值得收藏。
  • 文心雕龙译注

    作者:刘勰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 永嘉四灵诗集

    作者:(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校

    《永嘉四灵诗集》内容简介: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王梵志詩校注(全二冊)

    作者:【唐】王梵志 著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诗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隐身作者,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 曝书亭全集

    作者:(清)朱彝尊,王利民、胡愚等校点

    《曝书亭全集》是朱彝尊的诗文全集,所依据的古籍精准可靠,其底本以上海涵芬楼影印原本为准,并参酌乾隆本、四库本、潜采堂本等历史遗留下来的权威版本三十多种,基本上保持原貌,不作改动。全书作品一律繁体横排,兼具古貌新风。《曝书亭全集》确是一部颇具校勘、辑佚工力的不可多得的古籍文献,可供当代学人及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 百代之中

    作者:蒋寅

    自清人叶燮提出中唐乃百代之中以来,经同光体诗人及陈寅恪等学者的发挥,中唐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中轴,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影响深远已被学者们注意。本书试图从中唐文化和文学的历史转折中的细小变异,来探讨中唐的诗歌史意义。
  • 诗经译注

    作者:向熹

    本书整体上可以分作四部分:题解、今译、注释、韵读,每篇作品均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分析解读。全书处处显示出一种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原诗自是采各版本之长精核精校而成,连标点符号都费了一番斟酌,力求与诗的原意扣合无间。每篇诗前的题解简洁清晰,寥寥数语点出诗的主题,让读者对这首诗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每首诗下面的译文,是这本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译为主,句句与原文紧密对应;译文用白话,为的是通俗易懂。注释部分,最见作者功力,用《毛传》、《郑笺》、《正义》、《集传》等古注,阐发己见。每首诗后的韵读,按照《诗经》时代的韵部标示该诗的韵脚和韵部。
  • 驼庵传诗录

    作者:顾随 讲述,叶嘉莹 笔记,高献红,顾之京

    《驼庵传诗录:顾随讲中国古典诗词(套装上下册)》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作者:(美)宇文所安

    本书是宇文所安唐代文学“四部曲”之三,但去初、盛唐诗的写作已有15年。鉴于中唐文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书并不像前两部一样是完整的专著,是“诗歌史”,而是由七篇论文组成。这些论文具有文学史性质,但本身并不构成一部文学史;而由于中唐文学在风格、主题及处理的范式上远较初、盛唐复杂,且诗歌、传奇及非虚构性的散文享有共通的旨趣,因此更不适宜称为“中唐诗史”。但这些论文却透过不同类型的文本和文体来探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些具体的问题就其性质而言与文化史或社会史等更大的领域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了中唐“文学文化”的一副气质独具的概貌。 简言之,作者认为中唐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现代”的开端。他这样解释:“中唐是中国文学中一个独一无二的时刻,又是一个新开端。自宋以降所滋生出来的诸多现象,都是在中唐崭露头角的。在许多方面,中唐作家在精神志趣上接近两百年后的宋代大思想家,而不是仅数十年前的盛唐诗人。”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中唐意味着“中世纪的终结”。
  • 高本汉诗经注释(上下)

    作者:高本漢

    《高本汉诗经注释(上下)》,本书以音韵学的方法来注释诗经,较众多的解诗著作更为科学、有逻辑性。作者将历来存在的有争端的诗句一一罗列,以音读的方式来辨其正伪,颇具说服力。
  • 美人何处

    作者:安意如

    《美人何处(新版)》内容简介:“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的形象在古典文学中是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因为美人之美代表了人世间所有最高洁的事物,也因为美人之脆弱易损所蕴含的无常之感。安意如在《美人何处(新版)》中,以古典与现代激荡的感性文笔,充满悲悯的情怀,再次演绎了那些曾经站在历史浪尖上的美人们的人生际遇。从褒姒、息妫,到鱼玄机、陈圆圆,“借光阴的红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她们,如那唐朝的多情少年,花香脉脉,落英盈盈,唯树下不见伊人。”
  • 诗词格律

    作者:王力

    《诗词中国普及读物:诗词格律》是王力先生的名著,全面介绍了近体诗格律的基本知识,兼及词的格律,是诗词创作的入门必读书。此次改版重排,校正了个别排版中出现的讹误。且这个版本非常便于携带,在候车时、飞机上都能很方便地随时翻阅研习。
  • 君生我未生

    作者:灵犀无翼

    彼其之子,美如玉。 他们是魏晋的风流,南朝的烟雨,北朝的碧血;他们也是唐宋的曲陌与春风,明清的深衢与秋月。 曹植、朱权,潘安、独孤信,苏轼、纳兰性德…… 他们或是声威显赫的将相王侯,或是姿容绝尘的倾城俊郎,或是独步当代的文苑领袖。他们的传奇故事,总会在某个黄昏的夜,氤氲 在古纸之上,弹唱出千年风雅。 回首间,风尘已改,青山已老。唯一颗悯心,与往事同行,与明月同在。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最好的年华里,我只愿做一回最真的痴客,为传奇男子们诵一回前世的因果。 ———————————————————————————————— 【序】 彼汾一曲,言采其。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诗经•魏风》 不知道,黄昏在低湿的凹地上又逡巡了几次。 而后,依然不可逆挽地堕入一泽水域。 总以为,这一刻像极了人生。 这人生,是温温恭人的卫武公在猗猗竹深处,静坐的诗;这人生,是被远逐的宋玉在萧疏晚景里,悲啸的秋;这人生,是独舐伤痂的曹子建在澹澹江水外,痴望的愁;这人生,是回眸顾曲的周郎在漫浩黄尘下,未捷的憾。 凭栏处,目送黄昏雨收;酌酒时,醉倾薄暮云断。 我也遇见魏晋的风流,南朝的烟雨,北朝的碧血。 挟弹而出洛阳道,有人连手共萦,为那绿鬓方好的潘安抛掷欢悦的爱意;侨居而成江南客,坊间无不争睹,为那玉容憔悴的卫玠描摹惊艳的传奇;高卧而欲东山晚,谁曾去者有意,为那从容颐指的谢安写下时代的注脚;闻音而知绕梁时,多少三五之月,为那苦志求学的沈约照彻最后的画梁;打马而过风前路,依然思情难遣,为那轻衫侧帽的独孤郎倾落一城的恋慕;锐骑而往邙山途,至今犹有舞者,为那脱卸甲胄的兰陵王抛洒往日的风情。 想几回,人生老于缁尘;念几次,往怀愁在醉乡。 幽窗外,几孤风月,念去去。我尚多情,因那唐宋,还唱着曲陌春风;因那明清,还吟着深衢秋月。 那是王维吧——妙年洁白的少年,已是风姿都美,踌躇满志,微微笑中,眉间已映了逸爽意。 那是李白吧——赋凌相如的豪侠,已是欲渡黄河,坚冰塞川,醺醺然里,心上已画了盛唐貌。 那是苏东坡吧——白首忘机的智者,已是吟啸徐行,竹杖芒鞋,剪剪风中,眼前已淡了飞鸿影。 那是关汉卿吧——面敷粉墨的醉客,已是笑倒琼筵,恣意吹弹,痴痴念里,唇边已闲了相思情。 哦,我当然不会忘记,我在黄昏的渡口遇见的,最让我心跳怦然的男子。“生而神姿秀朗,白皙,美须髯,慧心天悟。始能言,自称大明奇士,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 我不是隐者,但仍想抚触,你囊中的云,你指间的音。真的,臞仙,我以为,人和人的相遇,从来便不会为时空所阻。 君知否?人生即便往来如梭,然缘分二字,只要淬了真心,便足以令时光羞怯,岁月赧颜。 万籁皆寂,是时候让自己迷溺在旧人旧事中,为那些男子们写点东西了。 唐伯虎,纳兰容若,仓央嘉措,李叔同,沈从文。 你,你,你们,都还好吗? 彼其之子,美如玉。这个人啊,美仪容,德如玉。 于是,我怕来不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可我不觉间又写得太多了呵,纵情犹未已,回马却黄昏。 我是那么用心,所以,每一次作别了他们的黄昏,便不免怅然若失。但我想,只要在那锦瑟年华里,我曾路过他们的曾经,这就已值得我用文字去思念,用心灵去感激。 宋有小女子“闲中效而不成”,遂写诗曰“二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而这也是我,追慕美男才子的一点绮念私心。 我只愿相遇,不欲点评。 或者说,相遇了,再离开。其实啊其实,谁都没有资格对别人盖棺论定,诸君所见,不过是抒情表意,自浇块垒而已。 星霜屡变,灯花占断。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就让我在最好的年华里,做一回痴客,为已作远客的人,写尽心底的爱恋吧。 尘暖处,映花细马轻衫,却还是,容易两鬓萧萧。 不由叹,说到底——谁的今天不是过客,谁的将来又不是天地? ——————————————————————————————————— 【第一章在竹林深处,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卫武公】 何地无修竹,唯斯君子名。 绿猗传盛德,仰止有余情。 ——(清)赵之屏《淇园竹翠》 不是因着风的吹拂,才有了竹的婆娑;不是因着竹的婆娑,才有了千年的追思。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丝眷恋不包含着动人的故事。 清朝时,赵之屏在淇县做知县,捐资修建武公祠,并在淇园中咏物怀人,写下《淇园八景》组诗。 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淇县志》中记述竹子为淇县的特产之一,入清后也大抵如是。不妨想象一下,三百年前的赵之屏,在花木争妍的淇园里,与飒飒作响的竹林,有过怎样的对话。 由苍郁连陌的“淇园竹翠”而始,杖倚成吟的知县目之所见的是碧流映红的“斐亭莲芳”,是飘飘蔽空的“群峰敛碧”,是红肥遇春的“列柿流丹”,是瀑泻如流的“半岩风雨”,是晚岚蒸蔚的“曲径烟霞”,是珠走潺湲的“一壶映月”,是直入云峦的“双剑横秋”。 美哉! 钟灵毓秀的风光,前贤古圣的芳规,都汇成赵之屏随兴会句的雅意。他恋慕,为这猗猗入画的绿竹;他仰止,为那二千五百年前的安静男子…… 那个安静的男子便是卫国第十一任国君,姬姓,名和,生于公元前852年,卒于春秋初期。享年九十五岁,在位共五十五年。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卫风•淇奥》 这是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后,卫人感戴其高风大德所赋的称颂之作。《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 那段镌刻在记忆里的美好时光,风是轻悄的,轻悄而温柔。 国人眺见的,是一湾滢滢的淇水以及淇水旁绵亘不绝的葱茏绿竹。徐徐风起,风动竹梢,竹染风色,皎然可入画。 竹林深处的美男子有着过人的文采和旷达的心胸,如细切细磋的象牙,如精雕精磨的宝玉,让人观之忘俗。他本就端庄儒雅,光可鉴人的耳瑱与璀璨悦目的皮弁更将他衬得烨然若神人。最独特的还在于,这个青铜般精坚、玉器般庄严喜静的男子,有时也会有风趣的语言、幽默的谈吐,让人觉得与他交谈一番,便也算是未辜负一生的凡缘。 宝玉的美,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明艳夺人;萧峰的美,是“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生威;而卫武公的美,是俊洒的面容,出尘的风仪,坚毅的个性,完美的德行,悦人的谈吐。 如果说,人世间有百媚千红,那么卫人独爱的便是他那一种风华。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后人读《诗经》,不能错过其中的《邶风》《鄘风》和《卫风》。三十九首诗歌,三十九段过往,无不记录着卫国的往事,倾吐着卫人的心声。 卫人是真诚的,他们会“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以行动道出“永以为好”的誓言;卫人也是果决的,当他们发觉“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时,也舍得割舍“言笑晏晏”的曾经,开始新的生活。 卫人更是多情的,否则我们不会看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在《硕人》中熠熠生辉;也不会看见霁色漪漪,竹风盈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在《淇奥》里静坐成诗。 中国的园林,历来享有盛誉。淇河温湿的气候滋育了遍地的修竹,卫武公在已有的自然条件下,又在淇县西北修筑了淇园,栽种了更多的绿意。 据《中国造园史》称,华夏第一园应为淇园,比春秋时晋灵公的桃园,战国时宋国的漆园,都来得早,来得诗意。 毕竟,荒淫无道的晋灵公是在桃园里被赵穿袭杀的,那里沾染了血迹;而落魄的庄子则在漆园里,以一小吏的身份参悟着人生的深奥,那里寓居着落寞。 淇园则不同。 它浓缩了卫国的承平治世,婀娜了卫人的旷世风情,也衬托了卫君深入人心的静美风华。 歌功颂德的文章数之不尽,它们大多将君主捧作天上的神灵,谀辞里泛滥着媚好的音符。但我们的卫武公不是这样的,他很静,就像风里的竹,伫立在日月如惊丸的俗尘里,立在浮事飞尘的人境间,始终袅娜出一抹幽淡的绿意,沁人心脾。 很久之后,明人陈继儒说:“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他是在说他向往的境界。而我看,这样超然旷世的境界,恰合了竹林深处的那位美男子。 不得不庆幸,随着《淇奥》的传扬,卫武公的美名没有被湮没于历史的尘嚣中,但我们没有必要刻意略去这一段历史——这位竹下的美男子,在一开始,是以并不光彩的手段登上历史舞台的。 …… ……